农村社会学(第二版)课件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_第1页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课件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_第2页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课件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_第3页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课件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_第4页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课件 第三章 村落与农村社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村落的意义和特征一、什么是村落村落是由相对稳定的人口长期居住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一种聚落生活共同体。作为农村社会的一种单位,村落的形成是历史延续和变迁的结果。一个村落的名称不仅是一种社会单位的称号,而且是有历史感的,是经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和过程积淀而成的现实局面。所以村落的最基本形态是自然的,即“自然村”或传统的村落。村落也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聚居地域,又具有社会归属的含义。村落是村民居住、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村里的人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村落并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村落是有社会归属的。村落所具有的这种共同归属意义源自居住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共同占有相应的财产,如河流、水塘、道路、山林等。在一个村落的地理空间里,有着被共同占有的公共资源,这种共同占有成为村落社会关联的一种基础。村落还是一种生活共同体或社区,是村民共同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单元。作为共同体或社区,村落实际包含了内在的治理机制和社会团结机制。例如,在传统的宗族村落,共同体的生活和秩序的维护有内部自治机制。随着社会的变迁,村落共同体越来越受行政管理的影响,如行政村,实际上是对村落社会单元的一种行政划分和管理。村落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村民主体,二是地域边界,三是社会认同。首先,村落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单位,构成村落社会的主体便是村民。作为村落社会的成员,村民的资格需要按照一定规则加以认定。在通常情况下,村民资格的获得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世代的继替和传承,如一个家族祖祖辈辈居住生活在村子里,其成员自然就有村民资格。另一种是联姻,即通过与某一村民通婚而成为村落新成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被认可的迁居者也可能获得村民身份。获得村民资格的约束机制意味着村落虽是一种被共同占有的地域空间,但也是一种有机组织起来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实际上具有保障其稳定运行的各种社会机制。其次,地域边界是构成村落的又一个基本要素。因为“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地域归属的界定,……一个传统的地方,这包括一个所谓的‘自然村’,简言之就是一个仪式上的和有历史的单位”。地域不仅是村落社会的载体,同时也是将村落共同体联结起来的基础。最后,在村落社会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还离不开社会认同的作用。二、村落的社会意义村落是农村居民居住生活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空间,这一空间不仅是多种属性的综合,而且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对村落社会意义的理解,可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村落是农村社会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城市与农村是一个社会的两个构成部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社会之处在形态上表现为物质载体的差别——村落承载着农村社会,而城市社会的载体则是城镇空间。村落之所以能够承载起农村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是因为村落具有这样一些功能:一是宜居功能。二是食物自给功能。三是生计功能。第二,村落是社会共同体或社区的基本形式。村落不仅为人们的共同居住生活提供一个空间,而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社会共同体或社区。作为一种共同体的村落,反映出在这里个人并非分散孤立地生活着,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反映了农村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村落的社区意义对我们理解农村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社会治理以及运行和变迁过程等很重要。在村落社区,居民依靠共识、集体良心和情感自然而然地、有机地联系起来,依靠内部的自治机制维持着均衡秩序,并通过自身演化动力而缓缓变迁。由此可见,村落代表着一种典型的社会团结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社会团结和社会生活方式在当今常被视为传统的方式,在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社会团结和社会生活方式则面临着种种挑战。第三,村落是乡土文化的形成场域。文化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智慧结晶,主要包括语言、技艺、艺术、风俗、道德、法律以及习得的各种技能等。村落是一种社会生活空间,在这里滋生和积淀两了丰富而深厚的乡土文化。许许多多的村落,有着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民居建筑、劳动技艺、民间文艺等民间的、乡土的文化。这些乡土文化之所以离不开村落,是因为村落所提供的社区生活是乡土文化生长的根源和土壤。乡土文化与村落的内在联系,表明村落具有文化属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村落的文化资源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一种特有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村落文化资源,不仅对保持文化多样性有贡献,而且可通过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促进新时期的农村发展。此外,村落的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村落生活便是文化的源泉。当前,现代性、城镇化的生活方式正不断影响着农村生活方式,村落生活随之也在发生变迁,这意味着源于村落田园生活的文化资源在渐渐流失。所以,在农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发展与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如何兼顾、如何协调,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三、村落的性质特征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与发展的进程中,村落有边缘化的趋势。要深刻理解村落之于人类和文明的意义,还需要认识和把握村落的性质。当我们抓住村落的真实本质时,会对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变迁及其现实状况保持理性的态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村落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然选择性。第二,价值独立性。第三,历史延续性。第四,边界稳定性。第二节村落中的家和户一、村落社会中的家家是构成村落的基本单位,但家的概念在村落社会中具有更广泛的意义,甚至代表农村社会的群体,如费孝通提出:“农村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就是家,一个扩大的家庭。”在村落社会,家不仅具有核心家庭的意义,而且包含家庭的扩展和延伸所构成的社会群体,例如村落中的家族,甚至是整个宗族村落。对于农村社会中的个体来说,村落是他们的家所在的地方,即个人的家总要落在一个村落里,村落就是家乡。家对每个人来说,首先是他们父母的家庭,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大多首先要生活在父母组成的家庭之中。然后便是自己独立的生活家庭,人类学称之为“子宫家庭”(uterinefamily)。生活家庭是自己结婚之后组成的核心家庭。农村社会中的分家便是生活家庭走向独立的一种方式和过程,分家既包括从父母的家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活家庭,也可能同时与兄弟的生活家庭分离开来而独立。由此来说,在村落社会中,家的基本属性是生活性的,人们生活在家中,为生活而组成并运用家的形式和策略。二、村落社会中的户在村落社会中,户与家有时是相互重叠的,由此也就有了“家户”概念,意指一家即为一户,两者相统一。虽然村落中的户以家为基础,与家是密切相连的,但户的概念还有一些不同的含义。在有些方面,户与家的意义和性质不是完全相同的。首先,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户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单位。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历史中,有“编户齐民”的传统,民国时期农村推行的保甲制,乃至当今实施的户籍制度,这些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是将村落中的人口按户登记造册,然后主要以户为单位来实施各种管理措施。其次,户在村落内部自治中具有分配的意义,通常是一种分配的单位。最后,户还具有权责依据的意义。从词源来看,出入相同屋门的人组成一户,户亦即一起生产生活的单位。三、家户继替与村落变迁村落社会延续下来,保持不断发展,主要依赖村落社会的新陈代谢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其实是村落中家户的继替过程。当家户中的老一代逐渐老化并从村落中退去时,新一代会按照一定的社会与文化原则继承和替代空出的位置,由此构成了村落社会的家户继替过程。村落社会中的家户继替过程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更新过程,属于家庭生命周期的自然更新和延续的过程。由于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和延续,家庭成员得以一代一代地继替和更新。家户继替过程受生命周期这一自然规律的支配,因而是一种自然更新过程。二是社会的演化过程。家户继替并不仅是家户人口的自然更新,还包含家户在村落社会中的世代更替与演变过程。作为社会演化的继替过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与文化法则继承和更新家户成员乃至村落成员资格、社会位置和财产资源权利的过程。例如,一个家户成员的生或死,不光导致人口的增与减,还会涉及家户成员资格、地位和权利的继承和更替问题。村落社会成员资格的继替通常遵循两种原则:第一种是世袭原则,如一个家户正常的新增成员便可以按世袭原则成为村落的新成员,并可享有属于其家庭成员的相应社会位置和权利。第二种是社会认可原则。如果某种成员的增减情况经过大家的默认或认可,也就实现了成员资格和权利的更新替代。在村落社会,成员资格继替以世袭原则为主。在世袭原则中,一般采用的准则是亲属关系世袭,即世袭的继承和更新首先在同一个亲属集团之内进行,并遵循亲属关系越近越优先的原则。在通常情况下,村落社会继替基本在村落共同体内进行,继替规则注重团体的边界,与现代法律的继承原则有一定的区别——现代法律更加注重个体权利的独立性。第三节村落的形态与构成一、村落的多样形态村落的外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落的建筑物特征,二是村落的聚落形态特征,三是村落的地理地形特征。村落的建筑物主要为民居即村民居住生活的场所。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在中国农村,比较有名且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包括:北京四合院建筑、皖南徽派建筑、闽南客家土楼、广东碉楼、陕北窑洞、苗族吊脚楼、藏族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等。村落的民居建筑风貌蕴含着丰富且深厚的民间智慧和民间文化意义,是了解和认识村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方面。村落民居建筑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和特色,既反映了村落文化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也体现出村落社会文化基础的不同。例如,陕北农村的窑洞建筑,代表着这一区域特殊的自然物质条件,也包含了这里的农民在生存和生活中形成的智慧和文化策略。村落是多个家户聚集的地方,因此村落在聚落外部形态上还表现为家户的分布格局。从住户分布形态看,村落大体有这样一些类型:(1)团形村;(2)条形村;(3)矩形村;(4)扇形村;(5)散点村。村落的多样性特征还表现在地理地形特征之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村落,是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结合体,因为不同地理类型意味着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村落的形成而言,有一定人口在一个地理空间中聚居和生活,说明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无论是平原、高原、山区还是丘陵,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村落人口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二、村落的基本构成村落能够承载农村社会的日常运行,表明村落有一种完整的系统结构。这个系统结构具备承担相应社会功能的多种社会设置。从农村社会运行的现实情况来看,村落一般会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水源、田地或山林草场等农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第二,生活住所。第三,道路或航道等交通设施和电力电信设施。第四,店铺。第五,广场、活动室等公共活动空间。第六,神庙、祠堂等信仰崇拜场所和设施。第四节行政村及其功能一、行政村的含义行政村是政府为对农村进行管理,依据相关法律在乡镇政府之下为执行行政管理而设立的村级单位,一个行政村大多由多个自然村组成,较多以其中一个自然村的名称命名,也可能独立命名。中国的行政村是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而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来进行村民自治管理的基层单位。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村民委员会,因而行政村与村民委员会紧密关联。2014年,全国共有村民委员会58.5万个,2023年,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量减少至48.9万个。行政村的意义主要在于基层管理,负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尽管行政村也承担着农村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但行政村并不属于行政机构。就制度安排而言,行政村管理工作的性质属于村民自主管理,管理权力为村民委员会所拥有,村民委员会成员是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因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仍属于村民自治管理的范畴。虽然行政村不在国家行政体系的编制之中,但行政村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国家基层政权组织。行政村代表农村村一级的基层管理,负责村一级基层管理的权力机构不仅是村民委员会,还有村党支部委员会。每个行政村都会配有村“两委”领导班子,村“两委”的组织建设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选派一些优秀大学生和行政编制内的干部到行政村担任村级干部。由此反映出,行政村不仅是一种村民自治的单位,而且是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二、行政村的设置行政村并非抽象的区划范围,而是农村社会基层管理的一种实体。行政村的实体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设置上,这些设置主要包括:(1)行政村的村部设置。每个行政村都设有村部,村部是行政村的办公场所,通常建在行政村区域内的中心位置,有的村部设在一个自然村旁,有的村部会建在相对独立的地方。村部的设置主要有如下功能:首先,村部是村级政权组织和管理机构的象征。其次,行政村的村部是农民与政府联系和互动的平台。一方面,农民要与政府取得联系,如农民要获得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申请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就需要到村部来办理相关的手续。另一方面,政府要开展农村工作,了解基层农民的情况,也需要到村部让基层组织协调和组织。最后,行政村的村部设置意味着农村基层管理逐步走向正式化。村部的设置为农村基层管理提供了固定的、正式的办公场所,这一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基层治理形式的变革,促使村级治理不断走向正式化。一方面,作为非正式行政机构的村级组织在村部有了较为正式的办公条件,由此促成了一些较为正式的村级组织管理分工制度的形成,如村“两委”成员的工作分工以及值班等规章制度,从而使村一级的基层治理工作有较为正式的制度指导和约束。另一方面,村部的设置也为正式编制内的行政人员进入村级治理提供了条件。(2)行政村的机构设置。行政村的实体性还体现在机构设置上,行政村尽管并非正式行政机构,却有执行农村基层治理的机构。行政村的管理机构并不在正式编制之列,却执行着具体管理事务。行政村的机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村民委员会,二是村支部委员会。(3)行政村的公共设置。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向农村提供的公共产品逐渐增多,行政村的公共设置是由国家公共财政提供支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设置。行政村的公共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共服务设置和公共基础设施设置。行政村的公共服务设置主要有村社会事务服务、村医疗诊所、村幼儿园及小学等教育机构。在公共基础设施设置方面,“村村通”工程已让行政村全部开通公路,行政村与外部联系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此外,越来越多的行政村已通宽带网络,反映出农村的通信设施已走向现代化。目前农村的供水设施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村已通自来水。三、行政村的功能在农村社会现实中,行政村是一种复合型实体。所谓复合型,主要是指社区性与行政性、自治与公共管理的复杂组合;所谓实体,主要是指真实存在于农村社会之中的区域和管理单位。由于行政村是一种复合型实体,因而其也具有一些复合性功能。概括起来,行政村的功能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行政村的首要功能是实现村民自治。其次,行政村承担着村级治理与国家乡村治理的功能。最后,行政村也在区域内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协调和引导功能。第五节村落的未来一、村落的现实困境从社会空间结构角度看,村落在农村社会现代化变迁过程中,正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村落空间的空落化问题。(2)村落内生发展面临瓶颈制约。(3)工业和城镇的扩张对村落空间造成挤压。二、村落不会走向终结就中国的国情来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尽管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在继续和加速,村落在结构上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村落在整体上并不会走向终结,村落社会将依然是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村落之所以不会走向终结,主要是因为:首先,村落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多种多样的村落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变迁方式和形态,难以出现完全统一的终结结局。其次,村落是一种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连续统,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传统的村落社会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后,村落人口流动的影响是有限的。本章要点村落是由相对稳定的人口长期居住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一种聚落生活共同体。村落的最基本形态是“自然村”或传统的村落。村落是一种生活共同体或社区。村落有三个基本要素:村民主体、地域边界和社会认同。村落具有自然选择性、价值独立性、历史延续性、边界稳定性等特征。家是构成村落的基本单位,在村落社会中,家具有扩展的意义。虽然村落中的户以家为基础,与家密切相连的,但户的概念还有一些不同的含义。村落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主要依赖家户的新陈代谢,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