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7篇】_第1页
《植树问题》教案【7篇】_第2页
《植树问题》教案【7篇】_第3页
《植树问题》教案【7篇】_第4页
《植树问题》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树问题》教案【7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景2、理解题意[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交流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4棵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生答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种3棵树的设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生答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真是太能干了!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李老师会把你们的方案上交到学校的。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不过,李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既然这三种植树的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为什么同样是20m长的小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有的是种3棵树,有的是种4棵树,还有的是种5棵树?谁能来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师:第一种方案,在路的头尾都种了一棵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案,第二种方案,只种头不种尾或者只种尾不种头,我们就把它叫做是“只种一端”的植树方案,第三种植树方案头尾都不种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案。(板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二、合作探究,总结方法1、总结规律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这三种植树方案中,它们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桌同学先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张表格。植树方案间隔数(个)棵数(棵)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学生反馈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要求,发现了植树的三种方案,并知道了每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师: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在这条20米长的小路上,如果按照每隔1米,2米,4米,10米的要求来种树,那么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是不是也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间隔距离,先在线段图中画一画,然后再列式算一算,间隔数是几个,需要种几棵树?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师小结2、运用规律师: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知道的同学马上起立回答我,比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1、这是我们镇新修的一条公路(图示),公路全长100米,园林工人们想在公路的一侧种樟树(两端都要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1)学生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结果2、师:如果两侧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把第1题中的“一侧”改为“两侧”?)(1)学生独立解答(2)集体反馈3、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1)学生独立解答(2)集体反馈师小结4、在一条街道的一边等距离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街道全长800米,共安装了41座路灯,问相邻两座路灯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多少米?(1)学生独立解答(2)集体反馈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6、书本P122练习二十第4题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主板书)(副板书)间隔距离间隔数棵数两端要栽:间隔数+1=棵数1米20个21棵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2米10个11棵两端不栽:间隔数-1=棵数4米5个6棵10米2个3棵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教具学具: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游戏: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情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点评:通过游戏激趣,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教学,由于有绳子打结作铺垫,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化,同时间接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新课探究:1出示例题:(同学们,今年我们海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了,为了响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召)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点评:所选例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入例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要求:(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点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仔细观察、交流讨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体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汇报结果:(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点评: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充分交流,加深对植树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三、课堂练习1、做一做:(1)园林工人要在全长8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李家庄小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的墙根,有一条长120米的笔直的校道,在校道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椰子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椰子树?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2)插彩旗(20分):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3)上楼梯(20分):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4)公交站(30分):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5)锯木头(30分):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7)滑冰场(50分):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8)钟表上(50分):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9)电线杆(100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10)广告牌(100分):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点评:设计形式新颖、有梯度、富有情境化和生活趣味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回归生活,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五、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例题: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两端都种:50÷5+1=11(棵)只种一端:50÷5=10(棵)两端都不种:50÷5-1=9(棵)(1)挂灯笼: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2)插彩旗: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3)上楼梯: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4)公交站: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5)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6)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7)滑冰场: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8)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9)电线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10)广告牌: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教学后记: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规律: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二、练习的设计独特、新颖、有梯度: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成。)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植树问题》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预设:5根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预设:间隔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4个间隔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预设:4根间隔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3个间隔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预设:4个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预设:20÷5=4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预设:5棵。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预设:4+1=5(棵)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预设:因为两端都栽。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请同学上台展示)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一百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五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十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2.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3.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完成例题。四、变化巩固: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2.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八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2.五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十二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一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五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7—118页。二、教材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六、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二)探究新知:1、队列问题: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并出示课题。2、植树问题:(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板书:化繁为简)(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②汇报、展示:③小结: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征。教师板书: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3)探究规律:①求间隔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树过程中的间隔,总结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在没有植树的棵数时,探究间隔数与全长、间隔的关系。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学具、线段图等形式探究规律a:学生思考并摆学具或画线段或列算式。b:汇报:②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开放间隔的长度:(出示课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米植一棵,一个需要棵树?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要求:1)自己选择适合的间隔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2)小组选择一种植树方式进行探究。3)可以借助摆学具、画线段、数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a: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b: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教师板书。c:升华: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是在求解过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计算20÷5,这就意味着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间隔数。d:应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植树情况,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0棵树时,一共走了多少米?(三)巩固提升:1、选一选:下面每一题相当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1)音乐中的“五线谱”()(2)衣服上的纽扣()(3)成语“一刀两断”()(4)自鸣钟九点报时的钟声()A、两端都种;B、只种一端;C、两端不种。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4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秒。3、小法官:(1)学校的教学楼每层有24个台阶,老师从1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判断:现在老师走到了3楼。()(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锯一次需2分钟。判断:锯完一共需要10分钟。()4、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1)如果使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2)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呢?无论哪些问题,我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奥秘。《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六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教学重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如下文)。一、课前谈话1.手指游戏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2.导入课题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理解题意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3)讨论交流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100÷5=20(段)20+1=21(棵)(板书)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段数=总长÷间距)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全长=段长×段数[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透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阶,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师:这些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设计意图:乐中求学。把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各种现象糅合在一齐,加深对植树问题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四、再次探究,构建模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咱县新开张的德克士为了进一步宣传,要在全长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请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2.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师:能够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再设计方案。把你们设计的方案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择优录取哦!(生动手摆学具,画线段图,动手算,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3.反馈交流师:谁来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几个间隔?(10个)插了几面旗?(11面,10面,9面)师:为什么同样的长度,同样的要求,插的旗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生1:我设计分成10个间隔,插11面旗,两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线段图同时师五指伸直手势表述)。生2:我也分成10个间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师拇指弯曲其余伸直手势表述)生3:我10个间隔插9面旗,两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学具摆法后师拇指和小指弯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4.师小结同一个要求,同学们却设计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资格。五、精彩回放,画龙点睛1.用手势表达植树问题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状况。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六、穿越时空,展望未来有20棵树,若每行4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七、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100÷5=20(个)……(间隔数)20+1=21(棵)……(棵数)10-1=9(个)……(间隔数)9+1=10(棵)……(棵数)《植树问题》教案篇七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师: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㈠探究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先猜一猜。【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先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生反馈: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1=201(棵)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先在这儿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0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0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