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在儒家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而仁爱的。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何谓“仁”?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有身体、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在于人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就是所谓的“礼”。儒家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是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成人”。道家也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应当做什么不同,道家强调人不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即“无为”。但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是简单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事无事”的意思,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做了一个“无事”。“无为”也是一种“为”。所以,“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艰难。道家甚至不反对“为”.道家反对的是“争”。道家崇尚的最高的人格境界是“为而不争”。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与“利而不害”是连成一片的。“利而不害”是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为而不争”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而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源自老子对于水的感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利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水给一切生物带来生机;二是“不争”,水总是向低处流,不与任何事物相争。水的第一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利万物而不是害他物,这就是“利而不害”的原则,是“天之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高法则。水的第二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不争抢,不能将别人所拥有的,通过强力、抢夺而据为已有,这就是“为而不争”的原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老子看来,一个人做到了“为而不争”,就是一个“圣人”。“为而不争”是“圣人之道”,能以“圣人之道”立身,即是“圣人”。“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其利万物而又不争,“故几于道”。人们学道、遵道、守道,而道不可见,水则“几于道”,最接近于道,所以,人们以道为法,应当以水为法。以水为法,就应当“利而不害”,就应当"为而不争"。有人说,道家反对争,不利于杜会发展。道家反对的是“争”,而不是“就”。“兢”“争”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就”是齐头并进,是你好,我也希望通过努力像你一样好,所以,“就”也是“为”;而“争”则是争抢、争夺,是通过强力将别人的据为已有,是通过损害他人、打击他人,而谋求自己的私利,是把他人当成自己的障碍,是为了一已之私而不择手段。道家提倡“为而不争”,道家并不反对“就”。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可以从道家哲学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智慧。(摘编自罗安宪《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对自己的欲望,道家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制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应接他人时自己内心安宁与祥和的境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是说饮食上保障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必花样繁多,不能奢侈浪费。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意思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不知道保护生命、保全天性。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另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对他人不斤斤计较。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也有自己的坚守,只是在他们看来,人性是贵“真”的,人性是真诚的。因此,一个宽容社会的形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有人因循自我心灵的彰显,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当今社会有些人由于戾气太重而在处理事务时容易冲动,欲望的张扬对个人人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价值。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异已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老庄之道收敛自已的性情,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处世原则。(摘编直杨杰《道家处世之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儒家看来,“仁”就是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而樊迟就是践行“仁”的代表。B.儒家和道家都倡导对人格境界的追求:儒家强调成为一个遵循“礼”的人,道家强调“为而不争”。C.庄子认为,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要失败的。这体现了庄子对人生短暂的无奈。D.道家认为,人性是真诚的,因此与人相处时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又要平和地对待与己不同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什么也不做的避世主义,这种理解是对道家哲学的误解。B.孔子说“知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这说明儒、道两家都从“流水”中得到了启示。C.各人言志时,子路“其言不让”,遭到孔子的哂笑,这说明孔子也是主张“为而不争”的。D.挖掘、利用道家的思想,有利于当今人们深入传统文化以求解决自身面临的一些问题。3.材料一阐述了道家“为无为.事无事”的观点,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B.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C.庖丁为魏国的文惠君解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4.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深刻阐述了儒家和道家在此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同。B.材料一通过区别“争”“兢”这两个概念,反驳了“道家反对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错误观点,使论证更为周密。C.材料二论及当今有些人放纵欲望而伤害了个人人性,破坏了社会价值,这从现实角度论证了道家主张有所节制的重要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道家学说的相关论述,这既是写作论题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加论证的说服力。5.一些西方国家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充斥着“零和博弈”的思维。“零和博弈”的意思是,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水远为“零”,故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请结合材料,运用道家思想对这种思维进行反驳。(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拜谒司马迁蒋巍一尊高大雕像,峨冠博带,长衫如飘,在山顶凌风而立。山下,从闽野深谷中奔涌而来的黄河,惊涛滚滚,白浪治天,卷起千堆雪。这气势这景观,便属于司马迁。雕像为今人所建。是他,但不像他。其相貌和身姿隧含着巨大的历史痛楚.却以铮铮铁骨展现着他永远的精魂。那座山叫“梁山”,地处司马迁的家乡——陕西省韩城市(汉代称“夏阳”)。出城北五十里,在古称“龙门”的地方,沿嶙均的99层石梯拾级而上,便可见先生盘立山头的伟岸身影:刚直峭拔,神情深沉.目光辽远,手执一卷简牍,仿佛两千多年来一直在那里凝望和沉思。步入山顶的司马迁桐,前堂供奉着身着红袍、正气凛然的先生塑像。后院一座圆形坟丘,基基砌有一图古朴砖饰。不过,此基并非司马迁的礼葬之处,也没有什么遗物埋在里边,只有一代代朝圣者留下的心迹和怀念。令人称奇的是,坟丘上立有一楝气势非凡的古柏,虬枝铁干,五枝分叉,望去如一只巨掌从基中伸出,擎托着高阅的天空。史载,此祠初建于西晋永嘉四年,那正是司马氏平息三国之乱后做了皇帝的朝代。写出煌煌《史记》的司马迁虽非他们的先祖,却也是他们的脐做。此后历朝历代都把司马迁尊为“史圣”,对此祠屡加保护和修络。北宋宣和七年,这里新建了寝宫、献殿、山门。元、明、清直至新中国,又增加了许多建筑。如今穿过绿荫如盖的林因,走过排列在山道两旁的历代文化巨匠群雕,直至盘立山顶的司马迁巨型雕像,浩气经天的中华文脉令我身心凛然。司马迁生于诗书之家,先祖在周朝做过史官,父亲司马谈在本朝亦任太史令。父亲忙于修国史,天天伏案疾书。他见司马迁已长大成才,文笔纵横,便命儿子出游天下,寻访搜集各地的遗闻古事。时年20岁的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先西南再中原再东南,其间,到过长沙,游过洞庭,登过庐山,拜过曲阜。他还特别到汉高租刘邦以及萧何、曹参、韩信、周勃、契哙等各位开国元勤的出生地走访了一图,了解到很多刘项争天下的史实。这些后来都被写进了《史记》。那时汉武帝一定很欣赏司马迁。司马迁出游天下回长安不久,即被封为郎中,还被指派参与了《汉历》的修订。于今,我仍能想象当年司马迁埋头写作时的辛劳苦痛。西汉时尚无桌椅,更无纸张,书案边铺上蒲席和坐垫。司马迁只能跪踞而坐,在一片片竹简上执笔蘸墨而书,再用丝线串联成卷。随着写作的深入,历史文献、皇家文件和各地资料越堆越多,“书”越写越厚,一捆捆沉重的简牍堆积如山,几乎能把司马迁的身影埋起来。汉武帝天汉二年,武帝想让名将李陵为出击匈奴的李广利所部护送辐重。但自恃战功显赫的李陵怎么会干这种“助人为乐”的活?他自请率精兵五千,前往突袭向奴以谋大胜。行至中途,突遭匈奴大军包围。经数日血战,粮尽矢绝之后,李陵不得不选择降敌。听闻此讯,武帝龙颜大怒,下令诛杀李陵全家。群臣也纷纷声讨,唯有与李陵交情深厚的司马迁对其深表同情。他为李陵辩护:“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武帝闻后震怒,司马迁因“为陵游说”“妄言圣上”,被定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司马迁如雷轰顶!从太初元年开始,司马迁就理头撰写《史记》。就此而死,书未成,事皆废,与蝼蚁之死无异矣。这不仅意味着先后担任太文令的父子身败名裂,一生努力尽付东流,也将给国家历史留下永远的空白。必须活下去!司马迁心急如焚。后来他在给好友任安的信中写道:“人围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时,要活着,要把《史记》写下去!司马迁最终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大概武帝也有惜才之念,经司马迁泣泪痛陈,决定留其性命,令其继续修书。自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司马迁以残弱之身,收集,整理,摘录,写作。那样贯通千年的伟构,那样呕心沥血的书写,需要怎样的坚持才能继续啊!那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秋的深夜,帝都长安万家灯火已然熄灭,能够并行八辆马车的中央大道已见不到人影。在靠近皇家内城东侧的公卿大臣府邸区,一座宽敞的四合院内,忽然爆发出一声呼吼:“大作已成,此乃千古之功啊!”这是时年55岁的司马迁一生中最亢奋的呐喊。他把手中毛笔掷在竹席上,四望屋内堆高数尺的一摞摞竹简,不禁掩面长泣。经十四年奋斗,司马迁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史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从此,《史记》成为中国史书撰写的范本,后来的二十三部正史都遵循它的分类和格式。《史记》问世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成熟。柳宗元曾夸赞《史记》:“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我只想说一个小小的感受:现今大量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创造,如天下第一、身先士卒、决胜千里、千门万户、为民请命、卧薪尝胆、完壁归赵、奇货可居、秋毫无犯、无可奈何、毛遂自荐、漏网之鱼、夜郎自大、决一雌雄、不足与谋、破釜沉舟、脱颖而出……走进韩城的司马迁展览馆,望着满墙挂着的“司马成语”,我不禁目瞪口呆!我想,倘若没有司马迁的这些伟创,国人还怎么写文章啊?中国幸甚!中华民族幸甚!两千多年前就出了一个司马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坚恐的毅力、伟大的创作成就,在中国史上再无第二人。哀哉司马迁,痛哉司马迁,伟哉司马迁!(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他,但不像他”的意思是,今人所建的司马迁雕像是人们对司马迁形象的再创造,和真实的司马迁形象有所不同。B.20岁的司马迁奉父命出游天下,遍游长沙、洞庭、庐山、曲阜等地,寻访搜集遗闻古事,这为他创作《史记》积累了素材。C.文章略写《史记》的创作成就,详写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艰难过程,这样更突出了司马迁的人格力量对后人的影响。D.文章以“拜谒司马迁”为题,交代了写作内容,其中“拜谒”一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随着作者的游踪而展开,从山下写到山顶,再写到离开;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司马迁的情感也渐渐升华。B.作为历史散文,文章既有对史实的叙写,也有对司马迁心理活动的挖掘,这样使司马迁的形象真实而感人。C.对写作对象,文章有时直呼“司马迁”,有时称呼为“先生”;不同的称呼是出于作者表达情感的需要。D.文章围绕“游司马迁祠”这一事件,写了作者的所见所思,素材丰富而又不枝不蔓,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8.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产生了哪些影响?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5分)9.文章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请各举一例并分析其各自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之围邯郑,赵使平原君①求救,合从②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的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矣?”毛逐曰:“三年臭。”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来有所称诵,胜来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食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揣其势而奋其成全楚地方五千里持载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举鄙、郑,烧夷险.鼎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遂定从于殿上。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寨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退以为上客。《节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注】①平原君:赵胜,以门客众多而出名。②合从:合纵,是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以抵抗秦国的策略。③白起:秦国大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诚能据A其势而奋B其威C今楚地D方E五千里F持娥G百万H此霸王I之资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文中指称王,与《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意思和用法相同。B.恶,文中指羞耻,与《齐植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的“恶”意思相同。C.若,文中指如、像,与《庖丁解生》“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中的“若”意思相同。D.以为,文中指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国派平原君前往楚国商谈合纵之事以抵御秦军的围攻,平原君虽然门客众多,但也只从门客中找到十九个他认为合适的人选。B,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没有得到认可;到了楚国,和那十九个人谈论,那十九个人一改此前对毛遂的态度,转而佩服毛遂。C.在劝说楚王时,毛遂诱之以霸业,认为楚王是商汤、周文王一样的贤君,激励他建立霸业;接着又动之以情,激起他对秦军的仇恨。D.平原君开始认为毛遂没有才能,后来毛遂用行动使平原君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并把他看成上等门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平原君竟与毛遂借。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4分)(2)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4分)14.平原君为什么没有早发现毛遂是一位人才?(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蜀郡李操廖参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功曾善为政,明主还应闲。夜宿剑门月,朔行巴水云。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戴。【注】①动曹:官职名称,此指李掾。②江城:李振前往任职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选取了“月”“云”“菊花“等意象,这些意象有助于作者感情的表达。B.诗题点明作者送别之人,诗歌中“夜宿剑门月”则点明送别的地点是剑门。C.这首诗歌是一首送别诗,但感情基调并不悲伤,带有“盛唐气象”的特点。D.诗歌的语言质朴.犹如和朋友的娓妮交谈,如“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等。16.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治理一个外有敌患、内有饥荒的国家,只需三年,就能实现“,”的目标。(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管地位贵贱,年龄大小“,”这个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3)人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诗词中也有许多类似名句。告诉人们时间宝贵、应珍惜时间的道理,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地褪去了斑娴的秋色,冬日A西安的冬日,地上堆着粘黄的落叶,光壳亮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在这寒冷的季节,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寨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第荡,在和助的睡风中,如波涛滚浪的绿色海洋。B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盗然生机。不知道那片芦苇荡,在冬日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晨光微露,我沿着出城的公路骑行。橡柯塞仿佛还在沉隆中,显得曲静而质朴。我穿过茫茫的田野,沿着小路拐过几个宵。不一会儿,一大片漫天蔽日的芦苇荡便出现在眼前。白茫茫的第丛层层叠叠,一直延绵到视线的尽头,与天边火红的朝阳相接。一终缕金色的霞光酒向芦苇。一株株并肩而立的第秆挺立着,芦花摇曳,妙曼多姿。叶片和花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霞光的照耀下C。微风过处,洁白的芦花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蜘蝶D此刻,每一朵芦花仿佛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今人陶醉。眼前这述人的画卷,为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下列各项中,和例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倒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A.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额抖。B.穆柯寨仿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