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9、10章 媒介素养与技术的互动性、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_第1页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9、10章 媒介素养与技术的互动性、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_第2页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9、10章 媒介素养与技术的互动性、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_第3页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9、10章 媒介素养与技术的互动性、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_第4页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 第9、10章 媒介素养与技术的互动性、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

“我的担心不是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被监视的社会,而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人类行为被如此精准预测的社会,并且我们将要因此而惩罚人类,我们降低了人类自由的意志,以及人类的个人特征。而这些远比被监视更加危险。”

——《大数据时代》作者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第九讲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第一节媒介技术与主体的互动一、媒介技术与人格主体1.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2.从“恶搞”现象看主体媒介技能增长的自发性3.养成媒介学习型技能增长的自觉性二、驾驭最新技术性能的媒介研究方法第二节技术的报复效应一、媒介技术与反作用二、技术的“报复效应”第三节网络信息安全一、最常见天敌是网络病毒二、最强的对手是黑客三、网络信息危及到国家安全

四、“棱镜”事件敲响全球警钟技术想要什么?P219人类信息交流的演变语言:口耳相传、集会、表演;规模小,地域限制,无保存,难准确传承文字:甲骨、竹简、丝帛、纸张;手工,规模小,无地域限制(受运输限制),传播滞后,可保存,能传承印刷术:书籍、报纸;规模可大,时效差,单向传播电磁发明:电报、电话、收音机、电影、电视等多媒体;

规模大,时效快,单向传播互联网:以上所有功能和特点。即时,交互,参与技术的作用???技术能够决定什么?雷达MH-省钱技术能够影响什么?不用恋爱侬BL技术能够引发什么?手机支付不敢用技术产生的新问题?汽车保险隐私5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技术进步是标志人类生存的空间:物质的、数码的、精神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联地点P,联人P,联物P国家主权的延伸:传统的三维到五维,

——领土、海、空、宇、网

人类交流与沟通方式随技术工具而变化媒介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媒介技术与主体互动777交互技术的驱动第一节媒介技术与主体的互动一、媒介技术与人格主体

(一)

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概念和人格三重结构论本我:要求自我满足,最本真的原始欲望自我:钳制和平衡本我并协调超我超我:要求自我压抑欲望,代表外在社会的道德及伦理思想的反制P220(一)

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弗洛伊德人格三重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中,技术层面最可能直接影响“本我”部分。技术使本我人格在信息接受中得到极大满足当媒介文化消费行为以窥视欲、感官刺激等不断满足时,新问题随之产生~~多层次的人格结构被不健全的人格所取代随着人格变化,主体性也逐步丧失人最终不能把握自己在快速媒介文化中随波逐流。*媒介技术进步

拓展了人类视野提升了人类技艺激活了人类动能

助推人类文明进程(二)从“恶搞”看主体技能增长的自发性“恶搞”即恶意搞笑,通过使用滑稽有趣的表达符号展现对内容对象的特定看法,常常带有讽刺意味。(教材第五章受众)P220网络恶搞解析是网络的一种亚文化——异质同构用后现代主义的复制和拼贴手法具有一定抵抗和批判意义受到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构性制约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受到商业文化的收编12二、驾驭最新性能的媒介研究方法P222媒介的研究方法

阶段一:媒介本身是什么?工作原理?什么技术?能做什么?谁用?阶段二:媒介的使用和用户如何使用?能满足什么需求?为娱乐、讯息等?阶段三:媒介的效果人们花多少时间?正效还是负效?是帮助或危害?阶段四:如何改进媒介使用方法或技术的改进?如何使其更有价值更好看?慕课MOOCs,MOOCs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通译为“慕课”。这些免费网络课程面向全世界所有人一台笔记本和网络联接,随时随地接受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在线学习公司SIPX的副总裁海瑟:

应该关注“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即“慕课”。她给予了“慕课”一个非常宽泛的解释:“慕课”提供了没有边界的课堂,实际上也不需要提供任何课程结构。“慕课”受欢迎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对于学习的渴求。目前“慕课”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大多为风险投资在支持,但应该很快有望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联合投资的方式,“慕课”开始和学分、证书、考试、招聘、资格准入等建立了需求关联。15商业模式?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年龄P223托马斯·弗里德曼“只单独引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Introducingtechnologyaloneisneverenough.)交互白板进入教室,高效率学习就自然而言地发生了吗?

“互联网绝对是矛盾的,它能给出最好的未来,也能给出最坏的未来,而这取决于人类自己。”

----法国历史学家让·诺埃尔·让纳内第二节技术的报复效应技术的高效?如何应用:正能量?负能量?《技术的报复》——

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

爱德华·特纳著P223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互动哈罗德.伊尼斯曾说:“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够激活人类改变交流环境的动力应合理评估技术膨胀之负面效应央视1所高校新传媒系以学生微博评期末成绩.flv一、媒介的反作用每一种新媒介技术的使用和普及,都在社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构型

从纸张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和完善,到广播、电报、电视和电话普及,再到网络、数字移动媒体兴起,技术的纵深发展构建更宽广和有效迅捷的传播平台技术引导新的文明和媒介消费文化素养(一)

媒介技术的反作用P223(二)墨菲法则的意义墨菲法则:凡是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特纳:即使不考虑人类习性之类的影响复杂系统的未来状态也是不可预测的。在人们对高技术的热情过度膨胀的今天,这本书的思想尤为有益P223二、技术的报复当前科学威力征服整个世界的结果,使所有领域均无法预测。学识的这种强有力的侵蚀往往能改变人类环境和人类本身——我们简直无法了解这种改变的程度、它的危险性,偏离生命永续的基本条件有多远。简言:生命已变为实验的客体,对于它我们只了解一点——即趋向于使我们日益远离昨日的我们,或想像中的我们,从而正引导我们——我们不明白,也无论如何想不出置身何方?P224技术的“报复效应”

网络狂欢与利害网络谣言与危害网络暴力与伤害网络诈骗与侵害媒体暴力P227网络暴力媒体暴力(mediaviolence)媒介暴力指网络、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媒体含有或刊载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当代词注>心理暗示:富士康13人连跳;小学校内的杀人案件26P227格伯纳关于“媒介暴力”

美国批判学派代表人物乔治·格伯纳通过文化取向研究,研究了媒介暴力问题乔治·格伯纳在《暴力与媒介》中界定了暴力:公开表现以实力对抗他人或自我,或者反对他人意愿的强制行动造成被伤害或杀害的痛苦。27P227<当代词注>

媒介暴力的形式包括两种形式:真实暴力:媒介对社会暴力现象的报道虚拟暴力:媒介节目中包含的暴力现象

如警匪剧、武侠剧、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媒介数量的快速膨胀和传播内容的无限增加导致了媒介生态失衡

(暴力美学)受众可用于判断的基础信息匮乏传媒稍带有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受众对传媒丧失警觉性28P227<当代词注>从“世界黑客大会”看技术无敌P229每年8月美国拉斯维加斯变“魔”城人们为什么对黑客大会,互联网“恶剧”的导演们“济济一堂”熟视无睹?黑客发展出现了“更加商业更加功利”趋势,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黑客当中还能分出“黑帽黑客”、“白帽黑客”和“灰帽黑客”?技术无敌人机和谐人性向善P231第三节网络信息安全

最常见天敌是网络病毒最强的对手是黑客案例9:从“世界黑客大会”看技术无敌网络信息危及到国家安全“棱镜”事件的警钟“根服务器”与ICANN管理P231(一)最常见天敌是网络病毒1994年每小时监测到一个新病毒;2006年每分钟监测到一个新病毒;2011年每秒监测到一个新病毒;现在每天监测到20万个新病毒,中国24%的优盘被病毒感染。防毒杀毒是使用网络的基本常识和刚性概念(二)网络信息安全的对手是黑客黑客:热心于计算机技术和技能开始,经过自身钻研,最后成为电脑高手的人。这一群族逐渐区分为白帽、灰帽、黑帽等

黑帽(blackhat):专指以破解各种加密或有限制的商业软件为乐趣的人(三)网络信息危及到国家安全互联网使战争升级我国公安部于1998年9月成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使中国诞生了“网络警察”这一新警种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由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四)“棱镜”事件敲响全球警钟任何一位电脑分析师都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锁定任何被选择的目标完成工作在国与国之间的世界舞台上,信息数据也已升级为重构一个国家实力的利器“根服务器”与ICANN管理P234全称“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承担着全球互联网中所有网站域名的解析和管理

目前这个网络世界的关键设备的管理者是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等互联网可能的壮观未来使人们振奋,技术的无敌与无情更令人堪忧

计算机、互联网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使人机共进还是蜕化?彼此异化的双向能量,以及技术的报复使信息社会更加期待生物文明。媒介技术VS人类文明和谐发展P236P237P237第十讲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42第十讲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第一节传媒法律与政策一、传媒意识形态化与法律法治1.媒介传播效果的意识形态化2.网络犯罪与法律国界3.隐私权与立法4.我国传媒政策与规制二、媒介审判与法律审判第二节产品分级与媒介伦理一、传媒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1.美国传媒产品分级制度的启示2.我国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思考二、良知底线与媒介伦理文治1.媒介素养呼唤良知底线2.媒介素养呼唤媒介伦理43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第一节传媒法律与政策规制管理一、传媒的意识形态化与法律法治(一)

媒介传播效果的意识形态化P23844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并不是再现本身,而是决定事物如何被他人和媒介再现的机制意识形态起着维护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分配话语资源等作用,影像谎言的背后可找到意识形态的影子通过“常识化”、“主体化”、“神话化”等机制起作用,建构生活“常识”、建构主体欲求、建构美丽动人的神话,使人们自觉参与意识形态运作意识形态在影像再现中起的作用,既体现了影像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意图,也决定了影像接受者对图像的认知和解读。分析影像再现中的意识形态,对于把握传播者的传播意图推测受众的传播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意识形态比喻成摄影“暗箱”,人们通过意识形态所看到的现实是颠倒的,这里的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扭曲的、骗人的东西

45阿尔都塞:阿尔都塞1971年在《列宁与哲学及其他论文》中提出的比较宽泛的定义: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实际生存条件的想像性关系的再现”。“不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套信念,也不只是经典中的教义,也不只是政府的大喇叭每天呼喊的东西,它还是操控我们每天实践活动的中枢”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在他看来,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不是辩证法和异化概念,而是“无主体过程”的哲学范畴。46霍克海默:“任何一种掩盖社会真实本性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使是建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之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认为信仰、科学理论、法规、文化体制这些哲学的、道德的、宗教的活动皆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说法,并不是攻击那些发明这些行当的个人,而仅仅陈述了这些实在在社会中所起的客观作用。”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

47葛兰西:在《狱中札记》提出“文化霸权”

“一个现代政权的维持必须靠两样东西:一是政治(经济)统治,这种统治依靠暴力而行,大刀阔斧,多用于社会危机时刻;二是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霸权,依赖于说服教育的细水长流和潜移默化,多用于和平年代。文化霸权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沿用葛兰西的模式,把上层建筑一分为二,即强制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前者包括军队、警察、法院等系统,后者包括学校、教会、传媒、法律等私人组织,虽不受国家的控制,但仍然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后一部分实际上控制了人们的心灵。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震动西方学术界的《狱中札记》就是葛兰西在“十年铁窗”中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思想片断

48(一)媒介效果的意识形态化传媒反映并影响世界观的价值取向传媒改变并重构方法论上的思维模式力媒介能控制人的思想并深入心理结构媒介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媒介使人情不自禁受控制被操纵

基于各种利益牵导,媒介都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最有效渠道。P23949(二)网络犯罪与法律国界无线开放的全球大网,低成本便携的网络工具,使人在跨越时空的同时也很容易的跨越了国界和心界有国界的法律遭遇了无限的网络空间网络犯罪案件难以取证网络犯罪是利用互联网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总称,危害到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破坏公众正常和健康的社会生活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色情网站和电子欺诈P24350(三)隐私权与立法2004年谷歌迎来第一场国际控诉,英国上千万民众认为自己被谷歌跟踪了自己的在线行为,形成人类史上最大的集体诉讼。有国界的法律遭遇了无限的网络空间

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被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知悉、侵扰、利用和公开的人格权(见背景知识十:隐私权与立法)。隐私已成为当代传媒领域最敏感的术语多数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需为此付出成本P244德国用户索回大数据51《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12年12月28日共十二条第一条: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P24452(四)我国传媒政策与立法管理规制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体和政体不同,世界各国对传媒法律法规和政策约制差异很大,如对网络谣言的管理,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严打措施,如美国有130多项法律和法规涉及对网络传播内容以及网络谣言的规制,英国设立了公民咨询局。我国直接关涉到传媒的法律不多,几乎都分布于其他领域或具体事件的法律文本中。P24753(四)我国传媒政策与立法管理规制2000年发出《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每家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其中60%必须是国产片2007年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宣布暂停播出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等5类电视购物广告2011年

“限广令”: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插播广告2012年“限娱令”针对全国上星频道7类节目被限2013年“限歌令”;2014年“限外令”等

国务院下属有关部委办颁发的关于传媒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条目繁多。P247呼唤自觉自律自治自制当代媒介素养54我国的媒介审查制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cms/html/21/480/200904/463403.html/catalogs/zcfg/index.html

工业与信息产业部/n11293472/index.html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55我国审查制度与各类“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doc《电影管理条例》.doc《广播电视管理条例》.doc《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doc《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doc各类准入条例和宏观内容为审查制度侧重于对出版机构经营权限的管理经营资质~~审批程序~~市场交易行为56第一节传媒法律与政策规制管理二、媒介审判与法律审判法律审判是依据有关法律条款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定罪和审判。、

媒介审判是由于媒介舆论对法庭裁决发生了影响作用的审判。它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和审判,而是依据社会力量,即直接参考来自于社会民众舆论和媒介报道的意见和立场进行定罪,所以也称舆论审判、新闻审判等

“审判”不依法,这是媒介审判主要特征P25157“媒介审判”将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造成双重侵犯。但可能代表民声?P2515859P252P25360理论基础第二节传媒产品分级制度与媒介伦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论”“在现代传播学以前很久,马恩就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研究了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各种现象”。陈力丹通过研究马恩的传播观,提出了“交往”这一比“传播”抽绎层级更高、涵盖面更广的概念,以“精神交往”一词精准涵盖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代的这种人类特质----传播。“精神交往”与“传播”分属不同领域,却更靠近人的本质和人的基本需求,更能揭示传播的人类学意义。传播即精神交往是人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弘扬人性是传播内容与传媒文化的主流导向。正态的传播内容当闪烁人性文化的光辉!塔尔德的“社会模仿论”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论”(也称“社会模拟论”)他著述的《模拟的定律》(1890)和《社会逻辑》(1895)中都提出了“模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拟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事实是由模拟而传播、交流的个人情感与观念,塔尔德也被称为“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了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传播对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精神纽带----媒体良知与责任问题的理论提示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1961年美国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正式提出“品牌形象”概念,至今这一术语成就了一批批著名的国际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奥格威品牌形象理论的核心是:高瞻远瞩,打造明确突出的品牌性格,而且坚持运用贯彻到底。长期性与一致性、个性与体验性是品牌形象理论的基本要义品牌形象理论的积极意义:个性识别和品牌文化的附加值品牌形象理论的消极意义:外壳化,虚无性,现代技术的下“马甲”、“托儿”以及各类“包装”等,本应科学有效的口碑营销传播模式也误入歧途,大量的网络水军使互联网上的“口碑”营销呈现病态。宣传英语中的“宣传”(propaganda)来源于拉丁语,本义是“将植物植根于……”1927年,传播学著名的先驱人物拉斯韦尔在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PropagandaTechniqueintheWorldWar)中,第一次给现代宣传下定义:它仅指以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以消息、谣言、报道、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控制意见的做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给宣传的定义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像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64

一、传媒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美国传媒产品分级制度的启示美国对传媒产品的分级制度起源于电影1968年11月1日杰克·沃伦蒂发布了四级电影分级体系1984年由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管理机构(CARA)修改为五级(见国际视野5: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65第二节传媒产品分级制度与媒介伦理P253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1968年杰克·瓦伦蒂创立影片评级和现在的分类不同最早的电影分级为四级:G(general)

级:适合普通观众M(Mature)级:适合成年人的R(Restricted)级:适合有成人陪伴的青少年X(NC)级:为17岁及17岁以下观众不可观看

Mature在英文里过于含糊,在这里指儿童进入少年的一个重要时期。过于含糊的说法不久被改成GP(普通观众,generalpublic)。这个更加不合适的名字不久被换成了现在的PG。66电影审查分级管理机构(CARA)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电影内容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PG-13级NC-17级67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PG-13级NC-17级68(一)美国传媒产品分级制度的启示

美国电影分级是相对孩童和成人的适合性和理解接受能力,针对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