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在最后)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2.答题时,请按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与地坛》是现代散文史上除(kuai/huɪ)炙人口的名篇。在史铁生的笔下,一方面,地坛是那么

荒芜、古旧,是“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另一方面,地坛里的生命依然顽强,它们是愈见苍幽的老柏树,是茂盛得自在

的野草荒藤,是稳如小雾的蜜蜂,是尊(iuo/ɪɑ)着触须的蚂蚁,是让人浮想(生/赛)翩的、在

雪地上蹒跚着的孩子们的脚印……以及只有去闻才能明了的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脍(kuai)捋(Iuo)连B.脍(huɪ)捋(Iuo)连

C.脍(kuAi)捋(Ifi)联D.脍(huι)捋(IU)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散落坦荡身临其境B.散失坦荡身临其境

C.散落坦率设身处地D,散失坦率设身处地

【答案】l.c2.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脍炙人口”的“脍”应读ku&i;

“捋着”的“捋”应读向

应是“浮想联翩”,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散落:分散下落。散失:分散失落。语境用于“玉砌雕栏”的掉落,应选“散落”。

坦荡:坦直旷荡,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坦率:坦白直率。语境形容野草荒藤长得茂盛又自在,应选“坦

,,

汤τ⅛∙。

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语

境“去闻”强调亲身去到环境中感受,应选“身临其境”。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然而,疫情突如其来,“隔离”臊然

闯入我们的生活。在“隔离”状态下,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壬机无责多幺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

都依然是疗愈心灵、甚至是寄托情感最有效但最老旧的方式。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②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③古时,每当

人们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④书简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⑤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⑧书

简似乎像迟暮英雄般不再有用武之地⑦及至时下

A.③④⑤②⑦①⑥B.③②⑤④⑦⑥①

C.⑥②③④⑦⑥①D.⑤④③②⑦①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机无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寄托情感、甚至是疗愈心灵最有效但最老旧的

方式。

B.手机无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疗愈心灵、甚至是寄托情感最老旧但最有效的

方式

C.无论手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寄托情感、甚至是疗愈心灵最老旧但最有效的

方式。

D.无论手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寄托情感、甚至是疗愈心灵最有效但最老旧的

方式

【答案】3.D4.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文由诗句引出下文的“书简”,先总说书简的作用,⑤④排列在前面;

然后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叙写,③②是古,⑦①是今;

⑥“似乎像迟暮英雄般不再有用武之地”与下文“然而”衔接。

故正确的排序是:⑤④③②⑦①⑥。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三处:

主语不同,关联词“无论”放在主语“手机”前面;

“甚至”前后语意递进,应先说“寄托情感”,再说“疗愈心灵”;

“最有效但最老旧”语意有转折,按照逻辑,应改为“最老旧但最有效”。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5.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C.“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本体是“稻菽”,喻体是“浪”。

B.借代。用“红”代花,用“翠”代叶。

C.比喻。本体是“的”和“矢”,喻体是“中国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D.比喻。本体是“树色”,喻体是“烟雾”。

故选B0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摩杜康:相传是最早酿制的酒。这里代指酒。

B.海客谈遒训瀛洲:古代传说中与蓬莱、方丈并称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C.触胪千里触胪: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D.自唐晕庆以来显庆:唐高宗的年号,在古代可用作纪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相传是最早酿制的酒”错。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故选A。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吾丛W师之

C.秋月春风等闲度D.蚓无小学之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至于,古义:到达;今义:表另提一事,表发展到某种程度。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

B.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句意:我跟随他并向他

学习(以他为师)。

C等闲:寻常、平常。古今义相同。句意: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D.爪牙,古义:指(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故选C。

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一君子出生时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一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一一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南面,济水向东流。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一领会道理有早有晚,道德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

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A.“生”:通“性”,天性。正确翻译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

物罢了。

C.“阳”:山的南面:“阴”:山的北面。正确翻译是: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D.“术业”:学术技艺。正确翻译是: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故选Bo

9.下列对《琵琶行》选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

A.“间关”“幽咽”两句,以视觉强化听觉,写出了琵琶声由婉转流利转向滞塞难通的过程。

B.“别有”“此时”形象描绘琵琶声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C.“银瓶”“铁骑”运用比喻,描绘琵琶声在暂歇后突然变得激越而雄壮,音乐走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写乐曲终了时拨子小心地划过四弦,音乐在高潮后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D.“描写乐曲终了时拨子小心地划过四弦”说法有误。“当心”指“对着琵琶的中心”。

故选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修於,正襟扈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

流而东也,触舲千里,旌旗蔽空,Sii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栋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手蜉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般得,托通:。勺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英承子也。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若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苏子耀缪(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渔礁于江渚之上(砍柴)奇蜉蟒于天地(寄身,置身)

C.知不可乎乎得(一下子,很轻易地)托遐崛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D.而卒莫游垮也(消减,消退)而吾与子之所去道(共同享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自其不变者W观之

A.顺风两呼B.择师W教之

C.顾半山居雾若带然D.小学W大遗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选段文字采用了主客问答这一方式,巧妙地借客人的话引出

自己的所思所感。

B.作者描绘了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赞扬曹操的英勇,也抒发了自己仰慕英雄渴望建功

立业的深沉感慨。

C.作者从“变与不变”角度谈“物我无尽”,从“取与不取”角度谈挣脱限制、超然物外,表现出豁达

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D.选段文字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挥洒自如,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押韵上自由灵

活,极富声韵之美。

【答案】10.D11.A12.B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

B.句意: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如同蜉蟾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

C.句意: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D.消长:消减与增长。句意:终究没有增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而”表修饰。句意: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

A.表修饰。句意:顺着风呼唤。

B.表承接。句意:选择老师来教他。

C.表并列。句意:并且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D.表转折。句意: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意在赞扬曹操的英勇”错。应是“抒发人生须臾、英雄也只显赫一时的无可奈何”。

故选Bo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

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

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

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

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蟒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

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

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

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

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

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

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人画始于唐代,兴于宋代。就作为士大夫的文人看来,绘画无非是“诗余”和“墨戏”。正如元代

吴镇所言:“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也就是说,文人画天生就具有审美的非功

利性,可以说是文人闲暇时的一种抒情方式。实际上,传统文人意识到自身的精英立场,有意与画工拉开

距离,自然把书法、诗歌等众多学问融汇其中。文人画是诗书画印一体的,是文化的综合。中国画在造境

方面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可以说是笔墨追求,就像中国书法在书写的内容之外还有形式追求一样。

文人画并不追求感官上的悦目,而是精神层面的悦心。文人画主张大空白,简笔淡墨。不是满满当

当,喋喋不休;是言简意赅,含蓄深刻:如同诗歌,如同警句,如同箴言,如同小品,一切尽在不言中。

文人画中存在着“未定点”“空白”和隐喻,使观者走进来,更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品读,更让人回味,

让人用思想和审美去填充空白,构建画家与观者互动的审美空间。

明代杨维桢在《绘图宝鉴序》中说,“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中国画发展成

“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有其必然性。笔墨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外在语言除塑造形态外,笔墨

在中国画中更重要的作用是表情达意。在中国绘画体系中,线条和墨色是重要的表述方式。中国画虽然不

讲求造型和光线,但线立骨,如同人的骨架,而色彩如同人体的血肉。

文人画深受“自然比德”传统思想影响。在文人画中,梅兰菊竹无不是画家情感和人格的体现。正如

中国画理论家高居翰所说,画家通过笔墨绘画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再现现实世界。文人画是写

意。写意的“写”是主观的抒发,是内在的宣泄,是直抒胸臆的泼洒,是成竹在胸的挥写,也是异想天开

的创造;写意的“意”是心之声、心之、心之向往,是意念、意趣、意味,是有限的笔墨产生的无尽联

想。

文人画不要重复,不要似曾相识,不要陈陈相因。它讲究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表述方式、自己的符号

和自己的风格。讲究独辟蹊径。这就要求艺术家有独特的视角、独具的个性和独有的审美取向。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画家在学习文人画传统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用作品回应时代,

以意趣盎然、独具匠心、个性鲜明的作品,来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30日,有改动。)

13.下列对文中“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始于唐、盛于宋的文人画,可以说是文人闲暇时的全部抒情方式。

B.文人画主张大空白,简笔淡墨,画中存在着需要观者填充空白。

C.文人画一方面再现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文人画在当代应随时而变,注重用作品回应时代,讲好当下故事。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人对绘画功能的认识与定位,使文人画天生就具有审美的非功利性。

B.文人画以留白启人品读与思考,构建起了画家与观者互动的审美空间。

C.从梅兰菊竹的文人画中可窥见,文人画深受“自然比德”思想的影响。

D.由于艺术家视角、个性与审美取向的不同,文人画有了独辟蹊径之美。

1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礼治”范畴的一项是()

A.子贡欲去告朔之饰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B.《史记》中记载的田穰苴依旧例、杀宠臣庄贾以祭军旗树威一事。

C.过年时,长辈们纷纷通过微信、Qo等发红包给家族中的后辈。

D.《镜花缘》“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的君子国。

【答案】13.B14.D15.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全部抒情方式”有误,原文“文人画天生就具有审美的非功利性,可以说是文人闲暇时的一种抒情方

式”可知,应是“一种”。

C文人画一方面再现现实世界”有误,依据原文“画家通过笔墨绘画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再现

现实世界”。

D.“文人画在当代应随时而变”有误。原文“当代中国画家在学习文人画传统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用作品

回应时代,以意趣盎然、独具匠心、个性鲜明的作品,来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可知,强调两者兼顾,

应在学习传统的同时随时而变。

故选B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选项因果倒置。原文“讲究独辟蹊径。这就要求艺术家有独特的视角、独具的个性和独有的审美取向”

可知,先是文人画讲究自己的风格,故要求艺术家有独创的艺术作品。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

A.选项意思是: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

种礼。”体现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属于“礼治”的范畴。

B.选项意思是:包含着治军之道,不畏权贵,杀鸡儆猴的故事里体现了“礼治”以树立权威的途径来治理

军队和国家,属于“礼治”的范畴。

C.选项意思是:压岁钱是传统礼俗文化的一部分,即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是礼治社会维持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属于“礼治”的范畴。

D.选项意思是:无论贫富,言谈举止都仰慕并有礼仪。选项对“礼治”理解有误。“礼治非文质彬彬”,

君子国人人谦和体现的是品格,而非礼治。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

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

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

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

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

个干硬的馒头……

(节选自《百合花》)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

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

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

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

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

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

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

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节选自《哦,香雪》)

16.甲乙选文画波浪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1)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

(2)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17.甲乙选文画横线部分都是动作描写,两者在具体写法与表达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6.(1)“我”对淳朴、善良新媳妇的悲痛感同身受;对小通讯员牺牲的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

对其牺牲的深切悲痛与不舍之情。

(2)从害怕到不害怕、从犹豫到兴奋的情感变化;从未得到铅笔盒前的自卑胆怯到得到后的畅快满足的

心理变化;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自信开放的心理。

17.①甲文以“我”的视角描写新媳妇的动作,以叠词“细细”“密密”、量词“一针”“一针”等视觉

强调行为的庄严虔诚,突出人物崇敬、痛惜、悼念、歉疚交织的复杂心理.

②乙文通过第三者视角描写香雪的动作,以“小心地”“学着”“觉得”等词,通过交代人物心理来描写

人物动作,突出香雪对以铅笔盒为代表的都市文明的渴求与珍惜。

③前者以动作见心理,后者心理与动作交织。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从“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可知,我对小通讯员的牺牲也感到非常痛心,所以,“我”对淳朴、

善良新媳妇的悲痛感同身受,“我”能理解新媳妇此时的心情,但又不想让她长时间的沉浸在这种悲痛之

中。从“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可知,“我”对小通讯员牺牲的事实一时无法接受,但虽

然对小通讯员牺牲的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这种矛盾的心情复杂而沉重。表现了作者对小通讯员牺牲的

深切悲痛与不舍之情。

(2)此处画波浪线内容,要结合前文内容对大山、月亮及核桃树的描写进行分析。因为“大山原来是

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是说香雪看到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景象,而这个景象

是她因走夜路不敢看的,但现在她都看到了。这说明了什么呢?从前文“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

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可知,香雪在黑暗中沿着铁

路行走,她先是感到害怕,但她想到自己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感到兴奋,也不再害怕黑暗。

所以这一段描写表现了香雪从害怕到不害怕、从犹豫到兴奋的情感变化。而从“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

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可知,这一段

描写体现出香雪从未得到铅笔盒前的自卑胆怯到得到后的畅快满足的心理变化因为心情变好了,她看景物

的感觉也发生了改变,她不再害怕,只有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自信开放。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一针一针地在缝”表明新媳妇缝衣服的认真态度,在“我”提醒新媳妇不要缝了后,新媳妇依然“细细

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表现了她内心对小通讯员怀有着愧疚之情,和对小通讯员勇敢保护担架员

行为的崇敬、痛惜、悼念之情。而“一针一针”“细细地、密密地”等词则表现了新媳妇行为的庄严虔

诚。这些动作描写突出了新媳妇的复杂心理。

乙文通过第三者视角描写香雪的动作,“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觉得应

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中“小心地”“学着”“觉得”等词写出香雪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其后跟着,动词

“打开”“轻轻一拍”“装”,这是通过交代人物心理来描写人物动作,这些心理和动作突出香雪对以铅

笔盒为代表的都市文明的渴求与珍惜。

两段文字虽然都描写了心理和动作,在《百合花》的选段中没有对新媳妇心理的直接描写,但可以通过她

的动作来推测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所以是以动作见心理;而《哦,香雪》选段,则是通过上帝视角写出

了香雪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对她的动作描写,是将心理与动作相交织。

(二)

阅读课外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儿子

[俄罗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女儿从生下来脚几乎就没着过地——在已经不年轻了的父母和几个哥哥的手上抱来传去。弟兄一共三

个,大儿子丹尼斯已经满二十三了,最小的一个和妹妹之间也差了十五岁,这个意料之外的孩子出生时夫

妇俩都快到抱孙子的年龄了。

秘密却像一具骨架似的藏在柜子里,虽然整整一年都没人想起它,可是快到十一月二十五号的时候它

便开始把骨头弄得哗哗响,让人记起它的存在。事情是这样的:大儿子丹尼斯比夫妇俩结婚的年数还大一

岁,因此,每年十一月二十五号庆祝结婚纪念日的时候父母都尽力避开一个话题——他们到底是哪一年十

一月二十五号结的婚。此前他们都顺利地绕开了这个敏感话题:每年十一月二十五号,一家之长一早就会

喝个大醉,这样晚上就没人能向他提类似的问题了。

相交多年的朋友都知道丹尼斯是个私生子,是母亲与一个有妇之夫短暂而热烈的浪漫史的结晶,那人

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消失了。结婚之后父亲立即正式收恭了一岁的男孩,后来他们又生了两个。生活艰辛、

嘈杂而拥挤,钱总是紧巴巴的,但日子过得很幸福。

又一个结婚纪念日快到了,父亲跟以往一样开始感到不安。当时他正好有事和小儿子一起去一位老熟

人家。父亲跟她喝了点儿酒,聊得很轻松。她不知怎么地突然就触及到了这个旧伤口。她激动得涨红了

脸:

“你们疯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一直不说?如果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个事实,他会很难过的。那将

是多么大的创伤啊!”

“我就是怕,很怕!看在上帝的份上,别说了!"他用眼睛向她指指小儿子——他正站在敞开门的书

柜前翻书。

“这可不行!”女主人大声地朝小儿子喊,“戈沙,过来一下。”

戈沙站着没动,但放下书抬起了头。

“你知道吗,丹尼斯的爸爸是另外一个人,丹尼斯一岁的时候被他们领养了。”

戈沙惊讶地朝父亲望了望:“爸,他的妈妈也是另外一个吗?”

“不是,”父亲秦拉着头说,“我和你妈妈结婚的时候丹尼斯已经一岁了,她生他的时间更早

些...”

“没人知道。”父亲摇摇头。

“妈妈也不知道?”他问。

女主人哈哈大笑,笑得都在椅子上坐不住了:“你们……你们一家人都是傻子!”戈沙也笑了,知道

自己说了傻话。父亲倒了一大杯酒,一口喝了个精光。他现在已经没有后路了。

整整一个星期他都睡得不好。他决定把这场谈话放在二十五日,在客人来之前先告诉儿子真相,这样

就不会有时间啰嗦——客人一来就该上桌吃饭了。

但计划没能实行。那天丹尼斯在学院耽搁了,回来的时候第一批客人已经落座。父亲以最快的速度喝

了个大醉,母亲对他有些生气,是那种淡淡的、温柔的、带着一丝笑意的气。

父亲在客人走之前就睡着了。早晨醒来还有点儿醉醺醺的,他挣扎着去洗头一天的餐具。其他人都还

在唯觉。第一个出现在厨房的是丹尼斯。父亲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他灌了一大口昨天悄悄留下来的白

酒,感觉精神好了些,便对儿子说:“你坐,咱们得谈谈。”

丹尼斯坐了下来。父亲把眼镜摘掉又戴上,像个小学生一样把手放在面前的桌上,唉声叹气,皱眉。

丹尼斯似乎猜到了父亲要说什么不愉快的事:可能是关于他的女朋友尼娜,他可能会反对他们结婚;或者

是上斫究生的事儿。不,可能是更严重的事儿吧,既然父亲这么不安……突然,丹尼斯脑海里闪过一个可

怕的念头:父母要离婚!肯定是这事儿!

他用审视的眼光看了看父亲:父亲真还不错,淡褐色的头发,几乎还没秃顶,眼神明亮,身材瘦削,

没发福……他想象父亲身边站着一位年轻姑娘……是的,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他还试着想象他们家如

果缺了父亲会怎样,这样一想他顿时感觉全身像被烧焦了一样。

“丹尼斯,我其实早就应该跟你说的,但一直下不了决心,虽然我知道应该早点告诉你……”

“天啦,妈妈,小妹妹……不可能,不可能!”丹尼斯觉得马上就要嚎啕大哭起来,于是他撇撇嘴,

好让自己不要像个受了欺负的孩子那样咧嘴大哭。

“每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快到的时候我都很受折磨,因为你是我们结婚的前一年出生的……”

父亲不说话了。儿子还不明白他想讲什么,他有什么话那么难对自己说。

“您说什么啊,爸?结婚前一年……你想说什么啊?”

“我们那时还没结婚……”

“那有什么?没结就没结呗。”儿子还是莫名其妙。

“我跟你母亲那时候甚至还不认识……”父亲绝望地大声说道,他已经完全丧失了希望。

“您说什么?这是真的?”丹尼斯非常吃惊。

“是的,就是这么回事,知道吧,丹尼斯。”

丹尼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没有什么革命、离婚……“爸,这就是您想跟我说的?”

父亲一只手在桌上画着圈。他晃了晃酒瓶,然后对着光看看——瓶子全空了。“哦,是啊……”

剩下的就是尼娜的事了。丹尼斯用指甲滑动着剩在桌子上的面包渣。“我也想问您点儿事,嗯……,

您觉得尼娜怎么样?”

父亲想了想。他不是很喜欢她,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不错啊。”这句话有点违背父亲的真实

想法。

丹尼斯点点头:“那就好。要不我总觉得您好像不太喜欢她……”

“说什么啊,我挺喜欢的……”这是教育的问题,但不是最重要的。

这时门开了,四岁的小女孩进来了,爬着进来的——她在模仿小狗。

父亲和儿子同时朝她俯下身去,想把她抱起来,抱到手上。两个人的额头撞到了一起,都卷了。他们

笔了很长时间,弄得小女孩都学了:“你们老是……老是笑话我……你们真是不害羞……我要告诉妈

妈....”

(张俊翔译,有删改)

18.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并简析其作用。

19.小说通过老熟人之口评说这一家人都是“傻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0.结合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1.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笑”和“哭”的丰富意蕴。

【答案】18.①运用比喻手法,用“藏在柜子里的骨架”来比喻“秘密”,用“把骨头弄得哗哗响”来比喻

大儿子的身世问题在每年此时给父亲带来的困扰,形象地写出了这个秘密的可怕和令人不安。②与开头温

馨平静的氛围形成陡转(反差),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出下文的故事。

19.①充分表达老熟人对父亲一家长时间保守秘密的不可思议。②侧面烘托家人间冲破血缘、彼此信任与宽

容的情感的不同寻常。③交代困惑,引发读者思考;也为结尾父子之间彼此的理解与拥有埋下了伏笔。

20.小说塑造了一个疼爱孩子、富有家庭责任感、宽容博爱的父亲形象。揭示了爱和宽容可以创造幸福家庭

生活的主旨。

21.①小说结尾,父子同时俯身去抱小女孩,两个人的额头撞到一起,都笑了。这“笑”是撞头的不和谐背

后一家人和谐相处的会心的笑,是父子卸下心头重负后释怀的笑,更是经历风波后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家人

的宽容和关爱的幸福的笑。②小女孩的“哭”,是误以为父兄笑话她而委屈的哭,是懵懂的“哭”,是她在

家中受宠爱的体现。③“笑”与“哭”构成对照,真实自然地表现了一家人的温馨幸福,与小说开头前后照

应,强化了小说讴歌温情的主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中,“秘密却像一具骨架似的藏在柜子里”,本体是“秘密”,喻体是藏在柜子里的骨架,比喻词

是“像”,所以句子用了比喻手法,而作者之所以用“藏在柜子里的骨架”来比喻“秘密”,是因为后文

中“事情是这样的:大儿子丹尼斯比夫妇俩结婚的年数还大一岁,因此,每年十一月二十五号庆祝结婚纪

念日的时候父母都尽力避开一个话题”“又一个结婚纪念日快到了,父亲跟以往一样开始感到不安”“整

整一个星期他都睡得不好。他决定把这场谈话放在二十五日,在客人来之前先告诉儿子真相,这样就不会

有时间啰嗦”可以说明父亲每到这一天就开始不安。所以,句子用“把骨头弄得哗哗响”来比喻大儿子的

身世问题在每年此时给父亲带来的困扰,形象地写出了这个秘密的可怕和令人不安。

在这句话之前,作者对这个家庭的描写是“女儿从生下来脚几乎就没着过地一一在己经不年轻了的父母和

几个哥哥的手上抱来传去。弟兄一共三个,大儿子丹尼斯已经满二十三了,最小的一个和妹妹之间也差了

十五岁,这个意料之外的孩子出生时夫妇俩都快到抱孙子的年龄了”,这充分说明这个家庭的关系是无比

融洽和谐的。而如此融洽的家庭,又会因为什么事情而使人不安、紧张呢?所以,这句话与开头温馨平静

的氛围形成陡转(反差),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出下文的故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你们疯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一直不说?如果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个事实,他会很难过的。

那将是多么大的创伤啊!”可知,老熟人对于父亲一直保守秘密这件事是有不同看法的。所以,老熟人说

他们是傻子,充分表达了他对父亲一家长时间保守秘密的不可思议。

结合全文内容及中间二儿子的反应,说明这一家的关系是无比融洽,完全没有隔阂的。但正常人很少有人

能像父亲一样,对待非亲生孩子也能完全视如己出。所以,老熟人说他们一家是傻子,也是侧面烘托家人

间冲破血缘、彼此信任与宽容的情感的不同寻常。

老熟人说他们一家都是傻子,也包括父亲和大儿子这对特殊的“父子”。而后文中,到了真相被揭露的那

一刻,儿子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而是“丹尼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没有什么革命、离婚……”

这也同样表现了这一家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因此,这里老熟人说他们是傻子,也起到交代困惑,引发读

者思考的作用,为结尾父子之间彼此的理解与拥有埋下了伏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作品主旨的能力。

根据原文“女儿从生下来脚几乎就没着过地一一在已经不年轻了的父母和几个哥哥的手上抱来传去”,以

及父亲听了老熟人说“如果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个事实,他会很难过的。那将是多么大的创伤啊!”后

下定决心告诉儿子真相,可知他是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

根据原文“结婚之后父亲立即正式收养了一岁的男孩,后来他们又生了两个。生活艰辛、嘈杂而拥挤,钱

总是紧巴巴的,但日子过得很幸福”“他还试着想象他们家如果缺了父亲会怎样,这样一想他顿时感觉全

身像被烧焦了一样”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有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形象。

根据原文“父亲想了想。他不是很喜欢她,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不错啊。’这句话有点违背父亲

的真实想法。丹尼斯点点头:'那就好。要不我总觉得您好像不太喜欢她……'’说什么啊,我挺喜欢

的……'这是教育的问题,但不是最重要的”可知,这是一个宽容博爱的父亲形象。

由此可见,父亲以宽容与博爱的态度对待这个非亲生的大儿子,使得家庭避免了血缘问题而可能产生的风

波。由此可见,父亲这一形象,充分揭示了爱和宽容可以创造幸福家庭生活的主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的深层意蕴的能力。

小说结尾,“父亲和儿子同时朝她俯下身去,想把她抱起来,抱到手上。两个人的额头撞到了一起,都笑

了。他们笑了很长时间”这一“笑”发生在父亲向大儿子袒露他的身世,并最终“丹尼斯一颗悬着的心终

于落了地:没有什么革命、离婚……”以及对大儿子爱人尼娜的讨论中结束。这说明,父亲预想的激烈风

波并没有发生,他们的父子关系一如往常。所以,小说结尾这“笑”是撞头的不和谐背后一家人和谐相处

的会心的笑,是父子卸下心头重负后释怀的笑,更是经历风波后更深刻地感受到一家人的宽容和关爱的幸

福的笑。

小说结尾的“哭”主要是源于小女孩以为父亲和哥哥笑话她只会爬不会走路的委屈。这一行为来源于父子

同时俯身去抱小女孩,两个人的额头撞到一起,也终于她“我要告诉妈妈”的控诉。小女孩想哭就哭,想

抱怨就抱怨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在家中极受宠爱的现实∙

所以,小说结尾“笑”与“哭”构成对照,“笑”体现了父亲和大儿子关系的和谐,“哭”体现了全家关

系和谐,并一起宠爱最小的妹妹的事实。这一“笑”一“哭”,真实自然地表现了一家人的温馨幸福,与

小说开头前后照应,强化了小说讴歌温情的主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

重味,吊死与港,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

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斑。太宰赶既

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赶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

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

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

而还报吴。

吴太宰赶既与子胥有隙,因谗目:“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

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

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曾

演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赶使人做停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

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

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四倭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日:“嗟乎!谗臣赶为乱

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

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日:“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

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人灭吴也。”乃自到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鸥

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日胥山。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有改动。)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

无及/

B.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

无及/

C.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

无及/

D.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

无及/

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疾,指慰问生病的。“问”与《师说》中“犹且从师而问焉”的“问”字含义不相同。

B.详病,假装生病。“详”与《五柳先生传》中“亦不详其姓字”的“详”字含义不相同。

C.微伺,暗中观察。“微”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的“微”字含义相同。

D.属镂,指古代名剑。属镂之剑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宝剑,文中夫差赐剑给子胥使其自尽。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吴王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以比喻之论,晓之以理,认为这一做法不可

取。后吴王凯旋,疏远了伍子胥。

B.当再次讨伐齐国时,越王既出兵助力吴王,又重金贿赂太宰。伍子胥预料吴国将亡,趁奉命使齐之

际,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

C.太宰在吴王前极尽诽谤之能事,认为子胥为人凶残,猜忌心重。太宰还以吴王两次伐齐的事来做文

章,从此吴王开始怀疑伍子胥。

D.在子胥自尽之后,吴王狂怒不止,将他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任其漂在江上。吴人怜悯伍子

胥,为他在江边建立了祠堂。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2)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

26.伍子胥自刎前表达的哪几层意思让吴王“闻之大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22.D23.C24.C

25.①伍子胥独断执拗,强行劝谏,诽谤、败坏大王的伟业,只希望吴国失败来证实自己计谋的高明。②自

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常常闷闷不乐心中怀有怨恨,希望大王早做打算。

26.①谀臣作祟,朝廷不安宁;吴王被蒙蔽,反杀忠臣。②自己劳苦功高,吴王却恩将仇报。③不信忠言,

不用忠臣,吴必将为越所灭。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听信些花言巧语去攻打齐国。攻占齐国,就好像得到一块石田,

毫无用处。希望大王能后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贪齐”是“信其浮辞诈伪”的结果,“而”是连词,所以“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不然”是一个词,“不这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文化常识的能力。

A.“犹且从师而问焉”的“问”,请教问题。句意: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

B.“亦不详其姓字”的“详”,清楚,详知。句意: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C.“含义相同”错误。

微,暗中。句意: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

微,模糊不清。句意: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D.正确。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从此吴王开始怀疑伍子胥”错。原文“微子之言,吾亦疑之”,可见吴王在此之前就对伍子胥有疑

心。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专愎”,独断执拗;“沮毁”,诽谤、败坏;“幸”,希望。

(2)“见”,被;“鞅鞅”,闷闷不乐;“图”,打算。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谗臣斑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可得出答案①谀臣作祟,

朝廷不安宁。吴王被蒙蔽,反杀忠臣。

依据“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儿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

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可得出答案②:自己劳苦功高,吴王却恩将仇报。

依据“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可得出答案③:不

信忠言,不用忠臣,吴必将为越所灭。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新君地位虚弱,便出动军队向北讨伐齐国。伍

子胥谏道:“勾践每餐不超过两个荤菜,吊唁死去的人,慰问生病的人,打算将来有所作为。这个人不

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就像人有了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而去攻打

齐国,不是大错特错吗!"吴王不听,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于是威慑邹、鲁二国的国君而归。这

样吴王就越来越不相信伍子胥的谋略。

又过了四年,吴王要向北讨伐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队协助吴国,又给太宰赶进

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赶屡次接受越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整天替勾践向吴王说话,吴王

信任采用伯赶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听信些花言巧语去攻打齐国。

攻占齐国,就好像得到一块石田,毫无用处。希望大王能后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后悔就来不

及了。”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

大王不听,我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于是,便把

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报告情况。

吴国的太宰伯Ii早就与伍子胥不和,于是进谗言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猜疑少恩,他的怨恨不

满恐怕会成为大祸。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大王最终伐齐大获成功。伍子胥因

为自己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现在大王又再次讨伐齐国,伍子胥执拗强谏,诽谤败坏

大王的伟业,只希望吴国失败来证实自己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征,出动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因

为计谋不被采用,于是谢绝,假装生病不去。大王您不可不防备,这是很容易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

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竟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做人臣的,在国内不得意,在国

外投靠诸候,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常常闷闷不乐心中怀有怨恨,希望大王早做打算。”

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剑,说:“你用这把

剑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赶在作乱,大王竟要杀掉我。我曾令你父亲称霸。当你还没

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若非我拼死跟先王力争,你几乎不能立。你已经即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