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
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
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
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
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
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
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
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朗待我
归”(钱起)。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
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
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
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
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
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
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徳华•布洛提出,
“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
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
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
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入
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
想文化修养相关。对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
失”而想入非非。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诗化原则、陌生化原则、变形原则、程式化原则,从一定意义上
说,都是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所采取的艺术处理。
(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材料二: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
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
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
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
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
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艺术
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幸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
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
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
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
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驗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
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空相隔的“距离”,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
B.《悲愤诗》是诗人蔡琰痛定思痛之后的创作成果,可见艺术创作需要站在客位进行观赏,情感并不能
产生艺术。
C.诗人要获得审美意味,就必须改变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
D.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化的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诗人赋予的能力和美
好品质。
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
C.在生活中保持适当的审美体验的“心理距离”,能够使本来寻常、熟悉的事物变得光耀夺目,从而获
得美的享受。
D.陶渊明的笔下多写闲逸的田园图景,少见农人耕种的艰辛,是因为他能够从实用的世界观赏田园生活
本身。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的是()
A.在雾海航行,水手和乘客暂忘海雾的危险,欣赏到水天一色的美景,获得了自由、恬适之感。
B.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
C.登上泰山之时,我们不禁感叹“岱宗天下秀”:面对长江之时,我们不禁“羡长江之无穷”。
D.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嫦娥五号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但网友却纷纷表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熟悉的月亮形
象。请结合材料,简析网友无法理解欣赏月球表面的照片,却能感受诗词中月亮的美、诗意并产生情感共
鸣的原因。
【答案】1.B2.C3.A
4.①首先,通过与时空距离概念比较,提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这一概念;
②接着,通过举例和引用,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
③然后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
④最后提出解决“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以达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
5.①诗词中的月亮与人们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观照和品味月亮,
从而发现月亮中的美和诗意;
②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会使人们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消失,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从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
享受;
③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有关月亮的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情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因而能
引发人们的感动与共鸣;
④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无关,导致人们与月亮之间的“心理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
欣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
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可知,客观化的情感能够产生艺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应是不将竹子视为实用的寻常之物,从
诗人的眼光来欣赏他们笔下的竹子。
B.”如果能做到……,就可以……”错误,根据材料一“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
'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达到了“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审美主体就能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D.“是因为他能够从实用的世界观赏田园生活本身”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不即不离”理论是说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能'’入
乎其内”。
A.以实用的态度对待海雾,心理距离太近了,不可能产生美感;只有超越实用的态度,舍物质功利于度
外,纯然观照事物形象本身,即与实际生活保持一个恰当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因此,能支撑“不
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
B、C、D三项都是距离消失或过近,无法支撑“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
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
离’”可知,作者首先介绍时空距离,通过与时空距离概念比较,进而引出“心理距离”这一概念。
由材料一第二段“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
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天草木
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朗待我归‘(钱起)”“竹子在诗
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可知,文章在此通过举例和引用的论
证方法,具体阐释了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
由材料一第三段“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文章
在此分析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
由材料一第四段以及第五段“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在审美体验中,能
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可知,文章
最后指出解决“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审美距离的获得,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
关,不断提升审美主体修养,以达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境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目中“月球表面的照片”让人们大失所望,”表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的熟悉的月亮形象”,
结合文本可知本题实际上问的是“为什么诗词中的月亮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月球表面的照片则不能有
这种作用”。
由材料一“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
光去看世界”分析,诗词中的月亮与人们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
月亮,从而发现月亮中的美和诗意。
由材料二“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可知,月
球表面的照片则会使人们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消失,这种现实的实用目的压倒审美享受。
由材料一“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
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可知,有关月亮的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情景与人们自身独特的
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
由材料一“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
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分析,月球表面的照片与我们
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人们无法准确将月亮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这种“心理距离”无法调
整,导致人们无法理解欣赏。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
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
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撒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
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特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
的。爷爷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
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
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
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
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
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
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犯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
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泳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
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
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粒子旁,正想就地趴
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
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
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壁,远远望去,一个个的土包令人难受。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
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
军。
那片坟莹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
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痛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
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年轻时是一个身手矫健猎手,非常熟悉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天天在山林中打猎,可见他能遇到
红军并帮助他们,可能不是偶然。
B.爷爷的事迹感动了寨里的人,“我”要求新家留角门,爸爸做老式木头猎枪,寨里的人配合演戏,大
家都对爷爷怀有爱和敬意。
C.轰炸使得红军队伍牺牲了七个人,爷爷也不幸受伤,经历过枪林弹雨,爷爷没有忘记曾经的生死与
共,他将护坟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D.“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爷爷对周围环境的高
度警惕,也营造了紧张气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配合爷爷演打仗的戏的情节在文中多有体现,比如“我”给老奎叔递眼神,老奎叔心领神会,对
爷爷说伤员们撤到了“你家”。
B.炸弹将羊肠小道炸成了断崖,这处场面描写惊心动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也表现了老兵和爷
爷的勇敢,形象鲜活感人。
C.“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反问、感叹语气的同时使用表现了爷爷的自豪,红军队伍作
风优良是其自豪的原因之一。
D.小说的情节设置得巧妙,开篇直接进入情境,把读者拉入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中,引出对故事来龙去脉
的追述。
8.阅读小说全文,分析这支红军队伍表现出了哪些令人赞叹的精神品质。
9.本篇小说的题目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妙处。
【答案】6.D7.B
8.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爱护群众,严格的自律精神。
②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救助战友和群众,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①交代背景,交待了主人公和特殊天气情况。用爷爷修饰“雷雨天”,也突出了“雷雨天”对爷爷的特殊
意义。
②“爷爷的雷雨天”是全文的线索,可以让读者迅速抓住全文主要内容。
③塑造爷爷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本文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烘托了他们的
形象。
④在“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烘托下的红军英雄形象,有利于读者把握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D.“一系列的动作”错误。“眼睛不再浑浊”不是动作描写,而是神态描写。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表现了……爷爷的勇敢”错误。由原文“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
可知,表现的是爷爷毫无战斗经验,而不是勇敢。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结合“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
小兵大,性格沉稳”“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爷爷从树后
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等分析,爷爷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
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说明这
支队伍不拿群众的东西,爱护群众,有严格的自律精神。
结合“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老兵大喊一
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校子旁”“他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
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等分析,他们相扶相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说笑、哼歌;白天行军,晚上住山洞;遇到危险时候,不
顾一切救助他人,这是一支有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队伍。
结合“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
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那次轰炸牺牲了七
人,年龄最大的是拉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
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敏子旁”等分析,老兵在情急之下救助战友和爷爷,他们有甘
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爷爷的雷雨天”这一标题由两部分组成,即“爷爷”“雷雨天”,所以它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爷
爷”,也交代了雷雨天这一特殊的天气背景。结合“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
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
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等分析,用爷爷修饰“雷雨天”,也突出了“雷雨天”对爷爷的特殊意
义。
从情节安排上看,由“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
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
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可
知,当年“爷爷”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军轰炸,右脑重伤,直到现在,每逢雷雨天气,他总会回
忆起当年的战火硝烟,以此为题,不仅设置了悬念,而且串联了情节,是全文的线索。
从人物刻画上看,由“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第三天下午,狂风大
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老兵大喊一声……”可知,本文主
要故事情节发生在“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烘托了他们的形象,以此为题,有利于塑造爷爷和红军战
士的英雄形象。
从主题上来看,在“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烘托下的红军英雄形象,更能引发读者深思,有利于读者快
速把握主题。以此为题,告诫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
在,不忘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个年代的鱼水情深,要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英雄前辈的尊重与敬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十門牛春正月,陕西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祗畏变异,痛加修省。”劝上:“积金帛以备缓
急,罢斋醮以省浪费。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上嘉纳之。礼部尚书傅瀚率九
卿疏弭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
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时南北乡娜上疏言事,俱报可。三月,保定抚臣献白
鸠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
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龙频首旦
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
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
之日:“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口:“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
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
夏对日:“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锋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
“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对口:“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
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日:“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日:“江南困特畳江北困京
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日:“朕在位久不能知,
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取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
部尚书/
B.文升顿首日/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
部尚书/
C.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
部尚书/
D.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
部尚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卿,明分大九卿和小九卿,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
B.吏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十四年,是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
号干支兼用法四种。
D.转漕,指转运粮饷,既可指为军队转运粮饷,也可指国家常规的粮食运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尚书傅瀚等人上疏议政,皇帝未予理睬,傅瀚再次上疏,直陈朝廷未能拯救时弊、施恩于民的种
种危害,皇帝才予以回复。
B.陕西发生地震后,马文升上疏言事,劝告朝廷,广积金帛,罢止斋戒,召回陕西监督织造的内宫官
员,以缓解军民之困。
C.皇帝告诫马文升要查访处置,宽严有度,肃清吏治。马文升不辱使命,裁汰不称职的官员两千多人,
个个都处置适当。
D.刘大夏在两广任职时,两次请辞。当皇帝问其原因时,刘大夏以体弱多病、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突发
事件为由回复皇帝。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
14.刘大夏认为造成国家民穷兵困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0C11.C12.A
13.(1)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事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憎恶而鼓励相爱呢?(2)先前我是
说了民穷,而兵卒困乏更甚于百姓,怎么能把这些兵卒看作是精锐之卒!
14.①朝廷随意征收赋税、徭役。②朝廷向两广一带征收特产,耗费上万。③江南、江北的士兵分别为转漕、
京操而困。④士兵的月粮和行军粮饷多被将帅克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马文升叩拜说:“陛下这样励精图冶,这是祖宗社稷的福分,臣怎敢不遵命!”从此开始,朝廷裁
汰不称职的官员两千多人,,都处置得当。(刘大夏)补任为兵部尚书。
“若此”意为“像这样”,“陛下图治”的后置状语,而不是用来形容“宗社福也”,且“宗社福也”是
判断句,加上“若此”则句意不通,排除AD。
“汰不职者二千余人”是定语后置句,故“不职者”和“二千余人”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十四年,是干支纪年法”错,“十四年”这里指弘治十四年,是年号纪年法。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并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直陈朝廷未能拯救时弊、施恩于民的种种危害”理解有误,原文“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
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只是质问皇帝拖延一月,迟迟未复的理
由,并未列举其危害所在。
故选A。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为”,把……作为;“恶",怎么;“劝",鼓励。
(2)“向者”,从前;“固”,固然,确实;“殆”,困乏;“何”,怎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含意,梳理概括要点的能力。
其信息点分别来自刘大夏回答皇帝的几句话。
“止谓其不尽有常耳”意为没有按照规定的固定时间,这是对前面皇帝“征敛俱有当”的反驳,说明朝廷
实际上是随意征收赋税、徭役的。
“即巨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其中“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即指向两广一带征
收特产,“费固以万计”说明耗费甚巨,多达上万。
“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指江南、江北分别被转漕(转运粮饷)、京操(京团营的操练演习,古代的
一种军事行动)这两个事项所困。
“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中,“半与其帅共之”是被将帅克扣的一种委婉说
法。
参考译文:
十四年(1501年)春正月,陕西发生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说:“神祇最怕灾异之事,陛下应痛
加修省。”他劝皇帝说:“积储金帛以备緩急之需,罢止斋戒供奉以避免浪费。将去陕西监督织造羊绒粗
衣的内宫官员早日召回京师,以缓解军民生活困扰。”皇帝赞许采纳了这个意见。礼部尚书傅翰率领九卿
大臣,就消弭灾祸和时政提出三十一件事,皇帝不予答复。傅翰再次提出说:“民心最容易感化,在于要
对他们施以恩泽。陛下所属众臣提出的三十一件事,都是拯救时弊的当务之急,现在提出就办还怕来不
及,可我在旁边等待您的裁决满一个月了,您还没有下达决断,这是什么道理呢?”傅翰第二次提出奏章
之后,皇帝才采纳了九卿大臣们的意见。从这以后,凡是南北府九卿大臣提出来的事情,皇帝均批复
“可”。三月,保定抚臣献上白鸠作为祥瑞,礼部尚书傅翰上疏弹劾,认为这不合适,皇帝看过这道奏章
以后,降诏指责并命令把白鸠送还保定。冬十月,马文升改任吏部尚书。十五年(1502年)正月,考课天
下官吏。皇帝在内宫暖阁里召见马文升,告诫他说:“把全国凡是可以朝觐皇帝的官员名单,全都要汇集
编制成册,爱卿你要留心逐个访查,既不要放纵太宽,也不要苛责冤枉,该提升的便提升,该罢免的就罢
免。”马文升叩拜说:“陛下这样励精图治,这是祖宗社稷的福分,臣怎敢不遵命!”从此开始朝廷裁汰
不称职的官员两千多个人,(刘大夏)补任为兵部尚书。刘大夏一向把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当作自己的应
尽职责,所以这道命令一下,朝廷内外的人们都心悦诚服。在这以前,刘大夏在广东和广西,一年之中两
次乞请退休离职,皇帝都没有允准。这次调回京师,他在朝堂上面谢圣恩,皇帝把他召入内殿,问刘大夏
说:“朕一向重用爱卿,而爱卿多次以有病为由加以推辞,这是什么原因呢?"刘大夏回答说:“臣已经
老了,而且有病,现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有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责任就在于兵部。臣自我揣度力
有不足,所以推辞。“皇帝默然不语。又过了几天,皇帝又召见刘大夏,问道:“现今征收税队,征发摇
役,都比较适当,你为什么还说民穷财尽?”刘大复回答:“我只是说现今征收税赋,征用摇役,没有一
定之规。至于其他的,臣还没有说到。就拿臣在两广来说,朝廷每年向广西要铎木,又在广东收购香药,
光这两项费用就在万钱以上。”皇帝说:“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有一天,皇帝又
问刘大夏:“各个卫所的兵卒是不是都很强悍勇武,可以调用呢?”刘大夏回答:“先前我是说了民穷,
而兵卒困乏更甚于百姓,怎么能把这些兵卒看作是精锐之卒!“皇帝说:”兵卒在卫所有月粮,戍守征伐
有行军粮饷,怎么能说兵卒生活很苦呢?”刘大夏答道:“江南困于漕粮转运,江北困于京团营的操练演
习,其他地方的困难还不止这些。而且,所谓月粮、行军粮饷,有一半都被将师克扣,兵卒的生活怎么能
不困难呢?”皇帝听后,深为叹息,说:“朕在位已经很久,可是这些事情都不知道,怎能称得上是为民
做主啊!"皇帝命令九卿大臣,各以其主管的职事,说说在军民百姓中朝廷的弊政,选择可以推行的,再
加推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莺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
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戰,悲成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汨罗江
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②新
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烹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风民不殊,正目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了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选取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端午节的
盛况。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
人生经历的写照。
C.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意谓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
人士非常相似。
D.本词上片中一项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映入眼帘,热闹非凡;下片中一幕幕沧桑的历史画面再现眼前,一
唱三叹。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表达词人对屈原的景仰、凭吊之情。词的上片通过虎符缠臂、门前插艾蒲、放飞纸
莺、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等节日习俗渲染端午节热闹的场面,抒发词人对屈原的景仰、凭吊之情。
②表达词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痛苦哀怨之情。屈原“异客垂涕”“泪竭陵阳处”,词人以屈原自比,感
怀屈原充满悲苦仇怨的往事,看似写屈原,实际写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③表达词人对北宋朝廷
昏庸腐败的悲愤之情。词的下片“感叹怀王昏職”,通过抨击楚怀王昏庸、不明事理,借古讽今,锋芒直指
北宋王朝,将词人的悲愤之情寓于其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词的上片运用了……象征等……表现手法”中,“象征”错,词的上片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上
片“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莺舞”“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等是铺叙、渲染;“粽叶香
飘十里”是夸张。但没有象征手法。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虎符缠臂”,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门前艾蒲青
翠,天淡纸莺舞”。民俗,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僻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
神效。“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香飘十里”,既有“粽叶”的清香,也有“粽子”里面的各色
馅料之美味。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
赋”。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恰逢雨天,当人们得知打捞贤臣屈大夫时,湖面上的小舟再次汇集,冒雨
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
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莺”“饮酒食
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渲染端午节的盛况,抒发词人对屈原景仰凭吊之情。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异客:作客他乡的人.这里是指屈原已经远离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
外地。垂涕:哭泣。淫淫:流泪不止。鬓白知几许:两鬓如霜,知道有多少吗?“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
阳处”。朝夕:犹言从早到晚一整天。新亭对泣: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从早哭到晚。“泪竭”,犹
“泪干”、“泪尽”尔。“陵阳处”,屈原的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
有万千断肠句”。“异客垂涕”,“泪竭陵阳”,词人以屈原来自比,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虚写屈
原,实写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表达词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遭受贬谪的痛苦哀怨之情。
“感叹怀王昏職,悲戚秦吞楚”,正是楚怀王的昏職导致了屈原个人的悲剧,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直接
抨击楚王昏庸,不明事理;同时借古讽今,暗讽时政,锋芒直指向北宋王朝,表达词人对北宋朝廷昏庸腐
败、小人得志的悲愤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o
(2)《老子》四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
(3)《大学》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答案】①.质胜文则野②.文胜质则史③.胜人者有力④.自胜者强⑤.致知在格物
⑥.物格而后知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野”“致知”“知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湖骨笛是我国年代最早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
的鼻祖。经过探索,音色明亮、古朴,有着原始风格的古乐之声已经从贾湖骨笛“散入”现代人的耳鼓。
在所有已经出土的史前音乐文物中,贾湖骨笛的地位都是的,表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华民族
的音乐文化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贾湖骨笛的出土,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
的实物资料。其制作工艺之精良,优美之音质、别具一格的风格,都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一
支骨笛出土时已经断为三截。专察经过今析,赏笛并非走入土时折断,而龙生前墓主就已经扌员坏。.
的是,主人并未抛弃之,而是细心地在折断处钻了4个小孔,用细线连缀,可见墓主人对它
的珍爱。贾湖骨笛的出土,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无可争议历久弥新意味深长
B.迄今为止无可非议弥足珍贵意味深长
C.迄今所见无可非议历久弥新耐人寻味
D.迄今所见无可争议弥足珍贵耐人寻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结构一致。
【答案】18.D19.经过专家分析,骨笛并非入土时折断,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经损坏。
20.其制作之精良,音质之优美,风格之独特都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迄今为止:到现在为止。迄今所见:至今所能见到的。原文是说贾湖骨笛是我国到现在为止所见
到的最早乐器,应选“迄今所见”。
第二空,无可争议:指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观点或做法,没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观点可以辩论、争论和议
论。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好、做得对,做得妥当,没有什么错的地方可以批评。文
中指贾湖骨笛的地位不容置疑,故选“无可争议”。
第三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
非常珍贵。文中指提供的实物资料非常珍贵,故选“弥足珍贵”。
第四空,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文中是指主人并未抛弃
之,而是细心地对待这把断笛,这一行为非常值得我们思索,故选“耐人寻味”。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原句共有三处语病:
语序不当,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专家”,没有出现谓语,后句主语变成“骨笛”,应改为“经过专家
分析”,让“专家分析”作状语。
成分赘余,“并非”就是“并不是”,“并非是”中“是”成分赘余,应删去“是”。
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生前”是形容“墓主”的,应放到“墓主”后面,才符合逻辑。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变换句式能力。
试题要求将画线句改成排比句,句中可以用来做排比句的成分是“制作工艺之精良,优美之音质,别具一
格的风格”。句中均有的成分是名词和形容词,做成排比句,则形容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应当保持一致。
可以是“精良”“优美”“别具一格”这三个形容词统一放前面,“制作工艺”“音质”“风格”这三个
名词统一放后面;或者名词统一放前面,形容词统一放后面。若是形容词放前面,可以用“的”构成统一
句式;若是名词放前面,可以用“之”构成统一句式。
(-)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自制食品在网络上盛行,从咸菜、腊肉到果酒、饼干,无不被商家打上“纯天然”“无添
加”的标签,①,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购买意愿。这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②,形成了双赢局面。
现在还出现了认种一棵果树、一片菜地等做法,并且还让消费者在网上随时观察果蔬的长势。这样一
来,消费者在获得新鲜果蔬的同时,还必定能学到不少种植知识。自制食品销售带上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自然深得消费者喜爱。可以说,为自制农副产品等食品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是信息时代的一项创举,应该
得到支持。销售自制食品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是商家必须按规定经营。比如入网自制食品必须要有质量保
证,其经营者必须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生产、经营食品的资质,才能许可生产。
自制食品一旦形成生产线,有了代理,③,倘若再按自产自销来经营与管理,就极易出问
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22.上述材料第二段有两处逻辑关系不当,请指出来并简要解说。
【答案】21.①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②又让商家获利
③就不再是自产自销
22.①“必定能学到不少种植知识”的说法太武断,未必能学到。
②“但是”前后的内容没有转折关系.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购买意愿”可知,这些自制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据此可写
“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第二空,从语义关系上看,前文是“既……”,所以该空应为“又……”;据“双赢局面”可知,该句的
意思是为商家带来了利益,据此可写“又让商家获利”;
第三空,由后文“倘若再按自产自销来经营与管理”可知,该句的内容是形成生产线,有了代理后,自制
食品就不能再自产自销了,据此可写“就不再是自产自销”。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消费者在获得新鲜果蔬的同时,还必定能学到不少种植知识”一句中“必定能学到不少种植知识”逻辑
关系不当,“必定”一词是表示肯定的推断,说法太过绝对,太武断,未必能学到,可以修改为“还可能
学到不少种植知识”。
“销售自制食品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是商家必须按规定经营”逻辑关系不当,“但是”前后的内容是因果
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安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与AUTOCA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建桥学院《服装配件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微生物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端船舶维修改装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船舶航运业蓬勃发展维修改装需求持续升温
- 上海海事大学《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中国挂呔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汇编汇编
- DB31∕T 900-2015 住宅燃气输送用不锈钢波纹软管施工及验收规程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赢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瞳孔观察PPT演示课件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复旦大学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自测模拟试题
-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词句段运用及仿写
- GB/T 18103-2022实木复合地板
- 地下矿山掘进施工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插花艺术形考大作业1119
- 2023年吉大考博英语真题
- GB/T 29240-2012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
- GB/T 10360-2008油料饼粕扦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