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溪河三中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18.0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
2.“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材料中的
“官僚制度”是()
A.行省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3.电视剧《忽必烈传奇》首次浓墨重彩刻画了元世祖忽必烈励精图治、建立元朝的全过程。
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B.推行采用汉法的改革
C.实行行省制度D.建立元朝政权
4.元末诗云:“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
A.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
C.汉族妇女擅长音乐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好
5.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枢密院D.御史台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C.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南北方由于政权更迭,战事不断,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7.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A.重农抑商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休养生息
8.历史歌谣传唱历史事件。下列歌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9.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0.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建造在()
A.隋朝洛阳郊外B.唐朝长安郊外C.北宋东京郊外D.南宋临安郊外
11.唐朝时期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是(()
A.赋B.诗歌C.词D.元曲
1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
造船技术高超
13.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
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
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明清皇宫D.长城
15.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为()
A.在地方设立三司B.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C.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D.迁都北京
16.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如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
中有误的是()
中国古代中央■权制的发展演变
I②三,六■制II③内阁圳I军.处I
〉案】第:元明
I]---×
①邨•制I叵1省制度I_____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18.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
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A.重农抑商B.君主专制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7.0分)
19.宋词:词在出现,成为的主要文学形式。代表有北宋,词风
豪迈飘逸;两宋之交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词风豪放,词境
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20.元曲:元朝出现元曲,包括元曲、杂剧和南戏。“元曲四大家”有、、
21.史学: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通史
巨著。
22.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23.明朝的成就。
①医药学家编写出,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②科学家编写的,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
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4.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地远到达哪里?
(2)他能够远洋航海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时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
响?
(4)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明清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它们分别导致了什么不同
后果?今天的中国要发展国家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应该怎么做?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开始,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其在
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所以材料是指隋炀帝开通了大
运河。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的历史功绩之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本题需要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客观的评价隋炀帝。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官僚制度”是科举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是忽必烈的贡献,蒙古政权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故不属
于忽必烈所为的是建立蒙古政权。
故选:Ao
本题考查忽必烈的成就。
本题考查忽必烈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蒙古政权的建立者是成吉
思汗。
4.【答案】A
【解析】据“元末”“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可知,少数民族妇女懂得汉族的语言
文字,汉族妇女也懂得少数民族的乐器。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情况,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状况。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
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
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
展与融合。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融合的相关史
实。
5.【答案】B
【解析】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
的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项正确;为对全国实行有
效的统治,元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宰相职权,元
代中书省是一个权力日重,“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它标志着集权政治的
高度强化,排除A项;元代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排除C项:元代设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澎湖巡检司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
机构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澎湖巡检司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
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
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
有一定的发展,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e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
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
势,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五代十国,要求考生掌握五代十国的阶段特征、当时政局的实质。
本题主要考查五代十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宋朝采
取重文轻武政策,此政策出台的原因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这种政策的正面
影响是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弊端是导致军事实力较弱,最终宋朝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
实。
8.【答案】B
【解析】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出现在秦朝;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选人才”出现在隋唐;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出现在西汉;④“仿效汉制治天
下,行省制度传后世”出现在元朝。故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本题考查的是秦汉隋唐元出现的政治制度。秦王嬴政陆续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
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郡、县
两级,各级官员都由中央任免。这样,国家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秦汉隋唐元出现的政治制度。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
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
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Ba
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名称。
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
界的大商港,泉州港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
遗迹。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建于北宋东京郊外。
故选:C0
本题以世界上最早的船坞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宋代是当时世界
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1.【答案】C
【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是在唐朝时期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
文学形式之一。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相关史实。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
遣郑和下西洋。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13.【答案】C
【解析】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0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
【解析】秦朝时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在当今社会,长城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中的“八达岭”等词可知,题干中的这首诗赞美的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长城。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长城的作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另外要注意区分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东西两端。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迁都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贡献。与朱元璋有关的史实是:在中央,废除
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
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
政;(丞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六部:工、户、礼、兵、刑、吏);设立特务机构锦
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设立三司和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主权力采
取的措施。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完善;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六部。明成祖朱棣因为皇帝要办理的事情太多,个人精力有限开始设立
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所以②③是错误的描述;①④都是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正确
描述,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
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国中央集权制的相关
知识点.
17.【答案】C
【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
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
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
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C.
本题考查戚继光的名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故选:Co
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为近代
史的被动挨打埋下隐患。
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19.【答案】唐朝,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
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
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北宋的苏轼,词风豪迈飘逸;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
秀;南宋的辛弃疾,词风豪放,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故答案为:
唐朝;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本题考查宋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宋代的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
20.【答案】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解析】元朝的戏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故答案为: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本题考查元曲,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曲,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
光祖、白朴。
21.【答案】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
【解析】根据所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知识可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
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其目
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故答案为: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
本题考查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记事范围等知识。
22.【答案】清明上河图
【解析】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和商业繁华景象。
故答案为:
清明上河图。
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23.【答案】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
【解析】①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
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
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IIOOO
多个,并附有IloO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
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内容非常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区代运营合同模板
- 城市民房租赁协议精简版2024一
- 牌匾工程合同模板
- 饺子皮定采购合同模板
- 界面设计合同模板
- 复工复产合同模板
- 授权代签房屋合同模板
- 黄埔医院食堂承包合同模板
- 车位租借合同模板
- 车位整体出租合同模板
- 钢结构工程施工(第五版) 课件 2项目三 普通螺栓
- 小儿感冒的诊治课件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2023版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赛项赛题(Presentation)
- 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医疗
- 欧洲文明与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3年11月14日江苏省南京鼓楼八上语文期中【学生】
- 中医合理膳食知识讲座
- (高清版)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