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冲刺卷(新高考卷)(二)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现代文阅读(一)

(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

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

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

想。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

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

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

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

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

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装固曾对公

孙引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

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

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

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

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

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

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

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

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的“短视频单元”评选活动收官。本届上影节短视频单元共收

到报名作品近1500部,最终评审团遴选出20部入选作品。

但今年的上影节短视频之所以引人注目,也在于前不久的一则“负面”新闻给了它们一个

“反差”的背景:一位视频平台网站的CEO公开斥责短视频为“简单洗脑式”“拉低用户心

智”的“猪食”。

“猪食”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对于用户规模接近9亿、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的短视频

而言,毋庸讳言,盗版、重复、趣味低下等问题常见且突出,流量大于内容的现象也严重,“猪

食”论虽是激愤之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短视频这种“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

从几小时到几分钟”的新事物,打破了传统审美与创作习惯,造就了无处不传媒、无物不媒介、

无人不作者的新传播形态,也消除了技术和身份的边界,又绝非“猪食”论所能涵盖。它不仅

应该成为拍摄者记录日常生活的方式,还应该成为发掘和培养优质原创的渊薮,展现个人才华

和趣味的平台,总之,对于艺术而言,它是一片能够有无限可能性的无人区。

“猪食”还是艺术?既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心态:如果只是将它当作吸引用户、赚取流量、

哗众取宠的工具,它就很可能游走在低质、雷同、无底线的边缘;如果更将它当作忠于内心、

尊重自我、“在情绪碎片中提取大众情感最大公约数”的途径,那么它一定会充分利用自身

“短、精、趣”的叙事优势、碎片化和视听一体化的传播优势,走向“大胆、积极、纯粹”的

艺术表达。

律诗是诗,截律(绝句)也是诗,艺术从不以长短分高下: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移

动互联网短视频,艺术也从不以形态分高下。只要修辞立其诚——对社会、生活、历史、艺术、

自我、观众充满诚意,艺术便无处不在。从这点说,我们不仅希望看到电影节里的短视频“艺

术”,更希望看到无论电影节内外短视频的诚意。

(摘编自周劫《只要修辞立其诚,短视频也是艺术》)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传.文言》的“修辞立其诚“,虽诞生于两千年以前,但现在仍是发言著论写文的一个原

则。

B.人在观察现象、认识事物的时候,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但是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

观干扰。

C.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的“短视频单元”评选活动收到众多报名作品,说明活动深受全国人民的

热爱。

D.各种艺术短视频,可以获得人们的认可,因为艺术从不以形态分高下,就像诗歌不以长短

论优劣。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艺术和诚的关系,但是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无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表现世界,还是制作短视频都要有诚意。

C.材料一中的许多材料来自经典作品,整个文章显得厚重,有很强的说服力。

D.两则材料立论公允,持之有据,文气沛然,思辩有道,语言活泼,能感染人。

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朱光潜《望舒诗稿》:“思想必须与语文同一,人格必须与风格同一。”

B.孔颖达《周易正义》:“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

C.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些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D.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4分)对于艺术而言,短视频是一片能够有无限可能性的无人区。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说法

加以分析。

5.(4分)如何推动中国短视频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2.D3.B4.表达的内容丰,参与的人物广,凭借的媒介新,打破的传统

多,艺术的优势明。5.肯定外在事实,揭示客观真理,表达真实思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说明活动深受全国人民的热爱”错,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短视频单元”评选活动收到众多

报名作品。只能说明其形式受到欢迎,但说“深受全国人民的热爱”,首先是缺乏具体数据支持,

其次是夸大其词。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语言活泼,能感动人”错。两则材料论述贴切,用语严谨,话题严肃。引证部分也合理得当。

不存在语言活泼,能感动人的特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论点是:“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A.只是强调了思想与语文,人格与风格的关系,但并没有说是诚实的人格;

B.意思是君子以进德修业为最高目标,忠信是进德的保证。而写文章、发辞令时,内里要诚实,

这才是建功立业的条件。既说了“修辞”也说了“诚”,同时也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C.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指做人,而不是说“修辞”;

D.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没有结合“修辞”与“诚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根据“对于用户规模接近9亿”可知,用户群体庞大,参与的人物广泛;

根据“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绝非,猪食’论所能涵盖”“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从几小

时到几分钟”可知,市场规模大,前景广阔,而且其内容涵盖丰富;

根据“无处不传媒、无物不媒介、无人不作者”可知,其传播凭借新的媒介,自媒体时代,人人

都是作者;

根据“打破了传统审美与创作习惯”“消除了技术和身份的边界“可知,短视频打破了传统媒介的

限制,消除了技术和身份边界,也就是打破的传统多;

根据“它不仅应该成为拍摄者记录日常生活的方式,还应该成为发掘和培养优质原创的渊薮,

展现个人才华和趣味的平台“可知,相比于其他媒介,短视频的艺术的优势非常明显。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观点是我们在发言著论写文章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短视频作为一个新兴

的艺术形式,其表达特点虽然新,但是如果要健康发展,其内容就必须真实;

根据“,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可知,短视频

的健康发展,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肯定客观的外在事实。原文“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

求真理”,意思是哲学和科学都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哲学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的,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支持,短视频平台也是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其发展自然离不开哲学

的指导。所以如果要推动中国短视频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揭示短视频发展的客观真理;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可知,短视频的健康发展,其创

作内容需要表达真实思想。

现代文阅读(二)

(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唯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

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

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

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

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

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

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

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

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

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

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

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

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鹫。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

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

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

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

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

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栗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

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

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入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

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

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匡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

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

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

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

事件“砸缸”。

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

得官场规则的人。

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

先兆,会给他带麻烦。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

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7.(3分)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

带有神秘色彩。

B.中进士、殿试、出使,王拱辰这些经历让人敬佩,包括和司马光一样被排挤,都为这口大

缸出现铺垫了背景。

C.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光辉的履历形成了巨大反差,推动

了情节向前发展。

D.结尾彰显了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

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

8.(6分)请结合作品分析,文本一中“缸”的深层含义。

9.(6分)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

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6.B7.D8.①金钱的诱惑以及内心贪婪的欲望。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

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惑;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②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

庸俗风气。人们疯传司马光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络绎不绝地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的风气使

然。③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9.①形

象塑造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如既写到司

马光坚守节操,也写到他犹疑、纠结;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鲜明。②叙事

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铺垫伏笔,曲折生动,情节引人;文本二平铺直叙,简约明了。

③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给

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理解错误。由文中“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

勇气”“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等细节可知,管家是个忠于司马氏,

一心为主人打算的人,并非出于维护官场规则去做事。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次要人物的鉴赏能力。

D."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分析有误。由前文交待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

段修建巍峨壮丽的豪宅以及“王家钻天”可知,王拱辰送出厚礼是听闻了司马光即将回京任宰相

而着意攀附,并非要陷害司马光。另外,“推至幕前”也表述不当,这里仍是以司马光为描写对

象,并未对王拱辰做直接描写。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王拱辰送来的这口缸“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

面一样紧,,,,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表明里面装了很多东西,很重;后来缸被

砸破之后“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王拱辰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

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惑。由此可见,这口缸代表的是金钱的诱惑。而面对这口缸,老管家劝他

不要砸,“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儿

子也不让他砸,“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

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因此这口

缸也代表内心贪婪的欲望。

再看这口缸的来源,“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

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原来王拱辰是听到他即将

进京升职的消息才送来这口缸,其他的人们也是为了攀附司马光才络绎不绝地来访,实则是攀

附权贵的风气使然。可见这口缸代表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庸俗风气。

而对于司马光来说,这口缸带给他无形的压力,“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

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

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司马光分明感觉

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

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

主,坐卧不安”,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可见这口缸还代表未知的威

胁和舆论的压力。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写作手法及艺术效果的能力。

形象塑造上,文本-是小说,因此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如写司马光面对送来的缸,

内心的狐疑,“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也写了他承受的压力,“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

外那口大缸打乱了”“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

塑造了他坚守节操的形象,如语言“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动作”凌晨,

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

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这样写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而文本二是史料,简单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闻讲《左氏春秋》,爱

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鲜

明,显得客观真实。

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作者想象虚构了一个二次砸缸,从而

塑造司马光的坚守节操的形象。叙事上采取铺垫、伏笔等手法。如开头写王拱辰送来一口大缸,

“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重如泰山,

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司马光想要砸缸,老管家劝阻“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

你要砸……不好吧?”“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缸没有砸成,里面究

竟装了什么?让读者也很想知道;接着写司马光生活的变化,“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

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更让读者好奇,这口缸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直到接到朋友的密札,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样的铺垫和伏笔使得情节引人入胜。而文本二叙事

很简单,“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群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平铺直叙,

简约明了。

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的心理,“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但是现在,那

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贴合人物,入

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轲,骆(ZO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

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令多本传,以攻伐为贤,而孟

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马刍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日:“王何必曰'利'?亦有'仔冬'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日: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歹枣之国弑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

而先利,不夺不堪。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

必曰'利'?”

梁惠王日:“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

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簿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

以暇日修其学惮,多停,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

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客④之心,

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

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b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布(yu):穿墙(偷盗)。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

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

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

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

为“五常”。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

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

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

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

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13.(8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4.(3分)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B11.C12.C13.(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

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

(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

个仁人了。14.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

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品德。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

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

“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

人名前后一般停顿,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

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耀”,满足;“遗”,

抛弃;“义”,讲求仁义,名词作动词;“而“,去[1;“后”,活用为动词,轻慢、瞧不起。

(2)“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

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物质方面应该提升

生活水平。

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

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得出在教

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参考译文: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

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

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

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

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

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

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

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

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

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

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

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

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

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

,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

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

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

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

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

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

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

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

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她

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

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二)诗歌鉴赏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亮功①戴高牛图

(宋)黄庭坚②

韩生③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

毅稣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注]①李公寅,字亮功,藏有戴嵩牛图。②黄庭坚,自鲁直。此诗作于黄庭坚贬谪宜州路过长

沙时,在李公寅府第中观画后。③韩生,唐代画家韩干,以画马著称。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不以戴牛开篇,而以肥壮的韩马反衬瘦弱的戴牛,突出了戴牛的特点。

B.后两联写瘦牛疲累不堪,带着恐惧的神态请求牧童能让它听听悠扬的笛声。

C.“已尽筋力”与前文的“瘦”字相呼应,由此刻画出了老牛劳累一生的形态。

D.诗人看到戴嵩牛图时,自己当时的心意和画境正好相契合,可谓神与形会。

16.(6分)简析此诗语言简洁、通俗而又含蓄的特点。

【答案】15.B16.①反衬法含蓄的表达诗人的心意,以韩马处处反衬戴牛,突出戴牛;②

口语化,拟人乎化的手法表达“我劳累一生,竭尽筋力,请求主人给我一个牧童,让我在林间

听听悠扬的牧笛声,好好地休息休息”;③句式自由,平仄韵互用,语言质朴,将自己的一腔

忠愤,满怀心事,写入诗中。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带着恐惧的神态请求牧童”错误,由原文理解诗人用拟人化手法,借着牛的口吻,带着恐惧

颤抖的神态,哀告主人,说我已经竭尽筋力,请求给我一个牧童,让我在林间听听悠扬的牧笛

声,好好地休息,而不是“恐惧的神态请求牧童”。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黄庭坚运用反衬法,。以“肥马”反衬“瘦牛”,宫殿“立仗”反衬漠漠“平田”,“有辉光”反衬“千

顷荒“,两相比照,诗人的心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②诗的后四句,遽生新意,诗人以拟人手法,借老牛的口吻,说出一番话来。“毂棘告主人”

以下三句,便是老牛哀告的具体内容:我劳累一生,竭尽筋力,请求主人给我一个牧童,让我

在林间听听悠扬的牧笛声,好好地休息休息。

③句式自由,平仄韵互用,语言质朴,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段,将自己的一腔忠愤,满怀心事,

写入诗中,意含言外,读者自当细心领悟。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借题发挥,抒写

自己的心愿:我已年老体衰,历经政治风浪,仕途坎坷,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不愿继续为官,

很想退居林下,过过清闲生活,颐养天年。

(三)理解性默写

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

自己的句子是“,

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

夜的壮丽画面。

⑶《大学之道》中,由“,"可知,“修身”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上至国君、下

至黎民,无一例外。

【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⑴注意题干关键词“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提示,注意“敏”“慎”的写法,不要

漏掉“焉”;(2)要抓题干关键词“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的语境提示,注意“连”“生”的写

法;(3)抓题干限制语境,“修身,,上至国君、下至黎民”语境的限制,注意“庶人”"壹”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语言文字运用(一)

(本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

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

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

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

筑牢文化自信缸。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

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非遗薪火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尽管在非遗

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要筐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

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文化一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

象。

期待非遗人物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

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

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飞

19.(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众所周知②大有裨益③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19.①“走出来”使用

比拟的手法,赋予非遗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被挖掘出

来的愿望。②把非遗比喻为“活化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非遗文化内涵厚重悠久,具有极高的

研究价值,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这里是引出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大家都知道,可填“众所周知众所

周知:大家都知道。

②处,语境强调当下对让非遗进行转化的益处很大,可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

大。

③处,语境强调我国非遗项目众多,可填“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说非遗“走出来”是比拟手法,把“非遗”人格化,使非遗从

田野巷陌被挖掘出来的现象更形象生动。

“文明活化石”运用比喻修辞,"活化石'’本指某些在地质年代中曾繁盛一时,广泛分布,而现在

只限于局部地区,数量有限,有可能灭绝的生物。此处把非遗比喻为“活化石”,突出其化内涵

厚重悠久,研究价值高。此处比喻的表达效果是使形象更鲜明,能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语言文字运用(二)

(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少人认为,心跳快慢决定着人的寿命长短。心跳越快的人,寿命越短;心跳越慢的人,

①。事实上,医学上没有证据能表明这一点。心脏跳动遵循一定的频率和节奏,也就是医生说

的“心率”和“心律”。“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

60-100次,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是心动过缓,高于每分钟100次是心动过速。“心律”指的

是心脏跳动的节奏,我们可以把工作时的心脏变成一支乐队,节拍如果混乱了,演奏出来的曲

子就会杂乱无章。如果②,就发生了“心律不齐”,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房颤、室颤或心脏

骤停。

寿命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不直接取决于心跳快慢。③,我们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

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睡眠,均街饮食,适度锻炼。

20.(6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4分)请简要概括上文的两个主要观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22.(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①寿命就越长②心脏跳动的节奏忽快忽慢③想要健康长寿21.①心跳快慢决

定人的寿命长短,没有医学依据。

②寿命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22.我们可以把工作时的心脏比喻成一支乐队,如果节拍混乱

了,演奏出来的曲子就会杂乱无章。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句说有人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心跳次数是有限的,心跳的快慢决定着人的寿命长短”,

照这样的说法,“心跳越慢的人”自然寿命越长,故可填“寿命就越长”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前文先告诉我们'"心率'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奏”,然后做比喻“如果节拍混乱了,演奏

出来的曲子就会杂乱无章”,结合后文“就发生了,心律不齐”',说明此处说的是“心率”,故可填

“心脏跳动的节奏忽快忽慢”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前文说“寿命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不直接取决于心跳快慢”,引出"寿命”这一话题,

后文说“我们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善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说

明是在谈如何长寿,故可填“想要健康长寿”之类的内容。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文段开篇先提出一个很多人认为的观点,就是“心跳快慢决定着人的寿命长短”,然后通过医生

的观点反驳了这种说法,据此可总结为“心跳快慢决定人的寿命长短,没有医学依据”。

第三段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寿命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并不直接取决于心跳快慢。”可以

概括为“寿命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不合逻辑,可以把“把工作时的心脏变成一支乐队''改为”把工作时的心脏比喻成一支乐队

二、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第一分句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应把“如果”放到“节

拍”之前。

四、写作(共60分)

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日:“此非吾所以处吾子

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

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③居家上网课期间,有同学感慨:好怀念和老师同学在校园一起学习的日子,在学校的氛

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有同学认为:线上学习,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同样

可以保证高效学习。

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成长吗?学校校刊“校园论坛”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环境与成

长''为主题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如切如磋,在环境中锤炼成长能力

“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蓬生麻

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流淌着古代智慧的名言,与“孟母三迁''传达的教

育意义不谋而合。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高速向前,我们不禁思考:难道要等待环境来改变我,影响

我吗?孟母的教育理念固然有其启发意义,但对于个人成长,环境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愚以为,在变化的环境中,更要努力锤炼自身能力,方能行稳致远。

环境是什么?是一个人成长的外部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对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

响。去年,一篇17年的博士论文的致谢让广大网友泪眼婆娑。从小山坳里的放牛娃到中科院

的博士生,黄国平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对黄国平来说,是艰难的环境“增益其所不能”,让他成为拥有超乎常人的心志。但我们同样要

清楚,环境只是“他驱力”,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原生动力。正因为相信知识可以

改变命运,所以他才有勇气、有自信走出泥泞,迈向更好的未来。心有所信,方能致远。小到

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