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法灸法概论
教学目标
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2.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形成及发展。3.能辨识九针的形状和用途
教学内容
第一节针法灸法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针法灸法的概念
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
针法与灸法的关系
针法灸法学概念
针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返回针法灸法的概念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是指点燃艾绒(或其它药物)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方法。
返回针法灸法学研究内容刺法主要研究针刺手法、针刺部位、刺激时间、刺激量和不同针具的作用特点及其适应证。灸法主要研究灸治材料、灸治方法、灸治部位和不同灸具的作用特点及其适应证。返回针法与灸法的关系2、作用原理和目的相同3、常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正如《灵枢·官能篇》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返回作用于腧穴,激发经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同属中医外治法第二节针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针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砭刺与针法的起源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砭石”,是一种经过磨砺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这是最原始的“针”。原始人用这种石针来叩击皮肤、揉按肌肉,或浅刺放血,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积累,逐步发展成为针灸治疗的工具。
(二)九针的应用和发展殷商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随着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为针具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于是出现了青铜针具。春秋时期,铁器出现,随着冶铁术的发展和冶炼技术提高,从战国迄于秦汉,砭石才逐渐被九针所取代。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详细介绍了九针的形状、大小、治疗范围和操作方法。九针应用分类表名称形状用途镵针头大,末端一分尖锐浅刺皮肤,泻阳分邪气,泻热圆针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
按摩肌肉
鍉针针头如黍粟状,圆而微尖按压经脉外部(按脉勿陷),补正祛邪锋针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主痈痹痼疾,泻热出血铍针形如剑切开排脓,治痈肿已成脓圆利针针头微大,针身反小,圆而且利用于深刺,主痈症、痹气暴发者毫针针身细如毫(豪)毛应用最广,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
长针针身细长而锋利
深刺,用肌肉肥厚处,治深邪远痹大针针身粗圆
针刺放水,治关节积液
(三)刺法的发展《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难经》对刺法的发展
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现代刺法的发展《黄帝内经》对刺法的发展
一、指出补泻是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二、根据病情选择针具。三、提出了运用九针的“九刺”、“十二刺”、“五刺”
法。四、认为“守神”是针刺获取疗效的关键。五、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和开阖补泻等方法。这些论述为后世的针刺手法奠定了基础。返回《难经》对刺法的发展一、左右两手之配合。二、对针刺补泻法又有所发挥三、提出刺法要合于四时。
返回历代医家对刺法的发展
医家及著作对刺法发展的主要内容金元何若愚子午流注纳甲法窦汉卿(针经指南)十四字手法等明陈会(神应经)催气手法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复式补泻手法高武(针灸聚英)子午流注纳子法杨继洲(针灸大成)下针十二法,下手八法刺有大小,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等返回
新中国成立后,针刺手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刺法灸法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扩大。
与磁结合-磁疗仪、电磁针与光结合-红外线照射、激光针与声结合-声波电针与药物注射结合-水针与外科手术结合-穴位埋线、割治返回体穴巨针系统→微针系统与电结合-电针、电热针、穴位电兴奋、微波针灸针刺部位的延伸:针刺方法的延伸:二、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法的起源。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独特功效。(二)灸法的发展直接灸
晋\唐宋明→间接灸筒灸→天灸→艾条灸桑枝灸灯火灸阳燧灸
最初灸法多采用直接灸,艾炷较大,壮数较多,现代则采用小炷少壮灸,并衍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灸疗方法。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针法,什么叫灸法?针法灸法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
2.《灵枢》“九针”各有什么作用,分别用来治疗什么疾病?古代刺法概述教学目标
1.熟悉飞经走气法、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及透穴法。2.了解《内经》、《难经》论刺法,以及历代医家的代表刺灸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经》、《难经》论刺法第二节历代医著论刺法第一节《内经》、《难经》论刺法一、《内经》论刺法九刺法是对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刺法。十二刺是一种针对十二经病变的多种刺法。五刺法是以五藏应合皮、脉、筋、肉、骨等五体的五种刺法。三刺法是一种将皮内、皮下、分肉间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的刺法。导气法是一种缓慢进针,速度均匀,得气后缓慢出针的方法。《灵枢·官针》九刺总结表名称刺法取刺部位输刺刺诸经荥输、藏输取荥穴、输穴、背俞穴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
上病下取经刺刺大经之结络经分刺大经络刺刺小络之血脉刺血络分刺刺分肉之间刺肌肉
大写刺刺大脓以铍针外症引流、排脓、泻水
毛刺刺浮痹于皮肤
浅刺于皮肤之上
巨刺左取右,右取左
左右交叉,点对点取穴
焠刺刺燔针则取痹
针烧红后刺入,随痛处取穴
《灵枢·官针》十二刺简表
名称刺法主治
偶刺一刺前(胸腹),一刺后(背),直对病所心痹
报刺进针后不即出,以左手随痛处按之,再刺游走性疼痛恢刺刺筋傍,再作多向刺,并活动关节筋痹齐刺三针同用,正入1针,傍入2针寒痹之小深者扬刺五针同用,正入1针,傍入4针寒痹之广大者直针刺提起皮肤沿皮刺寒痹之浅者输刺直入直出,针入深而缓退之气盛而热者短刺近骨刺,稍摇深入之骨痹
浮刺傍入针而浮之肌肤急而寒者
阴刺并刺人体左右两侧穴位寒痹傍针刺正刺1针,傍刺1针留痹久居者
赞刺直入直出,多针而浅,出其血痈肿
《灵枢·官针》“五刺”表名称刺法针刺部位内应脏腑半刺浅刺、疾出,以取皮气皮毛肺豹文刺多针散刺出血血脉心关刺刺在关节附近肌腱上筋腱肝合谷刺一针多向,刺分肉间肌肉脾输刺直入直出,深达于骨骨骼肾
《灵枢·官针》之三种“输刺”鉴别刺法归类刺法适应证针对范围九刺取病经的荥、输穴和五脏病属于配穴方法相关背俞穴十二刺直入直出,针入深而热病针对疾病性质缓退之五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痹针对组织病变骨
《内经》刺法小结选穴类:输刺(九刺)、远道刺、巨刺、偶刺、阴刺。浅刺类: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半刺深刺类:输刺(十二刺)、短刺、输刺(五刺)多向刺类:恢刺、合谷刺刺法类
放血排脓类:络刺、赞刺、豹纹刺、大写刺部位刺法:分刺、关刺、经刺其他刺法:齐刺、傍针刺、报刺、焠刺二、《难经》论刺法
(一)强调押手的作用(二)刺法结合腧穴特性(三)刺法合于四时(四)营卫补泻法
1.补母泻子法2.泻井刺荥法1.春夏刺浅,秋冬刺深2.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第二节历代医著论刺法
一、论进出针手法
二、单式针刺手法
三、复式针刺手法
四、杨氏针法
五、透穴刺法一、论进出针手法
何若愚手法要点
进针迅速刺入皮下,缓慢进入所需深度。可以准确掌握针刺深度;不致于刺伤肌肉、肌腱和骨骼等组织。出针将针缓慢提至皮下,迅速拔针。可以减轻滞针、弯针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窦汉卿手法要点
左右手配合进针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随咳进针转移患者对针刺的注意力,减轻或消除毫针刺入皮肤时的疼痛。二、单式针刺手法揣:揣摸探明穴位爪:用指甲掐切穴位切:指甲垂直于穴位之上作切按动作
指持:指右手持针于穴位之上进:从皮下进入到一定深度循:指腹在穴位所在的经脉线路上下抚摩
摄:沿所刺穴位之经脉之上下进行提、捏、抓、掐
搓:用拇、食指作单向一捻一放的动作
捻:用手指一前一后转动
盘:将针柄作圆圈形盘转
弹:用手指弹动针柄 摇:摇动针体
按:将针下插少许
提:将针上提少许
努:拇指捏住针柄,中指按压拨动针身
退:从深部退至皮下出针的方法
动:在留针时活动其针
留:在退针外出,针尖到达皮下时,应留针片刻方出针
拔:将针尖退至皮下拔出
扪:用手指按压针孔
三、复式针刺手法
(一)飞经走气法 飞经走气是徐凤《金针赋》中催行经气的一些针刺手法。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适用于气血壅滞,经络不通,或关节附近针刺不得气的情况。目的在于接气通经,促使针感通过关节直达病所。(二)治病八法
《金针赋》记载的“治病八法”计有: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八种。是针灸补泻的主要内容。由于手法步骤较多、十分复杂,故对操作规定了一定的次数,以便学者掌握应用:即分别以阳数九和阴数六作为基数,一般情况下,补法用阳数九,泻法用阴数六。
教学参考飞经走气法
青龙摆尾
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使针尖刺向病所,再将针尾作左右摆动或结合下按动作,有如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般,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飞经走气法
白虎摇头
将针直刺达于一定深度(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般,一边摇动,一边提针,以推动经气;与此同时,用左手手指按压于所针腧穴与病所相反之一端,这样可使经气更易向病所一端传导,直达病所。飞经走气法
苍龟探穴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调整针尖方向,向上、下、左、右作多向透刺,其状极似苍龟入土探穴的“钻剔”动作。目的是寻找最佳气感点,有通行经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加大刺激量以增加气感。
飞经走气法
赤凤迎源
先将针纳入组织深层(地部),再提到浅层(天部),得气后再进入中层(人部),进行上下、左右的提插,捻转动作,手指一捻一放,有如凤凰展翅,“四围飞旋”(《金针赋》),此法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治病八法
烧山火
操作:将穴位的深度分成浅、中、深三层或者浅、深两层,行针先浅后深,每部行紧按慢提(或用捻转)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可以引起温热感,故称为“烧山火”。
适应症:顽麻冷痹一类虚寒证。治病八法
透天凉
操作:将穴位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行针先深后浅,每部行紧提慢按六数,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施术数度,可以引起针下清凉感,故称为“透天凉”。
适应症:肌热骨蒸等热证。
治病八法
阳中隐阴
操作:先在浅部运针,紧按慢提九数,以行补法;觉微热后,再将针纳入深部,行紧提慢按六数,以行泻法。
适应症:是一种先补后泻的手法。用于先寒后热证。
治病八法
阴中隐阳
操作:先在深部运针,紧提慢按六数,以行泻法;再退至浅层,紧按慢提九数,以行补法。
适应症:是一种先泻后补的手法。用于先热后寒证。治病八法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操作: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适应症:此法能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可用于水肿、气胀等症。龙虎交战是一种反复交替捻转的针刺手法。操作:进针得气后,先以左转为主,即以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右转为主,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反复施行。也可分浅、中、深三部重复进行。适应症:用于痛症。治病八法进气法是在深层施行补法。操作:其法是直刺进针,纳入深层,得气后行紧按慢提九数(补法),然后,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让针下感应上行,并让患者吸气五七口,以助运气,使针感至病所。
适应症:治疗腰背肘膝的疼痛,游走性疼痛。
留气法
是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
。操作:先将针刺入中层,行紧按慢提九数之补法,再将针直插至深层,然后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若未得气,可依法再行。适应症:用于癥瘕。治病八法
抽添法抽,意为上提;添,意为按纳。它与纳气法类似。因用针在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名“抽添”。操作:其法是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作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适应症:用于治疗瘫痪、半身不遂等症。
四、杨氏针法(一)补针要法与泻针要法1.进退针法2.呼吸针法3.撚撅法
4.担截法(二)“平补平泻”与“大补大泻”1.平补平泻2.大补大泻五、透穴针刺手法概念透穴刺是一针刺透两穴甚至多穴的特殊刺法。特点针刺少,刺激穴位多。
透穴刺法的方式和作用直刺、横刺
1.透刺本经穴位:多为横向透刺。此法可促进本经气血流通,提高对经脉疾病的疗效。
2.透刺邻经穴位:多为横向透刺。此法可疏通局部经气,改善局部症状。
3.透刺于表里、阴阳两经之间:多为直刺深刺,刺激量大,针感强烈,可用于调和阴阳,治疗相关表里两经的疾病,并能改善全身症状和治疗肢体远端的病症。复习思考题
1、复式进针手法有哪些?2、飞经走气四法如何操作?3、“烧山火”、“透天凉”如何操作?4、说出透穴刺法的特点和方式。毫针刺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毫针的选择;练针方法;常用的针刺体位、消毒方法。2、熟悉毫针常用的规格与结构;毫针的检查与保藏。3、了解毫针的维修。教学内容第一节毫针的结构与修藏 第二节练针法
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修藏一、毫针的结构
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二、毫针的规格长度规格表
粗细规格表
一般临床以25~75mm(1~3寸)长和直径为0.32~0.38mm(28~30号)粗细者最为常用。
旧规格0.511.522.5344.556新规格152540506575100115125150号数26272829303132333435直径0.450.420.380.340.320.300.280.260.240.22
三、毫针的选择针尖其状圆而不钝,利而不锐如松针形者为佳,不可有卷毛或钩曲。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均匀,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为佳,不能有松动现象。四、毫针的检查与维修
针尖检查:手指试探法棉球试探法肉眼观察法针身检查:肉眼观察法桌面滚动法针身拉擦法放大镜检查法检查针柄:两手稍用力离合拉送或做相反方向捻转录像录像五、毫针的保藏用煮沸消毒时,应用纱布包裹结扎妥,以免针尖与锅壁碰撞,引起卷毛钝折;用药液浸泡消毒时,要掌握消毒时间,以免药液腐蚀针具而变色、变钝。毫针在使用后,必须擦洗干净,以免生锈。平时放置时,应避免针身折曲、针尖受损。暂时不用的毫针,可放入滑石粉内或涂上少量的凡士林,以免锈蚀。第二节练针法练针目的
在针刺施术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指力和熟练的手法才能才能得心应手。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指力和手法必须常练,达到熟练程度后,可使进针顺利、减少疼痛、病人乐于接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一般分三步进行:1
纸垫练针法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2
棉团练针法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手法的模拟动作。3
自身试针可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亦可学员之间相互试针。注意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用力的大小,手法与针感的关系及不同部位腧穴的不同针感。
要求
能逐渐作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二、选择体位三、选择针具四、腧穴的揣定五、消毒
返回针刺前的准备一、思想准备
在针刺前医患双方都应作好思想准备。医生对初诊患者要做宣传解释工作,减少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医生要安神定志,精力集中于病人身上。针刺前的准备二、选择体位
选择体位重要性在接受针刺治疗时患者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针刺操作、持久留针和防止针刺意外都有重要意义。
选择体位的原则选择体位应该以医生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临床常用体位1
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
2
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卧位1
卧位
(1)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身部)腧穴。
卧位
(2)俯卧位适用于取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后身部)及上肢部分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卧位坐位2
坐位(1)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部、胸部及上肢腧穴。(2)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顶、后头、肩背部的腧穴。坐位坐位(3)侧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部、耳部、颈项部的腧穴。选择体位的注意点1尽可能采取卧位。2针刺部位要充分暴露,并使局部肌肉放松。3体位选定后,要求患者不要随意改变或移动。4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取一种体位而能暴露针刺处方所选的穴位。
三选择针具1
毫针长短的选择
长针:肌肉丰厚,或胖人,病邪在里;
短针:肌肉浅薄,或瘦人,病邪在表。2
毫针粗细的选择
粗针:体质壮实、肌肉丰满、实热证;
细针:体质虚弱、肌肉浅薄、虚寒证。针刺前的准备四腧穴的揣定
定穴可根据处方选穴的要求,按照腧穴的定位方法,逐穴进行定取。揣穴是用手指在已定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找出具有指感的准确穴位。定准腧穴位置,还应以指甲在上切掐一“十”字形指痕,作为进针的标志。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五消毒(一)针具器械的消毒1
高压蒸气灭菌法
放在高压蒸气锅内,在1.0~1.4kg/cm2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此法消毒最为理想。2
煮沸消毒
将毫针放入清水锅内,待沸腾后再继续煮15min左右即可。3
药物消毒
将针具放入75%的酒精内浸泡30min,取出后用消毒纱布擦干即可使用。(二)医者手指消毒
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涂擦后,方可持针操作。(三)施术部位的消毒
用75%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中心向外周作环行消毒。(四)治疗室内消毒
治疗台上用的物品,定期消毒。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洁净,并定期用专用消毒灯照射消毒。复习思考题
1、应如何选择优质的毫针?2、选择体位的原则是什么?临床常用体位有哪些?3、如何揣定穴位?4、针具的消毒方法有哪些?毫针刺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毫针进针、行针、留针及出针等操作的基本方法;掌握得气意义、表现、影响得气的原因和促使得气的方法。2熟悉候气、催气、行气和守气的含义;熟悉针刺补泻。3了解治神与守神。
教学内容
第三节针刺方法一、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三、行针手法四、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五、治神与守神六、针刺补泻七、留针与出针一、进针法
定义
进针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是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要求
在进针时要注意刺手与押手密切配合,指力与腕力协调一致,要求做到轻巧、敏捷、无痛或微痛。(一)刺手与押手
刺手持针施术的手,多为右手。
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操作。
押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的手。
作用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地刺入腧穴,减少进针时的疼痛,并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协助刺手调节和控制针感。《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二)持针姿势
刺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进针时帮助着力,防止针身弯曲,其状如执毛笔。(三)常用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2、双手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3、器具进针法1
单手进针法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迅速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按在腧穴皮肤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将针刺入皮下。
多用于短针的进针。双手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右手持针,双手协同用力插入或捻入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此法多用于长针的进针。双手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此法适宜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腧穴进针,特别是腹部腧穴。双手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将腧穴局部的皮肤肌肉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3
器具进针法
(1)管针进针法(2)进针器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一)针刺角度
直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适用范围:全身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斜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如胸背部、关节处等部位的腧穴。在施用某些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特别浅薄处,如头面部。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平刺。
1依循行定方向
迎随补法,顺经而刺;迎随泻法,逆经而刺。
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特点决定方向。
根据不同病情治疗需要而定。(二)针刺方向2依腧穴定方向3依病情定方向(三)针刺深度
原则
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
浅刺深刺年龄老人、小儿青壮年体质体弱体壮体形瘦胖部位肌肉浅薄处肌肉丰厚处病情病在表、热证、虚证病在里、寒证、实证时令春夏秋冬三、行针手法
进针后为了取得针感,或进一步调节针感,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一)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二)辅助手法
循、弹、刮、摇、飞、震颤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
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将针由深层提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要求
提插幅度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一般提插幅度以3~5分为宜。刺激量
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2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拇指与食指夹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要求捻转的角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左右,指力要均匀,有连续性,不能单向捻转。刺激量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二)辅助手法1
循法
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路径,在腧穴上下部轻柔的循按。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得气。
针刺不得气时,可用此法催气;如已气至,可激发经气循经感传。
2
弹法
在留针过程中,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本法有催气、行气作用。
3
刮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由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或用食、中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刮动针柄。
本法可加强针感和促使针感扩散,有催气、行气的作用。4
摇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
一般摇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针感;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针感向一定的方向传导。
5
飞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食两指执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捻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增强针感。
6
震颤法
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发生轻轻震颤,可以催气、增强针感。四、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
(一)得气
概念
是指将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临床表现
患者在针刺部位感到酸、麻、胀、重,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和传导;医者则有针下沉重、紧涩等感觉。
教学参考
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快慢,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疗效,而且可以借此判断患者经气盛衰,窥测疾病的预后。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较迟或不得气,疗效较差,甚至没有疗效,预后也差。
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
《金针梅花诗钞》影响得气的因素和处理方法
如属于取穴不准,针刺角度、深度不当,或刺激量不足,就要重新调整针刺穴位的位置、角度、深度和刺激量;如患者病程较长,正气虚弱至经气不足,或其它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者,可采取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的方法,促使针下得气。也可以加用灸法,以助经气来复。
(二)候气
候气是促使得气的方法之一,即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等候气至。(三)催气催气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四)守气
守气是指在使用候气、催气之法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要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
1.推弩法
2.搬垫法
(五)行气
行气是指在针下得气的基础上,医者用特定的手法,促使针感向患部传导或扩散。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经气,推动经气运行,使之“气至病所”。
1.循摄法
2.逼针法
3.推气法
4.按截法五、治神与守神
(一)治神治神,是指要求医者在针刺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
(二)守神守神,是指要求医者在进针后所持的专心态度。一是要专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以及得气的强弱快慢,注意患者神的变化和反应,并及时施以补泻手法;二是要求患者心定神凝,把思想集中在针感上,意守病所,使经气畅达,促使气至。教学参考
六、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概念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理论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补法
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针刺方法。泻法
能疏泄病邪,使某些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一)机能状态
针刺对人体在病理情况下不同的机能状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产生补和泻的不同效果。
(二)腧穴特性
很多腧穴的主治作用还有一定的相对特异性。有的能够补虚,有的可以泻实。
(三)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决定补泻效果的因素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1、徐疾补泻
2、提插补泻
3、捻转补泻
4、迎随补泻
5、呼吸补泻
6、开阖补泻
7、平补平泻单式补泻手法
补法先在浅部候气,得气后,将针分部缓慢向内推入到一定深度,退针时可快速一次提至皮下。
泻法进针快,一次就进到应刺的深度候气,气至后,引气向外,将针缓慢分部退至皮下。1、徐疾补泻单式补泻手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反复多次。
泻法针刺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反复多次。2、提插补泻
补法针刺得气后,左转为主(大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反复多次。
泻法针刺得气后,右转为主(大指向后用力重,向前用力轻),反复多次。单式补泻手法3、捻转补泻单式补泻手法
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
泻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4、迎随补泻
补法当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泻法当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单式补泻手法5、呼吸补泻单式补泻手法
补法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
泻法出针时,不按压针孔或摇大针孔。6、开阖补泻单式补泻手法
7、平补平泻
是指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即可出针。是一种不分补泻而仅以达到得气为目的的针刺法。主要适用临床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证。七、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
定义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目的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对针感较差的患者,留针还有候气的作用。方法静留针动留针时间
15~30min。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对老人、小儿和昏厥、虚脱者,不宜久留,重要脏器附近的腧穴也要慎用留针或过长时间留针。
教学参考留针过程中不再行针留针期间间歇行针
(二)出针
定义是指针刺操作完毕后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将针拔除的操作方法。方法出针时,一般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上,右手将针轻轻捻转,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提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注意
①动作要求缓慢轻巧。②出针后嘱患者休息片刻,不宜激烈运动。③保持针孔清洁防止感染。④医生最后要核对针数,防止漏拔。针刺流程针前准备
进针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夹持舒张提捏器具进针法行针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得气留针补泻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平补平泻间歇行针出针复习思考题
何谓“刺手”和“押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临床常用的进针法有哪几种?如何操作?如何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的基本手法有哪些?如何操作?何谓得气?得气有何临床意义?不得气的原因有哪些?如不得气,将如何处理?守神与得气神与得古代针灸学家十分重视守神与得气。通过患者神气之变化,洞悉五脏虚实而行补或泻。有研究者以血管容积脉搏波为指标,以肾虚患者为对象,对比观察守神与守形及空白对照组三者的差异,取复溜穴,用提插补法,实验结果:守形组与对照组针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守神组与对照组,守神组与守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守神组手法明显优于守形组。故有人认为,针刺过程中必须注重察神、守神、治神三个方面的运用,而“得气”是人体神气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认为神与气相随,气行则神行,神行则气行,气速则效速,气迟则效迟,“气至病所”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留针
留针时间的长短,有人作了针刺升温作用与热象图观察,结果发现,留针时间短或不留针(留针10min以内),针刺的升温作用较弱,但可产生后效应,持续时间较长;留针时间长于30min者,针刺的升温作用较强,但消失也较快;留针20min的升温既高且长,兼顾了两者之长,似是较佳的留针时间,故目前临床一般均留针20~30min。当然也要结合病情。病在阳分、卫分,属表证、实证、热证者,可以少留针或不留针;病在阴分、营分,属虚证、寒证、久病、痛证等,则以较长留针时间为宜。
得气感产生的原理
结合现代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可作如下解释:
1、得气与感应器的关系。每个穴下各层组织内部分布着许多感受器,当针刺穴位时,针的机械性刺激作用于穴内的各种感受器,并立即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感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酸麻胀重等感觉,如在手术过程中曾发现刺激骨膜和筋膜时,患者常诉酸,刺激血管时,诉痛,刺激肌肉诉胀重等,所以刺激的感受器不同,针感不同。
2、针下紧涩感。主要是针体附近的肌肉纤维发生紧张性收缩的结果,通过得气前后的肌电变化可证实。
3、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如将穴位以下的肌肉和神经用普鲁卡因封闭后,针刺得气的感应就立即消失,此外下肢完全性截瘫、腰麻,下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以上事实说明针刺引起的得气感应是同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分不开的。感应的传入途径可能同痛觉的的传入途径是比较密切的。
返回返回返回返回毫针刺法(三)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2、熟悉针刺宜忌。教学内容
第五节针刺宜忌第六节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复习思考题第五节针刺宜忌一、部位宜忌二、体质宜忌三、病情宜忌四、时间宜忌
一、部位宜忌1.在重要脏器组织的部位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防止刺伤脏器。
2.均须避开血管和筋骨,对于重要血管附近的穴位,要注意针刺方向与深度,避免大幅度捻转、提插。
3.乳中、神阙禁针。小儿出生18个月内囟门未合时,其所在部位不可针刺。
4.妇女怀孕三个月以内,下腹部腧穴禁针;怀孕三个月以上,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具有通经活血作用的腧穴,孕妇更应禁针。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以及深部脓疡的局部,均不宜针刺。二、体质宜忌
对强壮者,可适当深刺,留针时间较长,刺激量较大。对瘦弱者,宜浅刺,留针时间较短,刺激量较小;对小儿,则浅刺,不留针。对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三、病情宜忌(一)疾病性质表证者宜浅刺,里证者宜深刺;虚证者用补法,实证者用泻法;寒证者宜深刺,久留针,用灸法;热证者宜浅刺,疾出,并可刺出血。(二)危重症候
《内经》中提出“五夺”皆属元气耗伤、气血大亏的病候,均不可泻;“五逆”都是脉与证不符的危重病证,皆不宜针刺。(三)暂时现象
对劳累、饥饿、大渴、大饱、醉酒、情绪激动紧张、气血不定等情况,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针刺。四、时间宜忌
(一)留针的久暂
对表证和热证,留针时间宜短;对里证和虚寒证,留针宜长。
(二)施术时间或时令
候时辰而刺候时令而刺第六节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晕针二滞针三、弯针四、断针五、针刺异常感六、刺伤脏器组织一、晕针
现象
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精神疲乏、胸闷泛恶、脉沉细。
重:肢厥神昏、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原因
①精神过度紧张;②体虚、过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失血后;③体位不适;④手法过重。以上原因致脑暂时性缺血。
处理轻:静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出针平卧重: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并可温灸保暖升阳益气穴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预防
(1)针对病因预防。
(2)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神态,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并处理。二、滞针原因①精神紧张或疼痛致肌肉痉挛;②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持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缠绕针身。现象提插、捻转、出针均感滞涩、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①缓解肌肉紧张。②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向相反方向捻针。
预防针对病因预防。三、弯针原因①进针手法不熟,用力过猛;②针下碰到坚硬物质;③变动体位;④针柄受到外力碰压;⑤滞针处理不当。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方向和角度。伴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疼痛。
处理针身轻度弯曲:将针缓慢退出;弯曲角度较大: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体位移动所致: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将针缓缓起出。预防针对病因预防。四、断针原因①针具质量差,有损坏剥蚀,针前未检查;②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力收缩;③针身全刺入腧穴内;④移动体位或外物碰撞针柄;⑤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现象针身折断,残断露于皮肤之外或没于皮肤之下。处理医者镇静残端外露--镊子取出;患者保持原体位残端与皮肤相平--轻压针孔两旁,取出;
断端完全内陷--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预防针对病因预防。
原因
针尖带钩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现象针刺部位出血,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眼区腧穴针刺更应注意。要询问有无出血病史。处理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微量出血一般不必处理。如局部青紫肿痛较重,先冷敷止血,再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五、针刺异常感(一)血肿(二)针刺后遗感
原因
①有针遗留;②手法过重,留针过长;③手法与病情相悖所致。
现象出针后不能移动体位;或局部遗留酸胀麻木等不适的感觉;或原有症状加重。
处理
遗留之针:立即起出。
遗留不适感:轻者用手指在局部揉按;重者加用艾条灸,或热敷。
原有症状加重: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预防针对病因预防。
(三)针穴疼痛
原因
①进针时停在皮表时间过长;②针尖带有钩毛;③行针手法过重;④刺及血管、肌腱、骨骼;⑤针刺时移动体位或外物碰压针柄。现象针刺部位疼痛。
处理停止使用不当手法,用手指在针刺部位循按。如滞针、弯针,则用相应方法处理。
预防针对病因预防。
六、刺伤脏器组织(一)创伤性气胸
现象
针后突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甚则呼吸困难,紫绀,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等。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气管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原因
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过深,或方向不当,刺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处理
立即起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轻者密切观察,给予镇咳、镇痛、抗感染等对症处理。重者及时抢救,如胸腔排气、输氧、抗休克等。预防
针刺胸背部等处的腧穴,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医者思想要集中,提插幅度不宜过大。病人体位要舒适,不宜长时间留针。肺气肿病人尤应谨慎。(二)刺伤脑脊髓
原因风府、哑门、风池等穴针刺过深或角度、方向不当,可误伤延脑;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的腧穴、夹脊穴针刺过深、方向不当,可刺伤脊髓。
现象伤及延脑: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刺伤脊髓: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
处理
及时出针,轻者休息,对症处理;重者及时抢救。
预防针刺上述腧穴时,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避免提插,禁用粗针捣刺。
(三)刺伤内脏原因在相应内脏部位腧穴针刺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现象刺伤肝、脾:出血、疼痛,甚者出现急腹症症状。刺伤肾脏:疼痛及叩击痛、血尿。肝、脾、肾三脏出血过多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刺伤心脏:轻者强烈刺痛,重者剧烈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导致休克等危重情况。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疼痛、急腹症症状。
处理轻者卧床休息,一般能自愈。重者应注意观察血压,加用止血药;出现急腹症及休克时,采取相应急救方法处理。预防针刺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时,应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特别是对心脏扩大,或肝、脾肿大的病人尤其应该注意。(四)刺伤神经根和神经干
原因
深刺或捣刺位于神经根和神经干上的腧穴。
现象沿神经分布路线灼痛、麻木和运动障碍等末梢神经炎症状。
处理
轻者,按摩可恢复;重者,加用理疗、药物等进行治疗。
预防在神经根和神经干部位的腧穴针刺时,不可深刺、捣刺。复习思考题
1、孕妇在针刺时要注意什么?2、晕针是怎样引起的?如何处理和预防?3、试述针刺引起外伤性气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电针
教学目标
1.掌握电针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电针的操作方法。3.熟悉电针的适应证与应用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电针的概念
一、电针仪器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概念
特点
电针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①毫针刺激与电刺激相结合。②能准确地掌握刺激量。③脉冲电流可代替人工行针。
一、电针仪器
(一)G6805型电针治疗仪(二)WQ1002韩氏多功能电针治疗仪
二、操作方法
(一)电针选穴(二)操作程序(三)电流的刺激强度(四)电针刺激参数的选择电针选穴
按电流回路要求,电针选穴宜成对。此外,可根据受损部位的神经支配选穴。上肢部:颈夹脊6~7、天鼎(臂丛神经);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八髎(骶神经)。操作程序
针刺→输出旋钮调到“0”位→连接导线→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波形、频率→缓慢调节输出电流量(从小到大)→留针→输出电位器回到“0”位→关闭电源→撤导线→出针操作注意点1、电针仪在使用前必须先将输出旋钮调至“0”位。2、同一对输出电极应连接在身体的同侧。3、通电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4、调节电流强度应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5、克服适应性: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隙通电的方法。刺激强度强刺激中刺激弱刺激
刺激量较大,针感强烈,患者局部肌肉有明显的收缩。
刺激量能引起局部肌肉收缩,但痛感不明显。
刺激量较小,不引起局部肌肉的收缩,但可见到略有震颤,患者无痛感。电针刺激参数1.波形常见的脉冲波形有方形波、尖峰波、三角波和锯齿波。2.波幅指脉冲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指它们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跳变幅度值。3.波宽指脉冲的持续时间。4.频率指每秒钟内出现的脉冲个数,单位为赫兹(Hz)。电针刺激参数-波形
(1)连续波也叫可调节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成。频率有每分钟几十次到每秒钟几百次不等。分类:疏波、密波电针刺激参数-波形密波
含义:频率快的波,多在50—100次/秒。
作用: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应用: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电针刺激参数-波形疏波
含义:频率慢的波,2-5次/秒。
作用:兴奋肌肉,长时抑制感觉和运动神经。
应用: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和疼痛性疾病。
电针刺激参数-波形(2)疏密波
概念: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型。
作用:增加代谢,消除炎性水肿。
应用:扭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等。电针刺激参数-波形(3)断续波
概念:有节律地时断时续地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型。
作用:提高肌肉兴奋性,刺激横纹肌缩。
应用:痿证、瘫痪等。三、适应范围
电针的适应范围和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种疾病,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四、注意事项1、电针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2、调节电流量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3、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应用电针时要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靠近延脑、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4、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导电,应用时可将输出线夹在毫针的针体上。5、孕妇慎用电针;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电针?其特点是什么?2.简述电针的针刺方法。返回
耳针教学目标1.掌握耳针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耳郭的表面解剖及耳穴的分布规律3.掌握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4.熟悉耳针的操作方法。5.熟悉耳针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耳针的概念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五、耳穴的探察
六、耳针的临床应用
七、注意事项
八、教学参考耳针的概念
耳针是指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起源我国公元前8世纪就有刺激耳郭治病的记载古希腊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古埃及妇女节育《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耳穴42个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阳经直接入耳或耳周围,阴经通过各自的经别间接地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二、耳郭的表
面解剖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
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
概念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一)耳轮部
(二)耳舟部(三)对耳轮部
耳穴图
(四)三角窝部(五)耳屏部(六)对耳屏部(七)耳甲部耳轮部
【直肠】
部位: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
【尿道】
部位:直肠穴上方,与膀胱同水平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耳尖】
部位: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脚后缘相对的耳轮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耳舟部
【风溪】
部位:指、腕两穴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对耳轮部
【坐骨神经】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三角窝部【神门】
部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稍上方,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耳屏部
【肾上腺】
部位: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
对耳屏部【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耳甲部
【胃】
部位: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 消化不良。
【小肠】
部位:耳轮脚上方中部,即耳甲6区。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大肠】
部位:耳轮脚上方前部,即耳甲7区。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
【膀胱】
部位:肾与艇角两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培训课件塑料注射工艺
- 《口腔肿瘤NCCN干货》课件
- 赣东学院《智能硬件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读书的好方法》课件
- 2022年个人与团队管理复习题库及答案
- 七年级下《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课件
- 小学生团队活动制度
- 小学生健身操课件视频
- 裁员告知书-企业管理
- 上半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计划
- 2024年手术室带教工作计划样本(5篇)
- 乘风化麟 蛇我其谁 2025XX集团年终总结暨颁奖盛典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医疗护理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附答案
- 保密知识培训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江西省稳派教育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