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形象分析_第1页
《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形象分析_第2页
《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形象分析_第3页
《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形象分析_第4页
《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7692摘要 摘要:《醒世姻缘传》是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流传广泛而久远。这本书精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叛逆妇女形象——薛素姐,她由一个温良的少女转变为了凶狠的悍妇。作者西周生通过白描刻画、语言夸张、正反对比的手法将薛素姐塑造成了一个虐待丈夫、忤逆长辈以及追求独立的叛逆妇女形象。小说以小见大,不仅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抨击和对妇女的同情。关键词:悍妇;薛素姐;形象分析AnalysisoftheImageofXueSujiein"TheLegendofAwakeningMarriage"Abstract:TheAwakeningMarriageBiography"isalongstoryaboutworldlyaffairs,whichhasbeenwidelycirculatedandhasalonghistory.Thisbookcarefullyportraysauniquerebelliouswomanimage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XueSujie,whotransformsfromagentlegirltoafierceandfiercewoman.Theauthor,XiZhousheng,portrayedXueSujieasarebelliouswomanwhoabusedherhusband,rebelledagainstherelders,andpursuedindependencethroughtechniquessuchaslinedrawing,exaggeratedlanguage,andcontrastingtheprosandcons.Thenovelnotonlyreflectsthesurvivaldifficultiesofwomeninthesocietyatthattime,butalsoreflectstheauthor'scriticismoffeudalethicsandsympathyforwomen.Keywords:shrew;XueSujie;Imageanalysis

引言《醒世姻缘传》亦称《恶姻缘》,共百回,分两类不同的恶姻缘,是一本反映现实和世态的以“家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尖锐的、嘲弄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的“阴暗面”。这本书在塑造角色和性格上都有显著的成绩,它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不同类型的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像是一个桀骜不驯,肆无忌惮的反叛女性,薛素姐。之前的《醒世姻缘传》的作品,大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有些是从民间的角度进行的,有些是从薛素姐这个角色的性格、心理、婚姻等角度进行的,但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从薛素姐这个角色的特征、塑造手法、形成原因和意义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作家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阴暗面,揭露出封建时代对人类的残酷压迫,唤起大家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反思,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两性平等的社会。薛素姐形象的特点一部作品的生命之源就是对角色的塑造,如果要将某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就必须对这个角色展开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各个层面的描述,才能将这个角色凸显出来。在《醒世姻缘传》中,作家西周胜通过对薛素姐凌虐丈夫、忤逆长辈、对独立的追求,完美地刻画出了薛素姐独特的“泼辣”性格。虐待丈夫《醒世姻缘传》通过对薛素姐的详细描写与典型性的塑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古老的女子。在这部小说中,薛素姐并没有像过去那样,表现出一种温柔善良、恬静优雅的女人,她的性格很暴躁,也很彪悍,是一个很不好相处的女人。[1]薛素姐在新婚的第一晚,就将她的老公狄希陈给从婚礼上赶走了,一连几日都没有让他进来,这当时那个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下,是全然不守妇道的表现。除此之外,薛素姐还对她的老公狄希陈百般刁难虐待,动不动就是辱骂,动不动就是殴打,动不动就是监禁折磨,针刺、钳夹、炭烧、口咬……无所不用其极。在第52回里写到:“薛素姐伸出那尖刀售爪,在狄希陈脖子上挝了三道二分深五寸长的血口,鲜血淋漓。将狄陈希扭肩膊、拧大腿、掐胳膊、打嘴巴,七十二般非刑,般般试演,拷逼的狄希陈叫菩萨、叫亲娘。”在这本书里,薛素姐经常对她的老公拳打脚踢,在第四十八回中写到:“素姐跑上前把狄希陈脸上兜脸两耳拐子,丢丢秀秀的个美人,谁知那手就合木头一般,打的那狄希陈半边脸就似那猴腚一般通红,发面馍馍一样暄肿。”第七十四回中写素姐跑到狄希陈跟前,揪着头发,往床底下一拉,把个狄希陈拉的四铺子着地,哼的一声,像倒了堵墙的一般;又待拾起个小板凳来砍打。在这部作品中,薛素姐用软禁、饥饿、熏眼、棍棒、木柴、火柴、钢针等手段来折磨自己的丈夫狄希陈,将薛素姐刻画成了一个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女人。总体而言,薛素姐对她的老公狄希陈是极为残忍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狄希陈贪恋美女,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被美女勾引,和情妇、侍女鬼混,一次又一次地让薛素姐受伤。而且,因为狄希陈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听从自己的父母的劝告,不会承担责任,所以,任他人欺凌,才使得原本性格偏激的薛素姐对他进行虐待和施暴。[2]忤逆长辈在所有的传统伦理中,“孝顺”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中心和母体。“孝”的根本意义在于对父母亲、对长者的尊敬,它是人们对待亲戚的基本伦理准则。因此,“孝”一直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古有景帝以孝治天下,方能开创盛世王朝。孔子曾经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孝道是德之根本,教之所由生也。”(《孝经》)中国人认为,“孝道”是“德”之基,所有的文明都源自于“孝”,“孝”就变成了一种至高的伦理标准。然而,《醒世姻缘传》里的这一段,完全违背了中国人的“仁”与“孝”的观念。薛素姐经常和婆婆顶嘴,甚至还把婆婆给活活气坏了。书第五十九回,薛素姐看到婆婆进房说道:“我放着年小力壮的不打,我打你这死不残的!”她捏着狄希陈东一捏,西一捏,每一次都是紫色的水疱,让狄婆子怒目而视,唇色发白,一口唾沫喷了出来。在第五十六回中,薛素姐因为担心公公的小妾会有一个儿子,所以日日夜夜都在谋划,要让公公断子绝孙。在这部作品中,从她辱骂婆婆、气死婆婆、算计公公等几个角度,可以看出她对于长者的桀骜不驯。因此,作家将她刻画成一个完全不在意伦理道德的叛子。她的不孝,不仅表现在了岳母的身上,就连她的亲爹,薛教授,她都没有半点的孝心。小说第五十二回中素姐骂薛教授:“说他爹是老忘八,老烧骨拾的,把个女儿推在火坑里,瞎了眼,寻这们个女婿,还亏他有脸往这里来。”在《醒世姻缘》中,薛素姐对常伦的背叛,将“孝”这个道德观念彻底地摧毁了。[3]薛素姐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礼教所倡导的“三从四德”大相径庭,她的这个性格特征,与她所处的时代,男权至上的阶级观念密不可分,在中国,男女之间的性别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以男人为主导的,所以,她的“反抗”,实际上就是对封建时代对女人畸形约束的一种怨恨。追求独立薛素姐的人生很悲惨,她的话和她的生活融为一体,她将自己的想法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在作家作品中,她是惟一一个勇于寻求独立的女性。《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可谓是“悍妇”中的佼佼者,她将自己的老公狄陈希虐得死去活来,而薛素姐的这种丧心病狂的做法,也正是这个时代,女人们对抗男性权威的一个缩影。在薛素姐的这种“发疯”的举动后面,是一种女人对于自己的独立自主,勇于反抗封建伦理道德。薛素姐是个泼辣的女人,不管别人怎么阻止,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人,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4]在书中还提到,素姐一旦发现自己的老公狄希陈有出轨的迹象,就会对他进行谩骂和殴打,以此来惩罚他。薛素姐在为“夫权”而战,为的就是“专夫权”,为的就是“主家权”。“是狄老太君自己决定,让别人来处理家务,薛素姐一气之下,埋怨狄希陈办事不利,又是打又是骂。”(第56回)薛素姐在任何时候都在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思想,并不象以前的女人那样,对自己的父母唯命是从,对自己的丈夫唯命是从。《醒世姻缘》中有一句话:薛素姐咬了狄希陈后道:“你休要叫唤,待休就休,快着写休书,难不难的不是人养的!我紧仔待做寡妇没法哩!我就回家去。写了休书,快着叫人与我送来,我家里洗了手等着。”在这个封建时代,女人被离婚意味着女人的存在已经被彻底摧毁,但是薛素姐并没有因为被离婚而感到恐惧。素姐的这种行动是其独立与叛逆的表现,而其所表现出来的是“思想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等特点。[5]薛素姐所要求的“独立自主”,正是她对传统道德的不满,对女性的各种约束和约束,以及对女性的挑战。然而,因为时局的原因,苏珊的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而作家在薛素姐身上刻画出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形象,让人们可以从她身上,感受到一个希望突破封建社会,努力成为自己的主宰的女人,这也体现了女人对自我价值的渴望,也体现了她们对自我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渴望。这对于当今世界的妇女来说,也是一种启发。我们处在新的时期,拥有了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更要更加珍视自己的权力,更要重视自己的价值。[6]薛素姐形象塑造的手法在一部作品中,角色的刻画是一部作品能否获得胜利的关键所在。《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在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上都有很大成就的作品。本文在描写薛素姐的时候,多采用了白描、夸张和正反对比三种方法,从而使她的“泼辣女人”形象更为鲜明和生动。白描刻画所谓白描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一种以简约的文字描绘人物和物的意象的文学表达方法。也就是不使用浓艳的形容词和复杂的修辞语,也不进行精致的雕琢,也不进行大的夸大,而只是要把握好描绘对象的特点,用精准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想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画这个人的眼,否则就是画出了全副的头发,即使再逼真,也毫无趣味。”(《南腔北调集》)白描的使用,不必讲究细节,但要生动形象。作家只要把握好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三言两语,一个简单的举动,便将这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家西周生在作品中使用了白描的方法,把握了人物形象的显著特征,以精练的笔触,把薛素姐描写得惟妙惟肖。[7]鲁迅评价《醒世姻缘传》:“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矣!”(《致钱玄同信》)小说第四十四回曾写道,狄希陈抢了丫鬟小玉兰的鞭子想要打素姐,结果被素姐“夺在手里,一把手采倒在地,使腚坐着头,从上往下鞭打。”没有多余的修饰,只是简单的“夺”,“采倒”,“坐”,几句话就将薛素姐“泼”“悍”的性格给展现了出来,让人看起来就像是看到了她本人一样。“我每日把他上在匣上,叫他仰在上面,把手反绑在板凳底下,在用三道绳子捆住。”(第六十三回)“仰”字、“捆”字、“绑”字、“上框”,作者以极少的笔触表现了薛素姐的动作,形态,表现了她的狂野与狰狞。她把自己的老公关在家里的这种不正常举动,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老公,因为她误会老公把顾绣衫裙子赠与别的女人,所以要扞卫自己老婆的权益,从这个举动中可以看出,薛素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反抗”的心态。作家采用“线描写法”,让薛素姐这个角色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它可以把角色的心灵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心灵。语言夸张作家在刻画薛素姐这个角色的时候,用了大量的语言来表现她那彪悍的性格,从而使得薛素姐这个角色变得栩栩如生。在中国,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是用笑不露齿、行不摆裙、踱不过寸,手不上胸等等等来描述女子的行为,但是,西周生在描述薛素姐的时候,并没有使用那些可以体现女子温柔端庄、优雅气质的词汇,而是将她的行为描述成了“飞奔”,可见薛素姐与一般女子是不一样的,她并不在乎那些古老女子应该拥有的东西,她只是不愿意接受封建时代对女子所做的一切,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着。[8]在五十二回中,薛素姐抬起手,狠狠地拍在狄希陈的左脸庞上,留下一道青紫色的疤疤,“呼饼似的”两个字用来描述伤疤,可见她出手之狠,下手之重。第六十一回写到薛素姐“竖了两道双舞剑的峨眉,突了两只张翼德的暴眼,伸出那巨五霸的拳头,变成卢丞相的面色,依旧打骂狄希陈”,“双舞剑的峨眉、张翼德的暴眼、巨五霸的拳头、卢丞相的面色”把薛素姐发怒时的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这些夸大的手段,使得角色的表情更加生动,也更好地表现了她那彪猛、刚烈的个性。第五十九回,希陈狄周媳妇与调羹三人在屋檐下说话,被薛素姐撞破了,于是便泼口大骂,狄希陈见素姐没有好话便撒腿向外跑去,“素姐只吼了一句狄希陈便吓得不敢再有动作,脸上失了颜色。之见薛素姐过去揪下方巾,扯成稀碎。”“吼了一句便吓得没有动作,脸失了颜色”将狄希陈对薛素姐的畏惧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薛素姐的威严和威严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既滑稽,却又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幕,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这样的夸大,把狄希陈的怕老婆和薛素姐的勇猛都表现出来了,不但把她的“悍妇”这个人物的刻画放大了,而且把她的“悍妇”这个人物的刻画也给这部作品增加了不少的艺术性。[9]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精确的描写,对事情的情况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正反对比俗话说:“有对比才有鉴别”,要欣赏一件物品的好坏,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用正反对照技巧,可以用一种对赞扬和贬低进行鲜明的对比,从而将描绘对象的特点展现出来,从而更有助于将文章的主体思想凸显出来。在薛素姐的形象中,作家有意运用了正面和负面的对照。薛素姐在出嫁之前,一直都是个纯洁无瑕的好姑娘,就像是一棵柔柔弱小的杨树。在自己的准婆婆眼里,她是温柔娴雅、妖娆妩媚,“狄婆子看了她那模样,好不温柔雅致、娇媚妖娆,心中暗自欢喜”;在薛素姐嫡母眼里,她是个善解人意、温婉可人的女子。在薛三省妻子的心目中,薛素姐就是一个很温和的女人,从来不会大声说话。可薛素姐在进了门以后,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从以前的温婉可人,变成了现在的凶狠,嫉妒。薛夫人对素姐说:“你家中的那温克都往哪里去了?谁家一个没折至的新媳妇就开口骂人,雌答女婿?(四十四回)自从结婚那天晚上,素姐的性情就大变了,不但侮辱了婆婆,还虐待了丈夫,还殴打了佣人,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凶神恶煞的女人。作家西周生所刻画的狄巧姐”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贤妇”形象,其形象和薛苏姊妹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反差。巧姐还没结婚的时候,薛教授夫妇还担心她会不会像薛素姐那样,“性子”也会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薛教授夫妇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她在没有结婚之前,性情温和,端正端正,又十分孝敬,父母的话她都会认真听,她的善良也影响了周围的人,比如连氏就是因为她的善良让她改变了态度,对待那小婶不是恶语相向,反而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妹妹。巧姐成亲后,对翁姑一家如同对她爹娘,待那妯娌即如待自己的嫂嫂一般。一对好的夫妇确实“如鼓瑟琴”。而素姐却是从成亲那天开始性情大变,在洞房花烛夜,毫不注意自己的仪态,婚后更是变本加厉,而且胆子越长大,素姐的勇气也就越足,第五十九回写道:“狄婆子不能动履,她便毫无拘束,目中绝不知有公婆,无忌惮的横行,晓得婆婆的病最怕气恼,她愈要使婆婆生气,口出乱言,当面胡说”。而薛素姐的所作所为却是有悖于人伦的,和同样是她的媳妇的狄巧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的创作技巧更是将她的心狠手辣表现得惟妙惟肖。[10]笔者在薛素姐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与她相比,把她的性格塑造得更加鲜活,更加明晰,从而突出了薛素姐骄横跋扈,不尊重公公婆婆,残害自己老公的残忍、邪恶的性格。《醒世姻缘》以正面与负面的对照方式,突出了薛素姐的个性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促使人们去探究薛素姐个性变化的根源,从而从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作家“引人向善”的启蒙理念。薛素姐形象的成因在作家的作品中,她既泼辣,凶狠,嫉妒,桀骜不驯,但同时也有自尊,有独立,有勇气,有独立精神,追求独立。薛素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笔者生活的清末,在西洋文明的冲击下,启蒙运动的思潮逐步渗透到了整个世界,人民的反封建主义意识也随之苏醒,薛素姐的泼辣、彪悍和桀骜不驯,正是当时人民对独立和独立的渴望表现。[11]社会文化的转变在明清两代,民众的思想境界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商品经济,社会心态,思想趋势,文化形态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启蒙运动的兴起,薛素姐这一人物的形成,与这一时期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以“王学”左派为主的异端思潮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使得程朱已经不再是主流思想,妇女们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纷纷奋起反抗,勇敢地寻求个人的自由。然而,由于封建主义的观念实在太强,那些寻求自我自由的女性,很少能打破这种观念的桎梏,因此,她们在世俗的眼里,就像是一群可笑的、不为世俗所接纳的、不为世俗所接纳的女人,她们挣扎之后,也只能向事实屈服。以“薛素姐”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用她的言行来阐释“男女平等”这一意识形态,即“人虽然已逝,但她的抗争之心仍存”。[12]按照薛素姐在书中的说法,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夫一妻,两个人要互相忠实,男人不能背叛,这就是所谓的“一夫多妻”。这种观念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狄希陈有了外遇,薛素姐便又是打又是骂又是教育狄希陈,薛素姐虽不能容忍他有负于自己,但也从不为难别的女人。从这一点来看,薛素姐并不觉得自己的老公有外遇和别的女人有什么关系,她之所以惩罚老公,只是想要在结婚中保持自己的自尊,在她看来,在结婚中,男人和女人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她想要获得一种“尊重”。她的怨恨来自于那个时候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女人还没有什么自立的能力,薛素姐的反抗精神很强,但是她唯一能够宣泄的就是那个曾经给她带来了伤害和压迫的人。薛素姐这个角色,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要倡导男女之间的公平,她想要告诉世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男人说了算。[13]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中国的性别结构中,男女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父权制的、以男人为核心的、以女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从一出生就决定了女人的悲剧。一直以来,妇女都受到三从四德的约束,受到“七出”的约束,没有话语权,没有财产权,没有教育权利,只有依靠父亲,依靠丈夫,依靠儿子,这种体制让妇女几乎无法呼吸。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妇女还未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因此,在长期的封建主义的压制下,妇女的自我意识就不可避免地被唤醒并产生了反抗。《醒世姻缘传》创作时间约在崇祯十二、十七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明代长篇小说创作最早的时期。在古代的封建时代,一切都是父权制,妇女只有依附于男人才能活下去。到了明代后期,这个传统逐渐改变,妇女们从男权制下的奴仆,逐渐地被唤醒,并产生了反抗。在《醒世姻缘转》中,作家西州胜一反传统,将“妻为夫主”的传统写成了一部以女人为主的作品,其中以薛素姐最为突出,她经常对自己的老公口出狂言,甚至动手打人,让老公身心俱疲,虽然她并不赞同,但她也无法去做什么,所以她选择了一种发泄的方法。明清时代的女人怕死,不仅仅是在这个故事里,还在很多故事里,比如明末的《醋葫芦》里,就提到了“女人都是这样的女人”,《五杂俎》里也提到了“女人各有各的魅力,但女人却可以被关在屋子里”。明朝后期,怕老婆的人很多,而薛素姐则是为了抗议封建时代对女人的不公,她的“悍妒”之举,彻底的推翻了封建时代的传统。笔者如此描写,是为了说明在明代晚期,一些妇女已经有了自觉的觉悟。[16]尽管薛素姐残害自己的老公的手段过于偏激,但是她的女性的思想却是逐渐苏醒的,这也反映了这个时代女性的心理状态。在这部作品中,薛素姐虽未获得善终,却造成了“夫纲失坠”,伦理道德遭到了颠覆。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果思想的影响佛教强调“因果循环”,意思是说因果循环,因果循环。佛教大师方立天曾经指出:“因果报应是一种用来解释天地万物联系的根本原理,天地万物皆受其影响,它着重于对每一个人都会有对应的结果,以此来引发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行为。前世今生,三生三世。”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对“缘起缘灭”这一观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认同。薛素姐是被晁源一枪打死的,也就是说,她的两个人生,都是“因果报应”,她扭狄希陈的肩膀,拧大腿,挖胳膊,扇耳光,七十二种酷刑,甚至到了故事的结尾,薛素姐还用一支箭矢,射杀自己的老公狄希陈,这种丧心病狂的举动,虽然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故事的最后,薛素姐是一位狐狸精,她在路过猎场的时候,被狄希陈的上一代杀死,扒了她的皮,她想要报复狄希陈,所以她投胎成了她的妻子,以报仇雪耻。这种安排也是为了解释因果观念。而在小说的结尾,薛素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她被毁容,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个故事让所有人都对薛素姐充满了怜悯。[17]到了明清,三教合一的时代,儒学中的善恶论和佛教中的“因缘”论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种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他们的传统理念受到了破环的冲击,开始向着因果的方向发展,希望用“善有善有恶”的理念,来安抚自己的心灵。而在这一时期,笔者又创作了一部名为《醒世姻缘传》的小说,希望通过“善恶有恶报”的故事,来警告世人,并号召大家对妇女的尊敬,对妇女的尊严予以保护。薛素姐形象的意义在《醒世姻缘传》中,作家对薛素姐这个“妒妇”般的人物进行了高度的渲染和渲染,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内涵丰富,令人思考。薛素姐的出场是一个女人的第一次苏醒,是一种很好的象征,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对封建思想的抨击性别的不公平对妇女来说是最大的损害。在这个时代,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花街柳巷之中游荡,可以肆无忌惮地纳妃,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外面吹嘘,但女人却要对男人忠心耿耿,在纳妃方面要有足够的包容,不能有任何的妒忌,甚至要和女人打好交道,一起伺候自己的男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封建主义的弊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滞后,致使妇女在这个世界上处于弱势。可以说,素姐的叛逆,来自于男性的力量。[18]作家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泼辣女子,这说明了明朝和清朝时期,女人的“不安分”,不愿意屈居男人之下,而作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写下了《醒世姻缘传》,以此来警示人们。这部作品曾经描写过,素姐想要到三官庙去见苏苏,但被薛先生和夫人拒绝了,他们以为只有女人“不正经”“不守闺门”的时候,她们才会上庙拜佛。然而,不管他们如何的抗议,素姐还是“打扮的甚是风流”的离开了,并且留下了一段遗言:“情管替他儿生不下私孩子”素姐的这种做法,是对“闺阁规矩”和“女性道德”的一种明目张胆的违犯,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封建时代女性道德和贞操的一种强烈的不满。薛素姐是狄氏的“正妻”,童寄姐则是狄氏的“妾”,相反,素姐在寄姐面前却不敢以“正妻”的身份生活,甚至对狄氏的家务事都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作家设置这样一出“妻妾颠倒”的怪诞剧情,显示出人们的观念和观念的更上一层楼,以及传统的伦理和法律体系中都存在着对妻子的偏爱和对妻子的偏爱。在他的心中,他并不认可这种封建制度,他觉得妻妾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应有妻高妾贱之分,因此,他才会设计出这么一个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那个时代封建社会的不满。在《醒世姻缘》中,薛素姐为了参加一个庙会,把自己的母亲给逼疯了,虽然在那个时代,女人不能随便外出,但素姐并不在乎这个,她只是想要拥有自己的权利,所以才会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她的心目中,女人和男人的身份是平等的,她们都有自由活动的权利。作家对此事件的描述,实际上是在隐喻薛素姐的叛逆心态,是对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一种冲击。[19]在作家的笔下,薛素姐既残暴又善妒,又大胆而又独立自主,她向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不公发起挑战,她大胆地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尽管她使用的方法很卑劣,很恶毒,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反对体制的不公正,扞卫自己的权力,她的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一种打击封建意识形态的典型。对女性命运的同情这部作品对真实的世界进行了深入而又详尽的描述,在封建时代,妇女的地位很低,她们受到“三纲五常”的约束,没有财产权,没有发言权,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家对妇女的身份很是怜悯,于是用薛素姐这个人物来揭露封建体制的不合理之处。作家笔下的薛素姐,尽管有着很强的反叛精神,但最终却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事实上,对于薛素姐而言,这场结婚才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悲哀,她这一生从未从老公狄希陈那里获得爱情,她自己也从未真心相爱,与老公狄陈希在一起,总是处在一种永不停歇的“打骂状态”中,虽然是“正妻”,但名义上是妻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利。在故事结尾,素姐独自躺在病床上,悲恸欲绝地死亡,同时,而丈夫狄希陈却随着佛经的诵读而消逝,轻易地摆脱了宿命的纠缠,这不仅是对她的不公平,也是对当时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公平。男人的错误可以轻易弥补,女人的错误却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素姐的生活既凄凉,也凄凉,而作家之所以如此写苏珊,实际上是想要深化对封建主义不合理的反思,借苏珊的悲剧来揭露出妇女的悲伤,并对妇女的遭遇表示出怜悯。小说第四十回曾写素姐说:“我梦到一个人,象凶神似的,一只手提着个心,一只手拿着把刀,望着我说:‘你明日将往他家去呀,用不着这好心了,还换给你这心去。’把我胸膛隔开,换了我的心去了。”素姐的“换心之梦”,可以说是她为了应对危险而做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就是苏千瓷最后的变化。在素姐还没有结婚的时候,薛教授就叮嘱过素姐,让素姐结婚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老公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薛教授对婚姻的妇德的教育,让素姐对未来的婚姻产生了畏惧,对未来的人生产生了畏惧。而薛素姐在这个梦中的表现,却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可以看出,素姐并非天然的“醋坛子”,而是封建时代对于妇女,特别是有夫之妻的妇女的无端打压所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笔者对于像素姐这样的妇女的怜悯之心。明代后期,由于政治体制的不稳定,人民的观念有所改善,而素姐又是一个嫉妒妇女的典型,她用她的生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但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而希周胜则借素姐的落魄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正,体现了对妇女苦难的怜悯。结语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醒世姻缘传》中薛素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她虐待丈夫、忤逆公婆、追求独立这些行为来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