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 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材料中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和孔子“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的主张都强调反对使用武力,说明他们反对当时诸侯之间的不义攻伐战争,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老子、孔子反对战争的观点,没有体现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并且老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不主张维护礼乐制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反对不义战争,不是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排除D项。故选C项。2.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员,……。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可知,中国人自古就有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反映了实现自身活动范围统一的要求,为国家统一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D正确;据材料“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可知,天下观产生于宗法制、分封制之前,A错误;据材料“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可知,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弱化了民族之间的区分,但并不等于古代没有民族观念,B错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C错误。3.《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而汉武帝以后,通过“推恩令”等举措,封国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所以,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史学家封杀的结果,排除A项;司马迁和班固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史学家,思想境界没有根本性的差异,排除C项;《史记》与《汉书》均是纪传体史书,体例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4.“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是为“倍田”。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对材料所示制度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名义上的土地国家公有制 B.战国时秦国首先推行后国力强盛C直至宋代被贵族官僚地主破坏 D.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可知,该土地制度是均田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租税、服徭役,故D正确;井田制名义上是土地国家公有制,故A错误;均田制在北魏开始推行,故B错误;均田制在唐朝中期遭到破坏,故C错误。5.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从秦汉到唐末,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李朝建立后模仿中国制度,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影响其发展,故D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越南最早建国时间,A排除;第一个越南人的国家建立于968年,B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C。故选D。6.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相似,如青苗法接近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类似近代政府开放金融控股公司。但他的这种超前意识也导致了他的变法走向失败。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C.专制独裁统治空前强化 D.没有配套的政治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相似……但他的这种超前意识也导致了他的变法走向失败”可知,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与近代经济法思想相似,超越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因而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最终失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信息,排除A项;专制独裁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改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A.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 B.抑制了豪族对政权的垄断C.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 D.克服了凭恩荫选官的弊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可知,汉唐宋清四个朝代在选拔官员时都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A项正确;材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B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8.1884年之后,清政府一改之前伯克制、扎萨克制、军府制等行政体制,以“大一统”的理论指导,实行了行省制度。1884年在甘肃和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下设道、府、厅、州、县等行政建制,行政区划日趋完善,中央政府能够施行有效的行政管辖。这一举措()A.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B.削弱了新疆地区的军事实力C.成为缓解边疆危机的重要手段 D.体现了清末改土归流的成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的变化,这一举措有利于对边疆的治理,C项正确;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新疆的军事实力,排除B项;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押租制就是佃客在开始承佃田地之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押金的制度。佃农向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的个别地区已有实行押租的记载。清初,押租制渐次流行,至乾、嘉年间(1736-1820年),已遍及十八个行省。这表明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程度 B.已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C.使土地市场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保护佃农的生产经营权〖答案〗D〖解析〗押租制下,地主对土地的干预能力大大降低,意味着通过押金,佃农获得相对稳定而独立的经营权,D项正确;依据题干押租制“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排除A项;题干的押租现象没提及与政府的关系,排除B项;押租制不是土地买卖,因此不是土地市场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0.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此商人意在()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 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该商人认为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股权性质不清,商民即使入股也是仰人鼻息,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商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非单纯说明洋务民用企业的性质,排除A项;该商人发言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中,尚未失败,排除C项;宣泄不满不是根本和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发展的层次、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一些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属于地主阶级(或封建士大夫)的进步思想;后者法国则提出了一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属于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因此①说法错误,排除后选B。12.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洋糖的大量倾销,广东的蔗糖业受到沉重打击。蔗糖运输沿线城镇网络也因此受到影响走向衰落。这成为城镇经济走向衰退的重要诱因,尤以珠三角为典型。这可用来说明A.列强侵略影响了广东城市化 B.蔗糖业是广东支柱产业C.经济中心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D.中国城镇人口呈减少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洋糖的倾销打击广东蔗糖产业,导致城镇经济衰退,客观上会造成因蔗糖而聚集在城镇的人口的减少、城镇设施改善困难等,A项正确;根据材料得不出蔗糖业在广东的地位,排除B项;近代中国逐渐形成的经济中心是上海,排除C项;近代中国城市化整体上是在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11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反映了A.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B.地方督抚脱离清政府而独立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D.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答案〗C〖解析〗材料中事件是东南互保事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说明地方对于中央命令不予采纳,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C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A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地方不服从中央命令,并不是脱离清政府而独立,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D错误。14.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使原来男尊女卑的风气变化,B项正确;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而材料中“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反映了妇女地位提高,而非民主共和的观念,C项错误;平等地位确立,与材料中“出现了女子”的新现象开始出现不同,D项错误。故选B项。15.1914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矿业条例》等,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定;1915年又发布咨文,“有在法定应交册费之外,勒索分文者,准由被勒索者向上级部门诉,一经查实,尽法惩办”,这些措施的实施A.推动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优化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D.顺应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要求〖答案〗C〖解析〗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的措施适应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不能顺应民众的普遍要求,故D项错误。故选C项。16.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A.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 B.开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序幕C.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 D.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材料“《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等信息,可以体现随着党对土地革命斗争认识的不断深化,革命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所以材料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的革命政策,A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国民党围剿红军开始于19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17.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为了向苏区以外的地区购置根据地必需的各类物资,铸造了部分有孙中山头像和袁世凯头像的银币,铸好的银币用钢印戳凿上“工人”二字。这些银币,成色足,铸造精良,部分流向了苏区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见,这些银币的发行和使用()A.有利于扩大根据地的影响力 B.得到了各地区人民群众的支持C.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D.摆脱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苏维埃政府铸造的银币,流向了苏区以外的地方,被认可并得以使用,这有助于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力,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得到各地区人民群众的支持,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否抵制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排除C项;根据地的这一措施有利于缓解国民党封锁造成的压力,但并没有摆脱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18.领导的城市武装起义相继失利,说明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权威的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认为它是中国革命唯一道路的情况下,既不简单否定十月革命道路模式,也不盲目迷信“本本”,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体现出在“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的前提下A.必须坚持“城市中心论”和来自外国的经验B.在“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同时同国民党合作C.注重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关键D.在独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发动工人运动〖答案〗C〖解析〗提取材料信息,依据“城市武装起义相继失利”、俄国革命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可得出这是大革命失败后,的城市武装起义接连失败,结合下面的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人并没有因为革命的不断失败而简单否定十月革命道路,而是将之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开创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体现出“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C项正确;苏联和外国的经验只是借鉴,排除A项;这一时期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处于对峙状态,排除B项;这一时期,革命的重心向农村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19.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秘密文件《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和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这一指示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阶段的到来 B.促使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严重脱离革命的实际,错误分析了形势 D.表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决心〖答案〗A〖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这有利于抓住有利时机,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A;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因中共的单方面的意见而停止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排除B;材料的分析符合国际国内形势,排除C;材料只表达中共的合作抗日的想法,排除D。故选A。20.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而且英国本土及海外势力范围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故英国急切地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美国当时虽还没有参战,但已成为纳粹德国的打击目标,多方面地遭到德国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入侵苏联为英美表达联合苏联作战的意愿提供了契机,使英美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发生于1942年,排除A项、C项;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可能摒弃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排除B项。故选D项。21.1938年正式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此分析A.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正义性 B.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C.重申了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 D.强调了兵农是战争胜利之根本〖答案〗A〖解析〗根据“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可得出毛泽东的分析指出了日本发支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必然要失败,而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必然会取得胜利,A项正确;材料与全党的斗志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人民联合,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D.批判国民党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1945年10月,处于重庆谈判时期,毛泽东论述自由民主的中国目的是促进民主、和平建国,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非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故A错误;1945年中共并未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D错误。故选C。23.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规定A.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即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以城市和产业工人为党的主要发展对象,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适应了党的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A项正确;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与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不符,B项错误;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C项错误;确立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不是党的会议,也不是关于党的发展制度的具体规定,D项错误。24.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A.农业先进技术现代化过分依赖外国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一定成绩〖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可以看出我国当时是关注农业建设的,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一定成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先进技术现代化过分依赖外国,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排除B项;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25.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 B.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面驰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D.将计划与市场融合在一起〖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可以看出中共八大对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提出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原有经济的探讨,A项正确;该思想是对苏联模式的补充和调整,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2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2年,21岁的林献堂决心以文抗日,组织诗社"栎社",被尊称为"迷惘年代的掌灯人"。1911年2月,梁启超应林献堂等的邀请访台,以民族大义与台湾父老相期勉。1915年5月,创建台人自办的第一所中学——台中中学,专门招收台民子弟入学。1920年仿北京《新青年》,创办中文月刊《台湾青年》杂志,提倡民主和自由。1921年10月,联合进步人士成立台湾文化协会,通过发行会报、举办讲座讲演会,组织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等多种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传递来自祖国的信息,抗拒日本的殖民统治。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对台实行高压政策,林献堂转入"地下状态"坚持斗争。1943年开罗宣言传到台岛,林献堂奔走相告,期待弃儿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1945年10月25日上午,国民党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在台北公学会堂主持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林献堂作为台湾地方代表人物受邀参加。这从未有过的喜悦,使他禁不住泪流满面。——摘编自党督《林献堂∶台湾日据时期民族运动的先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献堂作为民族运动先驱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献堂领导民族运动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1)兴办教育;领导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反抗的日本统治;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2)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梁启超的重要影响等。〖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创建台人自办的第一所中学——台中中学,专门招收台民子弟入学”可归纳出兴办教育;根据材料“创办中文月刊《台湾青年》杂志,提倡民主和自由”可归纳出领导社会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传递来自祖国的信息,抗拒日本的殖民统治”可归纳出反抗的日本统治;根据材料“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对台实行高压政策,林献堂转入‘地下状态’坚持斗争”可归纳出进行抗日救亡活动。(2)原因:根据材料“梁启超应林献堂等的邀请访台,以民族大义与台湾父老相期勉”可归纳出梁启超的影响及林献堂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27.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都达到又一高峰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朝,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支持该观点的史实。(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新变化。〖答案〗(1)特点∶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碰撞:北宋与辽、夏通过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新变化: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等。〖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第二小问,可以从和战、经济文化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制度上仿形制度创造文字等。(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以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列举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相关成就即可。(3)结合所学可从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经济重心南移和市民生活等角度回答。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学者型官员。——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民国时期,现代的文官制度被引进中国。文官考试有一套极其严格的考试程序:如对褫夺公权,亏空公款,曾因赃私处罚有案,吸用鸦片或其他代用品的人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如考官入闱,即考试院在举行文官考试时,先要聘请一些人为典试委员与襄试委员,这些委员在受命之日起立即启程赴任并住进考试院。在考试期间要断绝一切交际应酬及函电往来,就如同禁闭,一直到考试完毕,出闱以后才恢复自由。入闱期间食宿均在其中。室外、院内警卫森严……监试委员会之任务是监督保证考试的公正严密,纠举徇私舞弊。……试卷之弥封,弥封册号之弥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送,弥封之拆去与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为之。——摘编自史新恒《民国时期文官群体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答案〗(1)特点:皇帝重视文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2)进步性:有利于公平公正;防止徇私舞弊和官场腐败;有助于提高官员素质;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可以总结出宋太祖的遗训——重视文人;根据材料一“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可知对君权的制约;根据材料一“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可知御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