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划重点之精细讲义系列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声音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但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即v固>v液>v气。(2)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4.回声及其利用:(1)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2)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3)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典例1】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敲击鼓面时,撒一些轻小的纸屑在鼓面上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答案】C【详解】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敲击鼓面时,撒轻小的纸屑,可以看到纸屑在鼓面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是验证声音传播条件的,故C符合题意;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B【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3】国庆期间爸爸带小杜同学去秦岭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5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求:(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远?(2)回声经过的路程是多少?(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多远?【答案】(1)100m;(2)1360m;(3)630m【详解】解:(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s车=v车t=25m/s×4s=100m(2)回声经过的路程是s声=v声t=340m/s×4s=1360m(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为SKIPIF1<0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为100m;(2)回声经过的路程是1360m;(3)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的距离为630m。【典例4】为了测量某根铁管的长度,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为2.6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铁管的长度是1020m,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______(介质)中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______,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______m/s。【答案】
空气
3s
2550【详解】[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后听到的是空气中传来的声音。[2][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则SKIPIF1<0带入数据为SKIPIF1<0可得t铁=0.4s;v铁=255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SKIPIF1<0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等。超声波特点应用或危害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传递信息)穿透能力强B超、金属探伤仪(传递信息)振动强烈清洗物体、碎石、击碎结石(传递能量)(2)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通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典例5】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答案】B【详解】A.不论敲打哪个瓶子时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因为同种介质中声速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用嘴依次吹瓶口,因为甲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的最快所以发出的音调最高,故B符合题意;C.用筷子敲打瓶子时,是水和瓶子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因为丁的质量最小,所以振动最快,发声的音调就最高,故C不符合题意;D.如果瓶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6】频率很高的超声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即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传播),坚硬物(如石块)容易吸收超声而被粉碎,松软的物质则能让其通过。目前医学上治疗肾结石,可以不必做外科手术,只需用超声碎石的办法,无损伤地将石块击碎而自然地从人体内排出。下列关于超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可应用于验钞机 B.超声可应用于微波C.超声可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D.超声可应用于潜艇上的声呐系统【答案】D【详解】A.验钞机使用的是紫外线,故A错误;B.微波使用的是电磁波,故B错误;C.电视遥控器使用的是红外线,故C错误;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呐系统使用的是超声波,故D正确。故选D。【典例7】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声波波形图,______的频率高,______的响度大。【答案】
甲
乙【详解】[1][2]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由图知,甲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高,乙的振幅大,响度大。【典例8】如图,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_____会增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
信息
响度
音调【详解】[1]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信息。[2]响度跟振幅有关,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会增大。[3]音调跟频率有关,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弦发声的音调改变。【典例9】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空调温度等。关于智能音箱,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340m/sB.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C.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纸盘振动加快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答案】C【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340m/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箱依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纸盘振动幅度增大,不能使纸盘振动加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逐渐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3)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答案】
低
响度
见解析【详解】(1)[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将变慢,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2)[2]轻轻拨动时,振幅小,响度小,重拨时,振幅大,响度大。(3)[3]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感觉不到。知识点3:声音的利用1.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①雷雨②铁路工人检查铁轨、车轮③医生用听诊器诊病④古代雾中航海的号角⑤蝙蝠是靠眼睛观察障碍物和昆虫,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⑥利用回声定位人们制成声呐⑦中医诊病的“闻”⑧用B超(超声波)看病、检查胎儿的情况⑨超声探伤、测厚、测距(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①超声波清洗钟表、眼镜②利用超声波振动清除人体内的结石③爆竹升天,震耳欲聋④超声波干扰信号⑤超声波测速⑥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无力进行钻孔和切削⑦水面上的水波使树叶随之上下起伏,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传递给树叶。【典例11】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声来传播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来探测海底的深度 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机械厂利用声波进行金属探伤 D.眼镜店利用声波清洗眼镜【答案】D【详解】A.利用声呐来探测海底的深度,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机械厂利用声波进行金属探伤,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眼镜店利用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典例1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e.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f.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g.超声波导盲杖A.cefg B.befg C.bdeg D.bdfg【答案】B【详解】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e.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e符合题意;f.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f符合题意;g.超声波导盲杖,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g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13】如图所示,发声的扬声器能使烛焰晃动,说明声能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请列举出一例这个知识的应用:______。同学们听出扬声器发出了语文老师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辨别出来的。【答案】
能量
见解析
音色【详解】[1]图中发声的扬声器能让旁边的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能传递能量。[2]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3]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这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知识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定义:(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2.声音等级和噪声的控制:(1)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典例14】2021年,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成功通过验收。做为文明市民,应该控制和减弱噪声,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做法是()A.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B.调低跳广场舞音响设备的音量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检测装置D.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答案】D【详解】A.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调低跳广场舞音响设备的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声音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D.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典例15】图书馆是校园的思想文明净土,也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下列选项做法与控制噪声方面相符合的是()A.不言不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关闭门窗——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手机静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D.轻拿轻放——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答案】A【详解】A.不言不语即不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手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轻拿轻放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16】铜仁市锦江广场响起震耳的音乐,但周围的居民认为是噪音,所以在广场北面安装了一个声音检测仪,主要是用来检测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答案】
响度
声源处【详解】[1]声音检测仪,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所以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一、单选题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动牙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普通牙刷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答案】D【详解】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选项错误;B.超声波属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选项错误;C.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听不到,而不是响度,故C选项错误;D.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故选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频率高于20Hz,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观众听到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声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答案】D【详解】A.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会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该说法不正确,故A错误;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振动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C.B超是超声波,利用B超检查,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递到观众们的耳内,故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D错误.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音叉旁边放一个乒乓球,敲音叉时可观察到乒兵球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D.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答案】D【详解】A.敲音叉时可观察到乒兵球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频率无缘,故A不符合题意;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与频率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快慢不同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生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敲击鼓面发声,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详解】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从声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通过改变小提琴弦的长度来改变小提琴弹出的音调;故B错误;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通过振动将“结石”粉碎,故C错误;D.敲击鼓面发声,鼓面的振动导致鼓面上的纸屑随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6.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答案】B【详解】A.声音频率越大,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图可知,第一个编钟的质量小,第二个编钟的质量大,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N处的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同一个编钟上敲M处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敲P处的低,说明声音的频率还与振动物体的长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音调的高低与声音频率有关,音调越高,声音频率则越大,P处的音调比N处的音调高,则P处的声音频率比N处的大,故B符合题意;C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度大小有关,与敲击的位置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举行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音乐晚会。关于音乐晚会上各种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提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钢琴声和二胡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D.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区分的【答案】B【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声是小提琴的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故B正确;C.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够区分钢琴声和二胡声,就是通过音色辨别的,故C错误;D.“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8.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打雷区距小明__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答案】
慢
680
信息【详解】[1]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慢。[2]打雷区距小明的距离s=vt=340m/s×2s=680m[3]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9.(1)如图(1)是小明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排绕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两端的橡皮筋下各放一木板,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_______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_______不同,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也不同.(2)如图(2)是课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线下吊一乒乓球接触音叉的作用是_______.【答案】
振动
频率(快慢)
音调(高低)
放大音叉的振动【详解】(1)用力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受到力的作用振动发声;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是由于此时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2)如图(2)是课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放大音叉的振动.故答案为:(1).振动
频率(快慢)
音调(高低)
(2).放大音叉的振动【点睛】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此分析橡皮筋吉他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弦的松紧程度.10.城市中的公园里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________发出声音,鸟与鸟之间通过鸣声传递_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答案】
振动
信息
空气
噪声【详解】[1][2]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鸟的发声器官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鸟与鸟之间通过鸣声传递信息。[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鸣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妨碍到了正常学习,是噪声。11.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答案】
响度
音调【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与频率有关,钟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2.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答案】超声波【详解】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通过发射超声波,运用回声定位原理,确定物体的位置。13.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属于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答案】
空气
次声波【详解】[1]蚊子发出声音,蚊子和人耳之间有空气,所以蚊子的嗡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2]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14.如图所示,用同种瓷砖切成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砖条,用小锤敲击时,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当用不同的力量敲击同一块砖条时,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若图中的瓷砖条刚好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则发出“7”音的是图中的______(填“A”或“B”)。【答案】
响度
A【详解】[1]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砖条,砖条在敲击后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响度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2]因为A的质量最小,所以用相同的力敲击时,它振动的频率最大,故它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最高的;说以发出“7”音的是图中的A。三、实验题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n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则表中所缺数据应为______、______;(4)小强打算选用琴弦F和I同时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他的做法是______的,理由是______。【答案】
A
B
C
A
D
F
80
1.02
错误
见解析【详解】(1)[1][2][3]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短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编号为A、B、C的琴弦材料、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用编号为A、B、C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一。(2)[4][5][6]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长短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A、D、F的琴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用编号为A、D、F的琴弦可以验证猜想二。(3)[7][8]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可以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为E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应该与G、H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则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4)[9][10]小强打算选用琴弦F和I同时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能确定是材料还是横截面积影响。16.小明在学过声现象后,使用音叉做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轻轻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弹开,这说明_______;(2)增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响度增大的同时看到乒乓弹起的高度增加,说明_______;(3)如图乙,将两个完全相上的音叉保持一定的距离放置,左边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弹开,这说明_______;(4)假如把乙装置移到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乒乓球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因为_______;(5)在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空气可以传声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详解】(1)[1]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2]敲击音叉的力度变大,声音变大,乒乓球被弹起越高,说明振幅变大,则振幅大,响度大。(3)[3]由图乙可知,敲击右侧的音叉,左侧相同的音叉发声,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递声音。(4)[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乙实验在月球进行,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乒乓球不会被弹开。(5)[6]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7.小明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能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该实验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2)小明继续实验,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如图乙所示,他听到了手机的音乐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3)如图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则: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然后再向玻璃罩内逐渐放气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或“减小”)。推理可知:声音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答案】
固体
液体
减小
增大
不可以
介质【详解】(1)[1]用食指堵住双耳,仍然可以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说明声音不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而是通过衣架、细绳传入耳朵,说明固体可以传声。(2)[2]能听到水中手机的声音,声音是通过水传播的,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3)[3][4]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小;向玻璃罩内逐渐放气的过程中,玻璃罩的空气越来越多,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增大。[5][6]由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假如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里面就没有了介质,形成真空,我们将听不到手机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四、计算题18.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5s后司机听到山崖反射的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80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鸣笛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是多少米;(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答案】(1)900m;(2)20m/s【详解】解:(1)由题意知,鸣笛5s后,汽车距离大山的距离为s1=800m,鸣笛5s的时间内,声音传播距离为SKIPIF1<0所以,鸣笛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为SKIPIF1<0(2)由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KIPIF1<0因此,汽车行驶的速度SKIPIF1<0答:(1)鸣笛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是900m;(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19.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答案】255m【详解】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SKIPIF1<0根据速度公式SKIPIF1<0可得枯井的深度s=vt=340m/s×0.75s=255m答: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255米。五、综合题20.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选填“快”或“慢”),频率较大的为__区,图中低音区为__区,高音区为__区。(3)演奏时,声音通过__传入人们耳中,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__辨别的。【答案】
响度
慢
A
C
A
空气
音色【详解】(1)[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2)[2]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3][4][5]由图知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振动频率较大的为A区,振动频率较小的为C区;故C区发出的音调最低,为低音区;A区发出的音调最高,为高音区。(3)[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演奏时,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中。[7]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人能听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音色辨别的。2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下雨时产生的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这些气泡也振动,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多频超声波治疗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卧式玻璃清洗烘干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低应力保护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限位器下总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装饰混凝土承重砌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直热式TDP神灯治疗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液压气体贮藏容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纯三氧化钼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打码机夹具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处方调配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证思路专练(含答案)
- 2025年下学期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24版医院布草洗涤承包合同:医疗设施布草清洗外包协议3篇
- 孩子教育金规划
- 2024中考病句训练20题附答案 (一)
- 聘任全职围棋教练合同范例
- 呼吸科护理培训简介
- 建筑施工合同:水库大坝工程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生物含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