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发展升华。2.掌握西学东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认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3.掌握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掌握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分析其对欧洲社会的进步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华文化吸纳外来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2.了解中华文化对外辐射和传播的基本史实;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世界意义。难点: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第一幅图是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世界佛教的集大成者。第二幅图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使用的一种表音文字,除一两个平假名之外,均由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形成于公元9世纪。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那么,中华文化是怎样在交流中发展的?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来探讨这些问题。【新课讲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师】通过教材学习佛教文化传入的历程。1.佛教文化的传入:(1)历程:①两汉之际: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道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的禅宗成为主流,完成本土化。【师】请同学们思考佛教本土化的原因。(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2)佛教在一定时期有利于巩固统治,得到统治者的支持。(3)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长时间的交流与融合。④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流行,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此同时,佛教、道教和儒学三者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这种潮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到宋朝时期在此基础上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形成了理学。【师】阅读教材概括佛教文化的影响。(2)佛教文化的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④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材料: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而且,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还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十二因缘”说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主张。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希望从佛教中找到为自己统治所需要的精神武器,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这就是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生根的一个重要原因。——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教师总结:主观方面来看,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客观方面来说,佛教思想本身具有合理之处,容易被统治者接受和利用。【师】通过教材学西方文化传入的历程。2.西方文化的传入:(1)明清之际: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机被译介到中国。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饮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汤若望南怀仁【师】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传教士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
明末清初,一批来华耶稣会会士由于精通中国文化而获得高官的赏识,其中最有名的是利玛窦,他们脱下僧袍,换成了儒服,通过与儒家学者们谈天、辨论,用三棱镜、自鸣钟和地理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汤若望精通天文,后来他在满清官廷担任过钦天监监正的职务。耶稣会会士们将大约7000种西文图书带到了北京。17
世纪时会士与中国学者合译出了大约380
种著作,这些书多为神学著作,但也有一些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医药、气象、机械、解剖学、动物学、逻辑以及欧洲政治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费正清《东亚:传统与变迁》生:影响:引入西方的某些自然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科技;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2)19世纪中叶,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增加: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清政府又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官成立,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动摇,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文化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影响。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④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3)20世纪早期:①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者们,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②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师】通过表格学习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层次派别和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编译书籍仿制西方战舰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平改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师】阅读教材学习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师】通过“学思之窗”的材料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在古代朝鲜和日本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帷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17世纪日本人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阅读上述诗句,体会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提示:两首诗反映出中华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来到中国,为遇到一个能接纳他的好邻居而感激和欣喜。“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真实地道出了崔致远渴望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渴望和唐朝官员结交的心情。【师】通过教材总结归纳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1.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1)文化:①汉字:公元前4-公元3世纪,汉子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儒学:3-5世纪,入学在农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③佛教: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2)社会制度:①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②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3)其他方面: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师】思考汉字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形成;促进了东亚、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国力的强盛;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琉球、华侨、郑和: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师】通过“历史纵横”学习中国饮食、风俗习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师】通过下面图片进一步学习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长安城平面图平城京平面图新罗佛国寺【师】通过材料学习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材料
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印行了《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附有《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译文。作为首次向欧洲介绍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译本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1691年英文译本出版,书名叫《孔子的道德》……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运动思想家都仔细研读过此书。当时整个欧洲到处可以听到颂扬中国的声音。
——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师】通过材料及课本总结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总之,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①造纸术: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火药:火药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③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④印刷术:欧洲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进步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16-18世纪:①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②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师】思考中华文化西传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汉代西传的主要是以丝绸为主的物质文化以及养蚕、丝织等技术;唐宋到元发展到西传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明清时期发展到西传哲学思想、理论观念。(2)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影响力扩大;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课堂探究】1.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本身分析中国元素能够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原因?(1)国家强盛、经济发达、综合国力提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能够适应潮流,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生命力;(3)中国工艺人、企业家的“工匠精神”,对传统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中华文化不断焕发青春活力。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文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历史包袱,是拖累时代前进的惰性力量,是应该彻底抛弃的糟粕。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用水龙头过滤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包装用纸袋产品供应链分析
- 工商管理辅助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含药喉咙喷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发行预付费代金券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刷子用貉毛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年金保险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虚拟现实游戏用耳机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安排和举办青年足球训练项目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办公家具出租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2024-2030年手机游戏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GB/T 20279-2024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技术规范
- 2024年湖南烟草专卖局招249人考试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系列国家强制性标准解读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
-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广东省卷)解读
- 第二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第二次月考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急诊预检分诊技巧
- 广场车场安保及外广场安保项目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方案六篇样本
- 2024年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四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