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年级上册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开学检

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材料一:

“文学大数据”是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献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传

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学数据,具有体量大、动态化、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和不易

管理等特征。例如,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交网络传播后,会产生关于此作品的海

量评价,除了文字评价外,还包括图片、音乐、表情包、弹幕、点费等多种数

据。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获取读者的年龄、职业和地域,读者是否喜欢这类

作品,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吻合等诸多内容。

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单纯依靠人工难以完成,需要相关计算技术的支

撑。因此,文学计算应运而生。

简单而言,文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量化统计的方式研究文学,具

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

批评思维的变革。

首先,是从主观理论建构到客观数据实证的变革。一般意义上,文学批评注

重理论和审美建构,阐释对象以单篇或同一类型的作品为主,带有很强的个人

主观性,这难免形成视域盲区,理论的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例如,文学批评

在建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时,常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

与和平》等作品为例。由此得出的观点可以适用西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但

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不一定适用。或者说,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审美建构因缺乏

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只契合小部分作品,无法真正构建普遍适

用于“世界文学”的理论。

而计算技术提升了整理和分析大规模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批评不再局限于

小部分文学作品,可以把批评对象延伸到世界文学作品,让全球文学数据自己

“说话”。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更为客观和普遍有效的结论。

其次,是从确证因果关系到呈现相关关系的变革。确证因果关系是指批评者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证实文学作品与具体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

种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但面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则难以实践。例

如,文学批评在阐释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时,致力于确证乡土小说与日本

侵华战争的因果关系。因此,解读重心就放在乡土小说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和表

现强烈民族意识上。这种批评思维可以适用于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

月的乡村》,却无法用来解读同时期沈从文的《边城》和师陀的《果园城记》等

作品。

而文学相关关系是指文学作品与历史和现实事件之间的数值关系。当一部文

学作品数值增加时,相关历史社会和现实事件也随之增加,意味着它们之间的

相关关系强,反之则亦然。例如,在互联网搜索“乡土小说”时,出现的信息

既包括鲁迅、彭家煌等作家作品,又包括五四运动、封建专制文化等历史事件

和背景。当这些作家作品和历史事件共同且持续出现在不同的“乡土小说”词

条中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强。也就是说,文学计算不再需要主观确证文

学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只需通过分析文学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就

可以客观呈现这种因果联系,相对更客观且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摘编自杨丹丹《文学批评用数据“说话”的可能性》)

材料二:

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判定“影响”,即文学史上特定作品的影响力,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目前的方法是判别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度,

由此断定一部作品到底与后世的哪些作品具有比较显著的形式重合。国外一位

学者先统计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炀恼》中出现的文体特征,比如作品中出现的

比较独特的辞藻,再利用现成的电子文学数据库,用相关算法测量出数据库中

同时代的欧洲小说和歌德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以此来考察传统阅读所无法

勾勒的“散落”的文学影响。

用数据来分析“影响”问题不仅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确度,也是基于一种对

“影响”的非人文主义理解。一般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影响”是发生在两

个文本之间的过程,作者只是发生这种影响过程的媒介,但作为媒介的作者主

观上也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经常会使用防御和否定的对策来遮盖自己的文学渊

源。而数据分析所认为的影响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已全无关系。一个文本中大多

数形式特征并不是作家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由文化无意识所决定的,文学形式

的传承和演变遵循着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的路径,即使是天才作家的传世经典

也建筑在大量的重复现成语料和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虽然人脑并不

是机器,但与机器有着相似特点,两者都会机械地模仿固有的语用习惯,而一

个语言文学共同体也会在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有规律地改变这些习惯。

(摘编自金雯《“大数据”分析与文学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学大数据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借助计算技术对其进

行整理分析。

B.以《人间喜剧》为例得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未

必有适用价值。

C.《生死场》是一部乡土小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反抗和强烈

的民族意识。

D.任何个体都无法控制文学形式的传承和演变,即使是拥有传世经典的天才

作家也不会例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计算背景下的文学批评注重分析文学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更为客

观,这说明文学计算必然会促进文学批评的巨大进步。

B.因缺乏大规模文学作品的支撑,提出的观点不具备普遍性,所以以阐释单

篇作品为主的文学批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走向没落。

C.确证因果关系和呈现相关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思维,虽然二者可以

适用于不同数量的文学作品,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通过数据分析,测量一部作品与后世作品在形式上的相似度,有助于分析

判断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通过分析对比《布谷鸟的呼唤》与《哈利・波特》的语言相似度,推测这两

部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最终作者承认了这一事实。

B.文学计算可以统计鲁迅《秋夜》中有两棵枣树,却无法呈现两棵枣树蕴含

的孤独体验,这就需要批评主体赋予文学数据以价值导向。

C.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在西方现当代写作中留下的印记,可以统计某

些主题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次和传播路径。

D.《人民的名义》原著中提及“钱”字多达170次,远远超过了“人民”一词

的93次,说明这本书是一部与金钱有关的反腐小说。

4.材料一在论证方面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说明。

5.有研究者计划运用数据分析,为唐诗做一个影响力排行榜。请你结合材料,

就从哪些方面分析相关数据提出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梦萦南潺

叶文玲

风光可人,山水怡人,忙不过来的笔却负人,我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

南潺是我的债主。我欠她的,不光是怡我心田的风光山水,更有旧雨家园的

情感。

第一次被南潺诱惑,仅仅由于白居易那首著名长诗《琵琶行》的首句:,寻

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因为好诗佳句中这个形声俱美的“洋”

字,我爱屋及乌地“爱”上了见也没见过的南潺。

南;寻和;寻阳相距千里,浙江的南;寻和江西的;寻阳风马牛不相及。的的确确,

世上有许多情感是道不明说不清的。

有趣的是,爱心笃笃,我却没有到过南潺。

但是,我却不由分说地认定了:南;寻美丽,她有诗歌的意境,音乐的韵味。

当然很盲目,却盲目得固执而自信。

真正被南潺吸引,是在萌发了欲为丝绸文化探源寻迹之时。当我在千里之外

的中原,翻开记载丝绸史的一本本厚厚的册页时,南洋犹如一个琼台玉人翩然

来至眼前:她莲步轻移佩环叮当;身姿绰约而仪态万方;而最撩人眼目的是那

一身无与伦比的霓裳,衫似流云裙如水波,这亮比星月薄赛轻纱的华服,是因

为用了世上最华美的织物制作——丝绸。

丝绸,古老的中国文化最辉煌的象征之一。如果说中国丝绸的根源在南方,

如果说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之府,那么,浙江的湖州,湖州的南;寻,便是根

源之头。

我想声明的是,我无意和丝绸史学家引发丝绸之“源”的论争,我想,我在

这里所有的感慨,都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都是一个情切切的寻

梦人的吃语。

我还要坦白的是:就在我“单恋”得如火如荼时,我还未曾回归浙江,还不

曾亲睹这个梦中情人——南潺0

于是,毋庸言说,走访南潺,是我回到浙江后欲要亲解的又一道情结。

终于有了第一次的南洋之行。

尽管早有预感,尽管是点水蜻蜓式的一掠一瞥,我还是难以表述袭上心头的

最初感觉,那是一阵强烈的冲击波。

于是,万千感喟只化为一声声低唤:哦,南潺,南洋!

是的,南济也是江南水乡的一个镇,但她所拥有的方圆地域,她的足可与小

城媲美的镇容镇貌,哪里只是一个镇?还有,她所与之相应的阔大气度,她所

最能光彩人前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哪里只是一个镇?

在游览时,我常常因惊叹而呆若木鸡。

是因为南潺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中而欢欣得发傻,还是因为南洋一切的

一切都超过了我的故乡楚门而令我嫉妒得发呆?

我说不清。就如刚才所说,世上确有许多感情是道不清说不明的。特别是当

它和出自肺腑的爱交混在一起时。

就如在梦游一样,我轻如履棉的步子飘过了那妤殳带一样从镇子中心袅袅穿过

的小河;那雕弓一样密密排列的小桥;那一间接一间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那

一家挨一家白墙黑瓦红门花窗的临水人家;那家家门前刀切豆腐般一块块铺着

一块块连接的风情无限的石板路;那诗一般画一般歌一般乐一般的嘉业堂藏书

楼和小莲庄……

只是点水之掠,但南,寻在我心里造成的震撼,使我起码牢记了一条:我可以

依旧千遍万遍地写我的小镇,我的楚门,但对南;寻,对这个早有“耕桑之富,

甲于浙右”之称的南潺,对这个恰如故乡又大大胜似故乡的南潺,万万不敢造

次!

南;寻是江南小镇,但决不是一般意义的小镇。她会叫每一个见过她的人迷恋

深深。

不是故乡的南,寻就这样成了我梦中的家园,我相信她会叫每一个喜欢小镇的

人将她当成梦中家园。

未几,又有了第二次的“点水”。

依然是梦游般的感觉,依然是震惊与嫉妒交混的心态。我想,我于南;寻,最

长久的角色定位,恐怕就是被这种“水阁泊轻槐,门外桑荫绕”的羡叹盘桓心

头:南;寻施予我的,就是那永远的梦中情怀了。

想是如是想,爱心却有增无减。南,寻依然是我最向往的如同故乡楚门一样的

归老之地。行走在小莲庄的曲廊中,坐在“退修小榭”的雅室里,面对一园芳

菲,与如醉的春树似睡的春水共品浓绿,遥望一箭之远的嘉业堂,“窗前流水

床头书”的闲适,仿佛已唾手可得。我不由不艳羡南;寻人的福气:人生最惬意

的晚年境界莫过如此!

就因为这份甜蜜的畅想,我常常又有一种隐忧:因为,改县为市改镇为市是

20世纪九十年代的热潮,一旦为市,最明显的象征就是连片的大型水泥建筑。

我害怕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朝一日会侵吞南潺这种家园式的宁静,我害怕

崛起的高楼,那千篇一律的水泥方块,挤兑了那深深浅浅的浸透了生命汁水的

绿。

令人欣喜的是,事实证明了我这是又一次的杞人忧天。关于南;寻的种种令人

鼓舞的消息不绝于耳: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湖中航道,日日满载的不仅

仅是名噪海外的“辑里丝”,南潺人在将萤白清亮的至柔传递四方时,也一如

既往地传递着南;寻那令人着迷的文化气息。

于是,在又一次得访南洋的机会到来时,我想轻轻说一声:感谢您,南又,

感谢您留驻了我们的梦,留驻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关于江南小镇的佳梦!

(选自《七彩梦瓣》,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偏爱《琵琶行》首句中的“潺”字,使得作者爱屋及乌地“爱”上了

江西潺阳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与潺阳本无关联的浙江南沿。

B.作者对南得“单恋”得如火如荼,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所

以作者的情感与丝绸史学家不同并超越他们的情感。

C.南潺的风貌和气度让作者深为惊叹和震撼,相比之下,作者的故乡楚门显

得微不足道,作者认为关于楚门的写作也无需慎重。

D.“耕桑之富”“门外桑荫绕”“名噪海外的‘辑里丝’”等语句都表现出

南沿悠久的丝绸文化,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南潺是我的债主”,语言通俗却别有情

味,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透露出非同一般的情感。

B.文中将南涛说成“琼台玉人”,仅用比喻手法就写“她”的莲步、身姿、

仪态和无与伦比的霓裳,用语鲜明,表达生动形象。

C.文中南沼的环境描写优美细腻,如缎带般的小河、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

如醉的春树等,描绘出南话典型的江南小镇风貌。

D.文章先写未到南沼,再写两到南潺,行文脉络清晰、紧凑连贯;两次都如

“梦游”般的感觉突显了作者对南潺的独特情感。

8.文章写“南潺”却先以大量文字写“我却没有到过南潺”,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请简要分析。

9.结尾画横线语句意味深长,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说说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日:

“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

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日:“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月公早

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

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日:“君谓景翠日:

‘公爵为执申,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

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

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冻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为其必兔,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

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糜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

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

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

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擎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日:“公不论兵,必大

困。"甘茂日:“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

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

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

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

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

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

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B.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

卑。

C.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

之意。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内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

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

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

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C.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

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

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14.如果事件还没有发展到“明日鼓之,宜阳拔”的时候,韩国有没有取胜的

可能?请阐明理由或给出合理化建议。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无理的一项是()

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

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

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

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

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

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

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

16.《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2)《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

条线索交汇的诗句是“,"0

(3)韩愈在《师说》中揭露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普

遍心理,这种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择师标准。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月20日,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出土的500余件文物中,仅有

“半张脸”的金面具残片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一位年轻人用500克黄金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走红网络。他将金块①

成金箔,通过敲打和塑形完成雏形,再经过抛光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耗时15

天复原了这件②_____的面具o这个过程不仅穿越时空致敬了传承千年的匠心,

更向网友揭示了古蜀先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同时,这个视频代表着现在年轻人

对历史文物的态度,让沉睡的“国宝”活了起来,跨越时空,与我们一起,看

见了同一片风景。

史书的轻描淡写,便是有些人的一生。3000年前,那些工匠日复一日地制作

打磨了金面具,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跨越千年,这位年轻人和制作金面具

的工匠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消费时代,投入大量的

时间与精力,把一个在他人看来近乎③的念头变成了现实,让人得以窥见

跨越千年背后的故事,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传递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过程不仅向网友揭示了古蜀先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更穿越时空致敬了

传承千年的匠心。

B.这个过程不仅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