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大串讲期末选择题专项训练60题【范围:第3-4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和“中国之政”分别指的是(
)A.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 B.佛教和郡县制C.儒家思想和分封制 D.道家思想和皇帝制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3.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实质上反映出秦朝(
)A.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政府鼓励农业发展C.政府关注灾害上报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4.1975年12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
)A.独尊法家 B.严控百姓思想C.统治残暴 D.重视法制建设5.据《史记》记载,荆轲刺秦时,秦王左右的大臣依秦法均未携带武器。而从出土的东汉时期荆轲刺秦画像石来看,秦王左右配有武器(如图)。这表明(
)A.《史记》的记载都是真实的 B.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C.历史事实认定需综合多种证据 D.不同时期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不一6.学习历史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2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秦朝于公元前207年灭亡,时间上应该正确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7.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发现秦代法律文献,其中有当时官员编写解释法律名词术语的问答式手册《封诊式》,体现了严格的法律程序,如杀人,要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再定刑等等。这(
)A.反映了秦朝实行的是“仁政” B.证明秦朝实行了残暴统治C.可用于研究当时的治理情况 D.说明《史记》记载不可信8.对下图地图的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 B.起义军攻占陈县并建立张楚政权C.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D.陈胜、吴广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9.“刘邦即位后,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汉初的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实行横征暴敛 B.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倡导“以德化民” D.注重扩大土地面积10.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11.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A.尊崇儒术深得民心 B.“盐铁官营”收益颇丰C.开元盛世后生活腐化 D.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12.以下是我国古代某历史人物年谱表(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中央收归盐铁经营权下令铸造五铢钱崩,葬于茂陵A.该年谱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B.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君主制度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D.东汉光武帝采取措施稳定社会13.秦亡汉立。空缺的国家意识形态急需确立,董仲舒搬出“王旨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了郡县制 B.以见饥饿,而不得强术C.完善礼乐制度 D.笑怀抱怨,文化专制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伦理化”。历史上“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战国时百家争鸣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明太祖八股取士15.“盐”在汉代被称为“国之大宝”,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业官营制度,由政府统一专卖并管理。汉武帝的做法(
)A.是为了促进国家工商业发展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为国家统一集聚了物质力量 D.确保了封建国家的稳定发展16.如图,汉代瓦当种类丰富,纹饰精美,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审美,社会状况和思想意识形态。下图的文字瓦当(
)A.反映了西汉文字瓦当纹饰精美 B.证实了小篆文字出现于两汉C.体现了汉朝大一统的思想理念 D.展示了西汉社会的盛世风貌17.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A.统一思想 B.以法治国 C.顺应自然 D.选贤任能18.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A.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B.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发生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19.“一图胜千言”,示意图简洁直观,形象易懂,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绘制示意图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现象蕴含的发展规律或特点,是理解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对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A.诸侯强大威胁到中央 B.帝后之间的矛盾激化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实权20.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状况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自然灾害频繁 C.地方州郡作乱 D.起义风起云涌21.“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2.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
)从统一走向分裂 B.经济发展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国家统一23.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24.“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随商贸进入的更是不胜枚举。”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丝绸之路开辟的(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25.西汉宣帝时,以郑吉为卫司马,负责维护鄯善以西的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汉宣帝把保护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以西的西域北道的任务也交给他,郑吉在西域中部设置幕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材料反映了(
)A.光武中兴 B.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发展C.漠北战役 D.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26.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世界文化的源头在中国新疆地区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C.世界上多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在新疆融汇 D.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7.如下图所示: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C.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为张骞出使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28.《汉书。地理志》称番禺为一都会,为“珠玑、犀、玳瑁、果布(龙眼、荔枝)之凑”,是南方及海外所产珍奇物品的集散地。这表明当时番禺(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C.是全国的商业中心 D.不受重农抑商的影响29.有学者指出:“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材料意在强调(
)A.中国古代的发明不仅有四大发明 B.发明主要取决于实用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各地 D.重要发明应服务于农业30.《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侧重文笔质朴简洁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31.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A.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B.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C.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明的传播C.农耕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33.在刘禹锡的诗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三足鼎”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A.① B.② C.③ D.④34.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
)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 D.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真相35.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分裂倾向的加剧 B.均衡局势的打破C.区域经济的发展 D.局部范围的统一36.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37.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太、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38.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反映出当时(
)A.北方经济发达 B.民族交融加强 C.丝绸之路始通 D.南北政权分立39.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以下地图中可以用来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背景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0.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
)①鲜卑族
②氐族
③越族
④汉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1.西晋(266—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之后的王朝,历四帝,国祚五十年。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A.短暂统一的朝代 B.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C.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 D.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42.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3.《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些材料说明(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江南地区持续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44.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领域发展状况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45.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在下列哪一幅简图中得到了比较地准确反映()A. B.C. D.46.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只有吴城可与北方长安、洛阳等商业名城并列,而到魏晋时期,京口、武昌、建康等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社会的动荡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方政权的重视47.某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更迭”“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则该单元主题应为()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8.据下图的内容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西晋统一与人口增长 B.政权分立与人口南迁C.文化繁荣与江南开发 D.军阀割据与民族交融49.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B.孝文帝改革 C.西晋的统一 D.苻坚改革50.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A.南北民族交融的情形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C.南方统一北方的趋势 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51.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流行北方民族的裤装。但是,北方民族的窄口裤被汉族采用后,裤口被加大,形制上向汉族传统的长衣靠拢,有点类似于“喇叭裤”。这股流行风甚至刮到了军队里面,军人们也开始穿“喇叭裤”。遇到军事任务时,就用带子在裤子膝盖处绑紧(见如图)。服饰的变化,说明南北朝时期(
)A.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加强 B.南方经济得到发展C.从分裂开始走向局部统一 D.科学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52.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多数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3.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采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旧都)和建康城(今南京,南方六朝都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经济繁荣C.国家统一 D.江南开发54.如图是2013年河南洛阳衡山北魏帝陵墓出土一枚光亮如新的拜占庭帝国金币(铸造时间为491年至518年)。由此可以推定A.金币专供于北魏帝王享乐之用 B.北魏时期东西方的商业交流频繁C.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拜占庭帝国 D.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易位于洛阳55.“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城渣土出售合同范例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万象英语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整套木工设备转让合同范例
- 中标水泥合同范例
- 锅炉改装合同范例
- 陕西中医药大学《现代社交礼仪》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翻译项目管理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手机硬件测试介绍
- 商品总监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及工作思路(四篇合集)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用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 导医接待中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 国开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5
- pmc年终总结报告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 龚举成GE战略变革历程案例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