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雷雨》教学设计——看不尽人世悲欢一、教学目标1.梳理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分析《雷雨》(节选)中的戏剧矛盾冲突。2.通过品析《雷雨》中的人物语言,探究主要人物形象。3.思考戏剧的思想主题。二、教学重点1.了解戏剧的主要要素: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和人物形象。2.探究“雷雨”的象征意义,分析《雷雨》的思想主题。三、教学难点1.理清《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并分析节选部分的两场矛盾与主要人物形象。2.体会《雷雨》中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探究其中丰富的潜台词和精当的舞台说明。四、教学时长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曹禺和《雷雨》的创作背景。2.积累有关戏剧的文体知识,初步学习戏剧的鉴赏方法。3.阅读《雷雨》的内容简介,完成人物关系图。(二)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戏剧的文体知识:定义、分类、三大要素。2.初步学习戏剧的鉴赏方法: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戏剧语言。(三)教学难点1.梳理人物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2.找出课文节选部分的两对矛盾冲突。(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播放《雷雨》视频简介,指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2.了解戏剧(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悲喜剧)(如《白毛女》)。(3)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4)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5)戏剧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分析人物形象;③揣摩戏剧语言3.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4.创作背景“《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他青少年时代在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后,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代,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5.人物关系图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6.戏剧冲突冲突一: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冲突二: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五)课后作业1.完成《状元桥》上“基础积累”部分。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通过分析矛盾冲突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鉴赏人物形象。2.探究矛盾冲突的根源。(二)教学重点1.揣摩人物语言,分析两场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三)教学难点1.分析矛盾冲突的根源:阶级对立。(四)教学过程1.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1)第一层:相遇诉旧怨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奇怪——疑虑——慌张——惊惧P27:你——你贵姓?(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P28:(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到意外,疑惑)P29:(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P30:(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有些不知所措)P30: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P30: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恼怒,害怕)(2)第二层:相认生新恨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复杂心情: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手段言行厉声责问P30: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用缓和的语调稳住P30: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用感情软化P31: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想用金钱收买打发P31:(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准备开出支票)2.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引导:周朴园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1)周朴园如何对待“过去的”(两人相恋时期)鲁侍萍:课下注释①: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真诚爱恋)——后来周家为了给周朴园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大年三十把侍萍赶出家门(屈从家族安排,始乱终弃)怀念赎罪(2)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怀念赎罪P27: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P28: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侍萍的下落)。P28: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P30: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P31: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P31: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P31:……,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3)周朴园如何对待“已知活着的”鲁侍萍?P28:(惊愕)什么?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P29:(忽然立起)你是谁?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P29: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P31:不,不,谢谢你。恼怒害怕冷酷P31: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恼怒害怕冷酷(4)周朴园如何对待“眼前的”鲁侍萍?P30:“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呵斥)P30:“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又何必再提呢?”(稳住)P31: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声称没忘旧情(哄骗)P32: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收买)小结: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超越阶级身份相爱(情深意笃)——为家族利益抛弃爱人(薄情寡义)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保留以前的习惯和物件来怀恋美丽温柔的梅小姐——温柔痴情周朴园对已知活着的侍萍:活着的侍萍可能致使其名誉、地位受损,因而惶恐不安——自私虚伪周朴园对眼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链接高考:探究高考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①结合人物处境,揣摩人物内心幽微之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六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二条“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指出:命题应“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②根据情节发展,忖度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情节,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才能准确忖度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微妙之所在。③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小说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言为心声,行为心态,神情乃为物态化之精灵,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会达到一语中的的目的。④于文章留白处,揣测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经常会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留白,本该用笔墨大写特写主人公之时,作者偏偏不着一字,让读者去想象主人公的言行,体会人物感情和心理。3.人物形象分析:鲁侍萍(1)鲁侍萍的心理变化抱有一丝幻想P27:“哦。——老爷没有事了?”抱有一丝幻想P27:“说不定,也许记得的”P29:“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怨恨P29:“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怨恨P28:“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P28:“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悲愤P30:“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悲愤P30:“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P30:“(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P32:“(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2)思考1: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明确:30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磨练的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愤恨。——正直坚韧,理智清醒(3)思考2: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P32:(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P32: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P32: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P33: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明确:鲁侍萍早已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因此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这表现出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冷静清醒,刚强自尊(4)思考3:鲁侍萍说的这番话体现出她怎样的形象特点?P30:不是我要来的。P30: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明确: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是社会的腐朽造成的,而是把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甚至对周朴园的“忏悔”表达出了轻信和谅解的情感态度。——心地善良,柔弱幼稚小结:鲁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冷静、清醒、刚强、自尊,是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4.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1)思考1:周朴园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这一戏剧冲突中,你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形象特征?明知故问:“(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P33)教训:“(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P33-P34)嘲笑讽刺:“傻小子,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成的”(P35)恶狠狠:“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P35)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剩劳资间的阶级对立。(冷酷狠毒的反动资本家)(2)思考2:结合鲁大海的语言,分析鲁大海人物形象。鲁大海:可是你完全错了。我们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P34)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P35)鲁大海(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P35)明确:顽强英勇、大公无私,却经验不足、鲁莽幼稚的工人阶级代表。5.疑难探究: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阶级根源,矛盾冲突异常激烈。(五)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完成课时小练《神裱》。第三课时(一)课时目标1.探究“雷雨”的象征意义。2.分析作品的主题。3.感受《雷雨》的语言魅力。(二)教学重点1.作品的主题:揭露剥削阶级的罪恶历史,通过剥削阶级家庭的崩溃,预示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2.体会《雷雨》的语言魅力: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和精当的舞台说明。(三)教学难点1.“雷雨”的象征意义:环境、情节、主题。(四)教学过程1.探究一:“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明确:“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是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链接高考:探究标题的意蕴①表层含意:标题的字面意思,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②深层含意: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往往要联系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具体分析。如果标题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比喻、双关、反语、引用等,应明确点出。2.探究二:《雷雨》的主题。明确:《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和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3.语言特色(学生自行寻找并赏析)(1)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实现人物刻画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简单来说,人物的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就是高度个性化。示例一(P30):周朴园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温情脉脉——冷酷无情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温情脉脉——冷酷无情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示例二:鲁大海倔强、鲁莽、幼稚(P34)鲁大海可是你完全错了。……倔强、鲁莽、幼稚(P35)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P35)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示例一(P28):周(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吗?鲁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潜台词:你们三十多年前已经把她赶出去了,她早已经跟你们没任何关系了。示例二(P30):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潜台词:你是想用当年的事敲诈我吗?】鲁不是我要来的。周谁指使你来的?【潜台词:是不是鲁贵指使你来敲诈我的?】可结合P31和P32揣摩该处P31:周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P32:鲁(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P32:周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P32:鲁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会带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示例三(P32):周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鲁(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周什么?说吧。【潜台词:你果然还是来敲诈我的!】鲁(泪满眼)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周你想见他?【潜台词:你只是想见一见他?】鲁嗯,他在哪儿?周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潜台词:他不会认你的,你也不要想和他相认】示例四(P36):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萍你是谁?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明确:作者巧妙运用谐音“凭”和“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婉转曲折地表达了鲁侍萍当时的愤恨、痛苦、失望、悲哀的复杂情感。(3)语言富于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示例一(P27):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暗示)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节外生枝)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提醒周朴园)示例二(P29):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强烈的暗示)(4)精当的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示例一(P26):课文开头部分的“舞台说明”对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③感染着读者和观众,也随着产生一种压抑感。示例二(P27):鲁侍萍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示例三(P30):周朴园(惊愕)梅花?明确: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示例四(P30):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明确: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时小练《一种美味》。六、课后活动1.选择《雷雨》中一个的片段,与同学合作表演。七、板书设计雷雨周朴园——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鲁侍萍——理智清醒、刚强自尊、善良柔弱鲁大海——勇于反抗、鲁莽幼稚第二课课时小练神裱孙方友陈州城有个不起眼的裱画店,人称“神裱店”。既称“神裱”,必然要有别人不及的高招。相传民国初年,项城袁家的一位少爷,从水寨镇乘坐轿车亲自送来一幅米芾写的中堂,由于保管不善,长期受潮受压,黏结在一起,活脱一个杂面饼子,曾经找了很多裱画师傅,皆未有人敢接此活儿。经人推荐,便找到了神裱店。袁家少爷对店主任振乾说,只要能揭裱好,愿付工钱三百大洋。任振乾看了看那块纸坨坨,表示尽力而为。袁家少爷生怕任振乾在揭裱过程中作弊弄手脚,专派一个师爷坐镇监视。任振乾通过细心加工,把那块纸坨坨揭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儿七百多块,然后把这些大如手掌、小如指甲盖儿的碎片儿裱得天衣无缝。袁家少爷十分满意,不但如数付了工钱,另外,又加赏钱三十块。从此,神裱店更是名声大扬。孙殿英在河北遵化马兰峪扒开慈禧和乾隆陵墓是在一九二八年的六月间。那一年任师傅已年近八旬,身板硬朗,神清气爽。他听说孙殿英盗了东陵,很是气愤。又听说孙殿英打开两座陵墓之后,专拣金银财宝,不要名人字画,更恨孙殿英无知。他知道,一旦藏于墓穴中的古人字画重见天日,如果不抓紧时间做特殊处理很快就会损坏的。为救国宝,他毅然关了店门,带领子孙北上去了燕赵之地。由于孙殿英是个粗人,不懂字画的金贵,使得乾隆和慈禧慕内的名人墨宝遗失殆尽。那时候南京国民政府为掩人耳目,追查国宝的风声令人打战,而得到字画的人多属行家里手或有钱人家,早已收藏于密室不肯出手。所以,任振乾此次北上等于白跑一趟。他带领子孙们在遵化、承德等地转了几个月,毫无收获。任振乾气馁至极,正准备打道回府,不想节外生了枝。燕山一带有个大土匪,名字很怪,叫鸵鸟。这位名叫鸵鸟的匪盗双腿长得出奇,走路极快,上山下山超出常人两倍有余。为此,京东一带的富豪皆怕他。他听说从河南陈州来了一个奇怪的裱糊匠,带领子孙一大帮,还口口声声要用祖传绝招儿抢救国宝,很是好奇,便派人把任振乾一家请上了山。鸵鸟一见任老汉年近八旬,银须抖抖,竟为抢救国宝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燕北,颇有些敬佩之意,便问任老汉说:“你何称神裱?”任振乾笑道:“神裱之称乃别人的高抬,大王不必信它!”言毕,便讲了为袁家少爷裱米芾墨宝一事。鸵鸟略识文墨,让人取出宣纸,挥笔写了几个歪字,等墨干之后,一把撕了个稀巴烂,撂给任振乾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把它裱个完整让我瞧瞧!”任振乾望了望那团碎纸,说:“如若裱好,你能否答应我一个要求?”“什么要求?”“请你帮我寻找乾隆和慈禧墓中出土的那批字画!”“你要那些破字何用?”“大王误会了,我千里迢迢来到贵地,并不是想得到什么!我只求为收藏者重裱一回,然后物归原主!说起来怕大王不懂,凡出土的字画,如果不清除内含的腐气重新装裱,那字画就会像人的尸体一样慢慢被腐蚀成一片粉末儿!”“你怎么知道?”“实不相瞒,我家祖上就是一个盗墓贼。他曾从墓中盗出过不少名人字画,皆因不会保管而被腐蚀。后来,他让我爷爷学装裱,但重新裱糊之后仍然被腐蚀,这就是没有清除纸内腐气所致!”“你用什么办法除去腐气?”“大王,这是我家研究多年的祖传秘方,恕不能相告!”“那好吧!”鸵鸟变了脸色说,“你不说我不强求,但我也不帮你的忙!”任振乾一听,急忙施礼道:“大王不必生气,为了拯救国宝,老夫只有破坏祖规了!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出土字画揭下来,放在活人身上,要贴身带上一个月,方能用活人的生命气息除去纸内潜藏的死人气息!”鸵鸟越听越神,当场答应任振乾的要求,说一定会倾全力相助,抢救一回国宝,在自己的匪史上留下光辉一笔。任振乾见鸵鸟答应了,很是高兴,急忙命子孙们在山洞里支案制浆,把鸵鸟的歪字裱了个天衣无缝。鸵鸟一看神裱名不虚传,大喜,当下朝遵化周围的大户人家和珠宝店贴了条子,说是限十天之内送来东陵出土的画一幅,否则,必遭大祸,条子上最后注明,为救国宝,诸位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寻找出土字画,裱好之后,定物归原主。果真灵验,没过十天,东陵出土的那批字画基本上都集中在了鸵鸟的山寨中。任振乾鉴别过无赝品之后,大喜过望,带领子孙向鸵鸟拜了三拜。为让任家父子们安心裱画,鸵鸟特为他们腾了一个大的山洞。任振乾带领子孙们搬进洞里,当下就开始了工作。他们先小心地揭下字画,然后分开贴身收藏。一个月后,腐气吸尽,开始重新裱糊。就这样揭揭裱,一下忙了半年有余,等把那批出土的字画全部抢救完之后,任振乾和他的子孙们个个已面黄肌瘦,满脸阴气,形如饿鬼。鸵鸟大为感动,亲手扶任老先生坐在头把交椅上,命全体匪徒为其磕了三个响头。(摘编自《陈州笔记》,河南文艺出版社)请简要概括鸵鸟对任振乾的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①初闻其事后好奇;②初见其人后颇有些敬佩;③交谈后心生疑惑;④询问秘方遭拒后生气;⑤得知秘方后兴奋;⑥自己歪字被裱好后大喜及东陵出土的字画被裱好后感动膜拜。第三课课时小练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