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培菌方法二_第1页
二 培菌方法二_第2页
二 培菌方法二_第3页
二 培菌方法二_第4页
二 培菌方法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主讲:贾志霞目录学习情境:常用的培菌设备设施及场所一、讲授内容栽培种培养污染的检查与处理

一、

培菌方法(一)

一、

培菌方法(二)(三)栽培袋(菌棒)培养1.培养室的消毒接种的栽培袋可搬运到菇内或发菌室发菌,棚室使用前要清理干净,熏蒸消毒,密闭24h,就可以将菌袋搬入进行发菌管理2.裁培袋的摆放栽培袋可直接摆放在地而上,也可摆放在室内床架上。为防止地面潮湿滋生杂菌,可于码堆前在地力撒一层干石灰粉,或铺放一层地膜,然后码堆,码堆时注意轻拿轻放,以防袋口松散或袋破损。根据气温决定菌袋的袋层和高度。气温在20℃左右时,“井”字形堆放34层,25℃以上时,一般不堆放。

一、

培菌方法(二)(三)栽培袋(菌棒)培养

3环境控制

(1)温度管理。料堆码好后,在堆中央约20cm深处插一支温度计,以观察温度变化气温较低吋,可在堆面加适量覆盖物保温,发菌温度依栽培品种而定,一般为20~25℃,并定期观察温度变化,温度偏高时、菌丝生长弱,而且容易感染杂菌;温度过低,荫丝生长慢,且易在木发满菌丝时就出菇。为使菌丝感温一致,每隔一段时间,将床架上下层及里外放置的菌袋调换一次位置

一、

培菌方法(二)(三)栽培袋(菌棒)培养

3环境控制

(2)湿度管理。发菌期间,菌丝生长繁殖所需的水分,来自培养料中,金针菇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严格控制在70%以下,尽量不要超过80%。如遇阴雨天气地面较潮湿时可定期向地面撒一层干石灰粉吸潮降湿。否则房间湿度过高,有利于杂菌繁殖和侵染。

一、

培菌方法(二)3〉通气管理。

发菌期间,菌丝需氧量较少,一般保持正常温度条件下,无需特殊的通气措施。但在低温季节发菌时,往往只注重保温,而忽视了培养室内废气的排出,致使室内氧化碳浓变过高,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发菌期间应每天进行通风1~2次,每次20~30min(4)光照管理。菌丝生长不需光线,因此,发菌期间门窗应尽量用报纸或窗帘进行遮光。

一、

培菌方法(二)(四)污染的检查与处理菌袋在培养过程中不能经常检查是否有污染,往往越检查越污染,因塑料袋无固定体查时提袋口又放下,会造成袋内外气体交换,产生风箱效应,袋口套环又无固定形状,棉塞未能和套环紧紫接触,余菌易乘虚而入,造成后期污染。菌种在培养期间,一旦发现污染,须立即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