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渔法学课件_第1页
渔具渔法学课件_第2页
渔具渔法学课件_第3页
渔具渔法学课件_第4页
渔具渔法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钓具的概况一、原理钓具是系结在钓线上的钓钩、卡或直接装上诱惑性的饵料(真饵或拟饵),利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的食性,诱使吞食而刺挂在钓钩或卡上,以达到捕捞的目的。二、特点1、钓具是捕捞分散鱼群(包括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的一种良好的渔具,它能在水流较急,海底多礁,一般渔具较难发挥捕捞效率的场所进行捕捞生产。2、钓具的作业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四季均可作业,较不受渔场底形,底质和水域深浅的限制,近岸,远洋均可进行捕捞生产。3、可以钓捕上中下各水层的集散鱼类,鱼获个体大,质量好,有利于资源的繁殖保护。4、钓具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投资少,成本低(钓线,钓钩等),但钓机成本昂贵。5、从渔获量角度分析,其渔获效率远不如网渔具高。第二节钓具的种类和结构一、按钓具的结构分类真饵单钩、真饵复钩、拟饵单钩、拟饵复钩、无钩、弹卡1、真饵单钩:由动植物真饵和一轴一钩结构的钓线组成。2、真饵复钩:由真饵和一轴多钩的钓钩组成。3、拟饵单钩:由羽毛、塑料等假饵和单钩组成。4、拟饵复钩:钓钩的钓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5、无钩钓具:钓线上直接结缚钓饵,不用钓线。6、弹卡钓具:由钓线上结缚带有饵料的弹卡组成。二、按钓具的作业方式分类漂流延绳钓定置延绳钓曳绳钓垂钓1、漂流延绳钓在一条干线上系结多个等距的支线,末端结有钓钩,利用浮沉子装置,将其敷设在一定的水层,作业时随流飘动。一般用于渔场开阔,潮流较缓的海区作业。如金枪鱼延绳钓,鳗鱼延绳钓,鲨鱼延绳钓。2、定置延绳钓采用漂流延绳钓或相似的渔具,用锚、沉石等固定敷设于海底的作业方式。适用于水流较急,渔场面积狭窄的海区捕底层鱼类。如浙江鮸鱼延绳钓。3、曳绳钓使用渔船拖曳装有钓钩的钓线的作业方式。以钓捕大型、游速快的鱼类。拖曳方式分:直接拖曳和横桁拖曳两种。按每组钓具使用的钓数分:一线一钩,一线多钩。钓具结构分:真饵单钩,复钩,拟饵单钩,复钩。4、垂钓式用手,机械和钓竿等悬垂钓线的作业方式。(1)钓竿:用竿一根,在竿梢接一根钓线,钓线一般分二段,上段粗,下端细。细线的另一端连接饵钩,或拟饵钩,根据需要配置浮子和沉子。钓钩一般有倒须,渔获率高时使用无倒须的钩。(2)手钓:是用手垂直握着钓线的一种钓具。它的结构一般由一条缠在线板上的长条线连接的钓线,其末端系垂锤型手钓钩,钓线上结缚若干有钓饵或拟饵钓钩。(3)机钓:用机器拖上来自动脱钩。我国主要海洋钓渔业1、鱿鱼钓渔业:以垂钓方式(手钓或机钓)钓捕远洋鱿鱼,如北太,西南大西洋渔场。2、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以漂流延绳钓的方式钓捕远洋渔场金枪鱼。3、近海延绳钓渔业:以漂流延绳钓的方式钓捕国内渔场带鱼,海鳗,河豚鱼等。4、近岸垂钓渔业:以垂钓方式钓捕沿岸海域中的分散鱼类。如石斑鱼,白姑鱼。第三节

钓具的一般结构和作用一、钓钩的结构

1、轴头2、钓轴3、轴下弯(后弯)4、钩底5、尖方弯曲(前弯)6、尖芒7、倒刺8、钓宽9、尖高10、钓轴长(一)钓钩各部分作用1、轴头:用来系结钓线。2、钓轴:牙齿锐利,鱼钩钓轴宜长;行动敏捷的鱼,钓钩宜短(饵料掩盖钓钩)3、前弯,后弯,钩底:底宽:则前弯,后弯内倾大,鱼挣扎不易变形;底窄:上钩率低,但不易脱落。4、尖芒:尖芒长,刺鱼可靠,过分内倾,易脱钩,外倾易上钩,刺鱼可靠,但过分外倾也易脱钩。5、倒刺:饵料和鱼不易脱钩。倒刺长,钓获率高,但退钩不易。倒刺短,易脱钩,但鱼多时装饵和退钩操作方便(二)、钓钩的形状由于弯曲状况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我国习惯上分为五大类型:圆形,角形,长形,不平面形(歪嘴形)和多刺形。形式主要特征圆形:钩底较宽,弯曲成圆形,尖刺内倾或与轴平行,轴的长度不大。角形:钩底部较圆形稍窄,弯曲部呈角形,尖刺与轴趋于平行,稍有内外倾。长形:钩底部稍窄,轴呈挺直或曲折形,尖刺短,内外倾均有。不平面形(歪嘴形):自钩底部开始轴与尖刺不在同一平面,而是扭成一定角度。多刺形一轴有三个钩或三个以上的钩刺,如鱿鱼钓。(三)各种类型钓钩作用圆形钩:有利于支持被钓鱼的挣扎力,对钓捕大小鱼群都适应,特别是起钓时间较长的钓具为良好。角形钩:富有弹性,饵料不易脱落,适应捕中小型鱼类。长形钩:鱼易吞食,也易脱钩,较适捕园口软唇,嘴小的鱼类。不平面钩:适捕敏感性鱼类或曳绳钓具使用。(四)规格依各地方习惯不同而不同,最普遍的表示法是以钓钩材料的轴径号数来表示:通常为几号钩,详细如下:1、用钩轴径号表示:1-20号,号数小,轴径粗,钩子大;常用4-18号。2、用钓钩的重量表示:大型:克/只;中型:克/100只;小型:克/1000只3、用钓钩的伸直长度来表示:62mm,58mm,结合宽度:62×17mm58×13mm4、用捕捞对象表示:鱿鱼钩金枪鱼钩过去有黄鱼带鱼钩带鱼钩等福浙一带5、用捕捞对象钩形/伸直长度×钓号表示:如带鱼形钩/77×18二,钓线1、定义:钓线是直接或间接用来系结钓钩的线2、要求:钓线材料要求强度大,弹性好,柔软,不易被鱼发现,耐腐蚀,不易老化3、分类:钓线分干线,支线,手线和钩线支线和钩线为直接钓线,干线和系线为间接钓线(1)干线:承受钓具全部载荷及伸展作业范围的主干线,用于延绳钓。要求有足够强度。(2)支线:干线与钓钩间的连接线。要求细韧而富有弹性,以承受鱼的挣扎力。(3)手线:是钓线的接续部分,一端持于手中或固定在船,筏上。其作用是增加和调节线的长度,以满足不同作业水深的需要。要求:需要有足够强度、良好的软性和韧性。(4)钩线:钓线近钩部分的一小段线,用来防止锐牙鱼咬断钓线。通常选用金属线。要求细而色透明,良好耐磨性。三,钓机钓机的主要用于金枪鱼延绳钓和鱿鱼钓,至于钓具的型号,性能,特点在鱿鱼钓和金枪鱼延绳钓章节中会讲到。四,钓竿钓竿分为延干、继干延干(独竿):不分段制成的钓竿。继干(活动竿):分粗细不同的数段接合的钓竿。要求:起鱼时,竿尖微弯曲,而钓竿其它却分保持坚挺。五,浮子,沉子:(一)浮子的作用1、用来使钓具保持在一定的水层;2、与沉子配合维持钓线直立;3、缓冲钓具受鱼挣扎力的冲击载荷;4、观察鱼类上钩状态。5、材料:泡沫,塑料,竹木,玻璃等制成。(二)沉子的作用:1、使钓具迅速下沉,达到一定的水层;2、减少垂直钓线受水流作用的扭曲;3、用来探知垂直处水深。材料:铅,锌,陶土,卵石,砖,石块等,第四节我国钓具图表方法一、规格的表示法1959年版的《中国海洋渔具调查报告》及最近的有关调查研究报告,钓具的规格表示法如下:1、漂流延绳钓和定置延绳钓:每筐钓线的干线长(m)×每筐钓线系结的钩数2、曳绳钓:每条干线的长度×每条干线系结的钩数例如:402m×2.00米(120Hook):每条干线长度为402.00米,每条支线的长度2.00米,每条干线系结钩数120只。二、钓具渔具图例:比较简单,因此经常将钓具的钓具示意图,结构图,以及部件图绘在同一张图纸上。第二章

钓具的设计原理和计算第一节钓钩要求钓获率及强度一、钓钩的材料要求:1、钓钩材质好,热处理质量稳定,刚韧相济,坚韧有弹性的钓钩。2、钓尖锋利,倒刺角度,长短和位置适宜。3、钩宽和弯度适中,钩轴粗细合适,轴头便于结线。4、易制作,防生锈,价廉。中小型:铁丝;大型:钢丝;微型:铜丝,镍铜丝,不易腐蚀。二、钓钩钓获率及强度(一)上钩率与形状为确保上钩率,在垂钓有良好的钩形。即当鱼上钩时,钓钩所具有的状态如右图。上钩率:被钓捕的鱼类数量与吞食饵料的鱼群数量之比。它的上钩率取决于α角(刺入角)的大小α角越小,钩尖方向与拖拉方向越接近。钓钩就越容易刺入鱼体。α↓→上钩率高钩尖与拖曳方向越接近。一般认为α=35-40度时,具有良好的刺入性能。(二)减少α角的方法:1、增加钩轴的长度a(但易折断)2、适当减少尖高;(刺挂浅,易拖钩)3、使用角钩4、使用不平面钩(制作复杂)5、使用尖钩适当内倾的钩(够宽b减少,也易使鱼逃脱)(三)钓钩形状对钓获率影响1、圆形钩:应钩底较宽,形成圆形轴长不大,有利于支持着钩鱼的挣扎力。它对钓捕大小鱼体都适应,特别是对巧夺饵料的伶俐鱼类,起钓时间较长的钓具更为良好。2、角形钩:富有弹性,装饵料不易脱落,适应捕中小型鱼类。3、长形钩:钩底较小,尖刺短,鱼易吞食,也易脱钩。较适捕园口软唇的最小鱼类。4、不平面钩(歪嘴钩):鱼上钩后刺入性能好,适捕敏感性鱼类或曳绳钓具使用。但钓钩强度必须适当增加。5、长轴钩型:适捕贪食性鱼类,应贪食鱼类常把饵料吞得过深,用长轴钩形便于取出钓钩。6、短轴钩形:适捕伶俐,敏感的鱼类。因轴短饵料可全淹没钓钩,较不易使鱼类感觉钓钩的存在。7、狭底型钓钩:鱼脱落机会多,但鱼上钩的刺痕不大,易保持活力,适于定置延绳钓。8、倒刺大的钓钩:鱼吞食后不致深入腹腔,取钩容易。9、尖刺内侧的钓钩:鱼吞食后,可保持较长的活力,适用于起钓时间长的定置钓具。10、尖刺外倾的钓钩:鱼吞食后,如深入腹部,易被刺伤而置死亡,适钓贪食性的凶猛鱼类。定置延绳钓:长形钩,钩宽窄,钩尖稍向内;流动延绳钓:长轴钩,钓鳗鱼,需钩底窄;捕凶猛鱼类:鲨,歪嘴,尖稍向外。空钩延绳钓:角形钩(耙刺类)三、机械性能(一)、理论计算鱼上钩后,钩的最危险断面为距离作用线最近的一点截面a,曲率半径为b断裂载荷R=KL2L为钓钩的某一种线尺度K为由实验取得系数(二)、实际测定(目前常用的方法)1、实验设备:采用测试纤维材料的张力实验机2、实验材料要求:不应有任何缺陷,机械损伤,或者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3、实验方法:把钩头置于自由转动和摆动的夹持器内,钩底套上一个凹形钩,并把这凹形钩夹到下夹持器中进行拉试,直至弯曲拉直或断裂。上图中,1表示上夹持器,2表示上凹形钩,3表示钢丝绳,4表示钓钩,5表示下凹形钩,6表示下夹持器。(三)刚度与强度相似,但钓挂的部位不同,将钓尖高的1/3处(或倒刺上部),固定在夹持器内,先控制所规定的预载荷,读出数值,然后拉伸到所规定的载荷,再读出伸长数值,两者相减即为伸长数(纵向位移)。(四)弹性实验在上述钓钩刚度实验前,量出钩宽数值,待测出载荷后,再量一次,两次数值相减即为钩宽变形数。第二节延绳钓形状与钓钩位置的确定要求钩的位置达到鱼群的水深一、形状:干线形状:大致可看作悬列线(在钓具重力作用下)二、钓钩位置(中心钩)H钓=f1+f2+fL=V0(放钓速度)×ts(干线长)L/S查悬链线图表→L/f→f鱼群位置=钓钩位置若≠该位置,应调节放钓速度V0,改变f(悬链量),因浮子绳、支绳长度一般固定。第三节延绳钓主要组成部件尺寸的确定一、干线最佳总长度和每筐干线最佳长度的确定1、总长度:L干总=(t2-t1)V起

V起:起钓速度

t2=鱼类保持质量的时间一般10-12小时,

t1=从放钓到起钓的时间一般2-3小时二、支线长度,支距和支线数量的确定1、支线长度L支捕大型鱼类L支=8m-80m中小型鱼类L支=1.7-3.5m底层鱼类L支=0.1-0.3m2、支距,B距

原则减少支线间的互相缠绕等支距:B距>2(L支+钩线)第四节饵料一、饵料的种类根据作用、来源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真饵1、按作用及技术分类:(1)诱集饵要求:对钓捕对象有诱集力,沉降快,比重小,持久性好,不易使鱼吃饱。(2)装钩料要求:符合钓捕对象食性,易装钩,不易脱落,成本低。2、动物性真饵分类(1)活饵:效果好,收集困难,不易保存,成本高。(2)鲜饵:效果较好,但不如活饵,收集保存较容易,使用广泛。(3)盐干:饵质量硬化,脆弱,易脱钩,保存成本低,时间较长,效果不佳,需在鱼类食物期使用。(4)盐渍:能保存饵料色泽,硬度适中,如河豚鱼钓。(5)油渍:能保存饵料的色泽和品质较长时间,效果较好,但成本高,在生产船上使用多有不便。(二)拟饵钓钩1、特点:(1)模拟钓捕对象喜食的水生生物的形体的钓钩。(2)通常在钓捕凶猛,贪食的鱼类使用,有时与真饵交替使用效果更佳。2、优点:(1)节约真饵,降低成本。(2)节省装钩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免受真饵钓钩的麻烦。(4)不易脱落,可多次重复使用。(5)可按鱼类食性做成理想形状,增加钓捕效率。第七章拖网概论

(Trawlnetgeneral)第一节概况一、捕鱼原理拖网是目前海洋渔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渔具之一,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它依靠机器、风力或人力为动力,拖曳具有一囊两翼或仅具有袋形的网具,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达到捕捞的目的。二、作业的特点1、拖网生产主动灵活,积极追捕鱼群,捕捞效率高,作业范围广;2、拖网的捕捞对象广泛,能捕捞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比较密集的水产经济动物;如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螺、贝类等。3、拖网类渔具型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分布也比较广泛;4、产量高、产值大。三、世界拖网渔业概况17世纪:风帆渔船;19世纪后期:蒸汽机拖网渔船;20世纪10年代:双船有袖拖网,采用扩展形网板;1924年:采用V、D式网板拖网;1954年,英国建造了第一艘大型冷藏加工单拖船;目前有70多个国家从事拖网渔业生产:日本、前苏联、中国、美国、智利、秘鲁、印度等;拖网所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5%以上,有的国家达75%以上。四、我国拖网渔业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16世纪:浙江渔民采用“大对”作业;18世纪:广东用两船拖一网,拖风网渔业;1876年广东汕尾出现杵拖网渔业;1905年,从德国引进机轮单拖网;1925年:日本引进机轮双拖;特点:单一、数量少、马力小、性能差、单产低。(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以后:网具由四片式改为二片式;6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很快,发展了机帆船拖网渔业;80年代以后,中国拖网捕捞操作技术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出现了三大革命:1、渔探仪的出现:把盲目捕捞转变为瞄准捕捞;2、合成纤维的出现:改变了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的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3、动力滑车的出现:减少了渔民的劳动强度。(三)作业水域:近海(东、黄、渤海)为主—→远洋:阿拉斯加、鄂霍次克、西非、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带来的不利因素:60年代:渔船艘数平均年增长率41.7%,马力37.6%,但总捕捞量平均年增长0.6—0.8%。因此,单位产量明显下降,每马力产量不到2吨,引发了捕捞过度,资源明显衰竭。第二节拖网分类一、按网具结构特点分:7个型1、桁杆拖网型:结构特点是由桁杆或桁架撑开网口,由网身、网囊构成,属于无袖拖网型。一般是群众性捕虾类使用。单船底层桁拖网示意图:书上P60页。2、单片型拖网:由带状单片网衣构成。如:山东掖县的带网,该种网型总体趋势淘汰,结构简单,形如拖曳刺网,在水库淡水渔业中尚有。3、单囊型拖网:由网身和单一网囊构成。如中层拖网。4、有翼单囊拖网型:由网翼、网身和一个网囊构成。大多数拖网属于这种结构。如:①、二片式拖网型:网具由上、下二大片网衣缝合起来。底拖网、虾拖网。②、多片式拖网型:由网翼、网盖和四片以上的网身、网囊缝合起来,垂直高度较大。5、有翼多囊拖网:由网翼、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在我国很少见。6、多囊拖网:由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如:广东的百袋网。7、框架型拖网:由框架、网身和网囊构成。如山东的桃花虾拖网。此外,还有新型的拖网:疏目拖网、绳拖网。二、按作业方式区分(按作业船数和作业水层分):1、单船表层拖网:利用撑杆、档杆等使网口张开。如:广东、福建的浮水缯。2、单船中层拖网:应用一船渔船拖曳一顶网具,自己放网、拖曳和起网,依靠浮沉力和两块网板扩展力,使网口垂直和水平张开。在中层水平运动,捕捞中层鱼类(大型单船中层拖网)。3、单船底层拖网:捕捞底层鱼类。4、双船表层拖网:中上层鱼类游速快,因而要求拖速高、浮力大。(1988年—1991年在东黄海近海表层水域拖曳马鲛鱼)。5、双船中层拖网:网具结构与单船中层拖网相似,两船作业时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无网板装置),使网具在水层的中层张开,并将各种鱼虾等驱入网内,达到捕捞的目的。如:鳀鱼拖网。6、双船底层拖网:捕捞底层鱼类(双拖),近海100米水深左右,比重大。7、多船式:我国很少见,主要用于淡水。表层:网具上缘达水面,下不触底;中层:网具上不触面,下不触底;底层:网具下缘触底。三、典型拖网简介(一)、双船底层拖网:主捕:马面鱼、带鱼、大小黄鱼、鲳鱼、鳕鱼、鲆鲽、虾等;分布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西班牙、波兰等。(二)、单船底层拖网1、单船底层拖网:P59,苏联、西欧、日本、我国;2、单船底层舷拖网:P59;3、单船底层双撑架拖网:P60,南美、印尼、西非;4、单船底层桁杆拖网:P60,江苏、浙江;(三)、单船中层拖网大型单拖船:前苏联、德国、波兰、日本、中国第八章

拖网结构原理第一节机轮双船底拖网结构原理一、网衣部分1、网翼(或称网袖、网腿)leg:分上、下网翼,上下网翼又分前后段。它是由一块或几块有规则的斜梯形网片缝合而成。作用:用来扩张扫海面积,拦截、引导鱼类进入网身和网囊,保证拖网垂直扩张高度。我国网翼约占网具全长的20%。2、网盖(又称天井网):位于网口之上的正梯形网衣,用来保证进入网口鱼类不能向上逃走,并有助于提高网口高度。我国两片式拖网网盖占全长10%,一般控制有8—12米。3、网身:是拖网网衣的主要部分,其作用:①、用来把进入网内的鱼类引入网囊,防止鱼类外逃;②、保证网具稳定;③、当渔获物较多时,其后部也兼作网囊用。网身长,网具的稳定性和导鱼性能也较好,但必将增加网具的阻力和网材料的消耗。因此,在保证稳定性导鱼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网身长度。我国两片式拖网网身约占全长的60%。六片拖网网身长度约占全长35%(原因:剪裁边多,缩减快)。4、网囊(英文codend):位于网具的末端,囊袋形。作用:贮纳渔获物,网底或囊底侧是出鱼口,用来倒出渔获物及清除杂物。特征:网线粗,网目小,常用双线,附加许多辅助力纲以加强网囊。要求:网囊是全网网目最小,世界上大多数渔业国都规定了最小网目内径。我国规定海洋捕鱼最小网目长度(湿态、内径)为54mm。5、缘网衣:在上下网翼内侧边。作用:用来补强和防纠缠。二、纲索部分1、浮子纲(又称上纲)部位:网翼和网盖上边缘的纲索,上面安装浮子。作用:是垂直张开网口,使网具维持一定的形状。材料:①、软钢丝外缠网线或旧网衣,用于国内拖网;②、钢丝与维纶制成成混合纲(国外或我国远洋)。一般分三段,左右对称,上边纲及上中纲。2、沉子纲(又称下纲)作用:利用重力使网口下缘下降,维持一定网型。根据底质不同,沉子纲有五种不同的结构形式:①、缠绕式沉子纲:又称软纲,钢丝缠旧网衣,较粗,适用于泥、泥沙和沙泥底质。如:捕马面鱼。②、滚柱式沉子纲:又称沉子纲,钢丝上穿塑胶或木制沉子,用于较粗糙底质。如:捕带鱼、鲐鱼。③、橡胶片沉子纲:钢丝绳穿旧汽车轮胎冲制的橡胶片、铁球、铁链,用于粗糙、砾石海区。捕贴底鱼。④、滚球式沉子纲:钢丝绳穿大铁球、大滚轮。用于礁石海区。如:大型底拖网。⑤、链式沉子纲:铁链直接结缚于缘纲上,用于松软的海底,捕虾仁类和贴底鱼类。3、空纲:部位:浮沉子延长部分,作用:取代部分网翼,用来驱赶、拦截鱼类逃走。与浮子纲相连接为上空纲,与沉子纲相连接的为下空纲。上空纲一般用5分钢丝,即Φ15.5mm,下空纲Φ35—45mm。丙纶绳。4、力纲(又称网筋)作用:(1)沿网体纵向装配的纲索,起增强网具的作用。(2)腹力纲还依靠其重量使网腹贴底,稳定网具的作用。装配有三种方式:即二力纲、三力纲、四力纲,前二种主要用于二片式,后一种主要用于多片式(包括四片式)拖网上。二片式装配:从中纲、边纲连接处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到达侧边时,沿边缝直到网囊中端;二片式装四条力纲:背腹力纲分别从浮中纲和沉中纲的中央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到达侧边沿边缝至网身末端或网囊中端。多片式拖网一般装四根力纲:沿侧网边缘装配,至网身末端或网囊中端。5、翼端纲(燕尾纲或称叉纲)作用:起着加强翼端网衣(三角网)的作用。6、网囊束纲(或称卡包纲):安装:在囊网后部;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当渔获物过多时,若一次吊不起则利用束纲把网囊鱼包分隔开来,分次吊起。7、引扬纲:作用:在起大网头需分吊时,束纲通过引索牵引将网囊鱼包分隔开来,并引至船旁或船尾。8、囊底纲及锁纲(袋底圈及抽带):部位:囊底纲是装置在网囊底部;作用:起加强网囊网衣边缘的强度和穿锁纲之用。锁纲:是封锁网囊底口之用。9、曳纲:作用:1、曳纲是船与网连接的纽带;2、在拖网作业中,两根曳纲承受整个网具的全部阻力负荷;3、拉截驱赶鱼类入网;4、调整捕捞水层。我国对拖曳纲由两部分组成:1、与船连接用钢丝;2、与网连接用混合纲或缘夹棕。三、浮沉子部分浮力:浮子(如:ABS注塑浮子)、浮筒(如:泡沫浮筒)、水动力浮子(如:帆布浮子)、浮升板(如:水流冲击浮升板)等。沉子:沉子、沉石、沉降器等。作用:用来产生浮沉力,使网口垂直张开和调整捕捞水层。第二节

机轮单船拖网结构原理网衣、纲索、浮沉子、网板、属具一、网衣部分二、纲索:手纲、网板叉纲、游纲。1.曳纲2.“G”形钩扁环3.“G”形钩4.网板引链5.网板6.网板叉纲7.“G”形钩扁环8.“G”形钩9.游纲10.网板叉纲引纲11.“G”形钩12.“8”形环13“G”形钩扁环14.手纲15.手纲16.上空纲17.下空纲1、手纲:作用:(1)连接网板叉纲和空纲;(2)使网板远离拖网,提高网口垂直和水平扩张,扩大扫海面积。有单手纲和双手纲之分:单手纲:空纲与网板用一根手纲,操作简单,一般用于底拖网。双手纲:空纲与网板用两根手纲,一般用于中层网。2、网板叉纲:作用:连接手纲和网板,固定网板。3、游纲:作用:(1)防止网板外倾倒;(2)起网解开网板时,使曳纲和手纲连接,便于直接收绞网具。三、网板和属具1、网板:V.D形、椭圆形、双层、立式等。作用:(1)使网口水平张开;(2)拦截鱼类外逃。2、铁撑架3、丁字铁:连接游纲和手纲,作业时使游纲不受力。4、8字转环5、中心钩、中心第三节、拖网网图绘制、识别和核对一、拖网网图绘制根据FAO的《渔具设计图书》拖网网图绘制要求:1、网衣或网衣部分的宽度是按网衣拉伸的一半绘制,高度或长度则按网衣全部拉直绘制。2、网线的材料规格,种类及纵向目数在图的左侧标注。虚线上有三行数字,最外一行为MAT.Rtex,表示网线材料规格、种类。“Rtex”

表示每100米长网线重量的克数。第二行为“mm”表示网目的大小,第三行为网衣各段的纵向目数。3、上下网衣的一半合并绘制的网衣展开图,通常是左边表示上部网衣“↑”(背网),右边表示下部网衣“↓”(腹网),标记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上下纲的总长度。4、网具规格表示在网图的正上方,各块网衣的横向宽度目数,标明在相应的图形内,而剪裁方法标明在相应网衣的剪裁边上。5、浮沉子纲,网腹力纲,燕尾纲(叉纲)用粗实线表示,并分别标出其材料种类、尺寸和实际长度。如:9.75comB/PP,ø12。表示长9.75米,材料为直径12mm的聚丙烯混合纲。6、网图的右边一般标注剪裁表。二、我国的拖网网图规格的表示法第一种:(1959)全国海洋渔具调查报告的表示法浮子纲长×网口网衣伸直周长/网口目数如:46.7×100米/1000目第二种:网口网目数×网口网目尺寸/结网衣部分的浮子纲长度如:560目×114.3mm/31.4m第三种: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如:80.00m×51.03m三、拖网网图核对1、拖网网具规格是否有误:大头目数、小头目数、纵向目数。2、拖网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是否有误。3、拖网各部分网衣剪裁斜率是否合理。4、拖网各部分网衣的长度目数与该部分网衣的剪裁斜率是否相符。从模型试验情况来看:拖网网身各节网衣的递减角度为3-6度之间较为合理。举例核对:1、对正梯形网衣的核算4-3<||||||<|||||||100.5

(24×3+3)×2=150目3752254-3100.52、斜梯形网衣的核算:1-1<||-40目101.51-141.54-3111.5<|||<||||+30目

-40目+30目=-10目111.5目-10目=101.5目不等腰梯形网衣的核算:1-1<||-44目91-15-445.5目

895-4-44目-36目=80目89目-80目=9目<||||||<||||||||-36目第四节、拖网渔具的装配一、联合剪裁条件:1、网高相同并带有0.5目;2、网衣规格相同;3、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剪裁斜率。(一)上下网袖四块网衣联合剪裁:1、用料计算:N=N1

+N2+N’1

+N’2+0.5A–0.5B

N1N2N’1N’2M=网袖纵向高度目数

N:所需用料横向宽度目数。

N1N2:上网袖上段宽窄边网目数。N’1N’2

N’1N’2:上网袖下段宽窄边网目数。

AB:分别为剪裁次数和缝合次数。2、剪裁前的准备工作(1)、选材料:M、N(2)、是否符合要求。3、剪裁方法采用平移法或圆筒法(二)网盖与下网袖下段三块网衣联合剪裁N=(N1

+N2)/2+N’1

+N’2+0.5A–0.5B(三)、网身各节背腹二块网衣联合剪裁N=N1

+N2

+0.5A–0.5B(四)、上下三角网联合剪裁与(一)相同。二、拖网网衣的缝合缝合分:编缝、绕缝、绕边三种1、需绕边的部分有:①上下网袖内侧剪裁边;②上下燕尾内外侧剪裁边③上下口门一般不绕边,可采用补强方法。2、需绕缝的部分有:①上下网袖外侧边;②网盖与下网袖后段外侧边;③网身各节背腹剪裁边;④网囊背腹纵边。3、编缝:各网衣之间的缝合(一般采用吃扣缝)。(一)、编缝注意事项:1、下网袖前、中、后三段网衣编缝时:

1-1保持全单脚;

4-3斜率边为双边傍(即单脚牵头);在1-1斜率边与腹网缝合后,网线的终点落在下网袖上。2、上网袖编缝时:①应使各斜率边保持原斜率;②在4-3斜率边应是双边傍(即单脚牵头);③在1-3斜边缝合线的终点在上网袖上。3、网身各段网衣前后连接时,起点和终点处均为双边傍(即单脚牵头);(二)绕缝遇单脚每边绕进3根网线,遇边傍每边绕进2根网线。(三)绕边与绕缝相似,但绕缝是单片,绕边是上下二片,绕边时有顺目绕边和倒目绕边两种。1、对于边傍和单脚组成的斜率采用顺目绕边;2、对由单脚和宕眼组成的斜边采用倒目绕边。三、纲索的装配纲索装配包括浮子纲、沉子纲、力纲、燕尾纲(叉纲)装配。(一)浮子纲装配;用钢丝绳制作,外缠旧围网衣或PE绳,一般分三段即二段上边纲,一段上中纲。按缩结与上网袖分段数分段,做好MARK,均匀地装配于上纲。对于目大小于1米的网具,由于上边纲与上中纲连接处网衣斜率变化较大,易破裂,因此留出2—5个宕眼不与浮子纲装配,用小绳穿结(如书上P.74图8—17)。对于目大大于1米的网具,不留宕眼。(二)沉子的装配沉子纲主要有缠绕式沉子纲和滚柱式沉子纲。制作好的沉子纲带有缘纲或花扣,装配时应计算好每档应装配的网目数,然后用网线绕缝。如书上:P.75图8—18。(三)力纲的装配装配时根据网身的分段将力纲分或若干段,以便控制缩结系数。两片式底拖网多采用二根力纲,然后从中沉纲和边沉纲交界处开始向后装配,四片式、六片式一般装四根力纲,安装自叉纲开始,网袖部分为0.85—0.90,网身部分为0.92—0.94并逐增至0.95—0.96。网囊部分为0.96—0.97。(四)网囊辅助力纲,网囊束纲和囊底纲网囊辅助力纲与力纲平行,数量根据网囊尺寸按110目计算。安装8条辅助力纲,其作用是防止网囊暴张,束纲一般离囊底42目—68目处即2.65~4.30m。囊底纲上装水扣,以便锁纲锁囊底。(五)空纲上空纲采用钢丝,下空纲采用夹棕绳。第九章、拖网设计理论第一节、拖网渔具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以动力相似原理为基础,根据母型网放大或缩小。在缩放时应根据生产实际和网模试验以及设计网的需要,对网具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一、全面了解设计条件1、渔场环境:水深、底质;2、捕捞对象及其生物学特性:鱼种、虾、优势体长、栖息水层、游速等;3、渔船条件:总吨、主机马力、拖力、甲板长度、起网机拉力等。二、母型网选择在现用网具捕鱼效果较好的选择,但在选用新网需充分论证。三、拖力估算采用查阅渔船螺旋桨拖力曲线或采用公式计算。四、动力学原理计算设计网的缩放比,确定主尺度。五、设计和确定网具的各种尺度、参数(网具长度、纲索配备等)。或称方案设计。六、绘制渔具图,编制渔具材料表。或称技术设计(包括总体概念,施工文件、原始数据、总布置图、线型图、装配图等)。七、换算成模型网进行网模试验八、施工设计:决定所有设计对象及其部件的最后尺寸,以及最终的经济、技术指标。第二节、渔船拖力的估算一、渔船推进器的功率传递过程主机功率:1、机器功率是主机发出的功率:指标功率、制动功率、轴功率。2、螺旋桨收到的功率:0.95—0.98主机功率。3、推力功率:推力T×进速V0.6—0.75主机功率。4、有效功率:用于克服航行阻力所需功率:0.5—0.7主机功率。对于网具设计了解总拖曳效率:ηε=消耗于拖曳网具的功率/标定功率=EHPN/BHP在拖速为2—5Kn时ηε=0.18-0.25二、拖力拖力是有效功率发出的有效推力T扣除克服船体阻力Rs剩余的力即:Te=T-RsTe:拖力

T:有效推力

Rs:船舶阻力从图表中可看出Te、T、Rs均为V的函数因为T=K1NRs=K1NV2/V2max则Te=K1N-K1NV2/V2max=K1N(1-V2/V2max)K1:连接运转功率螺旋桨的有效推力系数(与螺旋桨的类型和规格有关)N:渔船的连续运转功率V:渔船的给定航速(米/秒)Vmax:渔船的最大自由航速(米/秒)一般在设计渔具时,Te值取80—85﹪左右。例:一单拖网船,主机额定功率为600HP,Vmax为12节,拖速为3.6节,计算所配拖网的最大阻力为多少(设K1=8.6)。解:因为额定功率为600HP,则连续运转功率为600×0.9=540HP,K1=8.6,V为1.85米/秒,Vmax为6.17米/秒。则Te==4226千克一般情况下取4226×0.85=3592千克。三、估算渔船拖力的方法(一)、查阅渔船拖力曲线系柱拖力4、8154型441Kw71.4KN3、8104型661Kw91.0KN2、8160型735Kw96.0KN1、8166型1030Kw156.0KN在其他拖速下的拖力,如下图(二)采用日本小山武夫的计算公式:日本小山武夫1964—1967年6艘300—3500总T,主机1200—4000HP拖网船拖力公式:Te=0.6×75IK/VTe:拖力(千克)I:渔船主机额定功率(马力)K:螺旋桨推进效率系数V:拖速(m/s)螺旋桨φ:2950mm时k=0.223040mmk=0.273150mmk=0.30例:有一艘中型尾滑道拖网船,主机功率为2700马力,其推进形式于调螺旋桨,试求估算拖速为2.0米/秒时允许的渔具阻力值。解:查得K值为0.22,所以或(三)采用系柱拖力估算1、根据经验公式:Te=Tw(1-V2/V2Max)式中:Te:拖力(KN或kg)Tw:系柱拖力(KN或kg)V:拖网相对拖速(米/秒)VMax:渔船的最大自由航速2、T=Tw-RsRs:船体在给定航速时的阻力。可以在船舶说明书的Rs=f(v)关系曲线中查得。3、T=nTwn

:系数根据近几年来的实测结果计算:黄渤海区600HPn=0.65400HPn=0.72东黄渤海250HPn=0.78南海600HPn=0.69~0.70(四)根据曳纲张力确定网具拖力和阻力根据曳纲张力T曳和曳纲倾斜角α、βR网=R拖=T曳cosαcosβ(单拖)R网=2R拖=2T曳cosαcosβ例:拖网渔船有效拖力和网具大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计算法,1、图解法:根据渔船有效推力曲线T=和其船体阻力曲线Rs=,给定拖速,可直接求得渔船的有效拖力和网具大小。2、计算法:(1)、根据的确定渔船有效拖力和网具大小。计算公式,单拖网==双拖网=2=22、根据拖网船主机每马力的有效拖力确定和即==K2N(单拖)

=2=2K2N(双拖),其中K2为已知每马力有效拖力。渔船主机功率(HP)每马力有效拖力K2(千克力)

607.5—9.02009.0—9.52509.0---10.04008.0---8.46007.8—8.03、根据曳纲张力确定根据曳纲张力T曳和曳纲倾斜角α、βR网=R拖=T曳cosαcosβ(单拖)R网=2R拖=2T曳cosαcosβ第三节、母型网的选择1、当捕捞对象和作业渔场不变化,仅船舶功率改变时,不需改变网型,仅从现用网中选择优良拖网作为母型网即可;2、当捕捞对象和作业渔场改变是,即去新渔场开发新的捕捞对象时,需根据已知条件选择网型。本节对第二节情况进行阐述。一、我国国有渔业企业渔船所使用的主要网型1、舷拖型网具(1905—1925),目前西非还有。2、日本四片式手操网型(1925—1957)。3、尾拖网型(1957年以后)4、疏目网型:5、改进疏目网型:6、圆筒式绳拖网型(1992年以后)(一)尾拖网型特点1、两片式结构:网袖、网盖左右对称;网身、网囊上下左右对称。2、从腹网下三并口装置两条力纲,直目装配至侧边继续安装至囊网。3、网具主尺度之间比例关系:(1)、网具总拉直长/网口直周长为73—80%(2)、上网袖拉直长/网具拉直长为20—26%(3)、网盖长/网具总长9—12%(4)、网身长/网具总长48—63%(5)、网口高/网口周长7—8%拖速2—3节捕捞底层和近底层鱼类(二)疏目网型特点:疏目拖网定义:指网身第一段及网盖网袖目大在200mm以上,而网身其余各段和网囊的目大与传统拖网相同的拖网。1、两片式结构,左右对称,网腹装两力纲,安装位置始于下网口三角网中部。2、网目较大,规格较小,网口目大160——240mm。3、网具主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网具总长/网口周长75—80%上网袖长/网具总长21—24%网盖长/网具长9—11%一般8.2——8.5米网身长/网具总长49—61%网口高/网口周长4%拖速3——4节适合捕捞游速快和分散的低层鱼类,但由于网口低,捕捞效果不太理想。(三)改进疏目网型特点(1977年以后)1、两片式结构:力纲数量和结构与尾拖型相同。2、网目较大200—400mm,上纲接近悬链线状。3、网具主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网具总长/网口周长63-65%上网袖长/网具总长21-24%网盖长/网具总长6-10%网身拉直长/网具总长55-67%网口高/网口周长9-10%拖速2.5-3.5kmt

适宜于底层鱼类,也适宜于水层较高的鱼类(四)圆筒式绳拖网(1992年以后)1、网身第一节以前为圆筒式绳索制作,上下网口的纲索接近悬链线状2、网口目大超过3米,一般为7——10米3、上下纲缩结系数较小,一般取0.35-0.384、网具主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①网具总长/网口周长35-55%②上网袖长/网具总长20-30%③网盖拉直长/网具总长5——8%④网身长/网具总长55——70%⑤网口高/网口周经:底拖3-5%中拖5-9%适合于各水层作业,拖速3-5knot拖网力纲一般有几种装法,力纲作用是什么?力纲装法一般有三种,即二力纲,三力纲,四力纲,其中前两种均在二片式拖网上使用,后一种则为四片式以上拖网上使用。作用:主要起到保险带的作用,腹部力纲还依靠其重力使网腹贴底,稳定网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与海底的摩擦。二、我国集体渔业机帆船拖网网型(一)拖缯网型1、网形承酒坛形,有手工编结,有几道增减路线(背孔结法)2、网具规格大,与同功率渔船使用的其他网形相比,网具规格最大3、网身具有大围增网的特点,网口附近的网筒收缩缓慢,甚至不收缩或放大4、网囊网目长度小,一般为30mm左右适合于海底平滑,集群明显栖息水层高,游速低的鱼类,捕捞大小黄鱼,鲳鱼,带鱼等,拖速为1.5-2.5节(二)蛇口编结网型1、该网形是我国群众渔业的主要网型,首先应用于广东宝安,蛇口群众渔业,称为蛇口编结网型2、网目大,网线较细,目大300-400mm,线径1.7mm3、上下钢承悬链线形,不装配力钢4、网具主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网具总长/网口周长62-70%

上网袖长/网具总长19-26%网盖长/网具总长4-10%网身长/网具总长46-63%网口高/网口周经4-6%拖速一般为4-5节适合于捕捞坡速快,栖息于中底层鱼类(三)宽网背形1、网背的宽度大于相对应网腹13-25%,在黄渤海区捕鱼和拖虾,后传于南海集体拖网渔具中2、网口部分装置三角网,使浮沉纲在拖业中接近悬链线形该网形适合于捕捞栖息于近底层的鱼类。如马鲛、带鱼三、外国拖网渔船使用的有关网形外国网种种类很多,与我国有关的主要有三种(一)六片式拖网

1、该网背腹各一片,网侧两片,网背三角网两片,共六片,网囊四片,力纲四条2、网具主尺度的比例关系:网具总长/网口周长90-110%上网袖/网具总长31-36%网盖长/网具总长11-13%网身长/网具总长33-36%d/a=0.04-0.06因此强度大,适合捕捞粗糙贴底鱼类,章鱼、枪乌贼、乌贼、鲷等(二)四片式双撑架拖网网形1、该网为单船拖虾网,矩形网板直接与上下空纲上,无力纲,网口较低1.5-2米2、网盖较长,约占全长的13-15%,上纲/下纲为75%,比较“刹”。3、网目长度小,拖虾网口网目50-65mm,拖鱼100-130mm,横向缩结系数大0.75-0.80。适合于捕捞海底平坦,沙、泥、泥沙底层鱼和虾(三)英国Grangon底层拖网网形特点:两片式,上网袖比下网袖长该网形适合在粗糙的底质捕捞鳕鱼第四节、拖网主尺度的确定一、利用船、网匹配的经验公式使用单位公式适用渔场1、烟台、青岛C原=10.05N0.4123

黄渤海渔场对虾拖网2、同上公司C原=7.28N0.4666

东黄海渔场捕鱼拖网3、上海、宁波、舟山C原=9.03N0.4283

东黄海渔场捕鱼拖网4、辽宁、山东C原=13.8N0.3864

黄渤海渔场机帆船对虾拖网说明:数据及公式适用条件1、60——600HP对拖网船2、拖网网口网目尺寸小于200mm以内3、式中的N都是一艘对拖网船的主机功率二、利用新设计拖网与优良母型网相似原理优良母型网:在同一渔区,作业渔期,捕捞对象中,网次渔获量和年渔获量较好的,其他方面的性能也较好的一种网具。(一)根据几何相似原理例1:选用56目×114.3mm/31.4m网具规格(目)5606106727007568449521008放大%10%20%25%35%50%70%80%(二)根据动力相似原理确定网口周长

(1)式中:F1,F2:母型网和设计网的网具阻力。

K1,K2:母型网和设计网的阻力系数。

d1/a1,d2/a2:母型网和设计网的线面积系数

L1,L2:母型网和设计网的主尺度(可代表周长,总长度)

V1,V2:母型网和设计网的拖速因为当设计网与母型网完全相似:即K1=K2,d1/a1=d2/a2。则上式变为:=(2)λ=L2/L1,也称缩放比,当已知母型网和设计网的船舶标定功率,拖速以及母型网的主尺度时,可求出设计网的主尺度,如网口周长。例,有一顶渔获成绩较好的对拖网,网口拉紧周长为101.28米(844目×120mm)使用渔轮的主机功率为250HP,现作为母型网,当设计400HP渔轮使用的新网具,要求拖速不变,试求所设计拖网的网口周长为多少。解:因为V1=V2,所以例:有一600HP双拖网网具,其规格为560目×300mm/168m,现购置一对8154型尾滑道双拖渔轮,若目大与线径不变,捕捞同一鱼种,求网具规格。

解:

因为V1=V2,所以

188÷0.3=626目取620目

答:750HP渔轮拟配置相同目大与线径的网具

为620目×300mm/186m

当设计网的网型,拖速和阻力均与母型网相同时,即K1=K2,V1=V2,R1=R2时,

(1)式变为:(3)

(3)式用于船型,网具阻力和拖速不变情况下,放大网目尺寸,就可用该公式计算。

例:有一8154c型尾滑道渔轮,其主机功率为600HP,80年代初所使用网具为500目×400mm/200米,80年代末,渔业资源衰退,拟改用d为5.4mm目大为1600mm的网具,求网口周径。

解:

取网口周径272米,则网具规格为170目×160mm/272米,应指出:以上计算是建立在船舶和网具动力相似的基础上,若船型和网型不同,则不适用。

对于不同船型,螺旋桨形式的船舶可采用拖力动力相似计算,即拖力当网型完成相似时:则(三)利用渔船拖力曲线或拖力数据求网口周长当已知渔船拖力曲线或一定拖速的拖力时,求网口周长,步骤为:

1、查出给定拖速的拖力:根据现有船型不同拖速下的拖力曲线查出拟设计拖速下的拖力。如书上P79图9—3,对于8160型735kw渔轮在3.5节时拖力Te=65kn

2、留有储备拖力:储备拖力一般取值为10%,即计算时网具阻力Fz=90%Te。Fz:渔具阻力,包括网具,网板,钢索等阻力。3、确定渔具系统各组成部分阻力比例。

渔具阻力包括:网具,网板,曳纲等,他们比例与网型有关,一般通过试验求得。日本小山武夫对六片式试验得到:网具占85%,网板11.5%,纲索3.5%。据有关资料反映国内从拖网网具阻力,网具70-80%,曳纲,空纲20-30%

(四)、利用网具阻力公式求网口周长

日本小山武夫网具阻力公式:Fz=78.4Fz:网具阻力;d/a:线面积系数;L:网具总长;C:网口周径;V:拖速。

该公式一般适用于目大小于200mm

例:735kw渔轮V=3.5节,Te=65kw,d/a=0.06,L/C=1,网具阻力占85%。求网口周径。

解:取储备拖力10%

Te-0.1Te=78.4/0.85

因为L=C,=57.1m五、据我国的经验公式确定设计网的网口周长对网口周长110-117mm尾拖型拖网,网口周径与主机标定功率关系:

C=1.1K其中C为网口周长,P为主机标定功率,

系数:黄海海区K=16.5

东海海区K=14.2-15.5

南海海区K=11.5-13.2(六)东海水产研究所水槽室东海水产研究所1993-1996年,对目大为400mm-2000mm网具阻力测试,认为网具阻力主要决定于网口部分的参数,

其阻力公式:

F=(1416+2.54d/a×C2)V1.62注:C:为网口周长,单位米;V:为速度,单位米/秒三、拖网形状的分析与确定拖网网型:是指网具的结构形状,包括网口扩张形状,袖网和身网结构情况等。拖网形状:是指在拖网作业过程中,作用在网具上各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所形成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形状。(一)网型和网口形状的分析与确定1、拖网网型的分析与确定(1)、有袖拖网型中的二片式尾滑道拖网型:水平扩张很大,扫海面积较大,但垂直扩张较小,适用于捕捞贴底和近底鱼类。(2)、多片式拖网网型:网口垂直扩张较高,适用于离底较高的鱼类。(3)、疏目拖网网型:网目较大,网口垂直扩张较高,阻力较小,拖速较快,适用于捕捞游速快,分散的混水层鱼类。(4)、无袖拖网:水平和垂直扩张较小,适用于捕虾,贝类等。(5)、绳拖网型:网目大,阻力小,拖速快,适用于捕捞游速快的中层鱼类。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捕捞对象的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渔场的特点,选择哪种网型。2、拖网网口形状的分析与确定。对网口形状作系统分析:用数理统计法,研究三种不同形状:圆形,方形,椭圆型三种不同的网口形状,在其他条件一致下,效果依次为:椭圆型,方形,圆形。底拖一般用椭圆型,水平扩张很大,垂直扩张较小。中层:矩形或圆形。以上均与捕捞对象有关,因而还要参考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惯,作业方式等等。

(二)网袖、网口形状和剪裁斜率的确定1、网袖:形状和剪裁斜率的确定

采用斜梯形,便于向外伸展,保持拖网外形曲线光滑,使鱼群更好地导入网身和网囊中。剪裁斜率:上网袖,采用一般剪裁(过去):外侧为4-3,内侧边为2-3或4-5,现在一般采用三段剪裁,各段剪裁斜率为:1-3,1-2,2-3。为的是减少网夹处应力集中和网衣破裂,并使上网袖内侧边形状接近于悬链线形状,利于装配上纲,提高网口高度。下网袖:采用一段,二段或三段剪裁,外侧边为4-3,5-4,也有采用1-1,内侧边目大小于400mm,一般采用1-1,目大大于400mm,如1600m为1-2,1-1

便于减少应力集中和网衣破裂,以及便于装沉子纲。这种斜率即可提高水平扩张,又能加大垂直扩张。2、网盖形状和剪裁斜率的分析,确定正梯形:为了剪裁和前后连接的方便。斜率通常与网袖外侧边相同或相近,网盖长度取决于捕捞对象的上窜逃逸能力,拖曳速度,以及网口形状,一般取8-9米长。上中纲与网盖前端中央部分网衣边缘相缝合,与浮子纲在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的悬链线形状不相适应,造成网衣处网衣应力集中,网袖被拉紧,影响网衣正常展开,甚至造成网衣破裂,因此,在两侧增添两块三角网,网盖与水流方向有3-5度的夹角(仰角)较为理想。(三)网身形状和剪裁斜率的分析与确定前大后小的截头圆锥型,网身较长,使拖网运动稳定,一般由5-8节组成,各网节部是由二块规格大小相同的正梯形网片缝合而成,其倾斜率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光滑曲线。剪裁斜率:5-4,4-3,5-3,2-1,5-2,3-1,10-3,7-2,4-1等逐渐增大,平面夹角减小。网身长度一般为网口周长的40-50%左右。四、拖网各组成部分尺度比例的确定

当拖网网口周径确定后,网具各部分长度也按一定比例确定

(一),长周比:此值反映圆锥型的锥度,因此:

1、快速拖曳,放大长周比;

2、要求高网口,中低拖速,选择相对小的长周比。

(1)、两片式尾拖型和改良型拖网长周比63-79%;

(2)、六片式底拖网长周比90-105%。

(3)、绳拖网长周比120-300%。(二)上袖总长比比值大:说明上网袖相对长度大,网具水平扩张大,有利于捕捞分散的鱼类。但网袖网衣冲角较大,若网袖长,则阻力大,应综合考虑。1、两片式上袖与总长比值为20-26%;2、疏目拖网比值12-21%;3、六片式比值为30-34%(三)网盖总长比该比值影响网口高度,若浮子纲配纲系数和浮力选择适当,适当增加网盖长度可增加网口高度。1、两片式网盖与总长比6-11%;2、六片式比值11-14%;一般取值8-9米。

(四)网身总长比比值大,网具集鱼性和稳定性较好,但太长影响起吊速度。1、两片式网身与总长比48-53%;2、疏目拖网比值为55-67%;3、六片式拖网比值为34-40%

(五)网囊总长比比值大,有利于提高网具的稳定性,但因考虑渔获量和起吊能力。1、两片式比值6-15%;2、六片式比值16-20%;3、国营渔轮二片式其值为12.6米第五节拖网网目长度和网线粗度的选择一、网具长度的分析与确定(一)一般分析目大a由前→后逐渐减小→囊网最小外径63mm,内径54m;1、满足滤水性好,尽量减少阻力,减少网材料消耗;2、捕捞对象不能刺入网目或缠绕网衣;3、捕捞对象不能穿过网目逃逸,又能保护资源(因此最后三节网衣目大80mm,70mm,70mm)。(二)网目长度对网具阻力的影响根据海上实测得知:当疏目拖网网口周长比原配拖网网口周长增加40%左右,而网具阻力大致相等,而网口高度增加50%,单独曳纲阻力

320转/分2.17knot3.8T

1048目×120mm/125.7340转/分2.18knot4.4T

350转/分2.19knot4.4T

330转/分2.25kont3.9T

444目×400mm/177.6m340转/分2.60knot4.2T

350转/分2.80knot4.3T根据上述情况,东海水产研究所水槽室专家,总结出网具阻力公式:F=(1416+2.54d/aC2)V1.62

在目大<2米时,其阻力基本与实际相符

另外,网具网轴,网盖和网身第一节网目长度由117mm,增大至140,160,180mm时,当L/S=0.5时,拖速为3节时,网具总阻力可分别减少3.7%,9.6%,22%,而网口高度基本不变。当拖速V超过3节以后,阻力变化情况更加明显。参见书上P94图9-12。

放网网口网目尺寸的优点(疏目拖网有何优缺点)充分挖掘渔船的潜力,增大网具规格,提高拖曳速度,扫海面积增大,提高渔获产量,疏目拖网存在问题:

不能起保护资源的作用,成,幼鱼一起捕,原因如下:

1、网身后部和囊网网目尺寸没有放大

2、捕捞对象在生活习性上:幼鱼在上,成鱼在下

3、大鱼逃脱率高,小鱼耐力差

(三)有关拖网最小网目长度的规定为了保护资源,各国对拖网网囊最小目大作了规定:我国内径湿态不得小于54mm;摩洛哥内径湿态不得小于54mm;尼日利亚捕捞虾网内径不小于44mm。

(四)各部分网衣网目尺寸具体确定过去一般以刺网网目尺寸为基础进行的

a=K·L,K为系数,生长系数(形状系数),L为体长

对于不同鱼的a,根据几何相似原理,当网目尺寸不同的刺网渔获率相同时,从最大渔获量到相同渔获量的鱼体长度差应与相应网目尺寸或比例

a1=K1L1a2=K2L2

所以所以在网身以前网囊疏目拖网ai=xi×a囊

目前,网口网目尺寸更大,底拖网网口目大达10多米,中层网网口目大达36米,网身后部的网目尺寸为网囊目大的1.2-2倍如:囊网目大63mm,则其上部为70-80mm

二、拖网网线粗度的分析与确定(一)一般原则:1、拖网网口以前,网目最大,受力也大,网线最粗;2、囊网,目大最小,但受力最大,网线也应较粗或双线;(二)确定方法1、与优良母型网拖网,网片总强度相等的力学相似条件

即:材料断裂强度面积S,密度由即每节网衣均按此要求而定(即网目放大,线直径按此要求)2、d/a的经验值决定网袖,网盖,网身第一节d/a=0.038-0.045网身其他部分d/a=0.050-0.060网囊d/a=0.070-0.075

一般三角网d/a稍大,疏目网中网袖网盖,网身d/a稍小,网囊稍大例:有一网具网身材料PE-Rtex17×3,d=2.4mm,目大2a=300mm,拟重新设计目大2a=400mm的网具,求线径是多少。解:

mm

第六节拖网缩节系数的确定拖网缩节系数影响网线张力,网目形状,从而影响网具形状和性能

缩节系数μ有三种人为加以选定在没有纲索的连接部分(如网身和网身等网衣),则主要受作业中的作用力而形成一定的水平或垂直缩结系数。由于拖网运动时,主要载荷是运动方向平行的水阻力,所以拖网网目的张开形状,总是纵向较大,横向较小,即垂直缩结系数较大,水平缩结系数较小。1、上纲配的过短:网线松弛,上纲受力过大,影响网衣的垂直张开;2、上纲配的过长:有利于网口垂直张开,下纲相对偏短,不能紧密贴底,对底拖不利;3、力纲装配μ2=1,力纲长度与网身拉直长度相等。一、缩节系数的基本公式1、横向缩节系数μ1=L/L0

μ:横向缩节系数,L:纲索长度或网衣横向缩节系数,L0:网衣横向拉直长度2、纵向缩节系数:μ2=H/H0,

H:纲索长度或网衣纵向缩节长度

H0:网衣拉直长度

3、纵横向缩节系数之间的关系:4、斜边缩节系数,μ3=(1)、当边旁混剪K>1μ3<1(2)、当宕眼混剪K<1μ3>1(3)、全单脚混剪K=1μ3=15、斜边装纲长度:S=μ3·H0

S:网衣斜边缩节长度H0:网衣拉直长度

二、缩节系数的确定1、上中纲缩节系数μ1=上中纲长度/上中纲结扎网衣横向拉紧长度(1)2a<400mm,μ1=0.41-0.48一般取0.44(2)400mm<2a<1600mm,μ1=0.36-0.44,一般取0.41--0.42(3)2a>1600mm,μ1=0.36

2、下中纲缩节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