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第1页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第2页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第3页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第4页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出版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但是选题重复、作品平庸、针对性差、重复引进、原创稀少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出版物的平均质量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甚至出现品位低下、差错充斥、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不合格产品。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提起关于编辑素质的话题。

出版物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作者原因,有技术原因,也有出版社和编辑的原因。编辑人员处于出版工作的第一线,是出版物的全程责任者和开发主体,编辑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出版工作的效益。因此,解决出版物质量下降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编辑人员的能力素质问题。

那么,编辑人员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呢?这里,笔者提出以下探讨意见,与业内同仁共勉。

一、在继承传统中提高编辑质量

编辑劳动的历史是悠久的,从最初有据可查的孔子作《春秋》的编著性劳动,发展到形成编辑的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成形、校对;从最初的个体化劳动性质,发展到现代的社会化劳动形式,编辑工作积淀下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概括。这些优良传统是做好编辑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制度、规律等,是长期管用的东西,不因时间变化而失效;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它们,一切都无从谈起。

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很丰富,例如“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则体现为选择性、加工性和中介性等。”编辑工作从来执行的都不是编辑个人的意志,而是群体的意志,因此形成了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稿件三审制和严把三关——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的传统,并且以国家规定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每一本书稿都有一名责任编辑,书稿都要由责任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个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近些年来这一优良传统在某些地方被忽视了。出现了三审工作由两个人做。责任编辑只是标标字体字号就发稿。有的编辑甚至连字体字号等基础业务知识还不太清楚就开始加工稿件,复审和终审浏览一下就签署意见、有时甚至不浏览就放行等现象。图书质量下滑。

又如编辑人员因其在文化生产中的组织作用、文化传播中的选择与导向作用和文化创造中的优化作用,所以应当博学通识,这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备“杂家”型的知识体系,要拥有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随时注意收集各种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充实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起较厚实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稿件的判断力和对不同作者的鉴别力。有这样一桩轶闻:有一次爱因斯坦作关于相对论的演讲,讲稿中一个数学公式演算错了,不少记者不懂这个深奥的数学公式,照样子报道出去了。而《纽约时报》记者安德经过认真演算,发现这个数学公式错了,于是他就

去找爱因斯坦进行核对。爱因斯坦经过一番演算,真诚地说:“您是对的,我抄错了”。这个例子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如果编辑弄不懂自己编辑的文稿,即使文稿存在问题,也发现不了。

拥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行文优美,用词规范,也是编辑工作的优秀传统之一。优美就是要讲究语言的音乐性,讲究抑扬顿挫,讲究平衡、对称、排比、对仗,讲究平仄和语调。规范就是要熟悉国家有关出版物语言文字的文件,像《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汉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并按文件来审查稿件。根据国家科技定名核对科学名词,不随意搭配词语,不滥用外来词,按照汉语语法来

正确造句,注意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外语编辑则应该了解相关语种的最新发展,了解相关语种常用的格式、体例、标点等,尤其要注意研究外语和汉语混排状态下的标点使用规则和版式设计上的问题,因为这些是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书和中外文混排的图书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

综上所述,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是编辑素质的一部分,不仅年轻的编辑要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即使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这是降低差错率、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治本之策。

二、在市场转型中提升编辑素质

强调继承和发扬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并不意味着可以墨守陈规。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编辑的职责主要是组稿、审稿、编稿、校稿,编辑工作主要体现在案头加工方面,工作模式基本是来什么稿就看什么稿。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出版物市场已逐渐进入买方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出版物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化的文化产品,除少量公益性产品外,其他的图书等出版物必须遵循一般商品的营销规律。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基于这种市场形势,编辑人员也必须贴近市场需求,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每个流程环节都需要参与。在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的社会分工很细,纯粹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已经基本上社会化了,出版机构内的编辑职责更多地体现在组织、管理、市场策划上。在我国,尽管图书选题的确立和图书营销的制

度还在变革和完善之中,但是编辑职能的创新调整,已成为出版单位内部改革的中心环节。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Curtis)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编辑“几乎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

出版产业状态下的编辑作用、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职能的转变,要求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编辑素质的提高首先应该是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应该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从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决不容许图书内容中有违背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其次要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数量。再次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变眼观局部为眼观全局,从以作者为中一心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勇于在保证图书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还有是要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要勇于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本领,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较强的调研市场信息的能力、开发出版资源的能力、选题策划的创造力、书稿编写的组织能力、审稿工作的把关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决策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气魄、眼光、学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是编辑终生的任务。

当然,除了上述基本素养以外,现代编辑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素质。比如计算机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出版业,使得出版物的编排印制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给编辑人员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如要具备上网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为,如果不具备上网查阅信息资料的能力,必然不能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即时与高效的优势,从而影响编辑的视野和对信息的占有量,进而影响对稿件信息的鉴别力。比如要学习和了解电脑排版的基本知识。虽说电脑排版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普通编辑人员没必要深人了解和熟练应用,但了解电脑排版的一般常识还是需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做好图书封面、版式等的策划工作和稿件内容等的加工整理。例如采用五笔字型录入法,很容易将“计算机”错成“许可”:而

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关键在于确立一种新的工作体制,允许并激励编辑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自主地选择特定职能的编辑工作,身心交融地完成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更新编辑业务及其管理体制早已成为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而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改造早已沿袭多年的以学科分工为基本构架的工作体制,尽快转向以职能分工为主、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新的工作体制。二

在上面所述基础上,我们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以高级编辑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建立职能分工新体制的具体设想:

(一)以学科带头人为组织和决策人,编辑组(室)内设立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编辑等职能。策划、运营团队作为出版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绝对应当保留在社内运营体制的核心地位上。而技术加工环节,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社内设立独立核算的书稿编辑加工公司,也可以通过社内的专业公司将部分书稿技术加工业务外包给社会上专业书稿编辑或公司去完成。

一部书稿付印前的业务运作,分为组稿和加工两大阶段。策划(组稿)编辑(以下简称策划编辑)的职能包括策划选题、组稿、指导作者写作并带动在其周围的审稿、加工人员形成的工作团队有序运转。组稿工作结束的标志为一个优秀选题列入社(室)出版计划,并伴之以一个完整、成熟的编辑构思的初步形成(可以反映在图书选题策划方案中)。

审稿编辑的职能为组织审查、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提出完善的书稿修改方案,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审稿工作完成的标志为收定稿,伴之以审读报告(对书稿的鉴定评价)的产生。

加工编辑的职能为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使之达到符合出版要求、达到可以交排版制作使之能顺利作业的质量水准,并负责统改校样。

我们可以根据图书形态的进化,调整并完善对编辑加工的概念界定,从而重新定义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今天的图书,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以文带图,正文中有少量插图,或将插图集中在几页铜版纸上做成插页的“字书”,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图文并茂的时代。图文浅显易读、版面生动活泼,不但更方便于阅读,迎合了读者大大提高了的阅读欣赏品位,“图书”之名副其实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观念。我们可以考虑将加工编辑、版式设计的技术编辑统称为技术编辑,其业务职能从只对书稿文字做编辑加工,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端处理各环节。

在以策划编辑为核心的运作团队单位内,审稿编辑和加工编辑(或称技术编辑)均只对组稿编辑负责,由组稿编辑对他们进行业务监督和考核。

我们必须承认,策划编辑、审稿编辑是编辑室的高级编辑。他们的工作因人作风而异干起来各有不同,但并不是每个编辑人员都能胜任的。然而高级编辑的形成并不完全以职称为其唯一依据,领高级职称衔的编辑人员做专职的加工技术编辑、发行营销编辑以保证出版社正常业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是完全必要的(只要合理解决考核工作量、奖励机制等问题)。给每个编辑人员一定的实践体验时间,让他们在竞争中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强长弱短,从而重新选择确立自身的职能地位,确立长远的、有自信的发展方向,也许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育才途径。这里还有一个对年龄与资历、能力与特长之间关系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二)实行职能分工后,原来各编辑之间的学科分工便随之逐步淡化,策划编辑可以在编辑室(组)所辖各分支学科内全方位开展活动。在策划编辑队伍和技术(加工)编辑队伍分别形成且相对稳定后,可以扩展到在编辑部甚至全社范围内打破学科分工界限,让策划编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活动。形象地讲,这犹如唐僧去西天圣地取经超度孙悟空那样,揭开如来佛五行山顶的那张“庵嘛尼叭弥牟”镇山压帖儿,石破天惊之下,必然有一批如孙悟空那样的策划能人(或称达人)脱颖而出。

(三)在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选题、收定稿及其加工任务的安排可由编辑组(室)统一计划管理。一部书稿的策划或审稿编辑通常不再担任该书的加工责任编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版权页上,“责任编辑”一栏可以分解,或者以多人署名而策划编辑领签。在质量管理上,除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质量管理之外,还可以实行自后向前的纵向质量管理,即加工编辑监督审稿编辑的工作质量,审稿编辑监督策划编辑的工作质量。这样做有利于互相监督促进,提高编辑各环节的圆滑运行。

(四)推行职能分工体制的关键之一是工作量的考核方法问题。策划、审稿必须要能独立地与编辑加工平行地计算工作量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

前面已经讨论过,策划、审稿和编辑加工在工作性质、工作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单用字数来考核三者的工作量已变得不合理,因为组稿字数、审稿字数和发稿字数三者所分别表征的工作量并不等值,至少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不十分确切地举例来看,如果说组稿20万字等值于发稿20万字的工作量,审稿20万字则很难与前二者等值。即便是出于鼓励将编辑工作的重心前移,暂定三者等值,那么组稿40万字、审稿40万字和发稿40万字的工作量也肯定不能等值。而只有设立能对三者作相对等值的考核指标,才能顺利解决诸如奖金分配、工作分配、职能的自身确立以及工作量统一考核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考虑到鼓励编辑前移工作重心,从策划选题开始就重视工作质量,我们设想用一种粗略的非线性的积分制来统一评估考核三者(即组、审、编)的工作量。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使之具体化:

假定以20万字稿件计,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三者的工作量被认为基本相等,定为10分,则给出下表供讨论用:

20万字组稿10分/审稿10分/编辑加工10分

40万字组稿15分/审稿10-15分/编辑加工20分

60万字组稿20分/审稿15分/编辑加工25分

选择这一组数值仅仅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我们的设想以引起讨论。如果设想合理,这一分值系统的合理确立并不很困难,更何况它是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

实行积分制统一考核年度工作量,譬如可以设定助理编辑年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