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卷Ⅰ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1.从西晋永嘉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与南方人民共同促进南方的开发。由此可知,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南北民族融合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到宋元时期(中国)。据材料“从西晋永嘉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这些语言的描述,可见材料突出要表达北方地区,北方地区长期的战乱,导致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开发,A项正确;B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C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D项不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图1图2A.地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B.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加剧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 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唐朝划分道的数量有10道增加到了15道,说明其监察区域进一步细分了,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道的增加,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排除A项;唐朝设置节度使,之后形成藩镇割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后期,政府经常征调藩镇军队平叛战乱。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这反映出,唐朝后期的藩镇()A.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B.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C.保证了国家的政令统一 D.与中央政府并无冲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后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后期,藩镇经常被用于平叛战乱,大部分藩镇不割据,且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和借朝廷官爵威命,这在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A项正确;材料没有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保证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藩镇始终与中央政府有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卜宪群在《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中谈到:“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体现的是()A.魏晋时期佛教渐趋本土化 B.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共存C.佛道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宗教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困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道教与佛教都关心社会现实,但不能说明佛道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材料“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可知,魏晋时期佛教渐趋本土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道教……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可知,魏晋时期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可知,宗教能一定程度缓解人们的精神痛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些举措反映出宋朝()A.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 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C.重视完善科举制度 D.官僚政治相对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宰相须用读书人”“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提升文官地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能得知中央集权加强,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重文轻武,没有体现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宋代官僚政治相对完善主要表现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与材料重文轻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6.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撤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A.有利于北方边防的安定 B.导致宋朝积贫积弱C.推动了王安石变法 D.消除了宋辽的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辽、宋之间的战争以宋的失败告终,并附带经济赔偿,这种“无偿经济援助”缓和双方的关系,客观上有利于北方边防的安定,A项正确;导致宋朝积贫积弱,是“无偿经济援助”的主观影响,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为解决宋朝社会弊端而进行的,“无偿经济援助”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排除C项;消除了宋辽的民族矛盾,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宋廷对于宦官集团非常重视,他们常常被委以重任,“衔命赴边,寄任方面”。宋廷让宦官广泛参与西北军务,甚至让其直接统军参战。这反映出宋代()A.军队战斗力低下 B.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C.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D.皇权专制统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宋廷对于宦官常常被委以重任,宦官是皇帝的内侍,有的还和皇帝一起长大,有的的皇帝登位有辅助之功,皇帝对其信任,把权力下放给宦官的,体现的是皇权的专制,D项正确;军队战斗力低下与宦官无关,是军事官制设置的问题,排除A项;B项的国策使文官权力上升,而不是宦官,排除B项;C体现的是历史现象,而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8.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瓮中,满即焚于通衢。”《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真宗时名相李沆说“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由此得出,北宋政治特征是()A.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B.因循保守,制度僵化C.排斥异己,党争不已 D.崇文抑武,文人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瓮中,满即焚于通衢......名相李沆说‘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可知,赵普为相处理政事时,因”利害文字“事关重大,采取设瓮焚毁的办法进行处理,而李沆表示朝廷的防御制度,要细致详尽,齐备具体,如果依从那些那些官员的陈述请求,随意改变,那么会有损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政治特征是因循保守,制度僵化,B项正确;材料关注的是如何处理朝政和对待朝臣建议的态度,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主要是军事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不同政治派别倾轧、斗争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朝政处理和制度稳定性,没有直接体现“崇文抑武”或“文人治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9.13世纪末,虽然蒙古帝国一分为四,但以元朝为核心、贯通欧亚的海陆交通体系(如图所示)仍异常繁忙。受此影响()A.欧洲殖民者不断西侵 B.中国的民族构成日趋丰富C.元朝与欧洲国家互相攻伐 D.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末(蒙古帝国)。据本题材料“但以元朝为核心、贯通欧亚的海陆交通体系(如图所示)仍异常繁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实现了全国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疆域辽阔,民族成分众多,各民族族际交往非常频繁,非常有利于境内各民族大杂居格局的形成,欧亚的海陆交通体系异常繁忙使得中国的民族构成日趋丰富,B项正确;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没有向西入侵,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亚欧大陆的内部的联系,而不是元朝与欧洲国家间的功伐,排除C项;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海外贸易税是政府的主要财源,与材料主旨不符,且外贸税收只是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反映出行省()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C.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D.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可知,行省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据材料“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可知,行省具有地方机构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不能体现行省制推动国家统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及,排除C项;材料中把没有行省制与前代相比体现其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11.元朝根据统治需要,在吐蕃诸部归附后,结合当地实际,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灭大理后设云南行省,并根据当地多民族的复杂状况,推行土司制度,承认各族首领的传统地位且任命其兼任政府官吏。据此可知,元朝()A.推行改土归流 B.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C.推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结合当地实际,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并根据当地多民族的复杂状况,推行土司制度”可知,元朝的统治者因地制宜的设置了宣政院和土司制度,C项正确;元代始置土司,明朝开始推行改土归流,时间不符,排除A项;元朝推行四等人制度,各民族平等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内地治理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12.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据此可知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茶叶种植范围和产量增加,说明宋代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强调南方经济地位超过北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宋代仍然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宋代茶叶种植,并未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排除D项。故选C项。13.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A.世家大族的逐渐没落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 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隋唐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但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统治者需要东南财赋支持北方的政治和军事,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方便把南方的财赋运到北方,故“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主要缘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唐宋时期,世家大族确实逐渐没落,但这和“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A项;“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也和“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北方战乱不断加剧”的相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14.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苏州南行,进入杭嘉湖平原,用“商业繁盛”、居民“皆良商贾与良工匠”和“恃工商为活”之类的字句表达了沿途所见城镇的观感。这可用于说明元代()A.行省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D.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但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从苏州南行,进入杭嘉湖平原,用‘商业繁盛’、居民‘皆良商贾与良工匠’。”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江南市镇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和巩固统一的问题,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统治者政策调整,排除B项;南北大运河的沟通,推动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但材料仅为江浙地区,无法得出大运河沿线城市兴起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5.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的新问题。史书记载:“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舶夷趋濠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狥贿许之,仅蓬累数十间。”此处的“夷”指()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货物为由,侵占了中国的澳门,据此判断,此处的夷是葡萄牙,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主要向西殖民,排除A项;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排除C项;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侵占中国香港,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 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程度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为皇帝提供辅助”,且内阁“地位未经法定”,事实上依附于皇权,是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内阁可以凭借“票拟”等参与决策,排除A项;内阁作为内侍机构,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项;内阁的设立并未导致中枢机构权力下移,排除C项。故选D项。17.美国学者罗威廉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的、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里的“中国的世界模式”是指()A.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明清时期海禁政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也即材料所述“中国的世界模式”。“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指的是朝贡制度下周边国家要认同中国的宗主地位,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主权平等。“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指的是朝贡制度强调藩属国要以“藩邦”自居,谨守“臣节”,接受中华文化和礼仪,中国则为了“怀柔远人”,对朝贡国给予丰厚的回赐,承担维护地区秩序、保护藩属国等义务,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对地方拥有领导权,地方听从中央。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海禁政策的内容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农业生产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是满足生产者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正德年间都御史杨一清在上疏中奏:“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材料表明茶马互市()A.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B.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C.便利了中央对西藏的控制 D.有利于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可知材料强调对西藏的控制,有利于中央对西藏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不敢背叛”“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等政治方面的目的,并没有涉及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同理,茶马互市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也有利于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但材料的侧重点在于强调中央对西藏的管理,B项和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9.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C.经济互通强化了国家认同 D.政府以经济手段争取民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康熙后期……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后期台湾和大陆的交易频繁,这是由于康熙统一了台湾,便利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商业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统一对经济交流的影响,没有涉及经济交流对国家认同的推动,排除C项;材料中的商业为两岸之间的民间贸易,并非政府的经济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20.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C.闭关锁国政策卓有成效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清朝时严格限制出海船只携带的粮食数量,意在限制出海的时长和距离,阻碍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D项正确;清朝时期,丝、茶等大宗商品大量外销,并非“禁绝”,排除A项;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继续发展而非走向萎缩,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规定,未体现实行效果,不能断定“卓有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21.自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的“隆庆开关”开始,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为止,全世界生产的白银约1/3涌入中国,其数量在3.53亿两到5亿两之间。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巨大的贸易顺差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中国政府的海禁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为止,全世界生产的白银约1/3涌入中国,其数量在3.53亿两到5亿两之间”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我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巨大的贸易顺差,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项正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只是对于题干信息的简单描述,不是其直接原因,排除B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与分散性,与“白银大量流入”联系不大,排除C项;中国政府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外来商品与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市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明清之际出现新的思想因素,在学术研究方面注重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的问题上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在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工商皆本”。这些新思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打破专制集权的现实需要 B.商品经济和新生产关系的发展C.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 D.“西学东渐”传入民主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B项正确;明清时期,专制集权达到顶峰,这确实激发了部分知识分子对现实政治制度的反思和批判,然而,这并非新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新思想更多地是在经济、社会层面上的反映,排除A项;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成为官方哲学,但其日益僵化和教条化也引起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满和反思,这种反思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但并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经济层面的,排除C项;当时的“西学东渐”内容主要是传播科技,并没有传入民主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3.《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A.传统科技注重实用性 B.钢铁冶炼技术领先世界C.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 D.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明朝时期能够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而铁锚是停船用的,而这么重的铁锚说明船体较大,也说明了当时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锻造了一个铁锚,不能得出传统科技注重实用性,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外冶炼技术的比较,排除B项;有了雇佣关系才能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不体现雇佣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4.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在传播儒学过程中,认为“不以老幼贵贱贤愚”“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他独创的“百姓日用是道”和“身本论”思想都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良知”。王艮这一思想()A.有利于推动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践行了“知行合一”理论C.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D.蕴含近代民主启蒙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王艮提出百姓日用是道,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良知,而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A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行”,排除B项;王艮代表地主阶级,排除C项;材料中没涉及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25.《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中进士后其母去世。荀玫欲向朝廷递呈“丁忧”,而王惠则以现今选考科、道在即为由,劝荀玫隐瞒此事。还吩咐荀家将“来的家人把孝服做速换了”“不许外面的人知道”。这体现了()A.明清之际伦理道德的沦丧 B.科举取仕与儒家伦理的冲突C.明清小说对传统道德的批判 D.文学发展的世俗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王惠则以现今选考科、道在即为由,劝荀玫隐瞒此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参加考试而对外隐瞒葬礼,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与儒家重视孝道伦理集于一人时的冲突与矛盾,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证明明清之际伦理道德的沦丧,排除A项;《儒林外史》讽刺的是八股取士,不是传统孝道,排除C项;材料信息证明不了文学发展的世俗化大众化,排除D项。故选B项。卷Ⅱ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请按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ǒ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史料阅读”材料二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产生的影响。【答案】(1)物产丰盈;粮食充足;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造纸等进步明显;商业活跃;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2)影响:促进江南经济开发;丰富了江南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朝的中国。依据材料一信息“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得出:粮食充足、产量提高;由材料“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得出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土地肥沃;由材料“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得出;物产丰盈、手工业进步、商业活跃;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作物品种增加、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角度补充。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二信息“深入还末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江南经济开发、丰富了江南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发展。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请回答:(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答案】(1)汉代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呈海路并行之局;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2)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主要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丰富;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3)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汉代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呈海路并行之局。由材料“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可归纳出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由材料“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可归纳出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和交通状况分析,可归纳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丰富;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3)由材料“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可归纳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第二小问,通过比较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可以归纳出趋势为: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国情的特点是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别较大,中央政府要对之实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便于加强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有难以里数限者”。以今日地理来说,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在这样大的国土内,政治、经济情况当然差别很大,元朝统治者便采用多种形式来实行管理。——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改土归流源于明朝。清朝建国初曾对部分土司改置为流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苗民以弃暴归仁,奔诉永顺司,此时皆言为保靖宣慰司管辖。至四十二年,始皆输诚纳粮,设百户、寨长。雍正五年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折并发症的护理》课件
- 图书调配库室服务合同
- 2025年乌兰察布货物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汕尾货运车从业考试题
- 第1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B·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 带解析
- 水利工程招标质疑应对措施
- 冷库租赁合同:糕点销售冷藏
- 航海导航员聘用合同协议
- 员工关系管理要点
- 音乐会策划演员录用合同范例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9.3 整理与复习-多边形面积丨苏教版 (共10张PPT)
- 感染性休克用药指南
- 手机音腔设计指南
-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参考(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 钢结构基本原理试习题及答案
-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 公安局辅警人员登记表
- (完整word版)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 《金字塔原理》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 第《6》章层压成型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