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_第1页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_第2页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_第3页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_第4页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修订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地球和经纬网☆经纬网的应用☆地理位置分析☆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等值线地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月相位置及形状☆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能的优缺点☆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地层和化石的关系☆地球的演化☆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运动常考考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两个作用☆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风向的判断☆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狭管效应”与“焚风效应”☆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信风带移动与季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描述☆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天气特征描述☆冷锋与暖锋对比☆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气旋与反气旋对比☆锋面气旋☆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水循环的意义☆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的样子☆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湖泊水文特征☆咸水湖的成因☆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盐场区位条件☆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浪(波浪)的类型☆潮汐☆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特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渔场条件分析☆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沃克环流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石☆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板块运动与地貌(六大板块图)☆火山地貌☆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矿物富集的原因☆外力作用☆常见的风化作用☆常见的风化地貌☆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河流流向判定方法☆喀斯特地貌☆风沙(风成)地貌☆影响风沙活动的形成因素☆风沙活动的危害☆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地貌与方向☆冰川地貌☆海岸地貌☆海岸线后退原因☆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湖泊按成因分类☆岛屿按成因分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特征描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土壤及土壤剖面☆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土壤肥力分析☆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土壤的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自然带概念☆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气象灾害☆洪涝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海洋灾害类型☆台风☆寒潮☆干旱灾害☆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和防避☆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防灾减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分析要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新农村的建设方向☆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商务区特征☆城镇化标志☆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逆城市化问题:☆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生态城市建设)☆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劣势☆工业集聚的优势、劣势☆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服务业概念及分类☆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交通布局特征描述☆交通运输方式评价☆交通线区位的评价☆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的概念、类型、表现☆石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城市的辐射功能☆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产业结构的描述☆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流域综合开发思路☆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黄河断流原因、措施☆湖泊面积缩小原因☆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可行性☆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表现☆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产业转移☆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工业综合整治措施☆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中国能源供需特点☆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环境安全的措施☆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跨国污染物问题的应对措施☆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措施☆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分类☆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9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036--☆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平均高度10-12Km;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高度50-55Km;天气晴朗,能见度高。该层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减后增,反射无线电波。037--☆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近地面大气的能量:根本来源:太阳辐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038--☆大气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影响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近地面温度。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例如:大棚蔬菜、人造烟雾防霜冻、地膜覆盖)039--☆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低;地形类型。(如:谷地盆地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阴雨天,气温日、年较差小)6.冬季风: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7.下垫面性质:增温和降温的快慢、冰面反射阳光。8.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040--☆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1.纬度: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2.高度: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3.下垫面性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沿海小于内陆。(铺鹅卵石,防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4.天气气候状况:云雨多,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041--☆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纬度)。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洋影响程度不同。3.夏季:内陆向高纬方向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地形(垂直高度)5.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寒流:向低纬方向凸←洋流。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为炎热中心,冬季为温暖中心←地形地势(地形闭塞,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冷空气难以进入)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地势高。8.锯齿状分布←地势起伏大。04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气温大小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气温大小考虑海陆因素3.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4.如果某地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5.如果是大陆同纬度东西岸两地,则气温差异要考虑洋流因素;6.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04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1.温度带: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2.海陆位置: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3.大气: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冷暖差别大,等温线密集。4.洋流: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5.地形:地势起伏越大等温线密集,如:平原、高原内部地区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044--☆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1.“北上”是指前往北方纬度较高的城市。如哈尔滨。2.“下海”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沿海城市夏季相对凉爽,如大连、烟台等。3“上山”是指前往海拔较高的城市,如昆明、丽江等。045--☆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冬季最强),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离地面越近的大气,降温越快,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3.锋面逆温:在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4.地形逆温:在山区,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而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046--☆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成雾:早晨多雾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2.大气污染:受逆温的影响,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的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逆温出现在高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对飞机飞行有利。(抑制沙尘暴的发生)047--☆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亚洲季风形成过程与天气)【水平方向】:近地面→热低凹、冷高凸;高空等压线与近地面凹凸相反。(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相反)【垂直方向】:高度越高,气压、气温越低。近地面气压越高,与高空垂直方向气压差越大。先有→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后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048--☆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只改变风向。3.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风有阻碍减小的作用。近地面受以上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不考虑地面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049--☆风向的判读1.风频图:玫瑰坐标系上,长度表示该风向出现的频率。2.风向标:长竖线叫风杆,代表风向,尖头朝哪风就往哪吹;与长竖线垂直的横线叫风羽,代表风速。3.等压线图: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或右偏30°~45°角。4.从地理位置判读:全球形成的六个风带、亚洲季风等。5.依据风造成的某些地理现象判读: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陡。050--☆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风能开发资源条件、沙尘暴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影响风力大小的直接原因)2.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直接原因),风力大;3.两地间温度差大(根本因素)季节性增温快,风力大;4.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5.摩擦力:地面起伏小,风力大;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冬季陆地植被少,风力大;(降低风速: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6.地形起伏: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051--☆“狭管效应”与“焚风效应”(1)“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2)“焚风效应”: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形成地形雨,气温随高度降低较为缓慢;在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流下沉增温快,形成干热风,称为“焚风效应”。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052--☆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有关(移动幅度不同)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1.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受热膨胀上升:湿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夏季))2.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高空堆积下沉: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干季(夏季))3.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冷暖气流碰撞上升:湿润)4.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原因→冷却下沉:酷寒干燥)5.信风(干燥: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6.盛行西风(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雨季)053--☆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1.盛行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盛行西风、我国夏季风)→增温2.盛行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极地东风、我国冬季风)→降温3.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副热带高压带)增温4.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赤道低压带)→降温05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一般而言: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1.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2.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3.从海洋吹向陆地→迎岸风,降水多(西风影响大陆西部)4.从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降水少(信风影响大陆西部)5.风从较低纬吹向较高纬,降水多(中纬度西风带)6.风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降水少(极地东风带)055--☆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1.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陆地冷海洋热,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夏季时,陆地热海洋冷,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2.冬季,大陆上冷高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南下的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冰岛低压)3.夏季,大陆上热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北上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亚速尔高压)056--☆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1.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东亚冬季风,西北季风,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4.南亚冬季风,东北季风,温和干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5.东亚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温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热带季风气候)6.相同点:(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灾害。057--☆信风带移动与季风1.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例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地)2.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在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例如: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05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059--☆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1.以图定位(气温曲线)→南/北半球判断6-7-8月气温高(或者12-1-2月气温低)→北半球2.以温定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均温-15-0℃之间→温带(季风、大陆)气候。最热月均温低于10℃以下→寒带(苔原、冰原)气候。3.以水定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降水量)全年多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多雨(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即亚热带夏干气候)夏季多雨(夏雨型)→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雨型)→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夏雨型)→四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雨型)→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060--☆气候特征描述1.气候类型及分布;2.气温特征(高低、季节变化,年/日温差、温度带等);3.降水特征(多少、季节变化、雨季长短、干湿分布);如果是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影响,则一般概括雨热配合程度、热量高低、冬季温度、光照强弱,降水总量及季节(年际)变化、气象灾害等。(与作物习性相匹配)061--☆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天气:短时间、多变;气候:长时间、稳定)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两侧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大,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062--☆天气特征描述气温(冷热)、气压(高低)风向、风速、日照、干湿、降水(阴晴、雨、雪、冰雹、冻雨、雷电、霜)能见度(雾、霾、沙尘暴、云、污染程度)紫外线强度。063--☆冷锋与暖锋对比1.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