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欣赏三峡风光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3.学会抓住特点、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三、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从学过的两篇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简单有效的方法。)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文言文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情感(语气、语调)二、译直译:字字落实(准确)意译:文从句顺(通顺、文采)三、理解全文作者品悟赏析(二)导入《三峡》: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美丽的三峡并按照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完成三个任务——“读”“译”“理解”。检查预习情况:1.了解三峡。(1)给注释=1\*GB3①补充内容:“《水经》是一本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2)学生板书三峡名称,同学们讨论三峡中最长的峡及根据。明确:根据原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确定最长的应该是“巫峡”,但根据科学测量,实际上是“西陵峡”最长,“瞿塘峡”最短。2.走近作者。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3.生字正音。郦Lì阙quē嶂zhàng襄xiāng湍tuān曦xī溯sù漱shù属zhǔ啸xiào(让学生将以上生字还原到具体语境中朗读)(三)朗读全文。1.教师范读。(建议文中的“裳”读“cháng”)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点勾画)。3.指名朗读(围绕朗读要求,学生评价,教师补充)。4.齐读(直到没有一名学生读错字为止)。(四)疏通文意1.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翻译的标准:准确、通顺、有文采)2.在文中画出带“山”字旁的字词并解释,找出带“氵”旁的字词并解释。峡:两山夹水的地方。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巘:yǎn,极高的山峰。峻:高而陡峭。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湍:tuān,急流的水。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漱:shù,冲荡。涧:此指峡谷。沾:浸湿。3.在分析以上带“山”“氵”字词以后,让同学们思考:全文重点是写“山”还是写“水”,为什么?明确:重点写水。原因:=1\*GB3①三峡的水最具特色;=2\*GB3②注释补充的内容“《水经》是一本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4.三峡四时风光是按“春夏秋冬”顺序吗?为什么?明确:根据水势特点安排顺序:夏水最盛、最凶险、最具特点春冬清幽秋天凄凉。5.当堂训练:小试牛刀:翻译句子=1\*GB3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2\*GB3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3\*GB3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4\*GB3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5\*GB3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6\*GB3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这两个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五)理解:品悟、赏析。1.学生品悟、赏析。(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描绘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抒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2.归纳总结全文。3.课堂检测。=1\*GB3①写春冬之时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GB3②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GB3③最能表现三峡夏水水流之快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已疾也=4\*GB3④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GB3⑤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GB3⑥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查阅资料,了解三峡今天的变化。附:板书设计。夏——奔放三峡(四时之景)春冬——清幽秋——凄凉《三峡》教学反思《三峡》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刚起步。在学习《三峡》之前,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古代寓言二则》,第二单元学习了《幼时记趣》。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积累还显得单薄,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尚不大难,但要赏析文章,尤其是《三峡》这篇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GB3①领会课文内容,欣赏三峡风光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GB3②体会简练、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3\*GB3③学会抓住特点、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突出对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课堂教学中有得有失,具体如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从学过的两篇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简单有效的方法——“读”“译”“理解”。而这也就是本课学习的三大任务。在走进文本之前,学生有必要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写作的背景。在引导学生通过注释搜寻答案的时候,我故意为注释=1\*GB3①作了补充:“《水经》是一本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之所以要补充这个内容,是为下面教学中探讨本文是“以写山为主,还是以写水为主?”提供更为充足的依据。为了让学生对三峡实际情况有更真实的了解,教学中明确:根据原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确定最长的应该是“巫峡”,但根据科学测量,实际上是“西陵峡”最长,“瞿塘峡”最短。这一小环节看起来与语文教学关系不大,但我以为让学生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字词教学来看,将生字词语的读、记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我觉得更有助于学生的准确把握。另外对于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有争议的读音,教师有必要给以明确,如本文中的“裳”读“cháng”更合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要读出感情,首先要读准字音、停顿。本课教学通过范读、指名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围绕朗读要求对师生朗读做出评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遗憾的是本节课的朗读训练还显得不够。对于本课教学的第二大任务“译”,教学中立足汉字的特点,围绕文中出现的带“山”字旁和带“氵”旁的字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写山写水的与众不同之处,感悟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特殊的艺术魅力。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全文重点是写“山”还是写“水”,为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既要关注文本中“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