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课件:摄影发展简史(胶片和相机)_第1页
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课件:摄影发展简史(胶片和相机)_第2页
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课件:摄影发展简史(胶片和相机)_第3页
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课件:摄影发展简史(胶片和相机)_第4页
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课件:摄影发展简史(胶片和相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发展简史记载小孔成像第一人: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墨子是被记载的最早认识到小孔成像的人。墨子认识到光是直线传播的。这和希腊人发现的时间大概是同期的。墨子和庄子都提到了阴影问题。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将小孔称之为“端”。他同时解释了成像为何是倒置的,并且解释了光的反射问题“景迎日,说在转”。

16世纪——暗箱摄影早在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就利用照相暗盒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能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Pinhole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世界第一部照相机的发明者和第一张照片的拍摄者(1826年)实景拍摄《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的窗台上,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窗外》。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日光绘画,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这项成果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成果并不成为公认的摄影术的发明者。世界公认摄影术发明者:法国路易·达盖尔(1839年)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1837年,达盖尔终于发明了完善的摄影方法达盖尔摄影术。这种摄影方法是一种显现在镀银铜版上的直接正像法,不能进行印放复制。1839年8月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院的联合大会上,公开展示了达盖尔的光学照片。8月19日,法国政府正式公布了银版摄影法的详细内容,达盖尔本人发表了一本79页的说明书。从此摄影术公诸于世,1839年8月19日被定为摄影术诞生日。达盖尔摄影法又称“银版摄影术”,是摄影史上最早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法。《巴黎寺院街》

摄于1838年,曝光约15分钟。因为曝光时间长,巴黎街头熙熙攘攘的行人与车辆都不见了,只留下一个擦靴子的人。9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被拍摄者需要坐在安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上。卡罗摄影术—英国人塔尔博特(1841年)

《打开的门》

最早实验在玻璃上洗像的人,是尼普斯的堂兄弟维克托(Victor)。他发明的方法是先做好一块涂上蛋青的玻璃,然后再涂上碘化银使其产生感光性,经过5—15分钟曝光后,用硝酸银溶液清洗,最后再用没食子酸显影,一张照片就完成了。

这种方法由于曝光时间长,拍摄对象也只是风景、建筑物或者做绘画作品的复制品。这种方法由于使用蛋青,可以放置两个星期后再显影。玻璃底片的出现以往的摄影技术由于曝光时间长,不适宜人像的摄影。在世界摄影史上1851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阿查(Archer)在《密斯特杂志》上发表了“火棉胶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

“火棉胶摄影法”的制作程序:

把含有碘化钾的火棉胶泼到倾斜的玻璃上,使之比较均匀地覆盖在玻璃表面。之后把玻璃浸泡在硝酸银溶液当中,保证其具有感光性。

但是使用火棉胶玻璃感光,必须在它湿的时候完成,否则其感光性能会降低,火棉胶越是干燥,感光性就越低。曝光之后,立即用焦性没食子酸或硫化第一铁显影,最后用次亚硫酸苏打或氰化钾定影。

使用这种摄影方法,在使用普通尺寸的玻璃板拍摄风景或者建筑物的时候,只需要10秒—90秒的曝光时间,小型的人物肖像只要2秒—20秒即可完成。因此,这种火棉胶的湿版技术一直延续使用了20年。由于这种湿版技术要求曝光、显影、定影必须迅速完成,所以这种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使用玻璃片携带起来比较笨重,而且容易打碎。于是人们期待着一种轻便软片的诞生。早在1861年帕克发明了一种名叫赛璐璐的物质。1888年,从英国移居到美国的卡巴特(Carbutt)说服了一位赛璐璐制造商,为其制造极为理想的薄膜赛璐璐版,在赛璐璐上涂上胶质乳剂,并把它们分割成小块。

这就是最早是摄影软底片。软片的产生:赛璐璐软底片

1887年天主教修士古德温(Goodwin)发明了质地更薄的硝化纤维素软片(胶卷),并取得了专利权。1889年以生产柯达照相机而知名的伊士曼公司开始生产这种硝化纤维素软片(胶卷),到1902年伊士曼公司生产的这种胶卷占世界生产量的80%—90%,1900年古德温去世,他的事业继承人对伊士曼公司提起诉讼,历经12年,终于获胜,由伊士曼公司赔偿500万美元。硝化纤维素软片

由于这种硝化纤维素软片十分易燃,人们在不断探究新的材质来代替它。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采用了没有燃烧性的醋酸纤维素软片。从此以后,又屡次改进乳剂,使其感光性能不断增加。

1912年后,电影机厂商大量生产35毫米胶卷,照相机制造厂家把这种电影底片应用于照相机。醋酸纤维素软片在19世纪对于彩色摄影贡献最大要数欧伦,在他所著的一本名为《彩色摄影及其问题的解决法》里首次提出了“减色法”。他说:“色素吸收从光线反射色以外的所有色彩。彩色软片的诞生:“减色法”欧伦通过绿、橘、紫等色的滤光器,完成三张分解底片,然后再在这三种补色红、青、黄含有碳色素乳剂的感光版上完成相片。之后把红青黄碳素相片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天然彩色的相片。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彩色照片是欧伦在1877年拍摄的“安古伦风景”。当然由于当时的感光乳剂对绿黄橘色的感光相对较弱,所以第一张彩色照片的效果并不理想。“安古伦风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彩色照片

在后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探讨研究,感光乳剂不断添加一些新的彩色感色染料,终于于1906年正式大量销售彩色原版。

1935年美国的杜哥斯基和曼纳斯研制出“柯达克彩色胶卷”,在胶卷上涂抹了3层乳剂,其硬度高,上一层只感受青色光,中层只感受绿光,下层只感受红光。显影以后,各层所含有的溴化银就再度曝光。当溴化银变为银时相应层上的色素就会沉积下来。一旦银的影像溶解后,就只剩下由减色而残存的黄、粉红、青绿等色的彩色照片了。柯达克彩色胶卷

1936年发表了阿古发彩色底版,它与柯达彩色胶卷的机理相似。但他们最大的不同是,相连两层的三种色彩要素同时混合,添加在三层内,在显影并把银的部分漂白后,只要用一种发色显影液把不要的色彩减色,就完成了一张反像底片。

普通的照相机使用胶片来记录影像。而数字相机已经脱离了这种传统的记录介质,它利用影像传感器接收图像,采用多媒体存储卡来记录图像信息。胶片的电子化:影像传感器与多媒体存储卡影像传感器多媒体存储卡

目前,数字相机的存储卡主要为闪存类及微硬盘类。闪存类存储卡采用的是可擦写的只读内存,具有写入的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的特点,而且,高容量,高读写速度也是闪存卡的发展趋势。高写入速率的闪存卡可以缩短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也可以缩短连拍的间隔。数字存储介质主要分为4大类:CF卡(包括微型硬盘).MS记忆棒、MMC卡及SD卡。相机的技术演变及发展一、摄影的诞生和初期发展二、摄影快速发展期三、摄影成熟期四、摄影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随着人类对光学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原理的掌握,为相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人类对于精确简便成像的追求从未停止,照片先于相机出现,曝光获取图像的思路也为相机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这是相机的萌芽期。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19世纪相机的普遍样式暗箱式照相机的出现针孔相机针孔相机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1845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全景照相机1849第一台立体相机。传统摄影为二维图像,但是人类早已开始追求3D摄影,这是相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861年麦克斯韦尔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苏格兰呢子缎带,需要说明的它是3次拍摄后重叠成的,通过红黄蓝三原色的重合获取。1866年德国化学家奥托·肖特与光学家卡尔·蔡司在蔡司公司发明了正光摄影镜头,该公司现在在镜头领域世界驰名!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奧隆发表世界上第一幅用减色法获得的彩色照片《叶子》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1880年,英国人贝克推出画面为80mm×100mm世界最早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和下属威廉·迪克森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899年,法国人迪奥隆和勒旭额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照相机。1905年柯达退出N.1A折叠便携式(N.1AFoldingPocket)型相机1913徕卡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35相机Ur-Leica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

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

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柯达1916年生产的NO.3A的连动测距型折叠皮腔相机。这类相机由于其皮腔呈风琴状,故也被称为风琴相机。1928年,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禄来”,由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推出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级布帘快门35mm照相机“KWANON”由佳能公司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张宽为35毫米的现代胶卷(1934年)1939年,美国艾加顿发明了电子快速闪光灯,取代了1925年问世的闪光灯泡,1864年问世的镁光条、1887年问世的镁光灯1947年,美国的兰德博士发明了黑白即显(一步成像)摄影法,宝丽来兰德相机问世1948年,成立于1841年的瑞典哈苏公司生产出“哈苏1600F型”照相机,标志着该军用品牌进入民用领域。第一张数码照片(1957年)此后,数码照相机的出现带来了摄影技术的革命,它们完全具备胶片照相机的功能。图像处理系统将照片直接传输至计算机,产生数码照片。195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第一架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NikonF,这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单反相机的鼻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2008年)

该阶段,相机的发展进入了自动化与电子化的高速发展期,相机从外形,到成像技术与品质,功能的简便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60年,日本旭光学公司发明通过镜头的内测光技术(TTL),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通过镜头内测光的TTL测光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宾得SPOtmatic型照相机,使35mm相机开始了自动化发展阶段。1962年,装有程序自动曝光系统的“美能达Hi-matic型”照相机上市。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并用哈苏500EL相机进行了摄影,单反相机的发展日趋成熟。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相机从此进入电子数码时代。1981年,索尼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索尼马维卡。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架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美能达α7000。1986年,日本宾得公司发布Zoom70相机,它是第一台带变焦镜头的傻瓜相机

1994年,尼康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具有减震系统(VR)技术的袖珍相机Zoom-Touch105VR。1995年,卡西欧QV-10成为第一个装有LCD监视器能够实时取景的数码相机。

2001年,日本京瓷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康泰时NDigital2003年,美能达推出世界第一台CCD防抖动技术的数码相机DiMAGEA1。

2009年,柯达公司宣布柯达克罗姆反转片(KodakChrome)正式停产。胶卷时代过去了,昂贵胶卷作为一种优质感光材料仅在专业摄影领域生存。数码相机成像过程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现代相机和庞大的镜头群相机的未来发展趋势1.立体摄影(3D摄影)2.感光元件的技术变革3.镜头的改进4.内置图像处理软件5.DC机功能的加强和使用的简化6.内建无线网络,实现照片实时传输世界上第一次发布照相机的广告是在1839年6月,广告发布人是伦敦光学机械商威斯特(West)。照相机硬件的发展这种使用银版法摄影技术的照相机机身是由两个木箱构成,带有焦点调节用的后箱,可以推进安放镜头的前箱里面。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它的全套用具包括:金属箱、药剂容器、酒精灯、药瓶,以及一些其他用具。这种照相机价格十分昂贵,售价高达400法郎。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美国的瓦尔考特(Walcott)在1840年设计出一种“镜式照相机”箱体为木制结构,在箱子的正面留有开口,把入射的影像通过一块大的凹面镜之后,反射到2х2英寸的银版法的感光底片上,由此保证底片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到充足的曝光。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

1841年,维也纳光学师瓦伦特(Voigtlander)委托数学教授培兹瓦尔(Petzval)设计了一种能够拍出清晰肖像的镜头,配合自己独创的圆锥型金属箱,制作成一架十分别致新颖的新型照相机。使用它可以拍摄3.5英寸的圆形照片,在晴天时,强烈的日光下,曝光时间使用1分半或2分钟即可。这种二重镜头,如果把光圈全部开启,即用F3.5时曝光速度比平时快30倍。特别是在人像摄影时快速曝光是很重要的。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这种照相机于1841年元旦开始发售。在1842年仅维也纳市就销售(F3.7,f=143mm)600台。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十九世纪是照相机的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此期间由格拉斯哥业余摄影家齐伯尔制造的最大的摄影机是1860年完成的,这是一架带有车轮,并且必须用马拉的庞然大物,玻璃感光板的尺寸是44х36吋,重量为44磅。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而当时世界上最小的照相机是1859年由伯明罕的T摩里斯(Morris)设计完成的。这种照相机的体积只有1.5X1.5X3吋,画面也就只有1/3平方吋。它平时可以放在衣服口袋里携带,适合拍摄人像。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制造出新型的感光材料——可卷绕的胶片,同年柯达公司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这一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柯达”照相机体积小,便于携带。软质胶片是事先装在照相机里的,当摄影者拍完100幅画而后,即可将照相机寄回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将胶片取出冲印成照片,再将照相机装上新软片,连同照片寄还本人。当时柯达公司有一句极具影响力的广告口号:你只需要按快门,其余的一切都由我们来做。

1925年,德国莱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照相机,这一采用铝合金机身、使用五镜片镜头、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命名为“徕卡”。

1929年,德国罗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命名为罗莱弗莱克斯。

1948年,原民主德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太克斯S型。同年,瑞典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俯视取景的组合式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勃莱德(简称哈苏相机)。

在这一阶段中,黑白和彩色胶卷的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型光学玻璃的不断出现使镜头的成像质量也得到逐步的完善,镜头的种类也日渐丰富,摄影的天际见到了旭日东升。

1977年,日本小西六摄影工业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对焦的135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柯尼卡C35AF型。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α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安装由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系统的EOS-1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现代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尤其是摄影镜头向系列化方向发展,从焦距仅儿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远摄镜头,大大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和自动曝光系统不断向高精度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1/8000秒的高速快门.不断朝着功能扩展、性能提高、操作简便方向发展的照相机,使现代摄影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数码相机逐渐崭露头角,1981年传统的摄影体系被突破,日本索尼(SONY)公司推出型号为“MAVICA”的“磁录相机”(即数字相机的前身)。为数字照像打下了基础,开始了纯物理照像的新阶段:数字相机与传统相机记录性质根本不同,这种不是使用感光胶片而是采用数字化记录的照相形式,以其快捷、简便、失真小、利于长期保存和方便修改的特征,已经成为未来相机的理想形式,从而为21世纪的摄影开辟出一块崭新的天地。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数字相机逐渐崭露头角,数字摄影是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将传统摄影系统的拍摄、冲洗与印放过程演变为输入,处理与输出三个环节。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数字相机逐渐崭露头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电视、电传、网络等皆采用“数码照像”,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s)面阵编码计算机屏显或打印,且可瞬间远传,用于新闻、广告、通讯,……,成“电子信息像”。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数字相机逐渐崭露头角,著名企业伊斯曼柯达公司摄影的世界范围普及

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创立干版制造厂,是现在柯达公司的前身。乔治•伊斯曼“胶卷时代的航母”“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早期广告语)“串起生活每一刻”1886年,乔治·伊斯曼研制出第一架自动照相机,并给它取名为“柯达”,柯达公司从此诞生‘

1895年,柯达生产的口袋“PocketKodak”相机,十分轻巧,长度仅10厘米,上市后第一年就卖出了10万架。

1896年,柯达公司开发出“正片”,也就是电影放映所用胶片。

1900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架布朗尼照相机,价格为1美元,首创廉价普及型相机的纪录、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最早的相机,庞大得要用一匹马才驮得动。柯达不遗余力,在让相机“人人都会用”方面建树颇多;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掉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售的世界最高记录。

1966年,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2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

1996年,柯达在世界名牌顾问公司的全球十大品牌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仅次于麦当劳、迪斯尼和可口可乐。“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德国徕卡: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徕卡35mm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1933年,徕卡Ⅲ型照相机问世,是第一部可更换镜头的35mm相机

“如果丢了自己的莱卡相机,我就放弃摄影”

徕卡出产的专业系列机型功能简单、质量顶级,特别是M系列机型,大都是机械构造,全手动控制。她往往可以让用户发挥极大的创作空间,并且迫使使用者更多地思考如何抓取最美丽的瞬间。而且,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不朽作品,顶级的用料、顶级的质量完全可以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她们都是可以陪伴一生的相机。经典的徕卡M系列相机66哈苏:人类首次登月携带的相机以生产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120型)而闻名于世的哈苏公司,创建于1841年。哈苏——相机中的“奔驰”主要运用于商业摄影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上月球哈苏单反相机H4D-60

有效像素数6000万

价格270000元左右

数码哈苏后起之秀日本的相机制造业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相机的现代化达到了空间程度,其自动化与电子化已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相比。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自动相机全部出自日本。归纳起来,其主要贡献为:程序快门;自动光圈曝光结构;TTL内测曝光电子快门;变焦距镜头;自动闪光曝光结构;自动对焦系统;数字显示技术;CPU芯片在照相机中的广泛应用;CCD数码技术成果;你知道哪些日本品牌的胶卷照相机?

你知道哪些日本品牌的数码照相机?

浏览“佳能相机博物馆”/camera-museum/佳能胶卷相机…佳能小型数码相机…佳能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EOS)…蜂鸟网器材频道选购数码相机的几条建议感受科技魅力感动常在,佳能!(DelightingYouAlways)

索尼

a你的力量

!

尼康:影像.从心(Attheheartoftheimage)

数码相机的一般划分.中画幅相机,高档专业机,感光元件尺寸大于全画幅。这类都是专业用的,价格昂贵。代表品牌有哈苏(H4D60),飞思,潘泰克斯等。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又可分为(1)全画幅,感光元件是24X36mm左右,这类属于专业机,代表品牌有佳能,尼康,索尼;⑵APS-H,感光元件是27.9X18.6mm。这类也属于专业机,代表品牌有佳能,其他厂家用的不多;⑶APS-C,感光元件是23.6X15.6mm左右。这类分为准专业机和入门机,代表品牌有佳能,尼康,索尼等;⑷4/3,感光元件是17.8X14.3mm。代表品牌有奥林巴斯,松下。

部分单反相机12传感器CCD/CMOS尺寸:.类单反相机,外形比较像单反,无反光镜系统,有电子取景器,操控性类似于单反,但不可更换镜头,感光元件1/1.6英寸及以下,一般焦距都比较长,目前最大的有36倍变焦。代表品牌有富士等。卡片机,消费类机里面销量最大的,感光元件1/1.6英寸及以下,大部分在1/2以下,6.4X4.8mm,为了适合初学者,都设置有场景模式,人脸识别,笑脸模式等,提高拍摄成功率。

新机型:.3D相机,3D就是可拍3D立体效果的机器。防水相机,就是可以防水的机器。可分为生活防水和专业防水,生活防水就是一般水滴和淋雨环境可用;专业防水就是可在水下拍摄。单电相机,是无反光镜系统的或固定反光镜系统的可换镜头的相机。画幅有APS-C格式,代表品牌有索尼。画幅有4/3格式,代表品牌有奥林巴斯,松下;(最新的尼康1..)(结合了卡片机液晶屏取景和单反可换镜头的优点,发展无限)建议:不要过分追求专业机型,相机只是设备,摄影关键在使用相机的人。..选知名品牌,质量保证(佳能、尼康、索尼、松下……)..考虑经济状况(好的二手也可以考虑嘛!)考虑其主要拍摄类型….考虑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可操作性要好摄影技巧摄影器材艺术修养

风光摄影大师李元:全球八大风光摄影大师。原籍浙江宁波,现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现为美国新泽西州立鲁特格斯大学物理系资深教授,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

李元和他的佳能EOS20D相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