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窠示例
杠杆
一、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解决办法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
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解决办法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步骤
1.引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出示羊角锤或木
工用的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展示观察图片)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
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三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
究)
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
哪•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
我们来描述用羊角锤(或起子)拔钉子的过程.(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
羊角锤是常用的工具,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
--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回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15:一、
什么是杠杆).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多媒体演示)
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
请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1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
内容).
一、杠杆-----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
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网----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玛一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练习: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
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2.关于力臂的教学:
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
实验1展示图3所示的示教板.
(边说边演示)示教板上有一杠杆而,。点是杠杆的支点,0点右边每隔10厘米1条虚线将50厘米
长的神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4个挂在杠杆左端4处,作为杠杆的阻力玛.剩下的
1个作为杠杆的动力用,手拿该钩码在仍间寻找挂点,使杠杆平衡,刚好挂在第4个格上.
2
实验2将加卸下来,换上小杆,虚线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保持左边的阻力居不变,仍用刚
才的钩码寻找使杠杆平衡的挂点,发现钩码(动力耳)仍在第4条虚线上,但此时力的作用点到。点间
距离发生了变化.
图4
实验3将a'卸下来,换上切杆(如图5所示),步骤同上.发现钩码(动力耳)仍在第4条虚
线上,力的作用点到。点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
图5
上面3个实验结论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阻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动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支点与动力作用线间的距
离仍然保持不变(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可见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
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2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板书)
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一支点0、动力耳、阻力玛、动力臂。、阻力臂,总称为
杠杆的五要素.
3
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6中杠杆的动力臂4和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
的画法,详见书P192图13-2).
图6
3.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
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
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
学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支点。用铁架台支撑.事先在左右各挂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
□□
图7
请同学找出这个杠杆的五要素(0、斗为4、G)
若将右端的1个钩码换成2个钩码,那么应将钩码挂在什么位置能使杠杆重新平衡(学生猜想、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那么,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杠杆再次平衡?
将4个钩码挂在1个格的位置上.(用操作结果证实.)
实验数据
动力用阻力为
次数(个)动力臂4(格)(个)阻力臂(格)
11414
21422
31441
你能将实验结论加以归纳吗?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4
用/=居4(板书)
旦=4
用比例式表示玛£】,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儿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
之一.
4=色
招4(板书)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索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现在,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阿基
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搬动地球”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儿分之一.当动力臂》阻力臂
时,则动力〈阻力.
课堂练习:【例1】画出图8中户和’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户与户的大小.
1111A
图8图9
【例2】图9所示杠杆,总长20厘米,仍长60厘米,现在4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6处的
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黄秤的示数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书P193题1、2、3
教案示例
第三节滑轮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滑轮(4个如.铁架台3.绳子4.弹簧秤5.长尺6.祛码7.投影仪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引入
5
(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如图4).滑轮
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
什么叫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可以是圆的吗?
可以.
2.新课教学
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
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
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2
图1
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第三节滑轮(板书)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板书)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
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图2)
6
r
w
图2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看图3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
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看图4,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
图4
【实验1】装置如图5所示
用哪种方法更省力?
图乙的方法更省力.
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如图6所示)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
7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二、动滑轮一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
方向,怎么办呢?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
(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1c?
等于2
(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F=-G
不变,仍然2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
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
【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
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
8
三、滑轮组F=1/〃Gs=nh(其中H一绳子的段数G-物重〃一物体移动的距离F-
拉力$一拉力移动的距离)
(.=)总结
【小结】请学生填写下表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定义
实质
特点
练习p207图13—14,P207“想想议议”
四、布置作业
巧P991〜4
教案示例
第十四章第一节功
教学用具滑轮、祛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教学演示:1.用定滑轮提拉祛码做功.
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
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
9
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5.手提祛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
教学过程:
引言: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
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
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
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以下我们要通过儿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
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1】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尸、S.
指出:尸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产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
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
【演示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
易比较.)
指出:人的推力尸对小车做了功.或简单地说人做了功.
图2
【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
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
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
10
S3
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
小结:做功的一个因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教师强调指出: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
两个因素.
【演示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了一段距离.如图4.
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尸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
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
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
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在A点之前:推力尸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户已经不存在,
当然不会做功.
在此强调指出: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譬如,小球从
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
记住,两个因素缺•不可.此外如果尸跟S方向互相垂直,力尸也不做功.
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
【演示5】手提祛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5.
11
问:人对硅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小结:虽然力是作用在祛码上,但祛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祛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祛
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
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
板书:2、功的计算:
如果我们用/表示功,用尸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请注意演示实验,你是否能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功的计算规律.
【演示6】用弹簧秤拉小车,拉力做功.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注意要让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①
拉力大小不同,但通过的距离相同.板书.
R$W,
AS股
FARS=S
请同学思考两次所做的功龈修填出=”的符号,(即切>股).
②然后再做第二次演示实验:使拉力相同,距离不相同.
板书:
«S睨
AS//
使用=内,S>S,则利>第.
(让学生比较忙用的大小,并填入比较大小的符号).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你是否能得出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定义:
板书:H!=FS
指出: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的多少来,但必须注意它们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板书在公式的旁边.
12
【例题】请阅读书上的习题.讨论如何计算出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
讨论中教师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在计算中跟G箱重无关
注意板B的规范要求.
已知:尸=50N、S=10m、G=100N.
求:/
解:根据WAS-SONXlOmnSOOJ.
答;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为500J.
讨论:根据上题如何改变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公式灯以与物重G有关,而与水平推力广无关.
纠正同学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次突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及功的计算公式.
自编两道“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物理习题.
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
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儿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
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⑺,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13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
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
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
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
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教案示例
五.探究一使用机械能省功吗?
-、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图1
14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理论上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要求一名学生板演,(省•半
力,应为2.5N)
问:实际上产=2.5N行不行,为什么?
问:怎样能知道尸实际是多大?(实验测量——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肯定实际上户>2.5N)
问:实际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人所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相比较,大小如何?这与功的
原理是否矛盾?(不矛盾,功的原理说使用机械不省功)
问:我们希望上述两个功越接近越好还是差距越大越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广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
物提升的高度人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C=5N,A=0.5m,Q3N,s=lm.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的=F・s=3NXlm=3J,
直接用手提高重物同样的高度需要做的:肌=仆A=5NX0.5m=2.5J”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的A队,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
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重物重力的一半还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N,
而实际的拉力是3N).做的功要比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大一些(该实验中,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2.5J,
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J).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L有用功(协向):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的=G•力=5NX0.5m=2.5J.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及把动滑轮和绳子提升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
叫额外功.使用任何实际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必妫):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有用功加额外功是动力对机械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
答:iy&=/',•s=Ae2A=3NXlm=3J.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15
答:吸价=%一%rw=3J—2.5J=0.5J.
2.机械效率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限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
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举例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所占比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巩固练习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是375N,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2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
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组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
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即如果不用机械直接把重物提升相同高度
所做的功.计算时,功(『B)=拉力(力X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
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生“)=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组对货物拉力的大
小等于货物重,即Q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力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
用功(/"用)=货物重(G)X货物提升的高度⑺.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
地做额外功.
16
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
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儿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w•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
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
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
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
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甲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17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
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
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裁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室: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实验展示台
(二)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
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
(三)多媒体网页课件,
(四)校园网BBS系统+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观看多媒体视频:
(1).风暴的肆虐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
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
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
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2.活动:投掷乒乓球
教师:请每一位同学从实验盒中拿出一个乒乓球——全体起立!——目标,老师手中的气球,我们比
比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准确命中!预备——发射!
好,请认为刚才命中目标的同学举手。请你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判断你的乒乓球命中气球的?
学生回答:我看到气球被乒乓球推动了。
教师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又可以如何来描述呢?
学生回答:乒乓球对气球做了功,乒乓球具有动能。
教师提问:从以上三个事例中,你能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吗?
学生回答:物体都对另一物体做了功,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生讨论事例的共同点,引出探究的主题一各种形式的机械能
(二)、新课讲述
板书(投影):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
由学生的讨论,引导至对动能及势能影响因素的探讨。
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各不相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
18
学生活动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由学生使用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的科学探究。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辩论式的探讨氛围,以
寻求更科学的探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时,应保证两
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而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时,又要保证两次实验物体的质量保持一致。
板书(投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
教师提问:之前的活动中,扔出去的乒乓球落到地面后又会弹起,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动能,还有哪
些形式的机械能呢?
学生回答:还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学生活动2: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由学生自主挑选所要探究的命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
索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教师继续发动其他同学对此做出相应
的评判,重点突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运用。
板书(投影):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的程度
教师提问: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飞来的铅球可以用脚去踢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飞来的足球和铅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铅
球的质量大,所以动能也大,能对人做的功也多,将造成的伤害也大。
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实例。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巩固:
1.使用BBS的投票系统进行选择题的练习和对错统计,当堂反馈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浏览网页内容,复习巩固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作业布置】
1.《教材》P5W1,3、5
2.|”|忆一下,前面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你是如何做的?
二内能
内能”教学目标
a.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不.关
b.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
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19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r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
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内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教学目标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教师引导网忆分子运动论
的三个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实验比较
在不同下扩散观察实验现
二、内能现象的快慢象
(对比红,墨水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在冷水与在热想一想造成这一
和叫物体的内能水中的扩散)实验结果的原
因,并自己得出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弓学结论:物体内能
与温度有关,温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
讲评度升高•,内能增
大,内能越多
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
比较比较内能与
动又叫热运动.
机械能的区别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做题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
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T(TC.甲
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
个冰块相比较()
20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P17—1,2
“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
R教学案例》探究一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教学课题探究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
2.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
.解瑶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
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仪器材料铁架台、量筒、烧杯,两个相同的热得快,温度计,水,煤油、计时器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第三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一、探究1: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提出问题.浦想,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分析交流,归纳总结
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一样
二、探究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1-探究过程
2比热容:
3.比热容的单位
4.出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物质的吸热本领
三、比热容的实例分析
四、热量计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t学生答:
引入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两种I.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过程中如何知道改变了多2.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
少内能增加多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内
能就减少多少
22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热量所以,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
的概念能的变化
热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
二、探研究和计算吸收多少热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不同种
究:不同种我们计算内能的改变.要想计算我放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不一样
类的物质吸热量就要先研究一下不同种类的物质设计实验验证
热本领不同吸收热量的本领是否一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浦想表1
学生采用控1.取两个烧杯,甲装400g水,工加热初vn理天混吸收热
为班
制变量法设装4Q0g燃油,使它们初温相同,并加
g时每$/c/c量(多少)
计实脸然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现
水
这是学生票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煤油
认识比热容2仍是上述两个烧标,水和煤油质
的第一步.最不变,使它们初温相同,都让它们表2
突出了新谡从初温升高到40。,比较加热时间是员些加热和海吸收热
程理念,由否相同,从而判断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g时间,s/c/c量(多少)
接受式向探(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做,掇后交流.
水
究式转变每次实验中都使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
煤商
这样就可认为提供的条件能保证相同
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①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②(表i)吸收相同的热员,煤油
升温快
引导学生分析表1、表2的数据得出③(表2)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
结论收热量多
1,提出问题2.学生赭想
既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那么①可能与物体质敢有关
三、探究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②可能与温度有关
---比热容
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可能与物态有关
④……
仍然采用3.设计方案探究学生讨论方案
控制变量①取两卜烧杯,甲装200g水,乙装各组根据猜想迸行探究实验
法,探究当40。g水,使它们初温相同(21TC,室数据记录
升高的温度
混)都升高到30C,比较加热时间,1A表3
相同时.吸
pc.JM
而比较吸热多少初温末温加热吸热量
收的热量与物质
质量的关②使两个烧杯中水均为200g,一个s/c/c时间/sJ
系;当质量从20。升高到4OC,另一个从20C升JHO
水
相同时.吸高到30C,比较加热时间.比较吸热200
收的热量与多少2M
煤油
升高温度的(与前面实粒相比)j。
关系
23
续表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商场卫生间装修及设施升级合同
- 2024年度美容行业广告宣传合作协议
- 2024货物物流运输合同书范本
- 2024装修合同预算写范文
- 2024正式的代理合同样本
- 2024合同示范文本大全(上)
- 2024年度畜牧业养殖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租赁合同标的物清单
- 2024年度合同争议廉政调解协议
- 换热器设备采购合同范本样本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新药研究与开发本科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新概念二单词表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 工程重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物业管理服务的整体设想及策划
- 《庄子》全译(原文+注释+译文).
- 希望之星决赛即兴问答话题汇总(优选.)
- 优秀教师要养成的30条好习惯(转载)
- 武当太极剑(49式)图谱拳谱
- 图书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 房地产开发公司薪酬管理制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