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_第1页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_第2页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_第3页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概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矗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

1.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2.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月晕:月亮四周所起的一圈光气。

4.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5.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6.明发:天亮,拂晓。

7.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8.九江:即指浔阳江。

9.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10.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11.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12.当:屹立。

13.曙空:明朗的天空。

14.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15.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16.远公:即慧远,晋代闻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17.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19.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20.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21.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擅长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宽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概磅礴,格调雄浑。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殊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拓了道路。第四句开头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雄伟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宏伟气概。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青翠浓郁的山色,又示意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慢慢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格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漂亮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美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白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原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仰慕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由于“于役”,是由于他还要连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阔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冲突,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冲突。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美丽。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想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概宏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