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赠友别离诗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
而惆怅。发而为诗,便消失很多传世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
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由于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分,极
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送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在交通不兴旺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
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宝,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
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意包
含在殷勤的祝愿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予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
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亮?????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一、情感特点: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气氛,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情感1:茫然、怅然假设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2:宽慰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达诗人志节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人肠。
情感6:伴侣间的友情。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心,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
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纳衬托渲染、比照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三、鉴赏方法:
1、把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写景渲染或叙题写意;其次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谈论;
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其次、三联
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行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头,"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
“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
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逋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1舟〕、阳关、古道、勺阳、明月、西风、濡桥、美酒等也都星与高别有关的意
豪。
四、实战演练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入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简单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
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假设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预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
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李顾〕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英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院。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
声音。
1.首展、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
么心情?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季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
然神伤的心情。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间。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画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颜色明丽;“横"字勾画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
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奇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
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愿离开大地一样对伴侣依依惜别的心情。
拓展阅读
丹阳送韦参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丹阳送韦参?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一一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一一
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次
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一一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
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留意
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
“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一语双关,明写秋而隐写愁,
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一一江北。兰舟已逝,
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
久地凝视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有
虚有实,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孤
独?????。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辞有尽而意不尽,确
实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舟行,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
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伴侣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闻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
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美丽的
谢亭风景也染上——层离愁了。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篙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
京市南面,也是一个闻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
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其次句写友人乘舟动身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
衬托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颜色特别艳丽。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
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团聚的可恋,别离的尴尬,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
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妙的春
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
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
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
意境带有一点逼仄悲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全都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伴侣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
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伴侣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
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漫。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
覆盖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伴侣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焦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
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漫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
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殊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悄悄无言地单独从风
雨覆盖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
处J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
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颜色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
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尴尬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
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
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
二、四两句纯用景物衬托渲染,那么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难过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诗题“重送”,是由于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
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气氛。“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
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
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
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
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其次句“人自难过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更加显出上下两句有水
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尴尬的孤独,只好单独难
过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难过〃与“水
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难过",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难过之情。三
句从“难过"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动一步。
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
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其次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
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万里青山”又表达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
望中消逝,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长,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根本上采纳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
抒情自然而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颖,甚能炼饰〃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爽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闻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
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
记叙诗人在黄昏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
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督促
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制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单独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
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
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特别生动。全诗表达
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意,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
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
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始终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
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
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致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
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
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蔽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
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深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
诗的主旨在于寄予。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
外,专以此求之,那么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静景与动景结合奇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相互衬托,
相互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
地萦围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安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
情别绪更剧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似是写郊
野向晚的景色,实那么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会为纯属自然景物
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
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
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
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留意
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
更贴切、更完善。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观赏的余地和珍视友情的启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
送君归去。假设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
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
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
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
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
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见。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那么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苦痛了。最终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盼望他生
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颖不俗,颇受人们宠爱。比起那
些敷衍应酬之作,明显有死活之别。[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瓷生产大车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云计算平台运维合同2篇
- 2024版建筑师聘用劳动合同
- 2024年电商平台系统维护合同
- 环保工程合同管理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控制权变更与产业链布局优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屋买卖返佣激励政策实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老旧房屋改造项目租赁合同终止补偿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用品公司品牌及生产线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手房过户装修验收与保修合同协议3篇
- 针灸推拿习题库+参考答案
- 手术区皮肤消毒及铺单法课件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的治疗
- 浅析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罗伊模式个案护理
- 公益性岗位开发申请审批表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 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
- 车辆剐蹭自愿和解协议书模板
- 儿科课件过敏性紫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