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谱世序(146世)完整版_第1页
汪氏宗谱世序(146世)完整版_第2页
汪氏宗谱世序(146世)完整版_第3页
汪氏宗谱世序(146世)完整版_第4页
汪氏宗谱世序(146世)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AGE7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AGE汪氏宗谱世序(1-46世)作为第九十五世汪华后裔、第四十五世汪璨祖之嫡裔孙,年过半百,始觉仍是自家好。工作之余,搜寻海内外汪氏踪迹,方成此汪氏宗谱世序(1-46世),也感欣慰。1世:名汪(出生前父母已取名为满),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庶子,二夫人姒氏所生,实即次子(鲁成公立长子姬午为太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简王十三年(周灵王元年)亦即鲁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母梦游汶,睹彩虹贯天心,知其详,觉而有妊。相传生时左手水文右手王文,合成汪字遂以为名。其孙诵遂以汪为姓。长于敦敏值功于鲁,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获封上大夫(最高爵位),食采颍川(颍河流域,中心豫东)封汪侯,史称颍川侯(汪满侯)。配夫人王氏──大夫王珣之女,生子一──挺。公与夫人殁后,同葬于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河南新郑东南),坐坎面离(颍川),即(面向)晋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西乡靖仁里。2世:名挺,字文质,汪侯独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也即孔子诞生前一年(公元前552年),仕周灵王司谏,禄三官,迁京都洛阳。配夫人郑氏──郑君约之女(一曰许氏女);生子二──诵、芒;公殁葬于洛阳(河南)牛耳山(郑氏与公合墓)。3世:名诵,字元通,号志道、重童,挺公长子,以祖父名别姓汪氏。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即鲁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仕周为都司马(将军下的部门统领),仕居平阳府(一说为山东之东平阳,今泰安新泰;一说为山西之平阳,今临汾西南,尧曾建都其地),平阳郡始此。配柳氏──河间(今河北)柳怀公女,生子四──钺、铨、锜、魁罡。诵公为中华汪氏实际启姓之祖,本姓姬,成年后因觉祖名由来神详而引以姓汪,故奉颍川汪侯为汪氏鼻祖(即以其祖姬汪为一世、其父姬挺为二世)。经考,平阳郡即山东省邹城市西三十里的平阳寺镇,而非山西临汾。古时属于邹国,又名邾国,春秋时是鲁国的附庸,后来成了鲁国的一个邑──平阳邑。汪姓是姬姓鲁国公室的一支族,故汪氏成为平阳的旺族,称郡望为平阳。其弟姬芒是否同改为汪芒,他及后裔是否姓汪,是否修编并续著宗谱,他与“汪芒之后”的渊源传说有无关联,待考。4世:名钺,字智宾,行一,诵公长子。史属春秋,西周,鲁国。生于周敬王十二年即鲁定公二年癸巳(公元前508年),周贞定王十一年癸未(公元前458年)仕鲁至公族大夫(上等爵位)封陈郡(今河南)侯,为大司马,居洛阳。配钟氏──颍川钟思恭之女,生子一──嵩;继妣王氏,生子四──汶、洙、福云、郁(继锜)。二弟──汪铨仕鲁至司马;三弟──汪锜19岁为鲁齐两国之战亡于郎(地名),即孔子颂扬的春秋杰出的少年民族英烈,为谥列侯。5世:名嵩,字子高,行一,钺公长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贞定王二年癸未(公元前467年),周威烈王一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仕鲁至中大夫(中等爵位),仕居河南。配济阳(今河南)江氏(又曰姜氏),生子一──建。因功受诏上表修谱。其同父异母的四位兄弟的史料缺,郁为锜承祧。6世:名建,字君行,嵩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威烈王十三年戊辰(公元前413年),周显王(公元前368-前321年)六年戊午(公元前363年)仕鲁至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宫廷左卫军统领)、将兵备诸侯,仕居山东。配萧氏──兰陵(今山东)萧亮之女,生子一──考。7世:名考,字公绩,建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生于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仕鲁至司马(将军下的军政统领),仕居山西。配叶氏──太原(山西)叶恺之女,生子一──欣。8世:名欣,字仁悦(一曰子悦),考公独子。史属战国,西周,鲁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一年丁未(公元前314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仕鲁至彭城(江苏徐州)戌主(卫戌军统领)以备兵抗楚,次年楚顷襄王伐鲁攻占徐州,又五年楚灭鲁。公认定:“能困楚,莫若秦,吾将复矣。”遂举家入秦,居长安,誓报灭鲁之仇。享年六十四岁,配姜氏──天水(甘肃)姜俭之女,生子一──永。9世:名永,字子长,欣公独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秦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仕秦至左监门。尝曰:“余不敢忘父母之邦,且以仇楚而志吾之复也。”子承父志蓄势抗楚,仕居甘肃、陕西。配李氏──舍人(达公贵族之近亲)李超之女,生子一──陈。10世:名陈,字宇梁,永公独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仕秦至中郎将,助大秦灭六国,征战建功,后封彻侯,仕居陕西、河南。配袁氏──陈郡(河南淮阳)参军袁义方之女,生子二──良、量。公殁葬长安左冯翊。11世:名良,字文贤,陈公长子。史属战国,秦国。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秦二世二年癸巳(公元前208年)仕秦至中郎将,仕居地应在陕西、甘肃。配沈氏──吴兴(今浙江)著作郎沈文公女,生子—一—猛。其弟──量,仕秦至彻侯(最高爵位),后世居长安。12世:名猛,字君烈,良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秦王政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仕汉至中军司马,从高祖定关中。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丞相萧何以为河中军府司马。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官至沛郡守(今安徽相县)。配吕氏──范阳(今河北,一曰济阴即山东)淮阴令吕公迟女,生子二──胜、拔。13世:名胜,字伯勘,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公元前219年),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仕汉至丞相王陵府(今陕西西安)长史,再仕颍川(今河南新郑、禹州)郡守,又封容城(今河北保定)侯。配李氏──彭城(今江苏徐州)戌主李温之女,生子三──理、重、泰。其弟──汪拔迁居北地。14世:名理,字仲长,胜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汉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仕汉至清河(河北)令。配吴氏──太子舍人、琅邪(山东)吴达公女,生子二──坚、婴。二弟──汪重仕居颍川,三弟──汪泰仕居宜阳(洛阳)、汴梁(开封)。15世:名婴,字子雅,理公次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一年壬戌(公元前179年),汉景帝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仕汉至冯翊(陕西西安)长史,再仕伏波将军。配陈氏──清阳县令、颍川(豫东)陈度公女,生子一──晃。其兄──汪坚仕居清河(河北保定一带)。16世:名晃,字文明,婴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戌申(公元前133年)仕汉北征至中郎将,仕居今陕西、山东等。配王氏──御史、琅邪(山东)人王评公女,生子一──性。17世:名性,字公静,晃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仕汉至北征中军司马,后为淮阴(江苏)令,仕居陕西、山西、河北等。配杜氏──太子洗马、河北杜陵公女,生子一──进。18世:名进,字元涉,性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仕汉至护军司马,仕居应陕西。配李氏──始平(陕西中部)李则道公女,生子三──达、将(逵)、勘。19世:名达,字子通,进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昭帝始元三年丁酉(公元前84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仕汉至中郎将,仕居陕西、安徽等。配夏氏──安定太守、谯郡(今皖北)夏汉宗公女,生子三──雅、悊、卞。二弟──汪将(逵)仕居不详,三弟──汪勘仕居扶风(陕西)。20世:名雅,字景儒,达公长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汉成帝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仕汉至猃狁(即凶奴,今陕北、陇北、蒙西)戌主,后仕清河(冀南、鲁北)太守。配徐氏──广陵主簿徐宗彦公女,生子一──勇。二弟──汪悊、三弟──汪卞,均仕居淮阴(江苏)。21世:名勇,字伯州,雅公独子。史属西汉。生于汉元帝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以功授广武将军,仕居豫。配许氏──陈郡(河南)太守许陵公女,生子一──言。22世:名言,字公辩,勇公独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汉成帝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新王莽天凤元年甲戌(公元14年)授广武将军不就,刘玄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从汉授武锋将军,讨王莽有功,任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太守,仕居山东、陕西。殁葬右扶风(西安西北)茂林马邑山。其墓碑铭文曰:“周公末裔,汉代名贤;英英独秀,沉沉蒿田;麒麟卧地,松柏参天;灵龟万世,华表千年;式刊不朽,视此雕镌。”配张氏──清河(冀南)太守张荣公女,生子一──高。23世:名高,字元升,言公独子。史历西汉/新/东汉。生于西汉孺子居摄三年戊辰(公元8年),东汉建武二十年甲辰(公元44年)凶奴侵犯,在天水、上党、武陵、五溪等地抗战中,英勇善战,累建功勋,赞为猛烈将军,授北塞戌主,仕居陇西。配薛氏──彭城(徐州)薛宏公女,生子三──洪、澄、浍。24世:名澄,字仕清,高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己丑(公元29年),汉章帝元和元年甲申(公元84年)取武略进士,仕征北军司马,仕居陇西。配河内(今河南)荀氏,生子一──珍。其兄──汪洪仕居河西(甘肃),弟──汪浍仕居广平(今河北)。25世:名珍,字子玩,澄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汉安帝永初元年丁未(公元107年)以父勋仕沛郡(皖北、苏北及豫东)长史,后升沛郡侍郎、著作郎,仕居皖北。配宋氏──沛郡宋昱公女,生子一──云。26世:名云,字元汉,珍公独子。慷慨有大节,尝谓人言:“孝不违亲,忠不避难,臣子之职也。”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汉顺帝永建元年丙寅(公元126年)父卒方仕汉,永建三年戊辰(公元128年)为渔阳(北京)太守。鲜卑犯边,屡破之,久战无援终阵亡,享年五十七岁。配袁氏──许县(河南)祭酒(最高学位)袁昙公女,生子一──讬。27世:名讬,字伯寄,云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汉恒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仕汉至嘉平(今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县令。配胡氏──太阳(今山西)县令胡进公女,生子一──顗。28世:名顗,字子始,讬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壬子(公元112年),以孝廉献策而仕,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为太子洗马。配胡氏──安定胡公贡(一曰胡公员)公女,生子一──广。29世:名广,字元洪,顗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公元131年),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仕汉,破黃巾军乱有殊功,封中郎将,仕居甘肃。配贺氏──武都(陇西)贺韬公女,生子一──平。30世:名平,字衡甫,广公独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己巳(公元189年)随关东诸侯讨董卓有功,为徐州行军司马。配陈氏──颍川(豫东)参军陈通公女,生子二──文朂(xù,同勖)、文和。31世:名文和,字君睦,平公次子。史属东汉。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公元170年),江南始祖。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破黄巾军贼有殊勋,授龙骧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年丁丑(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从河南禹县南迁,公渡江至江南,孙策表授为会稽(浙江绍兴)令,封淮安侯,遂居会稽。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孙权遣中郎将贺齐部平黟、歙二县,分汉丹阳郡。黟、歙二县地利,与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六县立新都郡(含浙西、皖南)。治所始新,初王朗为会稽太守。黟、歙尝羁属会稽西部,朗降而黟歙至是始平,文和遂家于歙。以距长安数千里,爰自其祖考溯至颖川,遂整撰史料,续修宗谱。凡三十世,考定谱牒,详记德行、官爵、墓茔于各代之下。汪氏之谱盖始此而详焉。公葬新都郡(始新,今千岛湖库区)西九里邵石山。配富春(浙江富阳)孙氏,生子二──轸、超。其兄──汪文朂,居会稽,立超为嗣。32世:名轸,字公车,文和公长子。史历东汉/三国。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壬辰(公元212年),破黄巾贼于故鄣(鄣郡治所,今浙江安吉西北),为弭寇将军、故鄣县令。配历阳(今安徽和县)李氏──李期公女,生子四──彻、远、徐、万春。葬新都郡前都督山,其碑铭曰:帝喾之胤,姬旦之苗;股肱周室,羽翼鲁朝;源长派远,金声玉条;文波浩瀚,笔海迢遥;烹鲜驯雉,制锦沉巫;既宰他邑,亦赞松榆;燕辞城郭,雁至衔庐;屡华廷槿,匝固荒芜;十年迅速,七尺斯须;茔来元武,兆示青乌;宗支不昧,万载无渝。其弟──汪超,出继伯父汪文勗为嗣,居会稽。33世:名彻,字子明,轸公长子。史历三国/吴国。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因累建功绩,吴大帝赤乌元年戊午(公元238年)仕吴至湘东郡(一曰湘都郡,今湖南)太守,居湘东;后封新都(浙西、皖南)候,居黎阳(浙西)。葬歙郡(歙县)城东八里吴清山(一曰吴渚山)。配始新(浙西)方氏──方信公女,生子三──授、守、谦。二弟──汪远,迁南陵(皖东);三弟──汪徐,迁庐江(皖中);四弟──汪万春任庐江郡(皖中)守,居庐江。34世:名授,字元德,彻公长子。史历三国/西晋。生于吴大帝黄龙二年庚戌(公元230年),吴大帝太元元年辛未(公元251年)仕吴至射击校尉,宝鼎三年戊子(公元268年)授右将军、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太守。后迁居遂安(浙西),葬邵石山。时新都太守许悌启敕新生都汪、余、方、胡自为一邦四胄之姓。配新定(今浙江淳安西南)余丞通公女,生子四──翊、解、演、旭。二弟──汪守,居湘东;三弟──汪谦,任豫章(江西锦江流域)郡丞(副郡守),遂居饶州(上饶)浮梁县(景德镇)。35世,名演,字德敷,授公三子。史属三国/西晋。生于吴末帝甘露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晋惠帝元康元年辛亥(公元291年)仕晋至仁威将军、散骑常侍。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公元294年)夏,因洪水暴涨,公居睦州遂安所居地沦为溪,徙居遂安(浙西)城北。公葬新都(浙西)邵石山。配王氏,生子一──道献。长兄──汪翊,任海阳(皖南休宁)令,居海阳;二兄──汪解,任庐江(皖中)郡守,居庐江;四弟──汪旭,先仕晋军司马,破刘曜有功,历任护军司马、丹阳太守,封淮安侯,食邑二千户。晋成帝咸康二年丙午(公元336年),诏索诸姓宗谱,旭公续修谱牒奉表。居宣城。36世:名道献,字君奉,演公独子。史历西晋/东晋。新安始祖。生于东晋武帝太康九年戊申(公元288年),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仕晋至新安郡歙县令,遂居歙县。公卒葬歙郡城东八里吴清山新都侯墓。配胡氏,生子二──恭、威。37世:名恭,字伯敬(一曰敬伯),道献公长子。史历西晋/东晋。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壬申(公元312年),东晋孝武帝(公元373-396年在位)时拜除寇将军。生性清高廉洁,不尚财物,所居经史充栋,以文学著名,所传有书史。居歙南,享寿八十有七,卒葬向杲山,在歙县永丰乡。梁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建向杲院。配胡氏,生子一──统。其弟──汪威,繁衍至北野灵村、辇村、乌聊琶村诸支脉。38世:名统,字容之,恭公独子。史属东晋/武帝。生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丁未(公元347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元年辛卯(公元391年)仕东晋至宁远将军(晋制五品)。享年六十五岁,葬向杲山。配程氏,生子一──元爽。39世:名元爽,字克明,统公独子。史历东晋/南北朝/宋国。生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甲戌(公元374年),宋武帝永初六年甲申(公元420年)仕宋至富春(今浙江富阳)令。著书行世,文学著名,享年七十八岁,葬乌聊山即今徽州南山。配程氏,生子一──叔举。40世:名叔举,字鹏远,元爽公独子。史属南北朝/宋国。生于宋武帝永初六年甲申(公元420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辛丑(公元461年)为护军司马(一曰参军司马)。领兵镇歙后,遂勇退不仕,优游山水。一日沿登源河上行,抵瀛洲,爱其山水,遂由始新迁家定居,取名汪村。性好赒施,丐贷者踵门,虽贫乏不厌。享年九十八岁,神为撼,葬绩溪登岭山白扬坑东山下将军踏弩形。配江氏,生子五──皓、泰、志、聘、霸。41世:名泰,字亨之,叔举公次子。史历南北朝,宋国/齐国/梁国。生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辛丑(公元459年),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仕齐征仓曹参军,后不就;后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梁欲大举伐魏,授平北大将军、绩溪令。迁居绩溪,享年六十三,葬歙县横品山下。因历仕有功,后宋追封基福昭佑侯。配姚氏,生子五──然、勋明、杰、默、仁。长兄──汪皓,一子名睦,一孙名宝欢为隋大将军;三弟──汪志,迁居葛塘;四弟──汪聘,迁居临溪;五弟──汪霸,仕歙县主簿居长乐乡。42世:名勋明,字智叔,泰公次子。史历南北朝,梁国/陈国。生于南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陈武帝永定三年己卯(公元559年)仕会稽令。性严正端默,不持人短。因历仕两朝有功,封戴国公,后宋追封衍庆灵佑广济侯。享年六十一岁,葬歙县云岚山。配许氏,生子三──僧莹、僧湛、僧叔。长兄──汪然,三弟──汪杰,四弟──汪默,五弟──汪仁,俱迁白杨。43世:名僧莹,字伯玉,勋明公长子。识度宏远,遇事有法。尝诲子弟曰:“凡人处世,服食居用,贵无敝陋,然亦不至奢。毋俭不中礼,毋时绌举赢,而后可矣。”史属南北朝,陈国。生于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为海宁令、袭封戴国公,三年壬午(公元562年)迁任稷州长史。享年五十四岁,葬歙北云岚山。因仕功显著,后宋追封世惠垂贶善应灵显侯。配歙西郑氏,生子三──世华、世英、世荣。二弟──汪僧湛,字天卿,陈天康元年授仕鄱阳令,享年八十九,葬溲山,配周氏,有七子──秩、师、佛、罗、彪、环、珉。其长子铁秩为世华裨将,唐封金紫光禄大夫,歙州总管;三子铁佛为世华左将,唐封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铁佛有八子众孙,衍居凤亭、溪口等地。三弟汪僧叔或未成年(资料无考)。44世:名世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华,僧莹公长子。史历隋朝/唐朝。隋开皇六年丙午(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子时生新安登源里(今绩溪淳安大庙汪村)。受世家教诲及房叔宝欢(隋大将)的影响和器重,自幼酷爱攻书习武。15岁尽显高大英俊、机智神勇,18岁以勇侠自居独步各地,19岁选据新安,纳勇结邦且气势相当。时逢婺源寇起,不安逐甚。新安郡府遣兵平乱,力不敌寇而败归。郡守无耐公告全境,召兵募将。公20岁(公元605年)即率众士应征,遂即部兵剿寇,一举灭之,因功获任新安州副将。期间郡将张公妒才藏私,多方迫害,终因赏罚不公,激众将士群愤欲反,张公逃之。受众推公29岁(公元614年)任将,再平回玉乡(歙州)寇乱。公31岁,时逢隋末大乱,公受众官兵拥戴自立为新安州刺史,以镇保一方平安。宣州守将不服欲起兵征讨,公33岁(公元618年)率兵攻克宣州,守将请降,公纳降并优待。遂杭、睦、婺、饶等州守将感德摄威,相继归顺。公已功德日盛,威誉益隆,统领六州(今浙江、安徽及江西三省近半区域),带十万。时至中原大乱,南方割据渐多,隋帝已无能控制。以一州刺史统领六州,恐名威不足,若遇外力入侵极易瓦解。六州诸将忧虑以谋,奉请华公立国称王。众望难推,公35岁(公元620年)定都歙州始称吴王。公36岁(公元621年),唐王建国已三年余,尽显强盛且德政惠民。汪自认不及,视唐王为真命天子。为促华夏一统,遣堂弟铁佛往西京奉表归唐。唐高祖欣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并任歙州刺史。在举世大乱之际,汪华主镇新安(六州)十余载,德惠民众安居乐业,永世赞颂。公43岁(公元628年),唐太宗诏授左卫白渠(陕西)府统军,居西京。公58岁(公元643年)诏授忠武将军、右卫积福(陕西)府折卫都尉。公60岁(公元645年)唐太宗征辽东,特诏授九宫留守,辅掌朝政,赐五顶花冠诏一品服于众夫人。唐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公元649年)三月初三,公病故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三年后灵柩运回故里,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公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安民、忠心护国,徽民讴歌、大朝嘉誉,后代唐王多有加封,宋元明清后朝大帝亦追封十余次。除汪氏宗祠外,地方民建(或少数官建)忠烈庙、汪王庙、越国墓祠等数处,尊为太阳神、地方神、汪王大帝等,奉拜一千二百余年。配钱氏(公未贵时首配,名英,端彦公女,休宁黎阳乡敦睦里钱源人,未育)、钱氏(名任,大将军巢国公九陇之女,湖州长城光化里人)、嵇氏、庞氏、张氏先后共五房。生子九,钱氏──建、璨、达,嵇氏——逊、逵,庞氏——广、爽、浚,张氏——献。九子皆如父,个个身名显赫。二弟──汪世英,唐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享年五十八,配李氏,生四子。三弟──汪世荣,唐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论功袭封戴国公,任清江令,享年六十五,配鲍氏,生四子。45世:越国公世华七子,名爽,字子开。唐朝,太宗、高宗时期。唐贞观三年己丑(公元629年)十二月二十日卯时钱母(其父二婚钱氏,三胎)生,贞观十八年甲辰(公元644年)任右武卫,唐永徽五年甲寅(公元654年)配左卫勋府,唐总章二年己巳(公元669年),仕唐至岐王府(陕西)法曹参军等。爽公仕地远跨陕西、安徽等,家居绩溪和宣州,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公元673年)六月初九日巳时卒,享年四十五岁(一曰五十二岁)。公妣同葬绩溪(皖)登源南十一都三图,土名七塔,世称七王坟(一曰云岚山)。唐宋元历封崇和衍烈公、忠德侯。原配妣闵氏早卒,继配戴氏──江阴戴圭铭公女,生子二──处礼、处贵。爽公长子处礼迁歙北慈姑(又叫慈川处礼无后),二子处贵迁。爽公后代繁衍众多,陆续迁徙至婺源、饶州、歙县、休宁、祁门、宣州、桐城、安庆、潜山、肥东、池州、东至、石台、青阳、常州、杭州、衢州、汉阳、黄冈、信阳等诸多分派。长兄:越国公世华长子,名建,字子高,唐高祖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二月十三日戍时钱母(其父二婚钱氏,首胎孪生之兄)生。配左卫勋府,654年袭爵上柱国宣、德、郎、朗州都督府(皖)法曹参军,680年表父勋诏授沔州杞王府(鄂)咨议。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卒,享年六十岁,葬岐州岐山县(陕)东北凤凰堆后。唐宋元历封忠惠公、崇福衍德广右侯等。配黄氏,生子六──处修、处约、处政、处冲、处纳、处俌。长子迁新建,二到六子全迁现。二兄:越国公世华次子,名璨,字子遇,唐高祖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二月十三日亥时钱母(其父二婚钱氏,首胎孪生之弟,)生。配左卫勋府,历仕宣、德、郎霍王府(皖)户曹参军、渝州涪川(渝)令。享年七十六岁,居、葬涪川,朱氏葬涪川北五里。唐宋元历封崇顺衍惠公、忠利侯等。配朱氏,生子二──处嶷、处崇。长子处嶷随父迁涪川(重庆涪陵)仕居,次子处崇后调浙江衢州团石仕居发展。三兄:越国公世华三子,名达,字德远,唐高祖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