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答谢中书书》八年级上第11课文章背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重点字音xiē歇tuí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____,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____备。晓雾将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____,沉________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____
________者。重点字形壁俱歇颓鳞竞与其奇1.实是
欲界之仙都。2.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重点断句////陶弘景,______朝齐、梁时期的______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字通明,号____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____”。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有《陶隐居集》。《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书:即___________,古人的书信又叫“_________”或“_________”,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常识南朝道华阳隐居山中宰相书信尺牍信札1.五色交辉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沉鳞竞跃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字词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指水中潜游的鱼这里指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重点翻译译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译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译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重点翻译译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译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译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一词多义词语例句释义时⑴四时俱备/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欲⑴夕日欲颓⑵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季,季节名词,时代,时期副词,快要名词,欲望特殊用法用法词语例句释义古今异义歇晓雾将歇古义今义颓夕日欲颓古义今义词类活用辉五色交辉颓夕日欲颓消散休息坠落萎靡名词作动词,辉映形容词作动,坠落思维导图内容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高峰入云山水之美山水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林木青林翠竹雾歇猿鸣早晚日颓鳞跃总领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奇者情感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思维导图晓雾将歇写景角度视听角度视觉猿鸟乱鸣听觉高峰入云观察角度仰视清流见底俯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动静结合动态猿鸟乱鸣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静态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峰入云远近角度远景两岸石壁近景这封书信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愉悦之情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得意之感。文章主旨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重点问题1.(课后题)《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重点问题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重点问题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重点问题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重点问题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以谢灵运自比的自我欣赏和自鸣得意之情。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文本理解巩固训练1.课文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山水相映之美。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观察角度是由仰而俯。色彩搭配之美。动静相衬之美。晨昏变化之美。景物形象是由显而微。景物状态是由静而动。时间是由朝而夕。作用: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文本理解巩固训练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美景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的奇绝,并表达了自己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愿。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本理解巩固训练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表达效果。“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写出了猿的柔声啼唤和鸟的恣意鸣啭;“竞”字有争相之意,写出了“夕日欲颓”时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欢悦情景。这两个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山林从早到晚的生机勃发,同时以动衬静,写出了山林的静谧。文本理解巩固训练5.请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对全文进行赏析。
⑴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其中有山川相映之美、色彩配合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⑵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叙议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到俯瞰,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序井然。
⑶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文本理解巩固训练6.背诵积累。⑴《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景物的色彩配合之美。⑶《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晨昏景物变化,尽显江南山水景物一日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力提升对比训练【甲】《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1.下列各组句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入:高峰入云
月色入户B.时: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C.清: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D.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衣欲睡A能力提升对比训练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3.语段【甲】抓住哪一个字来写的?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分)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能力提升对比训练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4.下面语段【甲】和语段【乙】中的句子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4分)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他们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拥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能力提升对比训练【甲】《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㈡对比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1.下面句子中红色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箬篷覆之B.其一犬坐于前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㈡对比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也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月上下C.复与疏钟相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倘能从我游乎请从吏夜归D㈡对比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⑵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㈡对比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3分)“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㈡对比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分)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能力提升对比训练㈢对比阅读《右溪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甲】《答谢中书书》【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节选自元结《右溪记》)能力提升对比训练1.下面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 山川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B.时 四时俱备
春冬之时C.清 清流见底
水尤清冽D.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遂与外人间隔C㈢对比阅读《右溪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能力提升对比训练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㈢对比阅读《右溪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3.语段【甲】中作者提及“康乐公”谢灵运有何用意?(3分)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了作者的自豪之感.同时与开头呼应。能力提升对比训练㈢对比阅读《右溪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4.语段【甲】【乙】分别借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语段【甲】借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语段【乙】借写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左溪美景,以及右溪长期不为人知、无人赏爱的状况,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能力提升对比训练【甲】《答谢中书书》【乙】二十三日,始过江山①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拉菜单交互设计-全面剖析
- 基于大数据的顾客画像构建-全面剖析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应用解析试题
- 2025年德语TestDaF考试模拟试卷:德语TestDaF考试模拟试题集
- 码头架空栈道施工方案
- 钢结构施工方案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
- 滨州机组隔音房施工方案
- 苏州声屏障代工施工方案
- 植草砖渠道施工方案
- 小市政施工方案图文
- 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初中英语被动语态的教案教学设计
- Web应用漏洞挖掘与修复-全面剖析
- 《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培训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考核表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酒店工程部维修工作单
- 军考哲学知识点
- ST5063TQZ清障车改装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