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二)

【规律总结】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

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

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

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

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

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

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

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

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

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

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

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

“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

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

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臼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

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

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

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

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③信义著于四海④怀信件像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

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

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

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

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

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

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

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

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

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

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

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

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专项练习

(一)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

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

日:“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亲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

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嵇,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

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

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二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度②或③辄

④进⑤余⑥笃

⑦涕⑧居⑨务

2.翻译:

①目不存教

②无以慰我

③何尔鲁钝之甚也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⑤躬身稼稿

(二)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

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目:“何面目

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

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11)十四

年诏有司(12)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i)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

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G):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

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

位,十斗为一石。(11)万历:明神宗年号。⑫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

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

“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

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

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

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三)余文琼意外遂愿

余文琼(ch3),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

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

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

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勰魂⑤恐不能遍览。喘喘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

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

水。⑤ISIS(xixi):恐惧的样子。⑥唱喝(yUyii):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

[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

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

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

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寄居③甘

④旨⑤贾⑥贮

⑦膏⑧迄⑨匝

2.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四)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日:“苏尚书③。”

翁日:“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目:“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

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揖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

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僧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

霜髯(rd川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

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五)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

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

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

劭亦归于绍,因自赞目:“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

考以四科⑩,回、赐(11)之徒不称官阀(12)。”劭有惭色。(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U):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

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

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1D回、赐:孔子

的弟子颜回、子贡。⑫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

2.翻译:

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许之

③咸出问表

④莫不嗟服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1-4题。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

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

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

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

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

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

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

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

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

栋字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树木刚生来时,没

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

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

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

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

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瞰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

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日:“吾欲为

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

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

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徐君性

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

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

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

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

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

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极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

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

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

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

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

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

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

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

无遗,纤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第H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扑,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吕添、蔡襄、吴奎、韩绛既出守,欧阳修、贾黯复求郡。扑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

去,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

籍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井以

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扑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知虔州。虔素难治,扑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

空。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扑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

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加龙图阁直

学士、知成都,以宽为治。扑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

不免。扑察其亡他,口:“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除转运使,

英宗谕日:“赵井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

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

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

井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赞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

余人,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在虔与成都,尤为世所

称道。《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弓退

B.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坐:犯罪

C.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开IJ:处罚、惩治

D.平生不治黄业,不畜声仗治:研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一时名臣,赖以安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扑御之严而不苛去今之墓而葬焉

C.蜀风为变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D.人不见其喜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扑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贤能之士如欧阳修等人,都要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时,一针

见血地(向皇上)进言,这是他们不会谄媚权贵,受排挤打压的结果。

B.赵扑任地方官时,一向平和宽容,受到上下好评。但在出使蜀地期间,一反常态,力主

使用严刑,这是他依据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选用的相应对策。

C.赵扑“为政”很有建树: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则,改变世风;在虔州,调动各县令积

极性,让其自主治理,使得当地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D.赵井为人长厚,操行高洁美好,帮助自家兄弟以及其他孤女人家,广施恩德于那些需要

帮助的贫苦家庭,这类例子多得列举不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译文:

⑵件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

译文:

(3)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尤为世所称道.

译文:1、D治:置办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

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日:

“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

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

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

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

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

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

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

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

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

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

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郎移檄购光武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B、方飨士作倡乐旦日飨士卒(《鸿门宴》)

C、死者脱衣以敛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D、乃开营后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①方飨士作倡乐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

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

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

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

屡受封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译文: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译文: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参考答案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

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二)、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2.①(A)②(B)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

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三)、余文诉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

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四)、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

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五)、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

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六)L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2.C(都是连词,表转折)3.A(杉树并

非徐望圣所种)

4.(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

节”。(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

吗?(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

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七)2、D(A:前一个“以",顺承连词,来;后一个“以”,因为;B:前一个“而”,

却,后一个“而”,顺承连词;C:前一个“为”,因为,后一个“为”,为了;D:均为第

三人称代词,他)

3、B(“这是他依据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选用的相应对策”有误,应为“善因俗施设,猛宽

不同”,所依据的是当时当地的情况。)

4、⑴欧阳修、贾黯因此能够留在朝中,当时有名的大臣,依靠他得以安定下来。(得分点:

由是:因此1分,“赖”后代词“之”省略,应译出“他”1分,句子通顺1分)

⑵赵扑先前出使蜀地的时候,有聚众进行怪异祭祀的,用严酷的刑法惩治他们(使:出使1

分,“治以峻法”为状语后置句式,应按“以峻法治之”翻译1分,句子通顺1分)。

⑶他处理政务,善于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设置对策,采用严厉与宽缓等不同的办法,特

别被当代人所称道。(“因俗施设”1分,被动句句式1分,句子通顺2分)

(八)1.C(A、均为悬赏捉拿;B飨:犒劳;C前一个“以”相当于“而。表目的,可

解释为“来”,后一个“以”是“以……身份”的意思;D,均表承接关系,表两事在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