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_第1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_第2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_第3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_第4页
发展经济学第八章 技术创新知识经济与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罗斯托〔Rostow,W.W.〕34美国5美国6美国7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赶超英国8日本9韩国10日本战后的追赶和韩国80年代的崛起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10-505101520253035美国人均GDP日本人均GDP韩国人均GDP美国人均GDP增长率%日本人均GDP增长率%韩国人均GDP增长率%11大炼钢铁时代的教训12第一节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13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传统理论及其评价1415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奉献16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奉献1718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主会场19图1000产品M产品NPPF1PPF2图2图3资源K资源LQ1Q2曲线1曲线2投入产出20经济效率的提高一般有2种路径2122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32.干中学〔LearningbyDoing〕下岗职工“再就业明星〞--宁夏瑞明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滕月玲24254.创新〔Innovation〕26第三节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27创新理论1、熊彼特〔Schumpter,J.A.〕〔1883~1950〕美籍经济学家。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歇尔。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282.创新讨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创造是创新吗?293、创新活动类型304.影响创新的因素〔1〕竞争程度。有竞争,才有创新必要。〔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大,广阔的获利前景能产生足够刺激。〔3〕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越快,才能不断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创新。〔4〕企业家群体。没有受到过良好训练,仅仅依靠冒险,如利用投机、黑社会等非法手段起家的企业家,往往限制竞争破坏创新环境。〔5〕信贷支持。315.企业家的作用熊彼特强调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经济开展的主体是企业家,动力是个别企业对垄断利润的追逐和企业家精神。驱动企业家去从事创新活动除了追逐超额利润外,还有三种力量:创立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征服困难的意志;创造快乐。32创造扩散创新是创新的模仿或推广应用是创造在生产上的首次应用33某企业家受获取利润和创建企业的意志所驱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静止均衡状态”开始创新活动,获得了额外利润其他企业为分享这部分利润会进行“模仿”行动创新活动进入了扩散阶段经济发展,额外利润逐渐减少新的更高的均衡熊彼特模型:试图解释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因此,“经济开展〞从本质上说是经济体系内部各种因素自行变化的结果,其最终推动力量正是创新。经济进入繁荣期经济进入衰退期34创新理论对经济开展的意义35国家创新体系是英国著名的创新活动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7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根本含义是:为了推动一个国家创新活动的开展,使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取得更好的绩效,在国家的层面上为创新活动各个主体所做的制度安排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以创新作为社会变革和开展的关键动力,是在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下相互作用的系统。3637龙芯的研发—中国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实例38不必。可进行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是两种根本创新路径,不同的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创新要素水平加以选择。模仿创新是经济欠兴旺地区缩短与兴旺地区差距的一条捷径。39模仿创新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40模仿创新的必要性41创新的传染模型时间累积的跟进者数量4243444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0时间销售量ABCPDⅠⅡⅢⅣ国内需求曲线国内生产曲线46第二节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分配、使用之上,以知识作为开展经济的资本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知识产业化=47知识经济与后发优势知识经济48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以知识作为开展经济的资本。知识经济的特殊优势开发本钱昂贵,但却能很廉价快捷地复制。一旦形成市场规模,可大幅降低售价,大多数人获益。每天数以亿计的知识信息公开发表,很多知识从其一开始就是公共产品。利用公开知识,可减少研发费用。这取决于对新知识的获取、采用及改进的能力。493.知识经济的特征〔1〕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知本。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3〕资金趋向于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知识的回报率是无限的、呈现指数增长。〔4〕知识产业会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产业,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尚未独立,而是贯穿于其他各类产业形态之中。50后发优势论〔AdvantageofBackwardness〕开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有别于兴旺国家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替代性效应,到达兴旺国家当前的工业化水平。包括替换兴旺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系列标准条件。512.后发优势的主要来源523.后发优势的实现:首先是学习534.后发优势的实现:其次是创新学习的同时,必须重视创新,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不重视创新的作用,过分强调仿效,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好学生〞。创新,不一定是沿着兴旺国家的思路走,可以从多个侧面,从自身情况出发,超前创新,自主选择新的开展道路。54为缩小与兴旺国家的知识差距,开展中国家应采取的措施1、吸收并借鉴兴旺国家现有的知识。2、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3、必须创造适应开展中国家本地情况的知识。4、缩小一国之内的知识差距与缩小国家之间的差距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5、解决信息问题。55信息问题565.政府的道路选择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政府肩负更为繁杂的任务不能极端民族主义。不能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自我封闭。不能极端西化。在进行制度借鉴时,兴旺国家的管理方式要为我所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而不是完全取代本国的政治体制,否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适应性问题。开展中国家越接近兴旺国家,后发优势就越小,政府直接领导与干预的作用就越小,因此应该逐渐过渡到由市场进行自由选择。57本章总结58附录59总量生产函数:Y(t)=F{K(t),A(t)L(t)}求时间的全微分:60产出的资本弹性产出的劳动弹性索罗余值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产出增长率616263美国1929~1969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奉献率一览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要素奉献率一览表资料来源:周正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对策.2006-03-1764有人估计,当前兴旺国家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的局部已经到达70%-80%。日本,在50年代为55%,到70年代已高达82%。6566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的奉献67中国科技与世界兴旺国家的差距68中国科技与世界兴旺国家的差距我国知识经济的开展水平在整体上比知识经济最兴旺的美国要落后40多年。从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鼓励、存量、流通等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看,如果把美国现有水平作为一个开展标准,以1来衡量的话,我国仅有0.26。我国1996年知识产业开展度为23.1%,还不及美国50年代29%的水平。69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地位70中国与世界大国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假设干指标比照71中国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的科技投入缺乏、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现行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有关。72总量严重缺乏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1990年我国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NP的比重为0.91%,1997年占GNP的比重为0.64%,7年间这个比重下降了0.27%,与此同时,我国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科技费用比例也逐年下降。目前世界上兴旺国家R&D支出占GNP的比重普遍为2%以上。1970-1980年,工业兴旺国家用于根底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从605亿美元增加到1948亿美元,10年间增长2.22倍。1986年与1970年相比,美国增长3.34倍,日本增长5.56倍,法国增长6.1倍。与世界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投入不仅数量少,而且增长慢。73总量严重缺乏依据普适性的一般规律,研发经费〔R&D〕占GNP不到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到2%之间,才会有所作为;大于2%,那么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日本、韩国等国家1997年这一指标就己分别达2.83%、2.79%,瑞典更是高达3.59%。美国1999年这一指标也是2.7%,投入2470亿美元,而1998年我国R&D/GNP才到达0.69%〔90年代中国始终在0.6%~0.7%间波动〕,R&D总经费约为66.64亿美元,1999年R&D总经费约合70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2.83%。中国R&D经费投入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都严重偏低,长期低强度的R&D经费投入已经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因素之一。747576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单位:亿元77全国R&D经费

单位:亿元78国家财政科技拨款

单位:亿元79局部国家〔地区〕的研究与开展经费及人员统计

注意:金额单位均为购置力平价(PPP),各国数据均为近年有效数据。国家

(地区)R&D经费(百万美元)R&D经费按来源分(%)R&D经费按来源分(%)R&D人员

(全时当量FTE)总数

占GDP%企业政府企业高校政府美国2435482.6566.828.874.713.97.71114100日本95084.63.0472.219.570.714.89.9658910德国47573.62.3865.032.569.816.513.8255260法国29239.92.1754.136.963.217.218.1160424英国25463.41.8349.427.967.820.010.7158671意大利13830.31.0444.051.352.825.222.076056加拿大14727.31.5842.632.357.029.912.190810韩国18543.02.5570.024.971.412.014.5100210瑞典7755.53.7067.824.575.121.43.439921西班牙6375.10.8948.940.852.030.116.961568荷兰8394.81.9549.735.756.426.216.540623澳大利亚6842.11.4945.547.445.629.223.262790中国台北9570.42.0566.032.564.111.723.454844挪威2140.21.7349.542.556.028.615.418265芬兰3752.43.0966.929.268.219.711.425398丹麦2968.91.9958.032.663.420.315.21843880结构不合理81结构不合理828384858687科研力量分散,与生产相脱节88科研体制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科研机构,多年来都是由国家包下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国家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效益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从而不能使科研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89总结〔速水佑次郎〕90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只有30%,在这数据背后深层的原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负责科技与经济的职能分工使两方面的资源不能真正集成起来;科研布局整体上不合理。91929394959697989910010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李建民102103104105

106

1071081091101113〕无法实现追赶兴旺国家的目标。现代高科技既是影响军事平安和世界政治的主要因素,也是经济持续开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开展趋势的高水平的科技体系,才能实现对兴旺国家的赶超和跨越。当前世界和中国“追赶型〞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劳动和资本的消耗空前增加而不是由生产效率的提高所推动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中国未来是开展成为一个高科技强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体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112113114

4〕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115116117118119120121122

2〕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