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一窑两线熔窑理论剖析_第1页
浮法玻璃一窑两线熔窑理论剖析_第2页
浮法玻璃一窑两线熔窑理论剖析_第3页
浮法玻璃一窑两线熔窑理论剖析_第4页
浮法玻璃一窑两线熔窑理论剖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引言自2014年浮法玻璃市场危机后,很多浮法玻璃生产线被迫放水冷修、技术改造,尤其是千吨级的生产线,虽然成本较低,但品种大多只能生产5~12mm厚玻璃,有些甚至只能生产5~8mm厚玻璃,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差异化竞争战略。有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基于这种假设:将千吨大线改造成一窑两线或一窑多线,其中一条线生产6~22mm厚玻璃,另一条线生产1.6~5mm薄玻璃。两条线分工明确,品种齐全,灵活高效地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产品厚度、规格品种齐全且变换频次减少,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总结其规律,充分发挥其优越性。1工艺布置

图1为不对称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生产线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一窑两线浮法玻璃生产线平面布置示意图为叙述方便,将拉引量较大的生产线称为大线,拉引量较小的生产线称为小线。(1)两条线拉引量不对称,一条小线拉引量占总熔化量的40%,主要用于生产3mm及以下至1.6mm薄玻璃,一条大线拉引量占总熔化量的60%,主要用于生产6mm及以上至22mm厚玻璃。(2)两条线的工艺布置不对称,小线拉引量较小,需合理设计工作部面积,既要考虑减少玻璃液的散热面积,又要考虑小拉引量情况下保证工作部较高的热容量,满足生产薄玻璃需要较高的成形温度。大线由于拉引量较大,带入的热量较多,又因横通路较长,增加了冷却效果,工作部面积相比同等规模一窑一线浮法窑冷却部要小很多。(3)为保证流道温度和拉引量的精确控制,两条线的工作部均独立地配置稀释风机和天然气加热装置。(4)流道流槽尺寸的设计。小线中心线与熔窑中心线重合,由于是一窑一线改造,流道流槽尺寸沿用了原生产线流道流槽尺寸,其钢结构及前期备用的流道闸板和唇砖直接使用。大线偏在一侧,流道流槽尺寸根据拉引量大小和锡槽成形工艺的需要进行全新设计。(5)横通路设计。主要考虑该区域是工作部的一部分,除使澄清均化好的玻璃液流入到一侧大线的工作部,必须考虑在此过程中玻璃液的冷却速度,所以通路的长度不能过长,在保证两线锡槽间距(布置两条线的拉边机),尽量缩短通路长度,一般不超过30m。通路的宽度,需根据拉引量的大小,玻璃液的流速,通路的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取值。(6)卡脖前的熔化部和澄清部,各部位尺寸、结构、选材与一窑一线熔窑设计相同,但卡脖处的搅拌器基本不用,一是熔化部熔化澄清和均化的玻璃液已能满足玻璃成形的要求,二是搅拌器对玻璃液的冷却强度较大。(7)锡槽、退火窑和冷端的主线配置分别根据生产的玻璃厚度、板宽和拉引量进行设计。2玻璃液的均匀性根据玻璃液对流理论,配合料进入熔窑吸收热量熔化成玻璃液满足成形需要经历两个较大的对流循环即熔化对流循环和成形对流循环,如图2所示。回流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玻璃的温度差、密度差、液位差和成形的牵引力。温度差使玻璃液流从高温处流向低温处。密度差是未完全熔化,含气泡和杂质的玻璃液密度比较轻,向熔化池的上方浮,且向熔窑两侧流动。玻璃液在成形牵引力和液位差的作用下形成从投料口向锡槽方向的纵向主对流,又在温差和密度差的动力作用下形成向熔窑两侧的横向对流,玻璃液在熔窑中是螺旋式前进的。图2玻璃液的纵向对流示意图一窑一线改造成一窑两线后,玻璃液的成形对流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通路的玻璃液不再延续卡脖前的层流继续流动,而是经通路后,分成两股玻璃液形成湍流,在各自的工作部中重新形成回流。玻璃液经过通路分流后,温差减小,回流的强度大大减弱,尤其工作部的横向对流变得轻微,玻璃液的均匀性保持较好,出现的纵向波筋轻微,斑马角较高,这应是一窑两线没有出现我们在熔窑设计时所担忧的斑马角降低的原因。3能耗下降根据成形流的纵向回流理论,玻璃液流在成形回流循环过程中,只有1/3的上表面液流进入成形阶段,2/3的中下部液流回流到工作部底部,甚至越过卡脖水包进入澄清部底部(图2),这部分玻璃液经工作部强制冷却后,温度很低,回到澄清部后,吸收热量,重新被加热,增加能耗,这就是压深卡脖水包减少工作部回流,降低能耗的原理。一窑一线改造成一窑两线后,横通路起到阻止回流的作用,偏在一侧的工作部液流很难回流到卡脖处;与熔窑中心线重合的工作部由于拉引量偏小,回流的量很小,受横通路液流的阻挡,也较少回流到卡脖水包处,大大减少了成形流回流到澄清部重新加热,增加能耗的现象。4结语根据玻璃熔化和成形回流理论,分析讨论了一窑一线改造成一窑两线后,取得了与设计初期的两个担忧相反的结果的原因。一窑一线改造成一窑两线的工艺布置,受原生产线基础和重要设施的限制,不得不因地制宜,因势而为,采用不对称的形式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