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8、9的加减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理解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1.教具:计数器、算盘、小棒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8、9的数数、写数。2.引导学生观察8、9的加减法算式。(二)探究新知1.学习8、9的加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8、9的加法计算方法。(2)学生总结8、9的加法计算规律。(3)师生共同验证计算规律的正确性。2.学习8、9的减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8、9的减法计算方法。(2)学生总结8、9的减法计算规律。(3)师生共同验证计算规律的正确性。(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8、9的加减法加法:81=991=10减法:9-1=810-1=9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掌握了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8、9的加减法。对于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可以进行以下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学习8、9的加法:(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9的加法。例如,可以展示8个苹果,再展示1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苹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81=9的结论。(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使用计数器、算盘、小棒等教具,来验证8、9的加法计算规律。例如,学生可以用8个小棒表示数字8,再拿1个小棒表示数字1,然后将这9个小棒放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小棒,从而验证81=9的计算规律。(3)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8、9的加法计算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说:“我发现,当我用8个小棒表示数字8,再拿1个小棒表示数字1,然后将这9个小棒放在一起时,总共有9个小棒,所以81=9。”2.学习8、9的减法:(1)同样地,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8、9的减法。例如,可以展示9个苹果,然后拿走1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还剩下多少个苹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9-1=8的结论。(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计数器、算盘、小棒等教具,来验证8、9的减法计算规律。例如,学生可以用9个小棒表示数字9,然后拿走1个小棒表示数字1,数一数还剩下多少个小棒,从而验证9-1=8的计算规律。(3)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8、9的减法计算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说:“我发现,当我用9个小棒表示数字9,然后拿走1个小棒表示数字1,数一数还剩下8个小棒,所以9-1=8。”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掌握了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可以通过练习题、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多次进行8、9的加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学生可以总结出8、9的加减法计算规律,并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规律。通过以上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探究新知”部分,教师需要确保学生不仅理解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而且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加法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或动画来表示具体的数量。例如,教师可以用8个红色方块和1个蓝色方块来表示81,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来理解加法的含义。(2)逐步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加法的过程。例如,从8个方块开始,每增加1个方块,学生都要数一数总数,直到达到9个方块,然后继续数到10个方块。这样的逐步引导有助于学生建立加法的顺序感和数数技能。(3)游戏化学习通过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如“加法接力赛”或“方块堆叠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减法教学策略(1)逆向思维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向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先进行加法练习,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减法练习。例如,在完成81=9的练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9-1=8的关系。(2)实物操作与加法类似,减法的教学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来进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物品,让学生在减法操作中实际拿走一些物品,以直观感受数量的减少。(3)问题解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来解决。例如,“小明有9个糖果,他给了小红1个糖果,小明还剩几个糖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将减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数学的应用性。3.数学语言和表达(1)语言发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计算结果。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2)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的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老师”活动,让一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4.巩固练习(1)多样化练习教师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包括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和游戏化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应用8、9的加减法。(2)个性化反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改正。同时,教师应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课堂小结(1)学生主导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让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8、9的加减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二、教学内容1.8、9的加法运算。2.8、9的减法运算。3.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8、9的加减法运算。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熟练进行计算。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7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8、9的加减法。2.讲解新课(1)8的加法运算①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8的加数。②引导学生总结8的加法规律,如:81=9,82=10,83=11,……③让学生动手计算8的加法题目,如:84=?,85=?,……(2)9的加法运算①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出9的加数。②引导学生总结9的加法规律,如:91=10,92=11,93=12,……③让学生动手计算9的加法题目,如:94=?,95=?,……(3)8、9的减法运算①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8、9的减数。②引导学生总结8、9的减法规律,如:9-1=8,9-2=7,9-3=6,……;8-1=7,8-2=6,8-3=5,……③让学生动手计算8、9的减法题目,如:9-4=?,9-5=?,……3.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8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8、9的加减法的理解。(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六、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8、9的加减法2.板书内容:8的加法:81=9,82=10,83=11,……9的加法:91=10,92=11,93=12,……8的减法:8-1=7,8-2=6,8-3=5,……9的减法:9-1=8,9-2=7,9-3=6,……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8、9的加减法运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2.在讲解新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8、9的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对实践应用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实践应用的重要性1.巩固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加深对8、9的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记忆。2.培养能力:实际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3.提升兴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实践应用的具体方法1.设计贴近生活的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题目。例如,让学生计算购物时找零的金额,或者计算家庭成员的年龄总和等。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3.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4.注重过程评价: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性。通过对解题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三、实践应用的注意事项1.题目难度适中:实践应用的题目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挫败感。2.注重个体差异: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题目难度,或者提供更多提示。3.及时反馈: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反馈,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应用的效果。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于新颖独特的思路,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四、实践应用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和找零金额。2.游戏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实践应用环节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展示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4.鼓励家长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实践应用环节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实践应用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应用环节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五、实践应用的评估与调整1.教学评估:教师在实践应用环节结束后,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这包括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计算准确性、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口头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2.及时调整: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应考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该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3.反思与改进: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实践应用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农业大学《医学论文写作与学术诚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型综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百师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市场调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秘书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口腔探究性学习(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 介绍国家-巴西Brazil
- 国内外材料牌号对照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培训PPT(49页)
- 2010哈弗H5维修手册
- (完整版)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
- LY∕T 2780-2016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规程
- 一文看懂全部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
-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 应答器报文定义《运基信号[2005]224号》
- 电网公司客户资产接收管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