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1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2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3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4页
医学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心理测验概述本讲主要内容心理测验的发展史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分类准确对待和使用测验分数的解释与交流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简史心理测验思想的萌芽科学心理测验的诞生科学心理测验的初步发展科学心理测验的进一步发展各类心理测验的发展一、心理测验思想的萌芽中国是心理测验故乡,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实践。古希腊也是较早使用测验的国家,他们把测验作为教育的附加物,既测量智力技能又测运动才干。欧美心理测验思想来源与中国和古希腊,到十九世纪中期,心理测验才在某些大学里使用。二、科学心理测验的诞生高尔登(F.Galton)是科学心理测验的倡导者,他测量个体差异的方法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他提出的相关概念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卡特尔(J.M.Cattell)对心理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90年他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的概念,他的某些主张(统一测验程序、统一考试方法、常模比较)都是心理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比内(A.Binet)和西蒙(T.Simon)编制的《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三、科学心理测验的初步发展

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量服役人员必须根据他们的智勇情况和心理稳定性归类。当时没有这样的技术,为此军队请RobertYerkes(APA主席)领导评估实验心理学家委员会编制适当的测验。不久就编制出陆军甲种和陆军乙种智力测验,分别用于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成人。为帮助发现新兵的行为问题,Yerkes委员会建议用RobertWoodworth的心理神经质调查表(称PersonaldataSheet更合适),到1918年评价近两百万新兵。战后,临床心理学家仍然评估儿童,但聘用成人定向的测验人员明显增多,他们应用各种儿童和成人智力测验,也用人格测验,兴趣(Interests)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情绪和特质测验,同时也编制了许多新测验。此期比较常用的测验有:SeashoreMusicalAbilityTest(1919),JungWordAssociationTest(1919),RorschachInkblotTest(1921),MillerAnalogiesTest(1926),GoodenoughDrawA-manTest(1926),StrongVocationalInterestTest(1927),ThematicApperceptionTest(1935),BenderGestaltTest(1938),WechslerBellevueIntelligenceSeale(1939)。到1940年已有500多种心理测验,1938年出版第一本心理测量年鉴。测验的编制、应用和评价激发临床家继续从事评估和研究,1921年Cattell成立心理公司,专卖测验和为商业和工业提供咨询和研究。四、科学心理测验进一步发展美国参与二次世界大战,再次需要大量测验服役军人的智力、能力和个性,心理学家委员会再次组建并接受这项任务。自从Yerkes委员会后,心理测量和临床技术发展很快,他们编制了大量的军队方面的测验:如ArmyGeneralClassificationTest—成套智力测量工具、PsychiatricScreeningquestionnaire称personalInventory,briefmeasuresofIntelligence,ShortformsoftheRorschachandtheTAT和几个筛选军官、飞行员和其他人员的特殊能力测验。二战对心理学家的需要量远大于一次大战,大约有1500名心理学家(25%总数)服务于二战,仅1944年就对两千万士兵和市民作六千万人次心理测验,除测验外还进行晤谈,书写心理报告。军队生活给少数临床家创造了巩固地位和扩张业务的机会,对大多数学院式的心理学提供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同时发现自己能够胜任这项新职业,并渐渐喜欢这项工作,他们的工作给军队和地方当局留下了好印象,战时测验活动使心理学渐渐为公众注意,声望越来越大。五、各类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的发展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发展中国近代心理测验的发展六、中国近代心理测验的发展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些术语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验的优点心理测验的局限性一、一些术语的定义心理测验与心理量表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信度与效度标准化与常模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是按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抽出一定数量的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所构成的项目集,这个项目集能反映出某种心理品质。心理量表(psychologicalscale)是将具有代表性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加以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measurement)是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按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是对心理的某方面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综合评价。心理测量是其中方法之一,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除此之外,尚有观察、晤谈和调查等手段。所有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使用,往往是联合使用。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常用系数(coefficient)来表示,只有信度考验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测验,才可作为标准化测验工具,一般对智力要求高,对人格测验要求低些。所谓效度即有效性,指测量到要测查的东西没有?测查到何种程度?效度是衡量标准化测验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二、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三、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心理测量的客观性四、心理测验的优点心理测验种类很多,每种测验都有其特殊优点,这里只讲测验或评定量表的共同优点。1.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的优点心理测验种类很多,每种测验都有其特殊优点,这里只讲测验或评定量表的共同优点。(1)数量化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用数量形式(商数、标准分、等级或划界分等)表示心理品质或精神症状的程度。而数量化是当代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观察结果的数量化使同类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也便于作科学的统计分析。(2)客观化心理测验或量表具有内容固定、界定明确、实施和记分方法一致等特性。在不同人,不同时间等情况下,用测验或量表来收集资料所得结果比较客观,不受受试者或临床医师主观性和经验的影响,但这种客观性是相对的,如:测验项目的行为取样受到测验编制者的主观性影响,他评定量表受知情人和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自评量表也受被试期待效应的影响。(3)规范化测验或量表对心理品质或精神症状的定界可能不完全正确,但很明确,不同理论取向的人要使用某项测验,会自觉或不自觉遵循它的定界,有助于科学结果的重复。(4)细致化测验或量表的项目取样具有代表性,项目覆盖特定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用它来收集资料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另外量表的等级划分明确、细致、能反映心理品质、症状或疗效的程度。

五、心理测验的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人编制的测验或量表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充分了解其局阴性,才能有效地使用它。这里也只提各类测验或量表共同的缺点。2.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的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人编制的测验或量表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充分了解其局阴性,才能有效地使用它。这里也只提各类测验或量表共同的缺点。(1)机械僵化心理测验或量表都规定了检查项目、实施方法和等级划分,在使用时不能逾越这些规定。为客观性而牺牲真实性,把不同性质的现象硬说成程度差异。(2)各项目等量齐观在多数测验或量表中,把每个项目对某心理品质或症状的重要性等量齐观,不考虑每个项目的贡献大小。如在用BPRS评定精神分裂症时,躯体主诉和思维联想障碍的重要性相同,韦氏智力量表中,木块图和数字符号的重要性相同。(3)只见分数不见“人”在心理测验中过分注重分数的意义,不管“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问个体当时的实际心理和躯体状况。有些精神病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缺乏足够认识能力,对这种情况用评定量表所得结果完全不能反映实际情况。(4)用线性刻度对多维现象进行估计以经典测量学理论编制的测验中,把每个项目看成单维的,因而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症状评定量表中把不同性质的症状作简单相加,在智力操作分测验中把质(正确与错误)或量(操作速度)两类不同性质变量等量相加。(5)横断性许多量表或测验只是根据检查当时所得结果加以评估,但人的心理现象常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检查当时情况并不能真正代表个体的实际情况。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按测验的方式分类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现有的心理测验很多,MMY-10收集的常用测验近1800种,每种测验均有它的功能和用途,可按其功能分成几大类:(1)一般能力测验这类测验测量人的一般能力倾向,是从事各种活动都必需的能力,如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成就测验(AchievementTest),性向测验(AptitudeTest)等。(2)特殊能力测验这类测验测量从事某些活动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主要用于升学和就业指导、特殊人才的选拔,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技能,文书才能等。(3)人格测验这类测验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心理品质,一般有两种测量方法;问卷法和投射法。(4)神经心理测验这类测验测量个体的神经心理功能,上述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常用作神经心理测验,记忆测验是最常用的神经心理测验,专门的神经心理测验有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Luria神经心理成套测验。(5)临床症状评定量表这类量表主要评定神经和心理方面的症状,在精神科、神经科和心理咨询中最常用,如焦虑评定量表,抑郁评定量表,SCL-90,简易痴呆评定量表等。(6)其它如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生活质量问卷,婚姻质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语言测验这类测验用言语和文字作为测验项目,也要求被试用言语和文字做反应,如人格测验中的问卷类,能力测验中的言语测验。(2)操作测验也称非语言测验,这类测验用图形、实物、工具、模型作测验材料,一般只要求被试辨认和操作,无须用言语作答,如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智力测验中的操作量表。(3)混合性测验许多成套测验既有语言测验,也有操作测验,有些单项测验也包含言语项目和非言语项目。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测验刺激意义明确,结构完整,只需被试直接理解,无须发挥想象力来猜测和遐想,答案是明确有限的。(2)投射测验测验刺激本身没有意义,结构或主题模糊,没有明确的答案,被试的反应可以是无限的,4.按测验的方式分类(1)个别测验主试和被试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每次测试只有一个被试。(2)团体测验每次同时测查多个被试,主试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不同测验对被试人数的要求不一样,一般不宜太多。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测验使用者的资格问题心理测验的合理选择问题建立良好协调关系问题测验结果的解释问题测验结果保密问题一、测验使用者的资格问题1.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接受实验心理学的训练。2.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记分方法。3.要有与人工作的基本能力,能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二、心理测验的合理选择问题心理测验或评定使用恰当有助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科研质量或澄清某些理论问题。滥用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要合理使用测验或量表,发挥其最大效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测验或量表使用者,首先要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或研究目的。例如:要研究某一人群的智力特点,就需用成套的智力量表,如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4版等;若是作大范围调查,筛出可能智力缺损者,可用韦氏智力量表简式或其他智力筛查问卷。2.根据目的,对某类测验或量表的品质作详细了解现在测验或量表很多,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量表可供选择。例如要测量病人的抑郁程度,有几十种抑郁量表可供选择。因此,就必须对这些量表的品质作详细了解,包括量表的信效度、常模代表性、功效、敏感性、适用范围等。3.在对量表品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测验或量表一般原则是选择信效度高、常模与所要研究群体接近、敏感性高、项目覆盖广的量表。但有些人对某种量表比较熟悉,有分析经验,有时偏好选用它。4.提高素质,掌握实施方法。在心理测验过程中,施测者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很重要,如语言不标准、读错字、精力不集中、不耐烦等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熟悉测验方法,技巧性鼓励和技巧性的回答被试的提问等都有助于提高测验结果的可靠性。三、建立良好协调关系问题1.尊重和理解被试,使他有平等的感觉。2.主试对被试的态度应该是关心、热情、真诚和有耐心。3.设法引起被试对测验的兴趣、激发被试的测验动机,取得他的合作。四、测验结果的解释问题1.测验结果虽重要的信息,病史资料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2.测验过程中观察的行为资料和被试的反应方式有助于测验结果的解释。3.测验结果解释要个别化,同一分数对不同被试应有不同的解释。4.结果解释时要被试和测验申请者能理解的语言,不要滥用术语。五、测验结果保密问题1.对测验内容的保密2.对测验结果和被试个人隐私的保密第五单元分数解释与交流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一、解释分数要注意几个问题1.测验分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解释时要全面考虑。2.解释分数除与常模比较外,还要根据信效度估计测验误差。3.不同测验若没有共同常模,他们的分数不能直接比较。4.解释测验分数,要考虑到被试的背景资料、临床资料和测验过程中的反应。二、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1.使用当事人能理解的语言,少用术语。2.保证当事人知道测验所测量或预测的内容。3.使当事人知道他是与什么团体在比较。4.使当事人知道测验分数只是心理品质的一般估计,存在着误差。5.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6.要考虑到测验分数给被试可能带来的各种心理影响。7.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本讲主要内容能够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测验什么是智商和IQ的意义智力测验的发展简史智力结构理论假说智力的测量方法智力的发展变化智力差异及其原因文化公平问题一、什么是智力智力的一般理解智力的科学定义不同学者的智力定义1.智力的一般理解通俗的说法智力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最基本的、一般的能力,聪明的人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比不聪明的人高。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把衡量聪明程度的标尺,但这把标尺在不同情境或对不同人时,它的尺度是会变化的。对商人而言,能挣钱就是聪明的商人;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好就是聪明的学生;对政客而言,会搞关系,会利用人就是聪明的政客。2.智力的科学定义智力(Intelligence)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学者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最有讽刺意味的定义要算著名的评论家E.Boring(1923)的说法:“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如果问他“什么是智力测验?”他也许会说:“测量智力的东西就智力测验”。由此看来,什么是智力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又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3.不同学者的智力定义1921年,《教育心理学杂志》的主编问过14名著名心理学家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差别很大,但也有共同的成份,即智力包括:a.学习的能力,b.适应环境的能力。六十五年后,Sternberg和Detterman(1986)向24名专长在智力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问过同样的问题,他们也认为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智力的重要成份,同时他们强调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重要性。元认知指人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二、什么是智力测验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和智力量表(intelligencescale)两个词,严格来讲是有区别的,在实际应用中常不加区分。智力测验主要指测量智力的工具,一些能反映智力水平高低的作业;智力量表主要指测验结果的量化系统—常模,和一整套有关实施和记分的程序和规定。三、智商概念和IQ的意义心理年龄或智力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IQ的意义1.什么是智力年龄简单地讲,智商是衡量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量化单位,是一个相对的标量。在A.Binet和Simon1905年编制的第一个智力量表中,用心理年龄(mentalAge)来衡量个体的智力水平。如一个七岁的儿童,完成Binet-SimonScale中7岁段的3个项目,或除七岁段外还完成了八岁段的3个项目,那么他的MA为6.5岁或7.5岁,分别评定为低于或高于平均水平。以MA表示智力水平比较直观,易理解,但不同年龄组间智力水平比较有困难,如一个7岁儿童MA=7.5,另一个10岁儿童MA=9.5,谁更聪明呢?MA无法回答这个问题。2.什么是比率智商W.Stern(1912)首次提出以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来评价个体的智力水平,也称为比率智商(RatioIQs)。具体计算方法为心理年龄(MA)/生理年龄(CA)×100。如5岁儿童为心理年龄正好为5岁,属于平均智力IQ=100(5/5×100=100),8岁儿童的心理年龄为10岁,那么他的IQ=10/8×100=125,高于平均水平。比率智商虽然解决了不同年龄间智力水平的比较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3.什么是离差智商D.Wechsler(1945)在他编制的智力量表中,用离差智商(DeviationIQs)来表达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后来Stanford-Binet量表也用离差智商。它的基本假设是人群的智力呈正态分布,智力高低以偏离正态中线的程度来表示,并假定人群平均智力水平为100,标准差为15(SB为16),具体计算方法为IQ=100+(X-M/S)×15

4.IQ的意义①IQ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抽样估计,抽样估计就有误差。

②IQ是个体智力的不完全测量,没有包括所有的智力功能。

③IQ是个体智力的相对估计,只说明他在人群所处的相对位置。

如一个3岁小孩和一个30岁成人的IQ均120,不能认为这两个人的能力完全相同,但当这个3岁小孩顺利成长到30岁时,与那个成人具有同等的能力。四、智力测验的发展简史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内科医师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称比内-西蒙量表。1939年Wechsler编制了一套智力量表,称W-B智力量表,以后发展成三套智力量表。1917年编制了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用于筛选士兵。1938年Raven编制了一套非文字智力测验,用作跨文化研究。五、智力结构的理论假说智力到底包括哪些基本能力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研究者们从理论角度或用因素分析技术提出了各种假说,主要的假说包括Spearman总因素论,Thurstone群因素论,Guilford三维结构论和Cattell,Vernon和Carroll的层次论,Gardner’s多相智力模型和Sternberg三元智力理论。1.G因素论(Spearman,1927)Spearman(1863~1945)是因素分析的发明者,通过因素分析研究,他认为智力由一个普通因素(G)和众多特殊因素(S)构成。G因素在各种心理能力测验上均有较高的负荷,每个S因素仅在某类能力测验上有较高的负荷。按Spearman的观点,G因素是理解智力的关键,是从事各种活动均需要的能力;S因素包括一些特殊能力,只对某些活动起主要作用。2.群因素论(Thurstone,1938)与Spearman相反,Thurstone(1887~1955)认为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由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的,每一种基本能力在同一类作业中起作用,不同能力之间相关很低。Thurstone的七种基本能力(1)VerbalComprehension:可用词汇测验来测量。

(2)Verbalfluency:用限时测验来测量,给一个字母,要求被试组尽可能多的词。

(3)Inductivereasoning:用类推和数列填充等测验来测量。

(4)SpatialVisualization:用一些要求作心理旋转的作业来测量。

(5)Number:用四则运算和简单数学应用题来测量。

(6)Memory:用图、词回忆测验来测量。

(7)Perceptualspeed:用图画细微的辨认,划销测验来测量。3.智力结构论(Guilford,1967)单因素模型的另一极端是Guilford的智力结构模型,含100多个智力因素,不同时期的版本包含的因素量不同(120,150,180)。他用一三维立方体来表示,三个维度分别称为运作,内容和产品。运作指心理过程如认知、记忆、评价、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内容指被加工材料的类型,如符号、语义、行为、听觉、视觉的,产品指加工的结果,如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4.智力层次模型Cattell(1971)提出一个智力模式,认为g智力包括两个亚成份:流体智力(fluidabilily)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ability)。流体智力指抽象推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解决新问题能力,晶体能力指积累的知识和词汇。在这两个亚成份下又可分出各种特殊能力。这种模式与Vernon的观点类似,他把G智力分为实践—机械能力(Practical-mechanicalabilily)和言语—教育能力(Verbal-educationalabilily)。4.智力层次模型最近JohnB.Carrol(1993)基于对过去大宗资料的分析,提一个层次模型,由三层次构成:第一层由一些特殊能力组成,如拼写能力、推理速度等。第二层为主要能力,如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等,第三层为一般智力,相当于Spearman的G智力。在第二层中除流体和晶体能力外,尚有学习—记忆能力,视知觉、听知觉、流畅概念和速度等。5.Gardner’s多相智力模型H.Gardner(1983,1993)提出多相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一些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的,他提到8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躯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6.Sternberg三元智力理论RobertStermberg(1985,1988,1996)提出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类型:实践智力、分析智力和创造智力。分析智力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解决类似问题;实践智力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智力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Sternberg三元智力模型

Practice

AnalyticCreative

Apply…Use…Utilize…Analyze…Compare…Evaluate…Create…Invent…Design…六、智力测量方法智力作为一种心理特征,象体温和血压一样可以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但比体温和血压的测量要复杂得多。在历史有两种测量传统:一种是测量低级的生理心理能力,另一种是测量高级的能力。

(一)生理心理能力测量FrancisGalton(1822~1911)认为智力是生理心理功能,并开了一个实验室提供各种生理心理能力的测量,如物体辨别、语声和音乐敏感性、精细运动速度,握力等。这些任务过于简单,不能预测个人的学业成绩和工作成就,但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不过现在的测量更复杂的、更科学,研究者们最感兴趣有几种方法:1.观察时(Inspectiontime)在计算屏幕上呈现固定线索500ms,等待360ms,呈现靶刺激(呈现时间不同),并迅速覆盖,以90%正确的呈现时间作为观察时。观察时与IQ呈负相关(0.5左右),反映了视觉信息的编码速度。2.选择反应时(Choicereaction)对电脑屏幕上呈现几种刺激,判断是否为靶刺激,并迅速作按键反应。它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映神经加工速度,与IQ呈负相关(0.3左右)。3.语义提取速度

(Lexicalaccessspeed)Hunt用字母配对任务(AA,Aa,Ab等)要被试判断名称是否相同,将Aa反应时减AA的反应时间作为语义提取速度,与言语智商呈高的负相关。4.同时加工速度如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听声音按键,高IQ者,反应快,操作有效。

(二)高级心理功能测量Binet最先采用的,但他们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研究智力的神经机制,如筛查智力落后者,自1905年Binet—Simon量表问世后,这种传统迅速发展,编制多种标准化智力量表来测量智力,这种方法有较好的预测效度。目前用的标准化智力量表有Stanford-Binet量表和Wechsler智力量表。七、智力的发展变化智力如果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那么智力就不会随年龄发展,智力如果是遗传基础上后天教育的产物,那么它就会随年龄发展。智力发展不是等速的,在童年期迅速增长,在青春期缓慢增长,约在25岁达到顶峰,以后保持稳定到中年后期,在老年期逐渐下降。若把智力发展与年龄的关系绘制成图,就会得到一条S形的发展曲线。智力不同成分的发展速率是不一样,有些成分发展快,下降早,有些成分到老年期也不下降或有缓慢增长。八、智力差异及其原因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智力的职业差异智力的种族差异智力的文化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正常人群的智力呈正态分布,在人群中每个个体的智力有较大的差异。在人群中高智商(>130)和低智商者占少数,约各占2%。个体智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教育能否提高智力有争议,但教育肯定能提高智商。2.智力的性别差异多数研究发现男女智力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但多数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避开整体智力差异问题,男女在智力结构上的差异是大家都承认的,在某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在另一些方面女性高于男性。从IQ水平来看,男性智商的变异大于女性,男性特别聪明和特别笨的人数均多于女性。男女智力差异是否与遗传物质有关尚不清楚,社会期望水平的差异、教育的差异和社会分工的差异等肯定与男女的智力差异有关。3.智力的职业差异不同职业群体智力水平存在差异这是可以理解的。白领阶层智商高于蓝领阶层,技术人员的智力水平高于非技术人员,有研究显示:律师、会计师和工程师的智商最高,卡车司机、矿工和农业工人的智商最低。职业的智力差异与职业要求和个人能力的双向选择有关,也于社会环境和教育有关,职业本身也可能影响智力。4.智力的种族差异智力的种族差异是一个敏感问题,不好轻易下结论。有研究显示:黄种人智力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智力的种族差异是遗传还是环境所致?还是测验本身不公平?目前尚无定论。5.智力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群体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但更重要的是智力结构的差异,这可能与人文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和教育有关。不同文化程度群体间的智力水平肯定存在差异,而且智力水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说明教育能提高个体的测量智力。九、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问题目前智力测验主要测量个体已获得的知识,因此对文化背景不利或没有机会受教育的群体是不公平的。脱离生活背景,编制超文化的智力测验来个体的生物学智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有很多所谓的“文化公平”测验,但都不尽人如意,因为找不到对所有群体都公平的条目。编制不同亚文化群体的智力测验或制定特殊群体常模似乎很公平,但不同群体的智力缺乏可比性,测验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十、人群的智商分布所有智力测验在换算智商时,有这样一个基本假设:人群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同时假定人群的平均智力水平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基于这个基本假设换算所得的智商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测得某个体的IQ后,就能根据正态分布规律知道他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群所处的位置(百分位)。

根据IQ偏离平均水平(100)的程度,以标准差(15)为单位,将智力水平划分为几个等级

个别智力测验最常用的个别智力测验有比内智力量表(Binet-SimonScale,B-S)和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WSs),这两类量表国内已有修订本,这是你们要掌握的。以后发展起来的、以不同理论为基础个别智力量表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考夫曼量表和墨卡锡量表。所有团体智力测验都可用于个别测试。一、比内智力量表比纳量表包括比内-西蒙量表和斯坦弗-比内量表(Stanford-BinetScale,S-B)及其修订本。比内-西蒙量表是于1905年于法国问世,1908及1911年两次修订。美国Goddard(1910)首先将该量表的1905年本译成英文本后,先后有人将1908和1911的版本译成英文本。美国Terman(1916)将此量表修订成斯坦弗-比内量表(S-B),该量表以后还有多次修订(1937,1960,1972,1986)。比内量表在许多国家有修订本。我国有华超于1922年将S-B译成中文本(华超,1922)陆志韦1924年将1916年版本修订成中文本,适用江浙儿童,1936年又与吴天敏作了第二次修订,可用于北方儿童。(一)比内-西蒙量表B-S1905年版本,共计30个项目,难度低的项目在前,难度大的在后,未考虑项目的功能。以词语材料为主,没有操作性作业。一个3岁儿童如通过了1-9项,那么便可认为他比平常的3岁儿童要聪明些。一个3岁儿童如能完成第14项,这便算是通过5岁平常儿童的上限了。这个原始智力量表,第一次对测量人类智力提出了科学方法。然而还未有测量单位、这个量表的常模尚只有50名儿童,更谈不到效度材料。比纳也感到不足,到1908年作了第一次修订。(二)比内-西蒙量表修订本在1908年的修订本中,发展成了年龄量表,即是将项目按年龄分组;引出了智力年龄(mentalage,MA)的概念。比纳和西蒙在1911年修订本中,除了改进了一些项目和调整一些项目在年龄组间的位置外,无别的改进。这个修订本的历史意义是被一些欧洲和以外的国家所译出,特别是推孟于1916年作出了修订。从此智力测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斯坦弗-比纳量表(S-B)

S-B为推孟在美国斯坦弗大学根据B-S修订本发展而成。这一新量表保存了原量表的年龄差异、一般智力和年龄量表这三个原则,新的发展是项目再次加多(从原有的59个发展到90个),年龄范围扩大(3-14岁儿童和平常及低智成人),标准化样本扩大(2300名,其中正常儿童1700名,低智及高智儿童分别为200名和400名),以及发展了比率智商(IQ)。(四)S-B1937年的修订推孟和他的同事美利尔(MaudeMerrill)从1926年起着手修订工作,经过11年而编成L和M这两个平行本。这一修订本的主要改进和发展如下:扩大年龄组的范围(从2岁到22岁10个月),改进记分标准和指导语,实施方法更加标准法,分数之间的信度有提高,操作项目增多,常模样本从原来只限于加利福尼亚一个州而扩大到11个州(共计3184名儿童),注意了样本的代表性,如按受试者父亲的职业进行选择,但样本仍只包含白人。(五)1960年的修订

1960年修订本(Terman&Merrill,1960)的测验项目是从1937年本的L和M两式中选择那些最有效的,形成一个由L和M综合的版本,称L-M本。1960年修订的L-M综合本的要略如下:(1)保持了年龄量表,年龄差异和测量一般心理能力的原则。(2)测验项目选自1937年L和M式,对少量的项目作了一点修改。(3)无新的常模样本,以1937年的测验结果作常模资料。未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4)计算离差智商。(六)1972年修订本

桑戴克(R.L.Thorndike)于1972年(次年发表)为1960年的L-M综合本重新标准化(1973),这一常模样本包括2100名儿童(每年龄组约100名),样本与以往最不同的是有非白种人(黑人和西班牙种人)。虽然有了改进,但最新的和彻底的修订直到1986年的第四次修订才完成。(七)1986年的修订本

SB的第4次修订(SB4)是桑戴克(Thorndike等1986)所完成的,这次修订本的改变幅度,比以往三次(1916,1937,1960)的任何一次都要大。SB4与以往历次修订不同的是所依据的智力模式不同。因此而产生了量表结构和IQ形式等方面的改革。首先从智力理论方面看,智力因素说和智力层次说对智力测验产生了重大影响。韦氏量表首先将总IQ下分出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以及按分测验强点与弱点的剖图分析等在实际工作的应用,都给传统的SB只有一单独的量表,不能提供量表亚成分分析带来挑战。1.SB4智力模式

一级水平g因素二级水平三级水平分测验晶体智力言语推理1.词汇,2.理解力3.找出错误4.语关系数量推理1.量化的2.数系列3.方程式建构流体智力抽象/视觉推理1.型式分析2.临摹3.矩阵4.折纸和剪短时记忆1.Bead记忆测验2.记忆语句3.记忆数字4.记忆物体2.言语理解因子

词汇:开始是13张词语图片,要求幼儿认图;以后是32个词要求受试下定义。理解:简单的是认身体部位,难的是社会判断,推理和估计。找出错误内容:只用于9岁前儿童,在图片中找出错误。功能:测量知觉,集中注意和社会理解。词语关系内容:受试者读(也看)4个字,要求说明哪三个相似,与第四个不同。功能:词语概念形成和推理。3.抽象/视觉推理因子型式分析内容:容易的项目是将形状木块放置到形板里,难的是用木块拼摆复杂的图形。功能:难的项目测量知觉组织,空间能力。形板测量视—手协调和操作能力。临摹内容:为10岁内儿童用。很小儿童是再生一简单的木块模式,或用纸笔临摹。功能:测量综合知觉和运动过程。矩阵内容:选出物体,图案或字母来填补-矩阵。功能:测量知觉推理,流体智力。折纸和剪内容:一多选测验,要求被试认识一张折叠了的纸,在剪了后打开来会成何形状。功能:发现视觉化能力,空间思维和注意视觉线索──主要属于非词语的推理/视觉化因素4.数量推理因子

量化的内容:从简单的计数到复杂的算术概念和操作(类似韦克斯勒量表的心算测验),但不依赖正式教育。数系列内容:补充一数于一群数目后,要符合这群数的逻辑关系。功能:逻辑推理,坚持力,灵活性和尝试错误方法。方程建构内容:将一混乱的算术方程重新排列正确。功能:类似数系列,测量逻辑,灵活性,坚持。5.短时记忆因子1.Bead记忆测验2.记忆语句3.记忆数字4.记忆物体6.SB4的实施方法

第一步决定所有分测验的起步水平:每一受试者开始便常规地接受词汇测验,主试者根据此分测验的成绩和受试者的实际年龄去查阅一个“起点表”,便可找到所有分测验的点。决定每一分测验的基本水平和上限水平的方法:能无误地连续通过四个项目为基本水平。在连续4个项目中失败3个,或4个连续错误为上限水平。7.IQ计算方法15个分测验得分为原始分。按均数为50,标准差为8来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按4个领域(即词语推理、抽象/视推理、量推理、短时记忆)中的分测验标准分相加,再按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来换算成四个领域的内容分。然后计算复合分,它也是按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来换算,便成为离差智商,它代表一般心理能力。(八)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比内量表在中国家有几个修订本。我国有华超于1922年将S-B译成中文本(华超,1922)陆志韦1924年将1916年版本修订成中文本,适用江浙儿童,1936年又与吴天敏作了第二次修订,可用于北方儿童,1979年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称《中国比内测验》,以后又出版了《中国比内测验简编》。1.中国比内测验1979年版1979年版的修改较大,增删了部分项目,测题按难度顺序排列;测验对象年龄范围扩大为2~18岁,基本上每岁3个题目,共计51个题目;在评定成绩方式上,放弃了比率智商,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来求IQ。2.中国比内测验内容1.比图形18.找寻数目35.方形分析(二)2.说出物名19.找寻图样36.记故事3.比长短线20.对比37.说出共同点4.拼长方形21.造语句38.语句重组(一)5.辨别图形22.正确答案39.倒背数目6.数钮扣13个23.对答问句40.说反义词(二)7.问手指数24.描画图样41.拼字8.上午和下午25.剪纸42.评判语句9.简单迷津26.指出谬误43.数立方体10.解说图画27.数学技巧44.几何形分析11.寻找失物28.方形分析(一)45.说明含义12.倒数20至129.心算(三)46.填数13.心算(一)30.迷津47.语句重组(二)14.说反义词31.时间计算48.校正错误15.推断情景32.填字49.解释成语16.指出缺点33.盒子计算50.区别词义17.心算(二)34.对比关系51.明确对比关系3.中国比内测验的实施(1)测验开始前,准备所需物件,填好一般资料,包括被试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有关情况、测试的目的和理由等,并签上自己的姓名。(2)施测时,先根据被试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然后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3)对照记录纸,一题一题地熟读各题的指导语,并指导被试按标准程序完成测验任务。4.中国比内测验的记分(1)通过1题记1分,连续5题不通过停止测验,免做的题目补记分。(2)将被试答对题目的分数,加上免做题目的不记分,便得到被试测验的总分。(3)根据被试的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相应的智商。5.中国比内测验的注意事项(1)按“测验必备”备齐物件。(2)主试需态度和善,鼓励被试完成测验,对被试的提问要技巧性回答。(3)施行测验之前,安排好测验环境,主试与被试对坐,不能让被试看见指导书上的内容。(4)主试必须按照各题的时间限制,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时限不包括主试用的时间。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是指韦氏(DavidWechsler,1896-1986)所编制的一系列智力量表,其中包括韦斯勒-贝鲁费(W-B,Wechsler,1939)和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1955),儿童智力量表(WISC,1947)和幼儿智力量表(WPPSI,1967)三套智力量表,以后有许多修订本,中国也有这三套量表的修订本,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修订本。这里只介绍中国的修订本。(一)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是以WAIS为蓝本,保持原测验的结构,只对某些不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项目作了修改,并通过全国取样,制定了城、乡两套常模。1995年上海赵介诚教授以WAIS-R为蓝本,编制了一套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目前国内也有少数单位在使用。1.WAIS—RC的结构

VIQsubtests常识29项(7)领悟力14项(10)算术14项(10)*相似性13项(11)背数19项(14)词汇40项(0)PIQ

subtests数字符号90项(90)填图21项(14)木块图10项(10)图片排列8项(3)图形拼凑4项(4)2.标准化样本

(1)WAIS—RC常模样本以有关人口学资料为依据,采用分层按比例方法取样(1981年完成)。分层变量包括年龄(8个年龄组),性别(男女各半),地区(6大区),城乡(2∶1),民族(汉族为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7个变量。(2)进入统计的有效样本量城市2000人,农村992人,各年龄组的人数不等。(3)实际样本的构成比与1982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有一定的出入,有些地区人数过多,男女比例不等。3.信效度研究结果1981年很少单位有电脑,所有结果都是用计算器求得,因相关系数计算工作量太大,故信效度资料有限,但以后有很多研究证实了WAIS—RC的信度和效度。(1)分半相关只计算了18—19岁,25—34岁,45—54岁三个组的分半相关,共计66个rs值,范围在0.465(城市,25—34岁,数字广度)~0.922(农村,25—34岁,词汇)多数相关值在0.70以上。农村略高于城市。言语分测验高于操作分测验。(2)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也只计算了18—19岁,25—34岁和45—54岁三个组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共计330个相关系数,范围在0.20~0.70之间,平均达到0.50水平。语言分与操作分的相关在0.6557—0.7738之间。(3)重测相关间隔1—5周重测211人,计算了言语,操作和全量分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163,0.8348和0.8912。(4)高考“状元”与一般高中生智商的比较两组的IQ分别为112.78±7.39和100.32±10.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4.各分测验的主要功能、实施方法和记分标准(1)知识测验内容与功能:由29个常识问题构成,包括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和自然等内容。主要测量知识广度和远事记忆。实施方法:所有受试均从第5项开始,逐一提问。若第5项或第6项失败,便回答头作第1—4项,连续5项失败(得0分)终止。评分标准:每正确回答一项记1分,个别项目记0.5分,1—4项免作者补记4分。最高29分。

(2)领悟测验内容与功能:由14项有关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一些现象的理由等问题组成。主要测量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对伦理道德的判断能力。实施方法:所有受试均从第3项开始,逐一提问。若第3、4或5项中任何未得满分,便回头作1—2项,连续4项得0分终止。评分标准:

1—2项按0、2

计分,3—14项按0、1、2三级记分,1—2项免职作者补记4分,最高分28分。(3)算术测验

内容与功能:由14项有关加减乘除的心算题组成。主要测量数的概念、心算能力、注意集中、工作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方法:所有受试均从第3项开始,若第3或4项得0分,便回头做1~2项,连续4项得0分终止。注意时限,记录时间,读完题开始记时。评分标准:每一正确答案记1分,11—14项有时间加分,未说单位可给分,不明确,可追问,1—2项免作记满分,最高分18分。(4)相似性测验内容与功能:由13对表示物、方向或行为的词组成,要求找出两者的共同性。主要测量抽象,概括能力。实施方法: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连续4项得0分终止,第1项可给帮助。评分标准:每1项按0、1、2三级计分,最高分26分。(5)数字广度测验

内容与功能:分顺背和倒背两式,顺背有10个数字串,倒背9个数字串。主要测量即刻记忆或短时记忆,注意力,倒背还测量工作记忆。

实施方法:所有受试者均第1项开始,每项有两试,两试均失败停止,每秒一数,不能分组,第1项失败缩短位数,全部通过可加位。评分标准:按通过的数字位数记分,而不是按通过的项目数记分,顺背最高12分,倒背10分。(6)词汇测验内容与功能:由40个双字词组成,要求解释词义。主要测量语义提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长时记忆。实施方法:所有受试均从第4项开始,主试每读一词,要求被试指认,并解释,第4—8项中有1项得0分,回头做1—3项,连续5项得0分停止。评分标准:每词按回答质量分别记0、1、或2分,免作的记满分,最高80分。(7)数字符号测验

内容与功能:要求给数字(1—9)配上相应的符号,共90项,主要测量学习新联想的能力、视觉—运动协调、精细运动、持久能力和操作速度。实施方法:在90秒内,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填写相应的符号,时间到停止。评分标准:每正确填写一个符号记1分,倒转符号记0.5分,最高90分。(8)图画填充测验

内容与功能:由21幅有缺失的图画构成,要求找出缺的部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能力,对物体要素的认知能力,扫视后迅速抓住缺点的能力。实施方法:从第1项开始,全做,1—2项可给帮助,每项时限20秒。评分标准:每一正确回答记1分;要求部位正确,性质解释正确,最高21分。(9)木块图测验

内容与功能:用两色立方体木块复制平面图案,共10项,主要测量理解空间关系,视觉分析综合能力,空间建构能力。实施方法:从第1项开始,1—2项有两试,第1项第一试用实物呈现,1—2项均可给帮助,连续3项得0分停止。评分标准:每项正确记4分,7—10项有时间加分。最高48分。(10)图片排列测验

内容与功能:调整散乱的图片,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故事,共8项。主要测量逻辑联想,生活常识,思维灵活性。实施方法:从第1项开始,按规定顺序呈现(每张卡背面有一排数字,如2-3-1/4),第一个数字(2)为项目序号,第二个数字(3)为呈现位置,第三个数字(1)正确顺序,斜线的数字(4)卡片张数,1—2项可给帮助。评分标准:每正确一项计4分,6-8项有时间加分。最高38分。(11)图形拼凑

内容与功能:将物体碎片复原,共4项。主要测量想象力、抓住事物线索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实施方法:4项全做,按规定位置摆放碎片。评分标准:按接点数记分,每个接点记1分,完全正确的再按时间加分,最高44分。

5.结果统计与分数转换(1)将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得分相加得到该分测的粗分。(2)根据粗分查粗分换算表(各年龄组共用一张表),得各分测验的量表分,注意城市和农村的区别。(3)6个言语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得言语量表分,5个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得操作量表分,将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相加得总量表分。(4)查各年龄组的量表分等值智商转换表,可得VIQ、PIQ和FIQ。(5)缺做一个分测验可作加权处理,缺两个以按简式处理。(6)年龄等值量表分转换量表,不用于智商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时可以用。(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是在W-BⅡ的基础上,于1947年发展而成。于1974年对WISC作了修订,称此修订本为WISC-R。至1991年将WISC-R又作了一次修订,这是此套量表的第三次修订,简写成WISC-Ⅲ。WISC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修订本。我国对WISC-R先后有两个修订本,一个简称WISC-CR(林传鼎等,1986),另一个简称C-WISC(龚耀先等,1991/1993)。1.WISC-CR的结构和内容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常识填图类同图片排列算术积木图案词汇物体拼凑理解译码背数*迷津*2.WISC-CR实施和记分WISC-CR的实施和记分原则与WAIS-RC类似。为保持儿童对测验的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倦,言语分测验和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背数和迷津是被选分测验,一般情况下不做,只当同类测验中某项失效时才使用。3.WISC-CR分数统计和转换(1)将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得分相加得到该分测的粗分。(2)根据粗分和年龄查年龄等值量表分换算表,得各分测验的量表分。(3)5个言语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得言语量表分,5个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得操作量表分,将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相加得总量表分。(4)查量表分等值智商转换表(各年龄组共用),可得VIQ、PIQ和FIQ。(5)缺做一个分测验可用备选分测验代替或作加权处理,缺两个以按简式处理。(三)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WPPSI是Wechsler(1967年)在WIS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用于4—6.5岁的儿童,1989年作了一次修订,修订本称WPPSI—R。

2.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是以WPPSI为蓝本,对其中的分测验和分测验的项目作了较大的修订,全国常模取样于1986年完成。简称C—WYCSI。

3.国内上海也有WPPSI的翻译本和地区常模。

1.C-WYCSI与WPPSI的异同C-WYCSI(城市/农村)WPPSI结构分测验项目(沿用)分测验项目数备注言语量表知识23(9)/21(8)知识23图片词汇44/42词汇22新编测验算术21(19)算术20改变记分图片概括16相似性16新编测验领悟18(9)/15(9)领悟15操作量表动物下蛋20动物房子20改变形式图画填充25(13)图画填充23迷津12(10)迷津10视觉分析22-------新增测验木块图11(9)木块图10改变记分几何图形10(10)几何图形102.几点说明(1)C-WYCSI有7个分测验条目形式与WPPSI相同,且多数条目取自WPPSI。

(2)仿WPPSI新编3个分测验(PV、PG、AE),功能相似,新增测验一个(VA)。

(3)中国城、乡经济文化背景差距较大,分设两套常模,项目基本相同,顺序有变。

(4)在计算智商时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各取5个分测验,VA和GD为备选测验。3.标准化样本(1)C-WYCSI常模样本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分层按比例方式取样(1986年完成)。分层变量包括年龄(每半岁一组,共6组)、性别(男女各半)、地区(分6大区)、城乡(2∶1)、民族(汉族为主),父亲教育程度(大、高、初、小、文盲),父亲职业(工、农、科技、干部、文体、其它)等7个变量。(2)进入统计的有效样本量城市2200人,其中4岁和4.5岁组各300人,其余4组各400人。农村总样本为1120人,其中4岁和4.5岁组各160人,其余4组各200人。

(3)实际样本的构成比同人口普查资料有一定的出入,如东北人数过多、华东区过少。3.信度研究结果(1)分半信度:城市样本77个rs值的范围为0.58~0.89;农村样本rs值范围为0.70~0.92。(2)测量标准误(Sem):城市样本为1.01~1.94;农村样本为0.87~1.83。(3)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同类分测验之间的相关高于不同类分测验之间的相关。以0.5左右为好。(4)分测验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测验与构成的分量表间有较高的相关,相关值为0.5~0.7。(5)(5)重测信度:若两次测试结果相近,相关高,说明重测信度好。间隔2~6周重测120人,r值为0.624(GD)~0.892(FIQ)4.效度研究(1)CWYCSI与WPPSI的相关:用两个量表交叉测试59名儿童,分测验的相关为0.301(PG—S)~0.778(Ma);智商的相关为0.786(PIQ-VA)~0878(FIQ-VA)7.测验成绩与老师评价的相关。(2)分测验分与老师评价的相关为0.236(算术)~0.629(知识);智商与老师评价的相关为0.560(VIQ)~0.681(PIQ—VA)5.幼儿测试的一般指导(1)C-WYCSI主要适用于4—6.5岁儿童,其他情况只供参考。

(2)测试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安静、无人干扰。

(3)被试和主试可以面对而坐,或被试坐主试的左侧方。

(4)主试必须经过严格的测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有与幼儿工作的经验。

(5)设法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P52)。(6)测试必须按标准顺序(记录纸上的顺序)言语与操作交替进行。

(7)如实记录回答和时间,澄清记分不明的问题。

(8)遵守测验的指导,但又不能照搬。

10.对被试的提问,要技巧性回答,不含任何暗示。6.测验实施与记分

(P59—95)(1)知识测验由一些个常识问题构成(城市23项,农村21项),包括身体部位、时间、人事关系、量度和自然等内容。主要测量知识广度和远事记忆。

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逐一提问。连续5项失败(得0分)终止。

每正确回答一项记1分,个别项目可记0.5分。最高分:城市23分,农村21分。(2)动物下蛋测验要求给动物(4种)配上相应颜色的蛋,共20项,主要测量学习新联想的能力、视觉—运动协调、精细运动、持久能力和操作速度。

在5分钟,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摆放相应的蛋,摆完或时间到停止。

记录时间和错漏数,查表得粗分。(3)图片词汇由一些图画组成(城市44项,农村42),主试说词,要求受试指出相应的图。主要测量语义提取能力、词理理解能力、长时记忆。

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主试每读一词,要求被试指认,连续6项得0分停止。

指对记1分,最高分:城市44分,农村42分。(4)图画填充测验由25幅有缺失的图画构成,要求找出缺的部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能力,对物体要素的认知能力,扫视后迅速抓住缺点的能力。

从第1项开始,1—2项可给帮助,连续5项得0分终止。

每一正确回答记1分;要求部位正确,性质解释正确,最高25分。(5)算术测验由21项有关加减乘除的心算题组成。主要测量数的概念、心算能力、注意集中、工作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连续?项得0分终止。注意时限,记录时间,读完题开始记时。

每一正确答案记1分,19—24项有时间加分,未说单位了给分,不明确可追问,最高分24分。(6)迷津测验由12项迷宫组成。主要测量计划能力、知觉组织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从第1项开始,由受试牵着小鸡或小孩走出迷宫,连续两项得0分终止。

每项有基础分,每一次错误扣1分,最高31分。(7)图片概括测验由16项表示物和行为的图画组成,要求找出与刺激图同类的图,并解释。主要测量抽象,概括能力。

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连续4项得0分终止,有样本示范帮助。

每1项按0、1、2、3四级计分,最高分80分。(8)视觉分析图形配对,共22项。主要测量视觉分析能力。

全做,按完全匹配原则摆放图片,连续4项得0分停止。

按0、1、2三级记分,最高44分。(9)领悟测验由一些有关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和自然现象等问题组成(城市18项,农村15项)。主要测量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对伦理道德的判断能力;以及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推量能力。

所有受试均从第1项开始,逐一提问。连续4项得0分终止。

每项按0、1、2三级记分,最高分:城市36分,农村30分。(10)木块图测验用两色正方体木块复制平面图案,共11项,主要测量理解空间关系,视觉分析综合能力,空间建构能力。

从第1项开始,每项允许两试,有些用实物呈现,第一试失败均可给帮助,连续2项得0分停止。

每项0、1、2三级记分,7—11项有时间加分。最高29分(11)临摹几何图形临摹各种几何图形,主要测量知觉和视觉—运动组织能力。

从第1项开始,由受试临摹图形,连续两项得0分停止。

按图形质量分三级记分(0、1、2)一、智力结果解释的目标所谓智力测验结果解释就是用非专业人员可以理解的语言说明测验结果(数据)的意义,包括受试者的智力水平,智力结构特点及这些特点的临床和教育学意义等。目前结果分析有两种方法:手工分析和电脑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这里只介绍手工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智测结果解释的基础要分析和解释好智测结果,常需要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般测验技术员不负责结果解释。测验使用目的不同,所需的基础知识也不同,如用于医学目的,需要有疾病方面的知识、脑解剖和功能方面的知识。1.与智力有关的知识:智力概念、智力理论、智力结构、智力的神经学基础、智力发展规律、智力的影响因素。

2.与测验工具有关的知识:常模的贴切性、代表性和新近性(三R:relevance,represent,recent),测验的信、效度,各种标准分的意义,各分测验所测量的能力。

3.与测验目的有关的知识:教育学知识、医学知识、特别职业的知识。

4.与测验对象有关的知识:智力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被试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被试所接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被试心身健康状况。三、智力的总体水平1.智力水平的估计值;2.项目抽样误差的估计;3.测试时间误差的估计;4.可信区间和百分位(%ile)的估计。1.智力水平的估计值任何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都可提供一个总的IQ,在韦氏智力量表中便是FIQ,但必须明确FIQ仅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抽样估计值。2.项目抽样误差的估计FIQ既然是智力水平的抽样估计,就存在着误差。这是由不同量表所测量的能力不完全相同,这种抽样误差通过复本相关系数或其它效度系数估计。例如WAIS-RC与SB4的相关为0.92,抽样误差=15×√1-0.922=15×0.392=5.9,如某人用WAIS-RC测得IQ为110,若用SB4测量其IQ,95%可能在99~121。3.测试时间误差的估计即使用同一智力测验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受试测量,所得的IQ也不一定相同,因为存在时间有关的误差,这种误差可用重测相关系数来估计,如WAIS-RC的重测相关为0.8912,测量误差=15×√1-089122=6.8。另外,测验情境和个体自身的变量也影响智测结果。所以我们在报告IQ水平时,不能直接报告IQ的绝对值,而应给出95%的可信区间。4.可信区间和百分位的估计如某受试在WAIS-RC上的IQ=115,95%的可信区间为102~128,高于平常水平,在人群中的百分位级为84%ile,即同龄人中有84%的人比他低,有16%的人比他高。为简便起见,将测得的IQ加减5IQ(X±5)来估计真“IQ”的范围(85~90%的可信性)。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3-2-1012334%34%14%14%2%2%0.1%0.1%Z40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