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儿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_第1页
曹文轩儿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_第2页
曹文轩儿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_第3页
曹文轩儿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_第4页
曹文轩儿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般景致治愈了苦难之中饱含不幸的人们。(二)儿童的视角曹文轩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孩子可读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为孩子而写的儿童作品”。所以,在他的儿童小说中既有儿童的天真与童趣,也有苦难的孤独与成长。成人和儿童看待苦难的视角是不一致的。成人面对苦难,联想到的是苦难的影响范围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当苦难降临时他们往往是充满恐惧和不安的,他们对苦难的态度大多是厌恶和抗拒。而儿童不论苦难的形式如何,他们首先注意到的不是苦难的危害性,而是像游戏一样从中寻找它的乐趣,所以苦难在他们眼中是未知的、陌生的,甚至可能会带来几分趣味性。因此,曹文轩在其作品中对苦难的描写并非绝对的客观写实,他不是以此来揭露和批判社会或世界的黑暗面,也不是控诉苦难的残酷和无情,而是以儿童视角去看待苦难,冲淡了苦难自身的特质,多了几分童趣和浪漫。“但孩子们总也紧张不起来。这个水世界,倒使他们感到有无穷的乐趣。他们或用洗澡的木盆,或干脆摘下门板来,坐在上面,当做小船划出去。”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92.这是《草房子》中发生的一次洪涝灾害,道路和庄稼都被洪水淹没了,人们四处筑坝、围堤。大人们心中充满焦虑,担忧这场洪水迟迟不能退去,而儿童却从中发现了乐趣,他们对这场灾难感到好奇,并抓住身边的一切有利条件自娱自乐,将洪水的世界幻想成海洋,并把木盆和门板当作小船划行,这足以可见他们的可爱和童趣。但是,这些儿童的行为似乎与这场灾难格格不入,他们做着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彼此之间嬉戏、玩水、抓鱼等等。这些行为在大人眼中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但从儿童的角度来讲,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在儿童阶段他们主要做的事情便是自由快乐地成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也不能理解灾难对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心安理得地将灾难当成了一次难得的游戏。“曹文轩的《草房子》正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的剖析面对世事无常时懵懂的儿童心理,同时又站在儿童这一单纯的视角描写出儿童眼中不一样的成人世界”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92.黄心文.儿童叙述视角下的人性美——论曹文轩《草房子》的叙事艺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4).以儿童的视角来看苦难,苦难的苦味被削减了几分,读者不再只是关注苦难之下人们的惊慌失措和哀伤悲痛,而是从这群充满童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身上看到了希望与欢乐。“青铜骑在牛背上,不时地抬头仰望天空:蝗群怎么还没有飞来呢?他总觉得大麦地的大人们有点儿可笑,老大不小的,还怕小小的蝗虫!”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59.这是青铜面对蝗灾来临时的真实心态。对于那些认知具有局限性的儿童来讲,他们缺乏成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所以有时他们的想法看起来可能有点可笑,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因为他们是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且根据他们有限的认知水平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只能凭借他人的讲述以及自我的推断说出这般显得“无知可笑”的话来。尽管灾难在这群儿童眼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当他们真正经历这些灾难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进而会对苦难充满恐惧和敬畏。但是读到“饿到最厉害时,想啃石头”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59.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74.(三)美好的结局中国古典文学中讲究大团圆式结局,即使有悲剧的意蕴,但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在经历各种苦难的考验之后,都能够守得花开见月明,或与家人团结,或与心上人厮守。深受古典美学的影响,曹文轩也在其儿童小说中加入了大团圆式结局,用这般美好圆满的结局来消解苦难。比如《青铜葵花》中青铜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起早贪黑做芦花鞋,经过采摘,捶打、搓绳、编织这几道繁琐的工序后才有了这一百零一双鞋。但是对于哑巴青铜来说,他既不能与人正常沟通,也不许他人还价,再加之芦花鞋的市场需求不是很大,所以按照常理来说,青铜卖出全部的芦花鞋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可作家曹文轩实在不忍心让青铜和读者失望,于是芦花鞋一双双地顺利卖了出去,甚至他还特意安排了这样的情节“他们确实不穿芦花鞋,但他们在走过芦花鞋时,却有几个人停住了。其余的几个人见这几个人停住了,也都停住了。”曹文轩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89.但是结局哪怕称不上圆满,可曹文轩也进行了一定的留白,他给笔下的人物留下一个不明朗却带有一丝期许的结局。比如在《草房子》中经历过爱情悲剧的白雀最终离开了油麻地前往江南,尽管小说提及她不再回来了,可是这个答案也并非绝对的。也许她某一天还会再回来,多年以后一切都将释怀,或者读者也可以猜想前往江南的白雀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她也许会遇见属于她的有缘人。再比如纸月,她的离去曹文轩对此并没有交代,只是通过他人的消息才得知纸月的失踪,同时还有慧思和尚的失踪,读者可以从这样含蓄的话语中揣摩到一些蛛丝马迹。这样人物的结局虽然不圆满,但却也不悲伤,它给读者留下悬念,故事可能就此戛然而止,但人物的生活还在继续。面对苦难,青铜也有自己的消解方式。他从不逃避苦难,而是积极应对,将苦难以特殊的方式消弭。在大水退去后,住在窝棚的青铜家更为窘迫了,为了节省家里的灯油,葵花不得不去翠环和秋妮家借灯光做功课。长此以往,再加上老师的表扬使得小孩子之间产生嫉妒心,所以当葵花再次去借灯光时却被翠环和秋妮拒绝了,她不得不在微弱的月光下做功课。但是青铜却想出了办法,他将萤火虫捕捉住,放在南瓜花中,做成南瓜花灯,这样不仅解决了照明的问题,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意、质朴的美。而“冰项链”这一章节也是如此,因为演出葵花为了一条银项链发愁,青铜家也对此无可奈何。可当青铜看到屋檐上一排排的冰凌时,他突然想到了办法,将冰凌打磨成冰珠,吹洞后用红绳串在一起,一条冰项链就这样做好了,葵花戴着那条冰项链,穿上她的新衣服上台,最后演出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同时冰项链“美丽的、纯净的、神秘而华贵的亮光,镇住了所有在场的人”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56.。这样的情节设置表明人物身上的苦难是有节制的,而他们往往能够采取一些极具创造力、富含美的方式来消解苦难,这使得小说的结局缺乏悲剧精神的内涵。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156.(四)崇高的人性“曹文轩道出了人生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悲苦,但苦难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他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相信即使身处逆境和低谷,人性依旧有其光彩夺目的一面,生命依旧有其顽强求存的一面。”庞健凤.曹文轩“哀而不伤”的儿童文学苦难叙事:以小说《青铜葵花》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1庞健凤.曹文轩“哀而不伤”的儿童文学苦难叙事:以小说《青铜葵花》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1(24).钱理群曾指出:“文学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呈现,既是作家自身生命存在的呈现,又是他所描写的人物的生命呈现。”钱理群;国家玮.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访谈[J].东岳论丛,2008(05).钱理群;国家玮.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访谈[J].东岳论丛,2008(05).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207.所以在这些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性格的缺点,但缺点并不意味着人性的弱点,正可谓瑕不掩瑜,这些不完美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形象也更为丰满立体。在《草房子》中,秦大奶奶就是这样一个“先抑后扬”式的人物。她与丈夫劳作了一辈子,省吃俭用买下这片土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栋草房,种下了一地的麦子。可是没有等到麦子飘香的季节,秦大就累倒了离开了人世。当学校的选址确定之后,不管政府怎么劝说或者提出怎样的补偿,秦大奶奶都不肯搬离这片土地,最后只好双方做出让步,在油麻地小学的西北角盖起了一幢寒碜的草房。但是秦大奶奶会将学校种的瓜或豆荚摘了然后给扔了,她不愿学校征用她的艾地种楝树从而在苗圃上打滚撒泼,她养的鸡鸭鹅影响到了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油麻地小学里的孩子都不喜欢她,只有“没有是非观念”的桑桑愿意亲近她。但是,当落水的小女孩乔乔向秦大奶奶呼救时,年迈的秦大奶奶却毫不犹豫地扑进了河里,将乔乔送到了浅滩上,秦大奶奶却无力地沉入水里。在秦大奶奶舍命救下落水的乔乔后,大家似乎才真正认识了秦大奶奶,而这份尊重与敬爱也让秦大奶奶开始融入油麻地小学。她放下了之前的芥蒂,成为油麻地小学中的一员,自觉维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给来艾地的小女孩扎小辫、染红指甲,或者走在校园里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玩闹。但是苦难却不期而至,秦大奶奶因为油麻地的一只南瓜落水而亡。这样情节设置似乎有几分戏剧性,但她两次落水都与油麻地小学有所关联,所以她的死亡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曹文轩通过死亡将秦大奶奶的大美大爱定格,以死来造成永恒的拥有,使读者从死亡中感受到一种崇高的意蕴”尹静尹静.悲悯与崇高——论《草房子》的苦难叙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3).三、曹文轩儿童小说中苦难叙事的现实意义(一)文学反思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儿童文学受到了市场的影响,表现出内容娱乐通俗、风格轻松幽默的特点,所以儿童文学的受众范围和文学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了。加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而忽视精神的慰籍,更多的儿童文学仅仅流于表面形式,而缺乏对内容主题、审美情趣的追求。儿童文学作家及研究者李东华说:“为了追求畅销,新世纪儿童文学一度出现都市化、贵族化的倾向,淡化苦难,取消写作的难度,追求消遣的娱乐的消费主义的写作。”李东华李东华.沸腾的边缘: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J].南方文坛,2012(02).不同时代的儿童,有不同时代的苦难。所以,作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书写出与儿童产生共鸣的苦难,这要求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抓住儿童所关注的问题,站在儿童的立场书写苦难,而不是脱离于时代现实。但是,为了苦难而讲苦难,对苦难进行铺陈式的描写,这样也会导致儿童厌恶阅读,从而不利于儿童文学的发展。而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对苦难书写进行了一定的冲淡,所以他笔下的苦难主要聚焦于儿童成长中的挫折以及隐秘的心灵世界,这些苦难往往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观察的,以儿童的立场进行书写的。作家曹文轩借苦难来展示儿童的成长历程和人性的璀璨光辉,所以这样的苦难书写才能够真正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引起情感与精神的共鸣。这些因素与苦难叙事一同融入儿童文学中,使曹文轩的作品保留了纯文学的特质,极大的促进了儿童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二)儿童教育中国与西方对儿童教育的态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对儿童的教育更为自由和完善,注重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都能够为儿童的成长所做准备,所以他们面对挫折与苦难时往往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坦然无畏的心态,而这恰恰是我们中国儿童所缺乏的。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教育不仅来源于家庭和学校,还有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儿童文学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富足,更是对人格和性格的塑造。当苦难叙事进入儿童文学中,儿童通过自身的阅读能够清晰地认识苦难,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的真实现状,为迈入成人的门槛而做准备,循序渐进地积累成长的经验。儿童能够从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中学到人在苦难面前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优雅风度,也能够看到苦难之中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大爱大善,还有苦难之后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所以,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以主人公为学习榜样,去学习他们身上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美好品质,从而塑造出自己的健全人格。儿童文学能够塑造儿童性格,这也关乎着整个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所以抓好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也是一个关键点。除此之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困惑,他们会好奇成人世界是怎么样的,也会开始在意自己的外在和尽力维护自尊,所以这些心理问题往往需要长辈或专家进行引导和教育,这方面是现在中国儿童教育所缺乏的。儿童可能因为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困扰,会产生沮丧、失落、自卑等敏感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堆积极为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儿童文学发挥其教育意义,儿童通过阅读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感知到主人公遭受苦难时真实的心理状态,被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所感染和鼓舞,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不但能够帮助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也能够作为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其文学素养。曹文轩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和人文精神,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这些精神,也能接受到古典美学的艺术熏陶。加入苦难叙事的儿童文学提高了儿童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学性,这要求儿童在阅读中能够学会思考和追问,这对儿童本身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日积月累下儿童的阅读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语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缺乏对苦难的书写,也缺乏悲剧精神。受古典文学的影响,我们早已习惯了大团圆式结局,认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但是这样的写法却缺乏悲剧精神的震撼力。而苦难在文学中无疑能够赋予我们悲剧精神,通过矛盾和抗争,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行为的积极进取或者崇高的牺牲精神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我们关注到苦难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认识到苦难给予我们的人生警示。在阅读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时,读者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苦难,仅仅看到眼前的苦难之景,还要去体会其中的苦难之味,看到苦难更深层次的内核。所以,曹文轩在其作品中将苦难叙事与儿童文学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对儿童文学创作初心的坚守。成人文学需要思想的深度,儿童文学亦然,因此儿童小说不应该将苦难拒之门外,而是要思考和解决如何将苦难叙事与儿童文学更好地融合这个难题。曹文轩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他用诗意的笔调描绘出空灵、隽秀的田园风景,再用这般美轮美奂的风景来凸显出人性中善的一面,所以在他的儿童小说里苦难叙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带着几分醉人的诗意。他的作品透过儿童的视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悲悯,这些因素将尖锐的苦难钝化了棱角,从而在冲淡了其中苦难的苦涩滋味后,便将苦难叙事的模式和风格完美地融入儿童小说中,所以曹文轩的儿童小说才显得独树一帜。参考文献张宏.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天天出版社,2011.曹文轩.永远的古典(《红瓦》代后记)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罗婷婷.曹文轩小说意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9.徐静静.论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