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1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2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3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4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上一篇下一篇

2011年06月13日09点14分|

份类:电子备课)

课题1:台灯设计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

教学目标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

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

教学重点、难点一格的台灯。

(学生)彩色铅笔、铅笔、黑色水笔。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1.欣赏。

(1)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2)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

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

具,因此被称为冲华第一灯”。

2.即兴造型。

(1)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人形

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

(2)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

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悄悄的结合。引

出课题一一创意台灯设计

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1)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

成一只新颖的台灯?

(2)课件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

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二

(3)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课件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

设想变成现实。

4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2)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

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5.创作。

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无论

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6.评价展示。

(1)学生自我展示一一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

(2)观众有目标的欣赏一一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课题2:水资源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

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

教学目标

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

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

固体胶等。

教学准备

(教师)水资源破坏相关资料,宣传板报范例,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各

种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1.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木”,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2.艺术作品的欣赏。

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图片、生活用品上的花纹等),学

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

系?

3.综合探索实践。

(1)出示图标:猜猜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

(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岀示一组图片:

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

每年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人数为300万—40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为水所困。

全世界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没升废水会污染8

升淡水。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一起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学习制

作板报:出示一板报范例,观察发现板报的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怎样

突出主题?用了哪些不同的形式?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制订宣传方案,合理分工:

有目的地筛选已有的资料,有主题的补充制作添加资料,共同解决以

下问题:

①选择哪些关于水资源的资料?②采用那些形式?③怎样使宣传板

报更美观?④利用什么美术材料工具来制作?⑤制作时注意什么?

(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

(1)组织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间相互点评:

哪组设计最有新意?

哪组内容更有自己的见解?

(2)说说本课所得。

课题3:漫画与生活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

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

教学目标

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

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

教学准备家,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

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

来自于生活。

(揭题:《漫画与生活》)

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

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

(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试试。(害

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

《画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

的想法)

(小结:独幅漫画)

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第一、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

(出示第三、四张):有不同结果吗?

(小结:四格漫画)

4.尝试创作。

(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

(3)分层教学: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

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

《理”在其中》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

'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対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

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拔牙》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

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箸谁还敢拔我

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

5.作业展示。

6.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课题4:戏曲人物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

物的表演特征。

教学目标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

工具。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

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

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岀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

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

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

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

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

验其表演特色;

)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

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提示:

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

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

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

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

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

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

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课

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

物。

课题5:喜气洋洋

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

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教学目标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

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

教学重点、难点

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准备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1.导入。

(1)课前做准备工作时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制造一种欢乐的气

氛。

)出示几幅图片,说说你觉得哪张图片的内容是在过节,你从哪

些地方看出来的?

(3)揭示课题: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人们常通过舞狮、张灯结彩

来呈现出喜气洋洋’的画面。

2.欣赏评析。

(1)想一想。

①还有哪些喜庆的日子,人们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喜气洋

洋的气氛?

中国节庆网的相关内容资料

②学生介绍:老师用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或录像资料。主要介绍这

些饰物的含义和运用。

(2)观察刚才的画面,请大家回答老师的问题,人们主要用哪些颜

色、哪些物体来营造这种节日的气氛?(学习暖色)

(主要用红色、黄色等颜色营造节日气氛,用的物品比较多,主要有

灯笼、气球、烟花等等)

(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同时板书)

现在,我们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节日气氛是从通过哪些要素产生的。

那么,如果要我们画一副表现节日气氛的画,我们应该怎样来画呢?

(冷暖色与人心情有关。)

3.活动表现。

(1)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舞狮、扭秧歌、划龙船等。教师播放音

乐或画面。

(2)把刚才的表演配上特别的背景画一画。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

4.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加以个别指导。

5.作业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填写欣赏语。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婚庆录象、红绸带。

教学过程

1.内容回顾。

(1)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喜庆日子一般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装饰:

灯、绸、中国结等。

2.设计情景,展开教学。

(1)朋友要结婚,需要很多喜字,请小朋友帮忙设计。

(2)播放剪喜字的录像,看后分析一下录像中的重点、步骤及拓展

点。

(3)帮忙帮到底,顺便帮朋友设计一个新房。

)如以教室为新房,你们会怎样装饰?

(5)小组讨论。

(6)汇总小结:屋顶、窗、门、墙等。

(7)出示各种顶、窗、门、墙的装饰画面,让学生心中有物。

(8)每个小组选一项进行创作。

(9)将学生创作过程加以录像。

3.课后评价。

每组之间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推荐一些好的建议。

课题6:龙的传人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

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

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

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改进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

(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

(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

化。

课件: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唐宋一一明清

请学生说说这三个时期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龙的历史:红山文化遗址一一玉龙,赵州桥栏板雕刻一一双龙,

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云龙纹。

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

(3)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

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

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

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一一华富感性体验

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

物的一些特征吗?

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

的龙吗?

请学生说一说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龙。

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龙的传说故事、龙舟赛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龙的传说故事一一激发兴趣”

(1)龙的传说一一‘龙生九子”展示资料、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故事?

请学生说一说。(鲤鱼跳龙门)

(3)'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2.民俗传统活动一一‘民族精神”。

(1)澳门回归一一舞龙庆祝。

墨西哥、日本华人舞龙迎新春,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

(3)端午节赛龙舟。

①简介端午节及爱国诗人一一屈原。

②赛龙舟怎样才能赢得胜利?一一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

(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赛龙舟图片资料,丰富体验和创作素

材。

3.赏析作品一一‘内化知识”

书中的学生画龙舟赛作业,请学生赏一赏、评一评。

4.创作实践一一外化表现”

根据你的资料和你的想象,创作一幅激烈的龙舟赛的场景。

请学生想一想、学一学、画一画。

5.展示评价一一‘审美提升”

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龙舟赛精神。

课后:布置学生做作纸接龙舟”。

课题7:线条的魅力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

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

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

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

教学目标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

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

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

他们的审美能力。

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简单的构成练习。

(学生)铅笔、彩色笔。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导入一一小点点的旅行”

老师一边口述简单的故事情节,一边手绘线条:从一个点开始变成一

条线,小点点走岀各种各样的线条……完成它的旅行。

你能说出小点点走出的这些是什么线吗?

认识各种不同线形:直线,折线,曲线,弧线……

跟着小点点去旅行:学生尝试画一画各种各样的线

(二)探究学习

1.发现自然景物中的线,使线条具体化、形象化,感知线条的美感。

课件展示自然界景物图片:梯田、铁轨、悉尼歌剧院、蜘蛛网、闪电、

斑马、老树、冰凌……

悉尼歌剧院、铁轨一一直线、弧线一一挺拔、坚硬,充满力度

老树、闪电一一粗粗细细自然的线条一一或遒劲有力、或纤细飘逸

梯田----曲线----柔和、优美,有韵律感

蜘蛛网——曲线一一飘逸流畅

你喜欢哪一种线?为什么?

2.发现运动中的线,

课件展示图片:汽车行驶形成的灯光线;

欣赏绸带操录像,舞蹈动作的轨迹线;

老师带来了一条绸带,舞动绸带你发现了什么线;

流动的曲线一一感觉线条像在跳舞;

谁也来试试让绸带跳舞。

3.跟音乐画线:

爵士乐、小夜曲、圆舞曲、拉丁舞曲。

学生尝试画出对不同节奏乐曲的感觉:或平稳、或强劲、或舒缓、或

愉快。

4.欣赏线描作品,感受绘画作品中线条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

欣赏大师作品:

克利《奔流》、毕加索的作品《牛》、卡门系列;凡高《星空》;欣

赏学生作品,德国、加拿大儿童线描作品。

(三)尝试练习,绘画指导。

1.课件演示:线条构成的装饰花纹。

线的装饰(重复、加密、加粗、组合花纹)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花纹的组合?

2.分析线条的黑白灰层次。

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的有变化?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出:

出示四幅作品分析画面的黑白灰处理,有疏密、粗细的变化。

图1画面太空了,不完整。

图2画面中只有灰层次,没有变化。

图3画面中黑层次太多,显得黑气。

图4画面中黑白灰层次疏密有致、生动而富有变化。

3.线条练习表现内容一原始陶罐或花瓶。

(1)欣赏原始陶罐的装饰美感。

(2)老师给每个组提供陶罐外形,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在相同陶罐上

进行不同的线条装饰。

(3)小组评议一一哪一幅线条组织的最美?哪一幅黑白灰变化较好?

(四)拓展。

线条除了可以运用在绘画中,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课件展示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石雕,装饰门窗,花瓶、烛台的造

型……

结束语: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增添乐趣!

课题8:风儿吹过

1.通过观察、体验、寻找来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特征。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提高用线条进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线描的方法

表现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

3.培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

(学生)细水彩笔、油画棒、色卡纸。

教学准备

(教师)刮风的录音、录象带、下载各种风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创设情境:

L播放播放各种风声的录音:听风。

大风时树叶的沙沙声;西北风的呼号;狂风哗哗作响……

这是什么风?(触动学生的记忆)

2.风虽然抓不到,但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风、用身体感觉到风、用耳

朵听到风。

回忆各种风吹到身上的不同感觉(最好能出示相关的画面)。

炎炎夏日,轻风吹来格外舒爽;

寒冬腊月,西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风雨交加、狂风大作时,雨伞都会被掀翻,寸步难行;

乘坐在汽车或摩托车上疾驰,疾风会让人感觉呼吸困难;

如果龙卷风来了,我们会非常紧张、恐惧……

(二)探究学习。

1.认识各种级别的风。

出示气象预报的风力级别:风向,偏北风3一一4级。

风有大小的级别,你还能说出什么级别的风?

结合'蒲福氏风级”,认识12级风。

2.观看《龙卷风》片段,了解风的小常识:

简单了解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龙卷风.、飓风的不同。

(1)四人小组讨论:

江浙一带每年7至9月都会有台风,我们是怎样对台风命名的?

结合图片: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市,造成严重的后果。台

风过境的惨状,人们在抗台中自救。

(2)请学生介绍自己搜索、了解到的有关热带风暴、龙卷风、飓风

的知识。

(3)虽然台风、龙卷风、飓风有很强的杀伤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危害和威胁,但也可以作为一种能源来利用,造福于人类。

请学生简单介绍风车拉磨、风力发电、帆船行驶等。

3.欣赏画家作品,画家是怎样表现风的。

(1)比较图片:郑板桥的《竹》与徐悲鸿的《逆风》。

这两幅竹都是以国画形式表现的,你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徐悲鸿的《逆

风》风很大?

比较莫奈的《树》与柯罗的《阵风》

《阵风》中画家是怎样表现大风中的树的?

(2)欣赏画家对风的表现。

如卢梭的《热带风暴中的老虎》

欣赏学生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风的。

4.尝试用线来表现风起时水面或柳枝的变化。

微风时——大风时一一狂风时的不同的状态

(三)画画风。

1.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

出示一组事物,你觉得哪几项适合表现风?哪些不太合适呢?

2.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

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3.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展评。

(1)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

(2)根据老师的导向性提问来评价。

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哪几件作品还需要改进的?

(四)课后拓展。

1.欣赏风蚀地貌。

2.说说有风的成语。

课题9:虫虫大聚会

1、认识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形状。

教学目标

2、用卷、折、叠等方法对各种昆虫进行创意制作。

1、重点:能掌握基本的折叠法,并用添画、拼贴等方法制作昆虫。

教学重点、难点

2、难点:各种昆虫形象的设计。

教师:相关课件范作等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导入

1、欣赏影片《虫虫危机》

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动画片,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片段,请大

家欣赏。

(1)影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一类?

(2)你能说出名称的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2、昆虫有什么共有的特征?(课件出示昆虫结构分解图)

师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概括: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

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

旺家族。昆虫形态各异,花纹、色彩丰富多样。

3、认识各种昆虫(课件展示图片)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

所认知,你能根据图片中昆虫的形状、颜色或花纹等特点给它们分类

吗?

师总结:昆虫按生活环境可分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生活在水里的。

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身体各部位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

师举例:

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形状和色彩长得和周围环境很

像,生活在枝干,树枝等地方。

独角仙:头上有將角(雄虫),身体强壮,能拉动比它身体重20倍

的东西。爱摔跤,是为了抢地盘或食物。

4,揭示课题

我们要动手制作这些可爱的小不点,来个《虫虫大聚会》

二、新授

1、观察思考

出示昆虫范作(以瓢虫为例)

思考:这只昆虫哪一部位的制作比较特别。

2、探究作法

思考:(1)昆虫较特别的部位怎么折(学生思考后演示)

(2)还有其他的折法,或制作方法吗。

(3)除了这一部位之外,哪些部位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制作。

(4)还有其他除折、叠等以外的方法辅助完善昆虫的制作吗?

如:身体与四肢的连接用粘帖,眼睛可以用画的等

3、欣赏评论

(1)看看小朋友的作品(课件播放小朋友作品)

(2)从这些作品中你学到了什么方法。(学生发表见解)

(3)你能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吗?

三、制作

1、作业要求

(1)根据昆虫的形状、色彩及花纹特点,合理的设计制作各种昆虫。

)方法新颖,制作精美细致。

(3)可单独制作,也可选择合作完成。

2、出示参考图片

为了同学们能制作出漂亮可爱的各种昆虫,老师准备了一些简洁概括

的昆虫图片给大家参考,供大家借鉴使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协助(播放音乐)

四、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创意所在,教一教大家你的制作方法。

3、评选虫虫王”

五、延伸

1、可爱的虫虫形象可以运用于生活中。(课件展示图片:昆虫闹钟、

昆虫枕头、装饰笔杆……)

2、可恶的昆虫也有它有利的一面: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灵敏,发明

了‘电子鼻”与气体分析仪”等

3,查阅课外资料,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

考一考:(1)毛毛虫没有翅膀,分不清胸、腹,为什么也是昆虫呢?

(2)蜘蛛、娱蚣不是昆虫,那属于什么生物呢?

课题10:生长的植物

1.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

教学目标2.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重点:树的结构以及表现的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经过观察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教师:相关课件范作、植物种子、图片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同学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想不想看看?

1、出示手中的种子:这是什么?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它神奇吗?

出示图片:石头压着的芽!

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吗?

只要给它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别看它小小的身子,再重的石头也能钻

出来。神不神?(知识点: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体会植物顽强不

屈的精神)

2、猜它长大后可能变成什么?(引导说说认识的植物)

出示图片:欣赏自然界中的植物,感受植物之美

二、谈植物

看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请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植物?

并说说为什么?(从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

调等方面赏析)

能否用优美语言描述植物?(结合图片资料展示)

举例子:(荷花)

每到夏天,西湖边都是挨挨挤挤的荷花。

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一朱自清

总结:通过欣赏分析,我们知道植物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

来美的享受,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除以上之外,植物

还有其它作用(功能)吗?

是地球上最美好的礼物,挡沙,保护水资源,净化空气,美化生活。

三、欣赏作品

1,给图片取名?(通过取名,使学生作业时融入创作的情感。)

2,大师的作品:

(1)《古墙老藤》

(2)猜想作者表现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欣赏)

(3)欣赏表现的手法等……

(4)从色彩上分析

小结: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旺盛的生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来看看我们的同

学他们又是如何表现他们心目中的植物呢。

3、学生的作品

除了欣赏作品的色彩、构图等形式美感,还得使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什

么形式表现什么植物。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讨论自己想表现什么,也

可以指名说说自己的创作构思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根据图片或生活中看到的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植物。

五、欣赏

六、总结延升

今天我们向大师们学习画植物,欣赏了植物美丽姿态,艺术大师笔下

的植物,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植物对我们地球,

对人类的作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今后更应该珍惜爱

护花草树木,争当爱花护草的小天使。

课题11:材料妙用

1、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了解现代

装饰对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2、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

或两件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

折、剪、添等处理方法。

重点: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创作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灵活的运用材料的质感,色彩等。

(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准备

制成的工艺品,小学生的环保时装秀光盘,自制的裙子。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导入课题

1、观看小学生的环保时装秀光盘。

2、说说这些漂亮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出示几种不同类型的废旧材料制成的工艺品。(如花生、瓜子壳

做的装饰画,矿泉水瓶、果奶瓶做的小动物,麦杆做的小娃娃,自制

的波浪鼓等。)

4、观察、讨论

①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②是怎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③美在哪里?

5、得出这些工艺品的共同点: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加工而成的。

6、展示老师穿的漂亮裙子,告诉大家这也是用旧衣服、裤子改成的。

二、分析材料

教师请学生谈谈平时丢掉了哪些废材料,生活中又有哪些废材料,并

进行分类。

大致可分为七类:

(1)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工艺简

单,是工艺制作常见的材料。纸的工艺有:剪纸、折纸、纸雕、纸塑

四种。

(2)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料,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来。

①布料工艺。

布的表现手法有:扎系、折叠、包缠、剪切等。

②线绳工艺。

各种线绳的表现手段非常多,一般有:编织、系结、缠绕等。

(3)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果实则是天然的

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又有软性。

(4)泥石材料。

它包括泥造型和石头造型。

(5)泡塑材料。

可以利用废弃的炮沫、塑料纸等进行造型。

(6)金属材料。

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铁、铜、铅、

铝为主。

(7)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各种瓶罐、竹、木、

布、绳、碎玻璃、塑料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

三、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毕加索作品《牛头》。

启发学生观察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自行车的座凳和车把)

2、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范作第28、第29页,看一看哪一个形状最

好看?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四、材料想象

分别出示麻袋、棕绳、树叶等材料,让学生来想象在《秋天》中如何

利用这几种材料?

——地面、头发、小树……

五、创作构思课后收集

1、策划:结合元旦庆祝活动,以组为单位,讨论、选择创作方向。

(可以进行时装设计、教室的布置、礼物的制作等等)

2、分工收集:分配个人应收集的材料,准备下次课的制作。

课题12:塔

1、初步了解家乡的塔及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刮画出塔基、塔身、塔檐、塔顶等塔

的结构,提高学生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

筑史上的伟大成就,树立保护塔保护文物的意识。

重点: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给家乡建一座心目中

教学重点、难点的塔。

难点:运用刮画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表现塔。

(学生)蜡笔、木制刮刀、纸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欣赏镇海塔,感受塔的美

1、镇海塔历史

建于元代,曾在抗战时期毁于日本人的两次炮轰,现在这座是重建的。

2、欣赏镇海塔的局部,你觉得那些地方吸引你,觉得有意思?

(细致描绘)尖尖的塔尖很美,有花纹的围栏,铃当,塔檐……

3、镇海塔很雄伟,那么建镇海塔,有什么作用?

(1)为了保藏经书(塔跟佛教有关系)

(2)镇潮汛(古时海盐城经常招海潮侵袭)

(二)再欣赏杭州三座塔,了解塔文化

1、六和塔镇钱江潮,现在成了旅游景点

2、雷峰塔有《白蛇传》美丽的传说

3、保俶塔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

(三)欣赏探究,了解塔的造型。

1、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展示北京香山琉璃塔(琉璃)

教师演示画塔方法

2、欣赏山西太原双塔(砖石)山西应县木塔(木材)陕西大雁塔

为什么塔的形状不一样?

揭示塔有的是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

3、欣赏圆形的云南飞龙白塔

(四)根据塔的特点给家乡设计一座宝塔

1、塔很多,想想我们海盐还有别的塔吗?海盐的塔太少了,我们的

跨海大桥边缺一座,绮园缺一座,南北湖、谈仙领……(图欣赏)

你愿意给我们的家乡建一座吗?

2、欣赏如何设计塔尖、塔身、塔檐、塔基(欣赏各部分图片,开拓

思路)

塔尖:尖、圆、装饰物

塔身:塔檐(飞檐、短檐、门窗、柱子、走廊、铃当等装饰)

塔基:(围栏、层数、图案花纹)

3、(1)观察桌子上的绘画材料有什么不同,揭示刮画的方法。

(2)欣赏学生设计的塔和运用作品对比的方法,强调刮画注意点:

注重线条的粗细和块面的运用。(教师演示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和刮刀

的使用方法)

(3)欣赏学生作品

(五)学生画塔,教师巡回指导

刮好的同学把作业贴到风景的背景中。

(六)作品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评,从塔的造型和刮画的方法。

对未完成作业进行适当评价

(七)课外拓展

欣赏现代和国外的塔,课外去了解一下其他塔的资料

课题13:瓶子新生代

1.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

教学目标2.能用泥塑的方法,从仿生''的角度对瓶子进行创意设计。

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重点:从‘仿生”的角度设计制作一只独特的瓶子。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形成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的思维方式。

(学生)课前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泥塑工具、牙签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陶土、图片等。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激发兴趣

(1)观察自己带来的瓶子

提问:瓶子有几个部分组成?说说你的瓶子都有什么特点?

(2)出示图片:奇特的瓶子

提问:你更喜欢哪组瓶子?为什么?它与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同之

处?

(3)揭示课题《瓶子新生代》

二、探究学习

1、分析从雕塑形象转变的瓶子

(1)欣赏《秦韵》

提问:这一组瓶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它和兵马俑又有什么不同?

(2)出示雕塑《国王与王后》及其造型瓶

提问:你觉得这个瓶子的设计如何?妙在哪里?

(3)小结:观察联想

2、自由讨论

(1)出示三个瓶子

(2)提问: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什么?

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3、欣赏

(1)学生作品

(2)走进大自然,寻找灵感

三、设计制作

1,分组讨论:

想要设计什么样的瓶子?打算怎么做?

2、作业要求:分组合作,用泥设计制作一个由自然物得到启发的有

创意的瓶子

四、交流展示

(1)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灵感来源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课题14:盘盘转转

1.学习线条造型,通过线条的长短、盘转、扭曲等形象掌握用不同的线条造

教学目标型来表达物象,产生不同的效果。

2.通过对线条的颜色搭配,丰富色彩。

1.线条的长短交错,盘旋、弯曲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难点

2.颜色的和谐搭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盘蚊香、一根毛线、课件,

学生准备:各色各样的线、双面胶、剪刀、色卡纸、其他小饰物、6人一组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一、师生问好

二、揭示课题

师展示一根毛线问:这是什么?

生:毛线

对了,老师有一种很巧妙的方法介绍它:我叫毛线,我可以被用来织

成毛衣。

看,老师不仅说了名称,还说了用途,有哪位同学也能用类似的一句

话来介绍自己今天带来的线呢?

不管你们今天带的是什么线,今天我们都要用他们来制作一幅美丽的

图画。那用什么方法做,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我们就来学习第

14课《盘盘转转》。(课件展示)

三、探究方法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呢?(学生讲很多方法)介绍两

种:转和盘(课件展示,再在实物投影仪中演示转和盘)

那像这个盘的形状,我们把它称为螺旋线形,(板书画一个螺旋线)

那你们能不能举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螺旋线形的事物呢?可以岀

示实物蚊香之类的。(生举例后,教师课件展示图片)

四、欣赏作品

你们现在想不想看看用线做出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呢?

想(教师课件展示,欣赏过程中,可让一两个学生讲讲画,比如,对

这幅画有什么看法、用了什么方法,还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到有盘和转

的地方,还要注意到颜色的搭配,还有线的长短不一等(以窗户这一

张为典型))

那假如让你们来做的话,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又快又好呢?(学生讨

论后,比如说,先用笔在纸上画好图案再贴上双面胶

哦“我看到有些学生已经蠢蠢欲动,想要大显身手了,那先来看一

下要求,看完以后,接下来的时间就看大家的了,看哪一组做的又快

又好,并且有这个荣幸将自己的作品贴于班级的墙上,那现在比赛开

始(共同来完成一幅画)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师生互评:

比赛完毕,请将每组作品上交。教师指点并将最好的作品展示于教室

后面的墙上

15:秦陵兵马俑博物馆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

教学目标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在讨论、分析中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改进

1.导入新课: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

识?

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在封建社

会时,君主死后,所有的仆人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春秋战国时期,

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课件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

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

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

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

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

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

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

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

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

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

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让

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釆:

播放《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

雄壮的军阵场面。

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

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

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

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

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维

妙维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

精美的印象。

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

俑。

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老师小结补充:课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

跪姿,故其髙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

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

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

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个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

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

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

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

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

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

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足跟,从而使身体的体重落在右

膝、右足和右足尖上。当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标。

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神态威严的将军俑。

将军俑是目前俑坑中级别最高者,在战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

秦俑坑中将军俑非常少。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

将军俑头戴雕冠,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

种帽子,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

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将军俑穿的铠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

制作精致,色彩艳丽。褐黑色的甲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周围的花边

前胸及后背、双肩,有几

朵彩色花结,华丽色彩,显示了等级的尊贵。

(4)赏析铜车马。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铜车马的知识。

老师补充小结:

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约7米多深的地

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二号铜车马

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

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

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

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跑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

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二

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铜御官俑戴冠佩

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

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

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

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

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

风釆。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

專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

级重要的历史价值。

3.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尝试用浮雕的方法临摹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俑的面

部或防止一件喜欢的兵器。

(2)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

4.课后拓展。

(1)欣赏缩小的陶俑工艺品。

(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器。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古之谜。

(4)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欣赏各年代的陶俑,收集关于

陶俑的邮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一,学生能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能够掌握—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发展麋高学生—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猫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

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

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

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

结—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一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

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

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

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