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荀、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课标分析:“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本节课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思想方面百家争鸣等多方面的问题。学生要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清上述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就要围绕本课在本单元的定位展开,提炼出学习主旨来。本节课的主旨是:纷争中孕育着统一;动荡中包含着秩序,既有经济领域生产力的进步和新生产关系的发展,也有政治领域通过变法建立新制度,适应社会转型;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挑战,但都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最终为未来的统一王朝提供蓝图。总之,本节课体现了历史“合一分一合”这样一个历史趋势,以此为教学立意,学生就可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既是西周制度崩溃瓦解的阶段,也是奠定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的阶段。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学习围绕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第1课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3、4课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本课处于承上启下的春秋战国阶段,因此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个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确定教学立意。春秋战国时期上承夏商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下接秦汉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既是西周制度崩溃瓦解的阶段,也是奠定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基础的阶段。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的过程中体现了“纷争中有统一”的趋势,对抗中诸侯国的数量在减少,民族交融促进了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可看出“动荡中有秩序”,既有经济领域生产力的进步和新生产关系的发展,也有政治领域通过变法建立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可看出“争鸣中有共性”,都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最终为未来的统一王朝提供蓝图。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历史发生巨大变革,完成社会转型。核心素养目标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图文史料,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经济发展及民族关系。唯物史观: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商鞅变法的内容,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家国情怀: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梳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的学说,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思想解放难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设置“你对春秋战国的印象是”基于初中知识储备和预习成果,学生有自己浅显的认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本课目录教材整合,内容概括分三个篇章整体认识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政治上大动荡、大变革;经济上大发展;民族上大交融;政治上转型;思想上大解放整体感知本节课内容时空定位时间、事件数轴图长时段下掌握历史分期和历史史实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学习任务一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大变化提供三段材料,设置问题,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大变化的表现材料一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六簋。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八簋”。材料二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左传》材料三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阅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归纳概括政治大变化的表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二根据两幅地图概提供两幅地图及民族交融的饼型图括民族关心的新变化华夏认同的影响①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②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③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走向统一创造条件。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心,通过饼形图形象理解民族交融的途径和意义增强民族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学习任务三通过六福图片,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大发展的表现及导致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提供春秋战国经济大发展的图片,学生感知在农业、工商业方面的新变化学生提取图片信息结合预习,从三个方面掌握经济领域的新发展直观形象的展示经济发展的成果学习任务四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结合商鞅变法理解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问题设置:从唯物史观方面探讨经济发展和各国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制定表格系统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角色情景体现:假如你是当时的君王、旧贵族、地主、农民、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将士,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并说明你的理由?调动唯物史观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经济发展、政治变动与变法运动的关系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理解商鞅变法带来的影响,结合内容理解商鞅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学科素养识记重点知识理解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学习任务五从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代表及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掌握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及带来的影响活动设置:人才招聘会假如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招聘人才,你会聘请哪家或哪派的人才为国服务?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阐述你的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识记各家代表及主张并理解思想变化是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反映情景活动设置: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解百家争鸣与时代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课堂小结绘制思维导图: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材料并结合预习识记百家争鸣的意义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主旨内容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上分析百家证明的重要意义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4.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5.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反思:虽经近一周精心备课,期间参考了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成果,反复修改总成定稿,但总觉遗憾,感觉这节课不完美,还是不能一条线把各个历史史实逻辑性的串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