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习目标】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时空坐标】【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条件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个人努力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确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①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②对俄国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③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④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1)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知识点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①物质基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社会状况: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矛盾尖锐。③直接原因(催化剂):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加深了人们的痛苦与不满。④主观条件:列宁主义指导下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二)进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①时间: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彼得格勒爆发革命。②对象:沙皇的专制统治。③领导者: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④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⑤结果:⑴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⑵工兵代表苏维埃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处于次要地位。⑥局限性: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政时仍实行沙皇时期的统治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四月提纲》指方向①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这一时期列宁等人认为有和平夺权的可能(想要“和平转移”)。3.七月事变抛幻想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4.十月革命现曙光①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革命武装占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②1917年11月8日,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三)意义:(1)对俄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使俄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对世界:①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打击对象沙皇专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拓展深化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学说。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这就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通过实践证明了列宁的学说。(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方式。知识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列宁(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利益)工业工业全面国有化(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商业取消商品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3)内容:(4)特点:①“战时”——政府主导,适应战时需要②“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5)影响: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②消极性: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引发政治经济危机。评价: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疑是成功的。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存在许多弊病。如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列宁(1)背景:①经济危机: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国民经济陷入崩溃②政治危机:社会上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矛头指向俄共(布)的政治示威。③政策视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共(布)重新视自己的政策。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以私营,还可以租让、租赁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商业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内容: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3.苏联模式(1928-1953)———斯大林(1)背景:①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并逐渐确立了领导地位。②苏联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国内工业生产落后。③苏联面临着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的迫切任务。④党内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俄国有着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2)措施:1928年,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1\*GB3①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5)影响:积极性:①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思维导图苏联模式拓展深化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1)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课堂练习1.二月革命时期成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A.十月革命的胜利 B.社会性质的变化C.国家版图的扩大 D.民主主体的发展2.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3.1921年3月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被准许在公开市场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对该政策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斯大林体制产生奠定基础 B.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C.从此小农经济在苏俄占优势 D.促使社会主义在苏俄结束4.斯大林1930年3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严厉指出:“某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理智和冷静的眼光。我指的不仅是地方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别省委工作人员和个别中央委员。”斯大林的这一做法()A.彻底终止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B.失去了苏联广大农民信任与拥护C.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D.促进了集体化运动健康稳定推进5.如图为苏联工业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变动情况,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B.斯大林模式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C.苏联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和快速发展D.苏联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案解析1.D由材料“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到“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可见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民主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充,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十月革命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到1934年,苏俄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国家版图的扩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D根据材料“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而调整了政策,说明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A选项错误;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选项错误。3.B允许雇工实际上是允许剥削,即允许恢复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只允许小工厂雇工,因此这只是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B正确;斯大林体制是在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经济政策不同,A排除;小农经济在十月革命前就在俄国占据优势,并非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排除;该政策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结束,D排除。故选B。4.B据所学可知,斯大林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农民意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这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