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墨家、法家的思想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堂谿公对韩非子说:“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回应:“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这体现了(
)A.先秦儒法之争的实质 B.原始民主尚有遗存C.改革家的大无畏精神 D.法家学说得到重视2.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 B.等级观念的差异 C.治国理念的相通 D.学术观点的分歧3.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4.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认为,“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政治理念(
)A.主张中央集权 B.迎合封建贵族的诉求C.提倡隆礼重法 D.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5.《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制乱。一则安,民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 C.兼听则明 D.君主专制6.韩非认为君主应依天道立法,在实现天下安定之后应该“守静以待下,有为之治始,无为之治终。”韩非的这一主张(
)A.杂糅了佛、道哲学义理 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影响C.加速了大秦王朝的灭亡 D.奠定了君主专制的基础7.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这反映(
)A.各家主张日益趋同 B.国家统一的趋势C.思想文化多元包容 D.社会失序的现实8.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强调退避的人生哲学,坚持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追求真正展现自我并自由抒发性灵的人生境界。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9.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提出了一套重要的军事经济理论——耕战,其中心内容是抑制工商百业,驱使国民归农,以便最大限度地动员人力、物力投入战争。当时,这一思想(
)A.有利于国家逐渐走向大一统 B.推动了法家学说的形成C.促进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成 D.表明重商主义逐步解体10.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孟子主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据此可知,这些观点(
)A.旨在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B.利于新生产方式的产生C.体现了思想多元格局形成 D.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1.墨子提倡“兼爱”,主张“节用”,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以及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两者(
)A.所处时代不同 B.学术派别不同 C.研究方法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12.先秦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是万物不经君主、圣人的整治梳理,就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该认知蕴含了(
)A.老庄道家宇宙观 B.华夏大一统观念 C.天人合一思想 D.君主专制观念13.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
)A.崇尚以人为本 B.治国理念趋同 C.主张家国同构 D.阶级立场不同14.韩非子认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塞。”在此,韩非子强调了(
)A.君主增强自身权威的重要性 B.贤臣辅佐国君理政的可行性C.贵族政治趋向衰落的必然性 D.中央集权体制影响的深远性1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该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 C.荀子 D.墨子16.战国时期,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乐”“非攻”“节用”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17.《韩非子·说疑》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其旨在(
)A.强调五帝间权利的转移 B.否定关于禅让制的传说C.强调君主应加强集权,防范臣下 D.说明权利斗争异常激烈18.“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属于哪一学派的思想观点(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19.下列思想言论中,明显和其他思想不一样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食有劳而碌有功”C.“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0.儒家尊崇“定于一”的礼乐秩序;墨家追求“尚同、执一”的社会秩序;道家认同“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的统一秩序。这反映了三者具有相同的(
)A.政治立场 B.学术观点 C.社会目标 D.哲学认识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韩非子之所以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不单单是他将三家的法、术、势进行了综合,更为关键的是,韩非子以国家治理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韩非子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来研究人性。因此,他的人性分析并不是在道德层面进行简单善恶的区分,而是将人看成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的个体,进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韩非子认为:多数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具有经济性的特征,即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有目的性,而这个目的的深层动力就是获得利益,或者得到最大的补偿。这个目的也决定了人们思考和行为方式。这和20世纪初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基本是一致的。基于此,韩非子主张:“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摘编自李宏亮《韩非子治国理论的逻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思想主张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韩非的法家思想秉持一种更为阴暗的人性观,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而控制这种本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严刑酷法。他洞悉法令与权势、策略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法治”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中的政治权力和灵活的统治权术,并将此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与主要方法。他认为君主应该“独制”即大权独揽,不与“臣共”。治国理政则“以法”,主要对象是治吏,以制度选官管官;法在用于“治民”时则“君臣共操”,贯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应对狡猾的官吏和刁蛮的民众,在法令的约束之下,还必须巧谋诈略,玩权弄术。三者之中法令宜优先,“以法为本”,否则,缺乏保障君权终身与世袭的制度,失去对臣民的规制、督察和赏罚,将会导致篡权和动乱。——摘编自段秋关《再识先秦法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法家思想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3.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派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墨家的理想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墨子提倡“兼爱”,即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由此又主张“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关于政治,墨子提出“尚贤”,希望上自天子,下到乡里的各级职务都选拔贤人来担任,在“尚贤”的基础上又提出“尚同”,即所有人都要自下而上服从领导,直至“上同于天子”。在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他主张“节用”,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概括指出墨子对儒家观点的态度并分析其态度的成因。(2)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子的主张是否会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斯,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后拜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李斯来到秦国,投入丞相吕不韦门下,他上书秦王,劝说其建立帝业、统一天下,因此受到重视,被任命为长史。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还在具体方案上提出意见,他劝秦王拿出财物,重贿六国君臣,使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合力抗秦,以便秦国各个击破。这一谋略卓有成效。秦王下“逐客令”后,他上《谏逐客书》,说明了历史上外国人才对于秦国的重要性,秦王读后派人追回李斯,并封他为廷尉。公元前221年,秦王完全兼并了六国,统一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丞相王绾、博士淳于越认为应实行分封制,李斯坚持置郡设县、遣官治理并被采纳。淳于越因坚持实行分封制,激怒秦始皇,李斯竟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摘编自冷成金《读史有学问》(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为秦国的大一统事业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斯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影响。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材料二
自古以来,“刑德”就被视为经世治民之“二柄”,以刑法和刑罚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与制度的重要载体。从法律上看,除战国时代和秦朝曾经由法家思想指导法制建设外,其他各朝的法律制度,大到立法的基本原则,宏观的法律政策,小到某一项具体的规定,都可能是受儒家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中国古代法的伦理特性,所谓的“礼法结合”,都是与儒家学说密切相关的。——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韩非子的“法治观”。(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参考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堂谿公认为韩非子“立法术,设度数”会危及自身,韩非子答复说,设立法术度数是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做法。所以不怕遇到昏乱糊涂的君主所带来的祸患,而一定要考虑用法度来统一民众的好处。韩非子以维护百姓的利益为己任,不惧个人安危坚持改革,体现了改革家的大无畏精神,C项正确;先秦儒法之争的实质是治国道路之争,材料中未涉及儒家的治国道路,排除A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堂谿公对韩非子的变法改革行为怀有疑虑,而非完全支持,且材料未提及诸侯国君认同和采纳法家思想,不能体现法家学说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意可知,慎子和韩非子在君臣治国理念上有相同之处,均强调臣子多办具体事、做实事,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二者的治国理念,非政治出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等级观念,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二者的学术观念具有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可知,该思想家提倡节俭,节用、节葬、非乐,这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排除A项;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排除B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非墨家思想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材料反映了在战国末期,西周保留下来的原始氏族传统及其观念彻底崩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失去原有依据的动荡的背景下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人性的认识。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极端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最终导向君主制中央集权官僚国家模式,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迎合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提倡隆礼重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法家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材料“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的意思是听众人议论纷纷,不利于国家的安定,说明作者强调思想统一,非思想自由,B项正确,排除A项;兼听则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统一,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影响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无为之治终”可知,材料强调法家也吸收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项正确;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排除A项;秦灭亡是由于暴政,排除C项;韩非强调有为当中要有无为,跟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强调礼乐道德秩序的统一,法家强调法律秩序的统一,道家强调社会秩序的统一,这说明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失序的现实,主张建立统一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共性,无法推断出思想主张日益趋同,排除A项;“国家统一的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社会失序的现实”,而“思想文化多元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退避”“坚持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可知,体现的是道家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强调以礼治国,排除B项;兵家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排除C项;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耕战思想引导民众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耕战之中,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为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基础,A项正确;法家学派提出了耕战思想,而不是耕战思想推动了法家学说的形成,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驱使国民归农”可知,耕战思想有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而非促进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形成,排除C项;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重商主义,更谈不上重商主义逐步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战国(中国)。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富贵只要是合乎道义的,就可以去追求;孟子认为互通有无可以弥补不足;韩非认为奢侈而懒惰会变得贫穷,勤劳节俭会变得富足。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三位学者都主张发展经济,追求财富,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虽与经济相关,但与“富国强兵”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的新的生产方式,这对材料中观点的出现产生影响,B项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共通性,而非多元差异性,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墨子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以及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其原因是墨家代表平民的利益,提倡“兼爱”,主张“节用”,而儒家则代表贵族的利益,主张维护等级制度,强调礼仪规范,这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问题,D项正确;两者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学术派别不同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研究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可知,材料强调了君主、圣人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蕴含着君主专制观念,D项正确。道家强调“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主、圣人的作用,不涉及大一统观念,排除B项;“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可知,他们的思想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法家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墨家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崇尚以人为本是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尚贤,他们的治国理念不同,排除B项;家国同构是儒家提倡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君主失去一个臣子,臣子就会把自己当成一百个臣子。所以臣子得以借助君主的权势,就会有很多力量,就会内外为用,就会使君主受到堵塞。这说明韩非子强调加强君权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加强君权,而不是贤臣辅佐,排除B项;贵族政治衰落的必然性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材料强调君权的加强,排除C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符合材料表述,D项正确;孟子是儒学家代表,主张民贵君轻,排除A项;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代表,主张改革,排除B项;荀子也是儒学学派代表,主张礼法并治,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乐”“非攻”“节用”思想,D项正确;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A项;荀子主张礼法并治,排除B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题意可知,韩非将尧、舜、禹以及商汤、武王权力的转移描绘成激烈斗争的结果,结合韩非所处的时代、法家的身份及主张,可知,韩非是在强调君主应该加强集权,防范臣下,避免出现类似“弑其君者”的现象再次出现,C项正确;A、D反映的是材料现象,不是目的,排除;韩非并不是在否定关于禅让制的传说,B项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1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认为乐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而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该观点认为有乐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这是墨家的观点,A项正确;“儒家”强调“礼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道家”主张“无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观点是法家思想,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自孟子,具有民本思想特点,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D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来自商鞅,是法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食有劳而碌有功”强调依据功劳任免人才,是法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强调法律的作用,是法家思想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强调礼乐道德秩序的统一,墨家强调平等秩序的统一,道家强调社会秩序的统一,这说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具有相同的社会目标,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社会目标”,而“政治立场”不符合主旨,没有体现他们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等观点不是学术观点,而是其追求的社会目标,排除B项;“定于一”“尚同、执一”等观点没有涉及哲学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二、1.(1)人的本性是经济上趋利避害;主张严刑峻法;公布成文法律;用法律管理群臣;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推动了成文法发展;强调的严刑峻法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法家思想适应了此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变法的指导思想,并推动了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项封建社会的转型。【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多数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具有经济性的特征,即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有目的性,而这个目的的深层动力就是获得利益,或者得到最大的补偿”可知,人的本性是经济上趋利避害;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可知,主张严刑峻法;据材料“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可知,公布成文法律;据材料“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可知,用法律管理群臣;据材料“不单单是他将三家的法、术、势进行了综合”及所学知识可知,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可知,推动了成文法发展;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及所学知识可知,其强调的严刑峻法容易激化阶级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适应了此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变法的指导思想,并推动了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项封建社会的转型。2.(1)内涵:主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注重用权术、制度管理臣民。(2)原因:符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迎合统治者争霸战争,统一国家的要求;礼崩乐坏,旧有制度无法维系统治。【详解】(1)内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韩非的法家思想秉持一种更为阴暗的人性观,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而控制这种本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严刑酷法”可知,主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根据材料“认为‘法治’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中的政治权力和灵活的统治权术,并将此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与主要方法。他认为君主应该‘独制’即大权独揽,不与‘臣共’”可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为应对狡猾的官吏和刁蛮的民众,在法令的约束之下,还必须巧谋诈略,玩权弄术”可知,注重用权术、制度管理臣民。(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法治’的实现必须依靠集中的政治权力和灵活的统治权术,并将此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举措与主要方法。他认为君主应该‘独制’即大权独揽,不与‘臣共’。治国理政则‘以法’,主要对象是治吏,以制度选官管官;法在用于‘治民’时则‘君臣共操’,贯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迎合统治者争霸战争,统一国家的要求;根据材料“三者之中法令宜优先,‘以法为本’,否则,缺乏保障君权终身与世袭的制度,失去对臣民的规制、督察和赏罚,将会导致篡权和动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崩乐坏,旧有制度无法维系统治。3.(1)态度:持批评态度。成因:从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角度作答(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不会。原因:从墨子主张不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作答。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的时代背景出发,墨子主张不符合统治者实际需要的角度作答。【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态度:根据材料“墨子提倡‘兼爱’,即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可知,持批评态度。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角度作答,如: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第二单元 前期的知识与技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果洛市重点中学高三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仿真卷(一)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届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 财务审核合同批语
- 补漏项目合同
-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案例
- 保险免责赔偿申请书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的应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游戏动画设计规范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篮球社团教案
- 【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综合训练卷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创业孵化服务合同三篇
- 丧葬费家庭协议书范文范本
- 公司对公司走账协议书范文模板
-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消防安全大家谈”、“消防公益说”专题讲座
- 中小学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3篇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测试题及答案
- 中汇富能排矸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