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 高考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政治制度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2023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C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东汉灵帝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为了调集地方力量镇压起义,提升州牧地位,州由监察区转变为事实上的一级行政区,故选C项;A项是对材料内容的叙述,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西汉中期以后,地方王国势力逐渐弱化,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主旨是汉代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与外戚势力无关,排除D项。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023广西三市二模]有学者通过清朝档案研究发现,军机大臣除遵循皇帝意志撰写谕旨外,还通过“议复”(奉旨对某事进行讨论并拿出处理意见)的形式参与军政事务决策。军机大臣虽无独立决策权,但其议复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军机处的“议复”表明清朝(

)A.君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色彩B.提高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C.军机大臣有效制约君主集权D.重视对官员行政行为的规范A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解析】据材料“军机大臣虽无独立决策权,但其议复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奉旨对某事进行讨论并拿出处理意见,这些意见是皇帝做出决策的主要根据,表明对于君主决策,军机大臣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出君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色彩,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对皇帝决策的影响,政府行政决策效率提高与办事效率有关,排除B项;军机大臣只是可以提出意见,没有独立决策权,无法有效制约君主集权,排除C项;军机处的“议复”针对的是君主决策,并不是对官员行政行为的规范,排除D项。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2023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西周早期分封的姬姓诸国多居于黄土层地带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带,如鲁国封地中心的曲阜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异姓功臣的封国所居位置则多数不佳,如齐国封国中心营丘地处盐碱之地,且常受东夷袭扰。这可用于说明西周早期的分封(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注重边疆开发的因地制宜C.捍卫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D.凸显出“以蕃屏周”的架构D题组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由材料可知西周早期给同姓亲族分封的土地肥沃且位置优越,异姓诸侯所封之地多数不佳,这种分封方式凸显了周王室和姬姓贵族的地位,分封异姓诸侯是为了帮助周王守护四方,凸显出“以蕃屏周”的架构,故选D项;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内部通过宗法制解决了土地和财产的继承问题,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不同姓的诸侯封地不同与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因而无法判断是否因地制宜,排除B项;先秦时期的君主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称不上至尊地位,排除C项。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4.[2023福建部分学校联考]以英国《大宪章》签署为标志的西方现代议会民主制并不直接承袭于雅典城邦民主制,对此有学者指出:“如果不犯以现代视角批判古代社会这种时代误置的错误的话,古雅典民主毫无疑问是人类民主发展的顶峰,尽管它是人类民主的开端。”材料表明(

)A.古代雅典民主制比现代民主制优越B.现代民主制与古雅典民主制内涵相近C.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D.英国的《大宪章》是现代民主制的源头C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据材料“古雅典民主……是人类民主发展的顶峰……人类民主的开端”可知,该学者肯定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开创性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选C项;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和西方现代民主制度实行的时代、基本内容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简单地说“古代雅典民主制比现代民主制优越”,排除A项;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影响了西方现代民主制,但两者内涵不同,排除B项;材料观点认为《大宪章》签署是西方现代议会民主制开始形成的标志,但更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雅典城邦民主制,排除D项。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5.[2023江苏南通基地学校大联考]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罗马(

)A.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C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据材料“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可知,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故选C项;据材料“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可知法律修改必须经公民大会通过,体现了公民大会在罗马共和国政体运行中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大会难以真正有效发挥作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罗马共和政体的运行方式,并没有体现其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制在罗马共和国早期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材料不能体现是共和国早期还是晚期,排除B项;材料中关于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各自的职权都有明确规定,分工较为明确,排除D项。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6.[2023湖南新高考联盟联考]据《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乔治二世(1683—1760)12次离开英国前往故国期间,总要指定王后卡洛琳摄政。卡洛琳为人好强,谦卑恭顺的沃波尔成了她理想的肱股之臣,许多重要事宜,悉凭他做主处理。”这一现象(

)A.有利于王后卡洛琳掌握政权B.使“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破坏C.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D.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D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审题①时空信息:1683—1760年;英国。②设问方式:影响类设问正确项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材料提到了乔治二世多次离开英国,体现了英国国王不理政事,实权进一步丧失,故选D项错误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王后不能掌握国家政权,排除A项;“光荣革命”的成果没有遭到破坏,排除B项;议会此前已经是英国权力中心,排除C项【解析】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7.[2023山西运城二模]下图是1800年发表于美国的漫画《我国现状》。画面中左边的人物代表联邦党,他说道:“这个柱子不应该立着,我决定发起一场必需的、代表正义的战争。”右边的人物代表民主共和党,他说道:“这根柱子必须倒下,我是和平主义者。”中间柱子上写着“共和主义”,支柱上方横柱上写着“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右上方的华盛顿则提出忠告:“一旦移动其中一根,你们就毁掉了所有。”这一作品意在说明美国(

)A.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名不副实B.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激烈的冲突C.民主进程伴随着退让和妥协D.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C题组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材料中作者借助漫画表达对当时美国党派纷争的忧虑。无论是联邦党还是民主共和党,双方虽然存在意见上的分歧,但都有效避免了国家分裂动荡,这主要归因于美国民主制下的妥协机制,C项正确。美国民主制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一种典型的代议制,排除A项;美国制宪是在1787年,而材料所述是在1800年,排除B项;当时美国政党政治处于萌芽时期,还未形成,排除D项。题组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8.[2023河北九师联盟联考]民国初年,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等党派分庭抗礼,而每省参与国会选举的选民人数平均有150多万人。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有民主政治的外观,尚少民主政治的实质。人民在大选中是茫然的,对政治有兴趣的只有极少数的优异分子。优异分子的造型是半传统半现代性的”。这表明当时(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的基础B.精英参与是政治转型失败的主因C.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D.制度缺陷致使广泛民主难以实现A题组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据材料“人民在大选中是茫然的,对政治有兴趣的只有极少数的优异分子。优异分子的造型是半传统半现代性的”可知当时人们民主意识淡薄,国家政权被少数精英分子所垄断,政党政治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政党政治转型失败的主因,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民主意识淡薄、列强侵略和军阀统治所形成的局势动荡是导致广泛民主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题组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9.[2023重庆一中模拟]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规定:“移难民在居住、垦荒、贷款、医疗、选举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据1943年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面积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该政策的实施(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B.突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有利于开发边区与支持抗战D题组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审题①时间、地点:1940年、1943年,陕甘宁边区。②主题:移民的大量涌入。③设问:该政策的实施信息①对移民的优惠政策。②移民开垦大量荒地正确项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极大地刺激了移民开荒的积极性,对开发边区以及支持抗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D项正确错误项分析材料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军事封锁无关,排除B项;《优待外来难民和贫民之决定》是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表现之一,没有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排除C项【解析】题组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0.[202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关于李悝变法,《史记》多处记述为:“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汉书》亦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上述史料可用于印证(

)A.魏国力量的崛起与衰落B.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C.君主集权的理论与实践D.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成效D题组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解析】题组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1.[2023山东菏泽一模]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

)A.加强人身控制

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

D.实物的货币化D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题组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解析】据材料可知,借贷方式为“现钱例”,在实际支给1000文的情况下,如还钱则需要“1200文”,而还粮则需要120斗(实际价值2400文),这说明青苗法中不管是借贷还是还贷,更倾向于货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状况,没有体现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题干不能说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放松,排除B项;青苗法的还纳本息不属于税收,排除C项。

题组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2.[2023江西九校联考]茶作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急剧萎缩。1905年,清廷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章程》,规定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