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精美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精美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精美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精美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韩愈托物寓意说说千里马是你说的?不是我马说你们猜谁在说?不是我课程目标1.了解文言文体裁“说”,了解作者韩愈的相关文常;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及用法,流畅翻译全文;3.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理解怀才不遇的苦闷。第壹章文常链接第贰章文言翻译第叁章文本赏析第肆章课后练习壹回文链常接形式目的特点代表记叙、议论、说明阐述道理或表达见解以小见大、托物寓意、简洁明了《爱莲说》、《马说》《马说》是作者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字面上可理解为“谈一谈千里马”。韩愈,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因劝谏遭贬《昌黎先生集》韩柳写作背景《马说》写于贞元年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屡次自荐不得,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贰回文翻言译1:17=悲伤的故事1:17悲伤的故事世有,然后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现指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现指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故有名马,于之手,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即使祗只是骈死指被埋没才译文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辱奴隶人能指喂马的人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的食器piáncáolìzhǐ马之千里者,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也,有千里之,食不饱,一食一次或有时是吃完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尽食通饲,喂养这虽即使吃sùdànsì能才能sì力不足,不外,欲与常马,求其能千里也?才美能和见表露不可得尚且译文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等相当不安怎么才xiàn美德通现可能之不,食之不能其,策以其道用对发挥尽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而之,策sì待它的办策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通才,才能马临面对鞭法鞭曰:“天下无马!”!其真呜呼邪叹,知无马?其真不马也!惊相当于哎译文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懂得千里马吧!通耶,表疑懂表得问虚词而表转折,但是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修饰执策而临之;表承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虚词于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以凭借不以千里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用策之不以其道;虚词之结构助词,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马之千里者;代词,代指千里马策之;食之;临之补足音节的助词,无实意鸣之;虚词者……的人马之千里者;食马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虚词其代词,代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的以其道;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恐怕,表推测语气尽其材;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虚词也置于句末,表感叹语气不以千里称也;置于句末,表陈述语气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置于句末,表反诘语气安求其能千里也?置于句末,表感叹语气尽其材;是马也;其真不知马也!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辱于;用鞭子打,引申为驱使策之;使动用法,使……竭尽尽粟;食之不能尽其材!吃尽名词作动词其能千里;日行千里形容词使动一词多义能才能千里之能;用鞭子打,引申为驱使策之;吃,动词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能够策执策而临之;马鞭食食之;通“饲”,喂养叁回文赏本析壹文中的共出现了几个角色?分别有何寓意?千里马伯乐食马者曰天下无马者人才赏识人才的人接触人才的领导层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贰千里马的处境如何?受到哪些待遇?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与作者有何相似之处?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屡次自荐不被重视;韩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仕途不顺,屡遭贬谪;伯乐不常有;不被统治者重用;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进说理的?第一段揭示论点伯乐对千里马而言至关重要,但不常有第二段反面论述以千里马与食马者的矛盾突出伯乐的重要性第三段强调论点强调策马者的愚蠢,点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叁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托物寓意的方法,借千里马不被认识最终被埋没的道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作者形象,表现了作者韩愈难遇明主,壮志难酬的苦闷,对不识人才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肆肆回课练后习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有存在在有意识,文中先有伯乐再有千里马似乎有些唯心主义,请从这个角度探讨一下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脑洞——by南宫23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1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2、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学习目标3伯乐相马导入

4作者韩愈生卒年768-824字朝代唐代籍贯评价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品《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河阳(今河南孟州)退之作者简介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似。5文体知识6◆方法1、关注课下带拼音汉字。2、听读录音,注意通假字。3、查阅工具书,结合语境确定义项锁定读音。初读,读准字音7◆生难字祗()骈()槽枥()粟()奴隶()食马者()执策()

邪()zhǐpiáncáolìsùlìsìcèyé读准字音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二读,读准节奏9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即使。同“祇(只)”,只、仅。奴仆。(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马槽。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读清文意10

马说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课文翻译1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有时。同“饲”,喂。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表肯定语气。指示代词,这样。才能。才能和优点。同“现”,表现。犹,尚且。普通。等同,一样。疑问代词,怎么。助词,表停顿。语气助词,与“安”相配合,表示反问,可译为“呢”。读清文意12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课文翻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赶它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通晓它的意思。面对表示惊叹,相当于“唉”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语气词,表判断。13读清文意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14课文翻译◆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饲”,喂同“现”,显现、表现同“衹(只)”,只、仅15重点字词这样

例句:是马也古义:今义:是对,正确(跟“非”相对)有时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今义:或或者,或许◆古今异义怎么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今义:安安全16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食策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动词,吃动词,同“饲”,喂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吃完动词,竭尽17重点字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动词,能够其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名词,才能代词,代指千里马代词,它的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18◆一词多义重点字词19通读全文,试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1)提出观点:伯乐决定千里马(2)分析原因:食马者无知(3)得出结论:有马却不识马整体感知写作思路201、熟读背诵全文。2、整理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本课作业123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1、在了解作家、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2学习目标3◆方法1、审清题目与要求。2、圈点勾画加批注。3、读中思,想中悟。五读,读懂内容4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找出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2、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思考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找出第三段中充分表现食马者愚昧狂妄的句子?读懂内容51、千里马的遭遇——(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读懂内容62、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食马者愚昧狂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读懂内容7◆方法1、结合链接。2、深入思考探究。

六读,挖掘内涵8深入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联系作者经历,思考千里马、食马者以及伯乐比喻什么。2、用“千里马难遇伯乐而被埋没”反映哪些社会问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挖掘内涵

9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但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后来又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他看到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背景链接105、(1)千里马——(2)伯乐——(3)食马者——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