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主要新闻写作理论客观报道理论客观报道理论既属于新闻传播理论的范畴,又属于新闻写作理论的范畴。客观报道理论的基本形成过程政党报纸所面临的困境政党报纸的基本特征:第一,报纸以言论为主,新闻报道处于从属地位。政党报纸的报纸宗旨是利用报纸来宣传本党的观点。第二,报纸的宣传色彩浓厚,无客观性可言。第三,经济上依靠政党资助,不能独立。“廉价报纸”的有益探索基本特征:首先,以新闻为报纸主体。其次,经济独立,不依附资助者。再次,政治中立,不受政党或集团的控制。《纽约时报》的理论升华奥克斯要办出一张严肃的报纸,用丰富而严肃的信息来赢得读者,并与其他报纸竞争。奥克斯强调客观地、真实地、严肃地报道新闻事实,并通过总编辑卡尔·范安达,把这一办报理念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之中。新闻报道理念:第一,记录性,使报纸成为一份时代的记录。第二,注意从新的角度严肃地报道犯罪新闻,力求把犯罪新闻变成社会学的记录书。第三,将事实与议论分开,不在新闻中直接发表议论。第四,注意掌握报道分寸,实事求是,不加夸大渲染。第五,迅速、翔实地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用事实的力量去打动读者。客观报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客观性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新闻报道应客观公正地反映现实,给广大受众提供进行独立判断的材料。第二,报纸只记录事实、报道客观,不评述事实。即:将事实与意见公开;新闻报道“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客观报道手法,指的是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只须忠实地记述新闻事实的过程和结果,不发表任何意见和评论;记者的看法和倾向,应通过新闻事实巧妙地反映出来。客观性报道理论的积极意义首先,它揭示了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客观报道理论认为,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应该以向广大受众传递真实的新闻为己任,向受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其次,它提出了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忠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的新闻理念,反对在报道中随意评述、曲解事实;强调了新闻是记录事实的,肯定了新闻的客观性,否定了用主观意见代替客观事实的错误观点,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再次,它所倡导的客观报道手法,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提出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法,又体现了对受众的尊重和信任。第四,客观报道理论为新闻媒介争取最广大的受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可能性。第五,客观报道理论也是新闻传播业和新闻传播者进行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客观报道理论的局限性第一,客观报道理论所强调的新闻报道要做到“不偏不倚”,“超越阶级和党派利益”,“客观公正”地反映新闻事实,这只是这一理论提出者主观上的美好愿望,在新闻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来自社会的影响包括:(1)政府影响(2)企业界的影响(3)公众舆论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同样会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产生干扰和影响。从采访的重点和着眼点,到新闻素材的选择、标题的制作和新闻语言的运用,无不渗入新闻从业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感情,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从而使新闻客观性大打折扣。第二,客观报道理论在肯定新闻客观性的同时,却否定了新闻从业者反映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性,排斥了记者、编辑对新闻事实的必要分析和解释,这就必然导致新闻报道的表面化、浅显化。事实上,任何新闻事实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能动的认识、反映和传播,才得以成为新闻的。第三,客观报道理论所主张的“超党派”思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学者所利用,形成了一种否定新闻的阶级性、倾向性的客观主义新闻思潮。客观主义”新闻思潮是一种虚伪的资产阶级新闻观。它一方面竭力否认新闻报道的立场和倾向性,标榜“中立”、“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在新闻实践中,却尽量罗列一些互不相干的社会现象,将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隐藏在对这些现象的报道中。事实上,新闻报道都是有倾向性的,所谓超然于任何阶级、党派之上的“纯客观”是不可能做到的。客观报道的写作要旨写作原则:1.记者在写作新闻报道时,应该忠实地叙述事实,用事实来表现新闻事物的状貌和特征。将新闻事实与对事实的分析分开。客观报道理论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完全避开对事实的分析和解释是不可能的;同时,某些人物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解释本身,也是一种新闻事实,记者同样可以予以报道。事实与观点区分:第一,把报道新闻事实的材料部分放在最突出的部分,把分析性文字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第二,在介绍分析性的观点时,应交代观点的出处和来源,指明发表观点的人的姓名。(增强客观性;受众了解主观程度,有判断)记者不宜直接发表议论。事实的意义一定要用议论来揭示,最好采用间接议论的方式,引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的话或旁观者的话来表达。要冷静地叙述,不要过份地形容。应忠实地叙述事实的过程和结果,不要轻易作结论、下断语。要注明消息来源。所谓消息来源,指的是向记者提供消息的人或单位。消息来源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形式。深度报道理论新闻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正式传入中国。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深度报道理论是在发扬客观报道理论长处的基础上对客观报道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它是产生,适应了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信息的需要,适应了新闻业内部竞争的需要。首先,深度报道理论的产生,是对客观报道理论的重要补充和修正。其次,广播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报纸、通讯社的“速度”优势丧失,迫使它们向报道的深度开掘。这种新闻竞争也促进了深度报道的诞生。报纸通讯社可以充分利用版面多的优势,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把报道的重点放在挖掘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深度问题上,以此来形成自身的报道优势。再次,随着读者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那些浅层次的报道,要求报社,通讯社提供有深度的报道。深度报道理论的基本内涵深度报道是一类以深度见长的报道的统称。它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客观地解释新闻事件的含义和分析展望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延伸和拓展新闻报道领域,更为详细、全面、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深度报道是将原有的新闻要素加以扩大和深化而写成的报道。凡是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内道写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4、采用合成人物的方法报道显示生活中的人。这是新新闻主义的糟粕所在,也是它受到攻击的最要害之处。新新闻主义理论的积极意义与缺陷积极的意义:第一,新新闻主义是对传统的报道方式的否定和摒弃。第二,新新闻主义冲破了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开创了一宗新的新闻写作样式。第三,在表现方法上,新新闻主义抛弃单一叙述的表现方法,积极引进文学的表现方法,如渲染气氛、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对话等,从而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明显增强。缺陷:首先,它为了追求写作技巧,较多地渗入主观因素,甚至采取合成人物的方法,这就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其实,新新闻主义的表现方法只能对特写、深度报道等文体或报道方式有效,而不适用于纯新闻(消息)写作。再次,新新闻主义作品由于在采访和写作中花费时间较多,难以保证新闻时效,不能迅速及时地传递新闻消息。第四节精确新闻学理论精确新闻学亦被称为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我们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精确新闻报道的影响越来越大。精确新闻学的定义和特点精确新闻学的定义德国新闻学者麦库姆斯在《精确新闻学:一种新出现的新闻报道理论和技巧》美国戴维·派克·德默斯《精确新闻学——实务指南》陶焊主编的《新闻学、传播学新名词词典》精确新闻学时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来获取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方式。这是精确新闻学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方式的最根本之点。2精确新闻学的特点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精确的数据,然后运用这些数据来反映社会现实。特点:第一,新闻报道更为准确、客观、公正。它强调在严肃认真的社会调查中获取新闻数据,强调以冷静的数据反映新闻事实,因此新闻报道显得更为精确、客观。第二,能更为全面地反映民意。精确新闻学则把调查访问的对象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各种人。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更能全面地反映民意,具有更强的代表性。第三,报道更有深度和说服力。这种报道方式不仅可以验证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而且能够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不足:首先,这种报道方式费时、费力。其次,这种报道方式不适宜于报道所有新闻事件,而只适宜于报道社会问题。再次,用这种报道方式写出的报道,难免有些枯燥,可读性不强。精确新闻学的起源与发展美国精确新闻报道的实践情况最早从事精确新闻报道实践的,要数《北卡罗来纳州明星报》。1810年3月30日,北卡罗来纳州民意调查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1824年,美国《哈里斯堡宾州人报》美国总统选举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刊登在该年7月24日的《哈里斯堡宾州人报》上。进入20世界以后,美国新闻界进行民意调查的范围由总统选举拓展到生产、生活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民意调查水平和分析水平的提高,预测结果的正确率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意调查的相信度也不断提高。应用民意调查的用户越来越多,民意调查机构也不断发展壮大。60年代时,美国的一些力量较强的州立大学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从60年代末期开始,有目的地委托调查机构围绕一些专题进行民意调查,并把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菲利普·迈耶对精确性学的贡献菲利普·迈耶是精确新闻学报道理论的创立者。让新闻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即运用社会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来采写新闻,让数据这一量化的事实来表达新闻信息。对居住在底特律种族骚乱地区的437名黑人进行调查,结果输入电脑进行分析。结果写成报道《十二街那边的人们》,发表在《底特律自由报》上。20世纪70年代初期,迈耶着手从理论上总结精确新闻学。1973年,《精确新闻学——一个记者关于社会科学方法的介绍》。精确新闻报道的基本程序基本报道程序:确定报道题材它直接决定调查的具体内容与题目,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求:第一,题材所反映的问题比较重大,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能引起受众的关注;第二,题材所涉及的内容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统计与表达。适宜于反映社会问题,长于表达受众对多种问题的看法、反映。进行社会调查它是关键性步骤,也是它获取新闻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工作:1、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区域;2、确定调查的具体方法;3、设计问卷;4、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整理、录入、分类归纳,得出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写成新闻报道明确地确定交代调查的结果和结论,运用数据或图表作为结论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精确新闻报道的写作精确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消息、专稿、消息配专稿或配专栏。消息型消息型精确新闻报道指的是按消息的写法写成的精确新闻报道,其特点是简洁明快,观点明确,以事实说话,不作评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形式。把最重要的、最鲜明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便于记者组织与表达新闻素材。特写性即采用特写(特稿)的写法写成的精确新闻报道。公布调查结果,而且要对调查结果惊醒必要的分析和评述,因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写法多样。凡是特写写作中能够用上的写法,都可以用来写特写型精确新闻报道。在西方新闻界,使用较多的写作形式是从一个任务的故事开始写起,即美国新闻界所说的“华尔街日报写法”。最大特点是,报道的开头从一个人物的经历或故事写起,或者从一个单位的情况写起,引出报道的主体,并过渡到导语和主体上来。主体部分,详细展开调查结果,并分析和评述。结尾,重新回到报道开头提到的任务或单位上来,以便做到首位呼应。消息配特写型这种写法把消息与特写结合起来。消息简洁地报道调查的结论,特写则用比较详尽的文字和数据,细致地交代调查结果与结论,并分析与评述。精确新闻报道写作中应交代的内容内容:1、委托调查的机构名称和调查目的;2、调查的执行机构名称;3、被调查对象的人数;4、具体的抽样方法;5、抽样误差率;6、调查所采用的访问方式;、调查实施的时间。西方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轨迹消息的起源与发展大一统的新闻题材写作特点:第一,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事实,重要事实湮没在一般材料的叙述中;第二,不注意交代时间要素,新闻的时效性不强;第三,文字过于修饰,文学色彩浓。编排粗糙。版面各类新闻混杂,没有标题,不设栏目,缺乏章法。导语的诞生和消息独立化一是产生了导语,二是在安排材料时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形式。两者的诞生,标志着消息文体的形成和独立化。消息写作走向成熟走向成熟主要表现是导语写作的变化、结构安排的变化及报道内容的深化。1,消息导语的发展演变:早期为全型导语,即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语,为第一代导语。它存在重点不突出、文字较多的不足,不简洁明快。微型导语亦被称为部分要素导语,导语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称为第二代导语。只须突出2-3个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要素。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新闻界广为流行了。存在呆板、不生动、缺少变化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丰富型导语作为微型导语的补充,称为多样化导语,导语变革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为第三代导语。它是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导语而创造的新的导语形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叙述式、描写式、议论式、引语式导语。消息结构形式的变化:19世纪下半叶,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20世纪30年代以来,结构形式多样化,金字塔结构、积累兴趣结构、延缓兴趣结构等形式。消息报道内容的深化:西方新闻媒体开始把新闻报道的重点由“何事”这一新闻要素转向“何因”这一新闻要素上,在消息中重点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趋向进行解释和说明。解释性新闻于是应运而生。西方消息写作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消息向自由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消息写作进一步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结构新颖、语言生动的消息。第二节特写的诞生与发展特写又名特稿、专稿。特写的发展史比消息要悠久得多。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散文和小说,这些文学样式对后世的特写写作产生了深渊的影响。17世纪前后,美国报纸并无不同体裁之分。“大一统”新闻文体,可说是特写的早期形态,就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而言,它已初步具备了特写的特征。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写文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发挥自身的优势,西方各家报纸、杂志纷纷利用自身新闻报道力量较强、版面安排和发稿篇幅灵活的特点,在采写深度报道和特写文章上下足功夫,努力提高深度报道和特写文章的发稿数量和质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特写写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变现形式和写作手法进一步多样化。新闻性特写、趣味性特写、人物特写等特写形式,其生动的现场感、有趣味的故事性和翔实的背景材料,受到首宗的广发好评。西方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一事一报法所谓一事一报法,就是采用单篇报道去反映新闻事实的报道方法。美国有“单一事实新闻”的称谓。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对这类新闻,往往采用一事一报法加以报道。一事一报法是最原始的报道方法,是最基本的报道方法,因此使用得最为普遍。一事一报法式最灵活的报道方法。内容全面,信息完整要求新闻报道内容全面,完整地反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所谓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就是要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交代清楚。要重点交代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发生经过和结果,并作为报道的中心加以突出介绍,其他新闻要素则可一笔带过。注重时效,迅速及时短小精悍,阅读方便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要求,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篇幅去报到它。第二节连续报道法所谓连续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西方新闻界对连续报道的重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利策在《纽约时报》以全新的方式经办新闻事业。连续新闻报道就是普利策所倡导的报道方法。《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时报》都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连续报道的特点1连续报道可以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新闻人物的变化,不断地把新情况告诉新闻受众,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反复地进行报道,既是把最新的情况告诉新闻受众,造成强烈的社会效果。2连续报道可以多侧面、多角度低报道新闻事件,阐明报道的主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报道同一主题,具有报道形式的多样性。连续报道也可以说是一组报道同一主题的不同报道形式的统称。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报道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连续报道的分类按新闻事务的运动状态分过程性报道、反应性报道、追溯性报道三种。1过程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事务(含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报道,成为过程性报道。也称动态报道。是连续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把最新发展动态诉诸受众,增强新闻受众对新闻事物的了解。2反映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态度和意见的报道,被称为反应性报道。连续报道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必须适当反应新闻受众对所报道的实践和人物的看法、态度,以酿成声势,形成气氛。反映性、过程性报道互相配合,从新闻事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把连续报道引向深入。3追溯性报道。连续报道中反映新闻人物或时间彼此之间的联系及其历史状况的报道,称为追溯性报道。承担着交代历史背景、解释报道对象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的作用。连续报道把来龙去脉告诉受众,给他们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印象应该交代这些背景和联系,发一些追溯性报道。较大的连续报道中,这三种报道是并存的。连续报道的写作要求连续报道有第一轮报道与第二轮报道之分。第一轮报道指的是对新闻事物最初所作的报道;第二轮报道指的是对第一轮报道所作的后续报道。更新内容,或从新的角度补充第一轮报道。记者在采写连续报道时,一方面要报道新闻事件道德新发展,一方面要挖掘一些过去没有报道过的细节,提供详情、背景和花絮。还要手机国内外或本地区群众对事件的反应。目的:不断把报道引向深入,扩大报道的影响。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编著的《新闻写作教程》,第二轮报道分解为“事态发展的报道”和“记者有进取心的报道”两个方向。前者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新发展、新进展,比较表面化容易发现和采写;后者则是记者对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详情、背景和化学的披露,对事件反映的介绍,要经过记者深入的挖掘才能得到。注意:首先,报道内容应具有重要性。连续报道要取得陈宫,首先要把报道的体裁选准。其次,适当注意报道的集中性。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集中一段时间,经常地、反复地、连续地、对报道对象进行报道,使听众的印象不断加深。报道的篇幅不要过长,要主题突出;要交代与前面报道的联系,报道既具有独立性,又是整组连续报道的一部分,具有连续性。计划性连载法 计划性连载法,指的是采用连载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受众多反映同一主题的、故事性强的事实,报道某一重要社会想象或主题的报道方法。美国新闻界称它为连载文章,日本称它为计划性连载。计划性连载的定义和特点计划性连载,指的是由设计开始、按计划推进、以连载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系列报道方法。特点:第一,计划性连载一般由多篇反映同一主题、各自独立成篇的报道构成。第二,计划性连载中的各篇报道,在报道体裁、文字、字数、发稿版面位置、上篇与下篇的发稿间隔时间上是相同的、固定的。反映了它的严格的计划性。第三,计划性连载是编辑、记者“计划”的产物,它直接来源于编辑、记者的主观设计。报道的体裁是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具体化,分若干个单篇,用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来加以报道。做好设计和计划工作,是计划性连载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与连续报道的区别:首先,从报道内容上说,连续报道一般报道事件新闻,而计划性连载所报道的是非事件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次,连续报道要依据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组织报道,因此在时间的间隔上没有规律可循。计划性连载则不同,它可以按照发稿计划,按规定的实践准时发表。再次,在报道的体裁和字数多少问题上,连续报道并不要求强求一致,而是依据报道需要来决定。多个单篇报道,可以使消息,多少题材皆有;篇幅可长可短。计划性连载则要求各个单篇报道的体裁相同,字数多少基本相同,写作风格一致。计划性连载的优势传播优势:1可以进一步拓宽报道领域,更为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大量稳性的、非事实性的新闻事实。这些新闻事实都是受众所关注的。面对这类报道题材,计划性连载可以围绕某一重要主题,把这些隐性新闻信息组织起来,报道出来,使广大受众了解他们生活的另一面。报道内容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报道容量大,报道内容详尽深入。计划性连载对连载的期数和连载的时间没有限制。新闻传媒可以根据报道内容的要求,灵活决定连载的期数和持续的时间,短则几期、几天,长则数百篇、几个月甚至几年。可以将某些问题化整为零,深入报道。3可以化长为短,化整为零,便于读者阅读。每个单篇的篇幅只有一千字左右,阅读时不必费太多的气力。4便于编辑安排版面。不足:一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现象。二是连载文章在阅读时具有连续性,需要读者不间断地看下去;漏看几篇可能不会再看下去,对吸引读者不利。计划性连载的采访要求:首先,精心确定报道选题。直接决定报道的成败。选题时,注意:一是选题要有时代感,能反映出当代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者解答众多读者心中的疑难问题。新问题都是社会成员迫切关注的,也是计划性连载的最重要的主题。二是选题要新鲜有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从读者的心理特征分析,报道内容越新颖有趣,就越是能够牢牢地抓住读者。三是选题要有接近性,贴近广大读者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利益,贴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生动有趣的新闻事实。采访要求:一是要把采访内容和问题适当铺的宽一些,以便掌握大量而丰富的素材。计划性连载关键取决于采访中掌握的素材的多少和趣味性程度。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有故事情节的新闻素材上,掌握大量反映同一主题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是构成计划性连载的骨干和支架。三是采访要有深度。假话性连载的写作1计划性连载的两种展开方法横向展开法和纵向展开法。所谓横向展开法,即各个单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都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他们在逻辑上处于并列关系。所谓纵向展开法,即计划性连载中的各个单篇报道,按照递进关系展开,层层深入,直指问题的核心。按这种形式展开多篇报道内容,可系统地探讨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使报道做到深刻、全面。美国新闻界大多数都是采取纵向展开法安排各篇的。2计划性连载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求:1每篇都应该有一个中心人物和故事。2各个单篇报道尽管内容不同,但主题应该相同,反映的问题应该一致。3充分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力求把报道写活。要有可读性,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叙事状物是重要一环。4注意做好上下篇的衔接工作,力求浑然一体。每篇报道在开头和结尾处都应做好衔接工作。开头,承上启下;结尾,设置悬念。5合理地选择连载的篇数和发稿时间。这是使计划性连载获得最佳阅读效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以6至7篇为宜。星期日,开始刊登,无疑会吸引众多读者去买、去看随后几天的报纸。纯新闻纯新闻的定义和特点纯新闻也被称为直写新闻,是采用客观报道手法迅速而简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新闻文体,是报道新闻信息的理想文体,在19世纪末叶以前在新闻报道文体领域一度占统治地位。特点:1以何事为报道重点。因为纯新闻能够突出报道新闻信息的精要很好地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实,新闻媒体都把它看做是传播新闻信息的最佳报道形式。纯新闻把“何事”要素置于报道的核心地位,最大限度地把新闻事实的基本内容交代清楚,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受众获取新知识的新闻欲望。2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纯新闻以忠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客观地报道手法是它的唯一报道方法。但是纯新闻并不能完全杜绝对新闻事实的评述;有时,必要的评述可以帮助受众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的价值。评述不宜由记者直接发出,应由权威人士或知情人士发出。3结构简洁明快。记者在掌握新闻事实之后,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力气,把新闻稿写好;读者或听众(观众)在接受新闻时,也能很快抓住精髓。倒金字塔结构成为新闻安排结构的首选。4文字朴实,文约意丰。简练而紧凑的语言,有助于文章意思的表达,有助于人们阅读和思索。抓住事实的核心与精髓,用精炼的语言进行交代,把新闻事实交代清楚。少用修饰性成分;多用动词。5报道迅速及时。纯新闻以迅捷报道最新新闻信息为宗旨。时效性越强,其新闻价值就越大。争取新闻时效的时候,必须首先验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发失实报道。第二节纯新闻的导语写作纯新闻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是以精练而生动的文字揭示消息主要内容的开头第一段话或第一个单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全篇消息的质量。导语的写作要求:简短、明晰、富有色彩。所谓简短就是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好导语应该以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形式简洁有力地表现出来。所谓明晰,就是消息导语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明确、清晰,使读者一看就明白。明晰来自善于运用短语和短句,力求用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导语的类别1时效性不同划分:直接导语,在导语中直接点明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导语。直接揭示新闻的具体时间及主要内容、主要新闻事实。适宜于报道时间性强的事件新闻。与倒金字塔结构形式相连使用,构成完整的纯新闻。分为单元素导语、多元素导语和总结性导语三种。单元素导语,指只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的直接导语。只涉及人物、事件和事件三个新闻要素。多元素导语,指同时交代两个及以上新闻事实的直接导语。多元素导语一般用来报道比较概括的新闻事件。导语中涉及的新闻事实控制在3个以内。总结式导语,指用概括的方法,把多项新闻事实用一二句话概括起来交代的直接导语。延缓导语,也被称为间接导语。通过先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介绍某一有趣的事实,或描绘某一有特点的现场景物,或运用某一有趣的引语和对话,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适合于报道时效要求较为宽松的非事件新闻,也用于特写写作。2表现方法不同分为概括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对比式导语、因果式导语、比喻式导语概括式导语,即采用概括性语言交代消息的主要内容或者主要新闻事实,引起读者关注描绘式导语,导语中对被报道事物进行描写,刻画其特点。对比式导语,即采用前后对比或甲事物与乙事物对比的写法,揭示事物的不同凡响之处,借以突出其新闻价值。因果式导语,在导语中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结果一并点出。比喻式导语,在导语中使用明确、隐喻等修辞手法,对被报道的事物的特点进行修饰,使读者一看便知。借代式导语,即在导语中以借代修辞手法报道新闻事实。警句式导语,即在导语中使用警句,揭示被报道事物的特点。引导式导语,即在导语中引用被报道对象的话来揭示报道主旨、突出报道重点。背景式导语、第二人称导语、对话式导语、履历式导语、特写式导语等。西方记者写导语的成功经验写作经验:1精心挑选置于导语之首的新闻要素,力求使导语一开始就能引人注意。通用原则:1)关于何人要素如果该新闻的是政界要人或者有关方面的名人,就应在导语之首点出他或他们的姓名。只要是新闻事件的主体,都可以相当于“何人”要素。2)关于“何事”要素在许多情况下,“何事”要素应放在导语之首。3)关于“何时”,新闻的时间要素一般应放在导语的中间交代,而不宜放在导语的开头。何时要素与报道主体“何人”的动作、行为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在使用这一要素时,应尽量将它与主要动作放在一起。在交代“时间”要素,时效性不强,导语中不涉及时间要素,把时间要素移到以后的段落中;或者放在导语的后半部分交代。4)关于“何地”要素不重要,很少放在导语之首来交代。有些地方由于对受众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或者记者认为有必要加以强调,可以将“地点”加以交代。5)关于“何因”要素何因有时也置于导语之首交代,以强调记者力求加以突出的观点。2把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提到导语中交代,不要埋没导语,即不要在导语中只交代一些次要的事实,而把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埋没在下面的段落中。3不倒着写导语。写导语应首先交代最重要的、或新闻价值最大的、或受众最感兴趣的新闻要素,而把次要的新闻要素移到导语的稍后位置交代。4导语中慎用数字。西方新闻界认为,数字使写作的节奏放慢,使读者不能马上看到事实;数字一般说来都枯燥乏味,使可读性降低。5尽量把导语写段。纯新闻的结构安排新闻报道的结构形式,指的是记者对已经过滤的新闻材料布局的总体性安排,即按什么方式来组织新闻材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安排报道结构的特点:一是大胆地吸收其他文体的长处,为我所用,二是各种结构形式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互相融通、互相渗透。三是每个新闻单位都力求在报道结构上有自己的特点,独具一格,以示与其他新闻单位的区别。结构形式:1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把最新鲜、最重要的材料放在报道的开头交代,把较次要的材料放在稍后的位置交代。全文基本采用断裂行文法组织材料,中间不用过渡段、过渡句链接上下文。报道简洁明快、条例清晰。结构形式:1)单元素消息的材料安排。单元素消息,指由一个重要新闻事件构成的消息,单一事件消息。只围绕一个重要的行为、事件或思想进行交代,故主题集中,篇幅短小,容易写作。规则:导语,揭示消息事实、行为、思想;新闻事实性材料具体化的材料;主要背景性材料;次要背景性材料;次要新闻事实性材料。2)双元素消息的材料安排。双元素消息,指同时包含两个重要新闻事实的消息。方法:导语,交代主题;较详尽地展开导语的内容,使之具体化;次要新闻事实;背景性材料;阐述主题甲和主题乙。3)三元素消息的安排。三元素消息,指的是同时报道三个新闻事实或同时阐述三个主题、思想的消息。安排方法:导语,主题甲,主题乙,主题丙;分别详细阐述主题;背景材料;次要新闻事实性材料。2积累兴趣结构。特点是,开头从生动的故事情节或现场感强的事实写起,因此受众关注,调起受众继续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报道的重点或结论在最后点明。长处是开头便设下悬念,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3延缓兴趣结构。与积累兴趣结构有许多共同处,只是导语采用归纳式导语。时间顺序结构、并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等形式。解释性新闻解释性新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该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闻界。解释性新闻的起源与发展发端于何时,美国新闻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20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新闻学者柯蒂斯·麦克道格尔说,新闻必须解释的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指责新闻界未能向他们提供有深度的信息。新闻界开始挖掘这些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北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许多美国人对经济危机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要求新闻界在这方面进行帮助,对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释。在美国新闻界,最早对解释性新闻进行探索与尝试的,是新闻性杂志《时代》。创刊于1898年。创办人卢斯认为,新闻有快新闻和慢新闻两种类型。慢新闻则是一种有深度、有分析的新闻,它在时效上慢于快新闻,但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向交代得比较清楚。20世纪30年代初,《时代》周刊围绕着一系列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了大量有深度、有分析的报道,赢得了大批读者,其发行量直线上升。它的成功经验受到普遍重视。3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报纸尝试着开辟专栏,有老报人撰稿,提供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背景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分析。这便是解释性新闻的雏形。30年代末期,许多人对解释性新闻还不了解,有些人甚至持反对态度,认为解释性新闻是一个“肮脏的字眼”。这些人仍然抱着传统的观点,在这种新闻挂念作用下,在当时,解释性新闻的发展是相当艰难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一局面开始发生改变。麦卡锡主义横行。但时过不久,麦卡锡便身败名裂。新闻工作者透过这件事,看到了纯客观报道的致命弱点,认识到新闻传媒很可能被人利用,从而造成危害国家和民众的后果。在这种背景下,解释性新闻逐渐被美国新闻界所承认和接受。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解释性新闻迅速发展,占居主导地位。原因:一是美国国内政治生活的需要。二是社会责任论在美国新闻界已被新闻从业人员普遍接受,为解释性新闻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三是广播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报业在速度上的优势丧失殆尽。解释性新闻的特点与写作要求解释性新闻,是那种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解释性新闻的特点特点:第一,从报道重点看,以报道“为什么”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重点是解释新闻的原因和影响。第二,在写作中都以讲清“何事”这一新闻要素为目的,因此其报道的重点是“何事”。第三,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观点和看法不是以记者直接发表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解释性新闻虽然带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包含有较多的解释性成分,但它与新闻评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是,运用新闻事实做报道由头,引出主题,充分交代事实的原因等背景,讲清在某一背景下的意义;运用事实对它们进行分析。1深入地占有背景性材料,科学地安排背景性材料。解释性新闻说到底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主要依靠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补充历史性的事实,即提供有关历史背景材料。解释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它与相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环境性的事实,是指与新闻事实有横向联系的背景性事实。简历性的事实,包括新闻中人物的经历、性格特征、趣闻轶事等。数据性事实,指的是统计数字和材料。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反应性的事实,指外界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议论、意见、分析或评价等,西方记者常常喜欢对这些有选择地加以报道。给人一种客观报道的印象,还可以对所引用的东西是否正确不负责任。这种手法也常用于处理一些内容较为复杂、抽象、难懂的科技、经济新闻。合理安排材料显得十分必要。应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意义、事件的影响这一先后顺序来安排,是新闻报道按轻重缓急有序地展开。要通过采访才能获得。要求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时,注意挖掘相关背景材料,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详尽地占有材料。2把写作重点放在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上。写作重点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和影响、意义等方面。侧重点表现在:1)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2)新闻事件对各方面的影响;3)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向;4)新闻事件的含义及本质。3注意用事实说话,慎用议论。4灵活地安排新闻性事件材料和背景性事实材料,力求使上述两种材料巧妙穿插,使报道富有色彩。经验:1)精心设计新闻的导语,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第一,讲清事件的结果或结论;第二,简洁明快;第三,新颖有趣。2)材料灵活安排,有机穿插。5注意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增强报道的说服力。西方消息的写作技巧千方百计争时效提高新闻时效的有效办法:第一,在采访作风上严格要求记者,培养一支能“争”善“抢”新闻的记者。鼓励记者多抢有价值的新闻。对记者的发稿时效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在写作功底上严格训练记者,培养他们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要求记者能熟练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写作速度快、稿件出手快。第三,改进新闻写作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加快报道节奏,突出新闻时效。一是运用连续报道的方法,对重大新闻先发简讯,然后在后续报道进行补充。二是采用断裂式结构安排材料,按重要性程度与逻辑联系安排报道结构,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特点是只交代新闻事实,不交代具体过程,不用连接词和转折词。三是在写作中突出新闻时效,将最新新闻报道的时间要素在导语的开头加以揭示,以显现该新闻的新鲜性。第四,不断改善传输手段,促进采访与写作工具的现代化,加快新闻采编和传播速度。第二节篇幅短小文约意丰西方纯新闻这一篇幅上的特点,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适应受众需要的产物。1掌握各个方面的大量信息2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新闻信息。有效的办法:第一,采用客观报道手法报道新闻事实,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泛的议论。第二,坚持一事一报,一则新闻只集中报道一则新闻信息,做到中心突出,重点明确,不拖泥带水。第三,按照新闻事件的内在联系(即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即按照断裂行文法来组织段落和全文的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过渡性段落或词语。必要时可使用过渡词语,全文靠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过渡和转折。第四,用字用词简洁,惜墨如金。用短词,用短句。第三节恰当使用引语西方记者在写作消息和专稿时,十分注意使用引语。引语作用:一是增强报道的真实感,使人读来更为可信;二是增强报道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使读者通过引语同人物发生直接联系;三是增强报道的深度,因为引语往往是特点鲜明、富有思想性的点睛之笔,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四是适当减缓新闻报道的节奏,使报道显得有张有弛,使消息的新闻来源更为明确,减轻自己在法律上的责任。原则:首先,把握好使用直接引语的时机。一是当新闻人物讲了一些独特的、生动有趣的话时。二是当重要人物说了一些重要的话时。三是当新闻人物说出了关键性的、非同一般的话时。其次,恰当地使用间接短语。注意:一是引语的内容应是比较重要的话;二是在讲话人的讲话含义不清或过于冗长时,要尽量使用间接引语;三是间接引语必须符合讲话人的谈话原意,不能走样;四是间接引语要简洁明快,言简意明;五是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要穿插使用,交叉出现,互为补充和映衬。强调在使用引语时,要力求保持其完整性。碰到有特殊重要性的词或有特殊含义的词,加以部分引用也是可以的。第四节注意交代新闻来源新闻来源主要指记者(通讯员)提供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含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地方。交代新闻来源是使消息更为客观公正、更为真实可信的重要措施。如果消息根本不向受众提供新闻来源,受众就难以做出上述判断,就可能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新闻来源:1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报道这样的新闻,就应力求找到参与者,用他们做消息来源反映新闻事实。2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新闻事实的真实感很说服力。3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择其要者交代、选用最权威的新闻来源;为了保护新闻来源,不说出新闻来源的姓名。巧妙交代新闻背景新闻背景,即新闻报道中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情况以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自然概况、人物简介、知识资料等内容的材料。对重要性的认识:第一,新闻背景可以从历史、环境等方面对新闻事实进行补充和阐述,是新闻事实更为清楚。要求记者在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时,不仅要了解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而且要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第二,交代新闻背景可以巧妙地表现作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与评价,表明作者的倾向性。第三,新闻背景材料具有交代事件起因、说明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条件、揭示新闻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阐明事件的实质及意义、传播新鲜知识的功效,恰当地交代新闻背景,可使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倍增。特色表现:一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新闻背景。各阶层受众的知识面、接触面千差万别。要使大多数读者看(听)懂你的新闻,就必须把受众当做对你所报道的人或事物一无所知的人,向他们多做解释工作,反复交代背景材料。二是采取天女散花的方法灵活穿插,巧妙地交代新闻背景。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背景材料穿插到新闻事实中,使背景性事实材料与新闻性事实材料融为一体;受众读后,很难分辨出那些材料属于背景材料。三是采用多种手法交代背景材料,力求使新闻背景通俗易懂。新闻报道应写的引人入胜,同时尽可能地为读者增加情趣、传播知识。介绍背景常见手法:用典法、比喻法、对比法。第六节语言具体、生动、简练语言是事实的载体,是信息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的直接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语言风格:一具体。新闻用于一定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决不能做空洞无物的空泛描述。是准确传递新闻信息的最重要一环。只有具体的语言,才能使受众得到可感的信息、实在的印象。二精练。即简洁明快。做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生动。新闻语言具有形象感和动感,使受众可感可触,产生视觉效果。具体作法:多用动词。多做形象刻画。风趣幽默,充满情趣。四通俗。写新闻报道只准用规范化的语言,不用过于生辟、艰深的词汇和行话、专业用语;非用不可,必须进行解释。特色新闻的写作第一节预测性报道一、预测性报道的定义和特点所谓预测性报道,就是依据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新闻事件、某一重要问题或重要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所进行的分析性报道。涉及的领域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或社会现象,带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特点:第一,从报道内容上说,它说涉及的是未来(几个月后或几年、几十年后)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实的预测、推测,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或远景轮廓,不如动态性报道具体明确。第二,在表达方式上,预测性报道使用得是推论,这与纯新闻、解释性新闻和特写的表达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表达方式则是推论,即运用评论或语言,对事件未来的结果和趋势进行预测。推测则是一种议论,是对事件未来结局与趋向的评述。它是评论者主观能动性的反映,等于分析、评论的范畴。第三,从报道的结果上看,预测性报道所预测的结果具有不确性的特点,这与其他新闻报道也有明显差别。报道所预测的结果,有时候会出现,有时候则不一定出现;结果有时候是唯一的,有时候则不是唯一的。第四,预测性报道就文体特征而言,仍然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分析性文章,不是评论。从文体特征上说,它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分析性文章,也不是评论。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采取客观报道手法忠实地报道事实。采取倒金字塔式安排法。与预测性报道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预告性新闻所预告的内容,一般是事件性新闻,实在、具体;而预测性报道所预测的,是非事件性新闻,预测是一种趋势、一种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抽象性。第二,预告性新闻所预告的信息,是对人们已经决定了的、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一定会发生的;预测性报道则是观测性报道,带有不确定性因素,不一定出现或完全出现。第三,从预报的时间跨度上看,预告性新闻都是近期将要发生的,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预测性报道时间跨度相对要长些,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十年。预测性报道的功能功能:1检测环境,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三种不同的状态: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状态;中性运行、模糊发展的状态;恶性运行、畸形发展的状态。预测性报道向人们提前发出预警,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趋利避害,防止最坏可能性,争取未来社会出现良性运行状态。2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未来社会信息的需求。特点:一是权威性。发出预测的人,往往权威、专家,对该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具有权威性。二是科学性。三是传播范围和对象的广泛性。3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扩大报道面,增加新闻传媒的吸引力。预测性报道的类型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迅速。报道内容划分:1以社会和社会发展为内容的预测性报道。由于接近性强,受到受众的广泛注意。2关于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性报道。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备受关注。经济预测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结构变动情况、市场走向。对象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中、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3以科学技术发展趋向为内容的预测性报道。科技预测也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前者对科技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向进行预测,后者则仅仅对某个领域,某一种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4以军事装备、军事技术或战争结局为内容的预测性报道。5关于某国政局发展趋向或选举结果的预测性报道。属于政治性报道。每当某一国家发生政治动荡或进行大选时,西方新闻媒介都要发表大量这类报道。6关于医疗卫生状况及发病率情况的预测性报道。7关于体育比赛结果的预测性报道。四,预测性报道的采写要求1采访采访的重点是预测者的谈话。采访特点:1)预测者应具有权威性。预测性报道有无新闻价值和吸引力,关键因素在于预测结果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务必要找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采访。2)预测结果应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预测结果是预测性报道的生命所在。记者在采访中,应努力探索合理而科学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特点:一是前瞻性。二是富有历史眼光。3)深入探索预测根据,从理论上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记者在采访预测性报道时,一定要设法弄清、弄懂其预测根据及换算过程。4)认真对待预测性结果,对消极的预测结果在报道时要十分谨慎。预测的结果带有误差性、不准确性;中长期预测的误差性可能更大。在报道这类新闻时,必须慎之又慎。要记者深入采访,弄清事实的真伪,了解预测根据的可靠性程度,然后在决定是否发稿、如何写稿、何时发稿。不可靠的消极预测,不必发稿;根据可靠,则应选好发稿时机,并组织好采取预防措施的相关报道同时发表,以减少受众的恐惧心理。2写作写作要求:1)在报道的开头直接点出预测结果,以引起受众注意。风格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导语一般采用概括式;结构上多采用倒金字塔式。2)注意交代新闻来源。增强可信性,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提供预测根据,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释。第二节服务性新闻服务性新闻指“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服务性新闻又称实用性报道,“供消费者阅读的新闻”。服务性新闻的起源与发展重视为读者服务是西方商业报纸的传统。19世纪30年代以后,进入了大众化报纸时期。西方报纸纷纷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加大了服务性新闻的发稿量。《纽约世界报》为“新式新闻事业”的办报风格。特点是重视社会服务。《纽约时报》开始增设服务性专栏。西方的新闻理论,也积极评价新闻媒体为受众服务的业务创新和善举,并把它作为重要的办报宗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新闻界的服务性报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社会发展向新闻传媒提供了增加与改善服务性新闻的任务,要求他们更多地提供消费信息和指导性信息,指导群众的消费和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新闻媒介在报道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设置实用性强的专栏。服务性新闻不仅成为西方新闻媒体的特色,而且还成为他们吸引读者的磁石。服务性新闻的特点1实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直接的指导性。2及时,发稿时机选择恰当。两种类型:一类是信息型,一类是具体操作型。前者重在提供信息服务,后者则重在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信息型服务新闻要求迅速及时,在有用信息公布后立即播放。操作型报道则注意发稿的针对性,根据社会大众的具体需要来选择发稿时机。3针对性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具有很想的接近性。4亲切感人。具有亲切、平和的风格。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以对朋友谈心的形式展开报道内容。服务性新闻的类型内容划分:1日常生活常识类。旨在向人们传播日常生活知识,增长见闻,普及消费常识。2市场生活信息类。给消费者提供购物信息。3家庭投资理财类。指导消费者进行合理投资。4工作指导类。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呵困难入手,提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或者提出善意的忠告。5处理人际关系或家庭关系技巧类。这类指导人们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6家庭生活类。指导消费者日常的家庭生活。7医疗保健类。指导他们搞好防病治病和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服务性新闻的写作要求写作特点分:信息型和操作型。前者属于消息,其写作要求与一般的消息相同;后者则属于说明性文章,其写作要求与说明文相仿。信息型服务性新闻的写作要求:1突出重点,把新鲜信息开门见山地交代出来,使受众一目了然。在消息导语中把信息的主要内容点出,主体部分再具体交代。2简洁明快,言简意赅。3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使报道来龙去脉清楚。4迅速及时。操作型服务性新闻的写作操作型服务性新闻是一种说明性应用文章。没有导语,不需要交代“新闻六要素”,不需要有具体的新闻事实。围绕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把道理讲清楚就行。写作要求:1要根据消费者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发稿。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需求。深入调查了解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写这类报道,以求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2对技巧、方法的介绍要真实可信,合情合理。3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4要循循善诱,亲切感人。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特写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特写的定义和特点一、特写的特点特点:1创作性。创作性和想象力,表现为:第一,可以自由地选取报道题材和内容,而不受新闻事件的束缚。只要是报道内容有趣,有报道价值,记者都可以报道。第二,可以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对所报道的新闻事物进行描绘和评价,以便是报道绘声绘色。第三,可以运用第一、二、三人称等多种身份进行写作,以求报道亲切感人。2趣味性。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应充满趣味性,让读者觉得有趣,从中得到消遣。内容上有趣。新奇的故事、奇特的经历、紧张激烈的场景、戏剧性的情节,都是特写写作的好素材。表现手法上。引人入胜的开头,紧凑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安排,巧妙的结尾,是特写常用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上有趣。幽默风趣的用语,长短搭配有序的语句,活泼跳跃的文采,是特写的语言风格。特写最主要的价值则表现杂趣味性上。3耐压性。特写的内容只要有趣,推迟一段时间发表出来并不影响他的价值。4题材的广泛性。特写与纯新闻的区别明显的差异:第一,在选材上,纯新闻以事件新闻为报道内容,所报道的多是比较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事件,具有重要性的特点;特写在选材上比纯新闻广泛得多,既可以报道新闻事件,也可以报道充满趣味性的非事件新闻。特写选材不严格,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二,在价值取向上,纯新闻以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为主要衡量指标;而特写则以趣味性、新奇性、人情味为主要衡量指标。第三,在新闻时效上,纯新闻要求迅速及时;特写随要也要求时效性,但其伸缩性要大得多。第四,在表达方法上,纯新闻以叙述为主,以简要的文字概述新闻事实;特写在表达上则灵活多样,在叙述的基础上,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第五,在篇幅上,纯新闻强调短小精悍;特写则没有明确的限制,可长可短。第六,在结构安排上,纯新闻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主要形式,突出新闻精髓;特写的结构形式则多种多样,富于变化。第二节西方特写与我国通讯的区别一、主体思想的隐与显——两种不同的倾向诉求在西方,真是最高原则,侧重于真与美的结合,强调艺术的认知作用。文艺作品和精神产品强调实用性。在中国,美是最高原则,强调美与善的结合,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文艺作品和精神产品都必须有思想性和启迪作用。西方特写往往将可读性放在第一位,力求给读者一种享受,而不是向他们宣传、灌输某种观点和思想。在他们的笔下,很少有体现某种至高无上境界的“完人”、“超人”,很少为表现某一重大主题而刻意去报到“典型人物”。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报到新闻事实,隐蔽地、含蓄地表现与提示主题。在强调教育性、思想性原则指导下,我国的通讯则强调提炼报到主题的重要性,强调通讯的主题必须正确、鲜明、集中、深刻。记者在动笔前必须反复思考与提炼正确的报道主题,并且围绕着表现这一主题区组织材料。存在宣传味过浓,记者的倾向性过于鲜明的缺点,有的报道甚至引起读者的反感。我们应仿效西方特写对主题的处理方法,力求将正确、深刻的主体隐含在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与描绘之中。趣味性与重要性——两种不同的选材标准西方的特写与我们的通讯选择报道题材和材料两问题差异:前者偏重于题材和材料的趣味性,后者则偏重于他们的重要性和思想性。从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出发,西方特写的题材与材料无所不包。西方记者善于从平常事、平凡人中发掘广泛的特写写作题材和材料。只要新奇、有趣、有人情味,就可能被写成优秀的特写。我们通讯的选材标准时重要性和思想性。那些政策性或思维型比较强的、具有一定重要性的题材和材料才有可能被选用。题材往往是时代感强,富有鲜身精神、思想内涵丰富的先进模范人物。以求使报道具有指导作用和教育作用。弊端:第一,选材过于严肃,使报道内容主要集中于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方面的题材,生活方面的和反映平常人喜怒哀乐等感情变迁的题材则难以入选。这必然影响到新闻的报道面,使报道范围变得狭窄。第二,由于通讯这一主要报道体裁的报道内容过于严肃、报道面又显得狭小,这就必然会给我国各新闻传媒的传播效果带来一定负影响。在选材方面,我们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特色、坚持重要性和思想性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特写的选材经验,注意发掘和报道趣味性强、生活气息浓厚的题材。松散与严谨——两种不同的结构意识从结构特点看,西方的特写灵活自如,无一定之规,因此结构松散,变化无穷。西方记者在写特写时,行文追求自然流畅、不受束缚,怎样写能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怎样写。结构松散并非意味着它没有结构,或者写时不讲章法。在选材上,他们往往谨慎地确定一个宽度适当的角度和范围,力求既容易把握,又能包括足够的材料。围绕着这跟“铅垂线”,记者可以向四周充分展开材料,左右逢源。我国的通讯在就结构安排要严谨得多。我们的美学观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表现在通讯写作上,则要求做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记者总结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结合式结构、对比结构等几种结构形式。我国的通讯尚存在不足,过于严谨,缺少变化。如果每一篇人物通讯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就显得枯燥单调了。总编们和主人们鼓励记者。其次,我国的记者也应跳出旧框框,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结构形式和新的写法。幽默与严肃——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在写作风格上,都要求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幽默表现:一是选材时注意挖掘幽默有趣的素材。二是表达幽默,把一些严肃的题材写得妙趣横生。我国通讯的写作风格偏重于严肃——严肃的新闻素材,语言,表达方式。通讯的主体和选材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必须反映时代精神、被报道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此无补或关系不密的主体和材料很难被选用,更不必说那些俏皮的、富于幽默感的主题和材料了。写作中,追求主题集中、材料以一当十、言简意明。议论的淡与浓——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西方新闻界在特写写作中主张用事实说话,主张通过叙述与描绘客观事实来报道客观事物,而不主张记者滥用议论。重描绘、轻议论,这是西方特写的最明显特点。不主张在新闻报道中过多地使用议论,而主张忠实地叙述和描绘事实。我国的通讯写作一贯主张,记者在记叙事件和人物的同时,可以挺身而出地进行议论,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憎,并以此影响读者。在表现手法上,我国新闻界主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重。这样写的优点在于,既可以从客观上记叙事件或人物,又可以从主观上对事件、人物进行评价和褒贬,作品的立场和观点更鲜明,更能感染和打动读者。第三节特写的分类新闻价值划分、报道题材划分、表达特点划分按新闻价值标准划分的特写形式1新闻性特写。指报道刚刚发生的、公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的特写样式。旨在把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用带有人情味的故事和语言加以报道,并使读者对这一事件产生感情上的联系。特点:第一,所报道的内容都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二,有较强的时效性,常与反映该新闻事件的动态消息同时发表;第三,有故事性和人情味。依据写法分为:侧记、花絮、时令性特写、后果特写、分析性特写、连载文章等。侧记:侧记是一种配合动态消息(纯新闻)而发的新闻新特写,可以包括一些消息所不宜或不能包括的内容。取悦读者,是严肃的报道内容显得轻松活泼些。花絮:花絮是一种轻松的、抓住某一欢庆事件的情绪和气氛的描述性特写,常用于报道比较欢快的新闻事件。是一种轻松活泼的特写,笔调轻松,报道内容不限。时令性特写:时令性特写是对每年都要发生的时间(如重要的节假日、假期或一年一度的事件)进行描述的特写。区别:报道题材、主题和格调都必须和一年一度的节假日、时令相关联。西方新闻界认为,时令性特写是记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和想象力的产物。后果特写:后果特写是关于灾害、悲剧或意义深远的新闻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或影响的特写。题材都是突发性的事件,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内容:其一,通过采访某一灾难(如洪水、火灾、骚扰)的幸存者或参与者,用苦难来反映这一灾难性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其二,通过报道事件现场的场景和受害者的看法、情绪、反映事件的后果。其三,通过报道事件中的英雄人物的行为和人们对他的评价,来反映事件的不寻常之处。分析性特写:分析性特写指对重要事件、社会现象、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揭示其原因及背景的新闻特写。应充分运用记者所采集到的新闻事实、权威人士的看法和背景材料来揭示报道的观点,而不是记者运用评论性文字对被报道对象进行纯理性分析。内容划分:争议分析、形势分析、事件背景分析。争议分析:不同的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形势分析: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性报道。事件背景分析则运用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分析性特写属于客观性报道,注意防止主观性,防止出现直接议论。记者不要自己去下结论,结论如何由受众自己去做。连载文章:连载文章亦称为连载、计划性连载。它采用连载的方法,系统而深入地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报道。调查性报道一般采用连载的形式来展开报道内容。当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内容比较丰富浩瀚,一篇报道难以容纳时,则可采用连载文章的形式。长处:第一,可以化长为短,便于读者阅读;第二,篇幅不长,版面编辑在安排时也容易些。连载文章的每个单篇报道,既是连载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篇独立的报道,有独立的报道内容和主题。2趣味性特写:以寻常人感兴趣的奇闻轶事、生活经历、风土人情等为报道内容和对象。不强调新闻价值,时效性不强;充满情趣和故事性,富于耐压性。内容广泛。一般性趣味特写和趣味小品。一般性趣味特写具有特写文章的共性,富有趣味性,篇幅稍长,写法比较灵活。趣味小品是趣味性特写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简短的特写,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词语和俏皮话。短小精悍、令人愉快。注意:第一,报道的题材要有趣,有新奇性和反常性,能激发受众的兴趣;第二,结构安排要紧凑,并且要围绕着趣味性强的那个事实来安排,以求突出其趣味性;第三,报道的语言文字要俏皮幽默,富有轻松感。3实用性特写:服务性特写。它和服务性新闻一起,被称为服务性报道。实用性。实用性特写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要求的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实用性特写是以特写的形式来报道实用性内容的体裁。写得比较灵活,有较强的故事性,结构安排富于变化,语言活泼。按报道题材划分的特写形式人物特写、风光特写和事件特写人物特写:人物特写是报道人物经历、性格特征的特写性文章,是一种用白纸黑字描绘人物的新闻艺术形式。风光特写:风光特写是以记叙某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地方风貌为内容的特写,其报道内容和写作要求与我国的风貌通讯相近。重在刻画地方风貌。刻画风貌的特征,写出大地的貌象,给受众以美感和享受。事件特写:事件特写是以报道重要的、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特写。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重要性。抓住新闻事件本身做文章,把事件的起因、发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详尽而生动地展现出来。纯新闻有共同之处,都以报道事件为内容,都要求真实,及时。特写更为深入、细致、形象生动。事件特写的写作重点是新闻事件,但事件往往与人的活动相关联,因此也应该注意些事件中人的活动和心理感受。按表达特点划分的特写形式表达特点:综合性报道,观察性报道,印象性报道,个人经历报道,人物访问记等。综合性报道:即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对新闻事件所作的报道。是一种深入的报道,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现场感。具有重要性,内容丰富,消息来源众多;情节曲折复杂,有多空间、多时间的交叉性。观察性报道:亦称非参加行观察报道,记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报道新闻现场情形的报道。发展变化过程报道详尽,现场感强;以第三人称写作,突出客观性;较多地运用描写手法;通过渲染铺排的手法,寄托作者的写作意图;记者不直接发表议论。印象性报道:是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些场面、片断,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报道与刻画而写成的特写。第一人称写,增强报道的真实感和接近性。可以采取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夹叙夹议,把观察与记者观察到的新闻事物结合起来写。个人经历报道:记者以参加者身份,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观察报道。写记者的个人经历或个人所见所闻,真实感强、现场感强,感情色彩浓烈。人物访问记:是记者对所采访的新闻人物的言行的记录,其中穿插有对人物的描写、介绍和对访问过程的交代。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记,即介绍访问过程和见闻的报道。另一种是谈话录,即将访问中的对话内容全文发表。访问灵活,有较强的人情味,现场感和接近性,是介绍新闻人物的理想报道形式。特写的机构特写的结构成分结构上划分: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标题是题目,它的内容的浓缩和主题的外化,画龙点睛的效果。作用:一是揭示文章或报道的中心内容,或帮助受众选择阅读内容;二是对特写所倡导的精神和作者的报道意图进行提示,对报道的内容进行评价。注意:贴切、恰当;新颖、别致;短小简洁。表现形式:1直接揭示报道主题式:即在标题中把报道主题揭示出来。2揭示事件结局或结论式:即把结论或结局在标题中点出。3揭示新闻事物特点式:即把被报道的新闻事物的特征在标题中点明,以引人注目。4呼唤式:即在标题中用满怀激情的文字,对被报道对象进行互换,激起受众的情感。5引导式:即运用被报道对象或与事件相关联的人物有特点的话语做标题,来揭示新闻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导语特写的导语和消息导语相同点:第一,功能相同,为了引出下文和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求简洁明快。区别:首先消息导语一般以写实为主,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特写导语通过形象化的描绘、故事情节的交代或精彩内容的评论来开启全篇,吸引受众。其次,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以叙述为主,直述其事;特写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来写事状物。最后,从篇幅上看,消息短小精悍;特写要长一些。导语的形式:1叙述式导语。采用叙述性文字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中的某个情节进行交代,以引出下文的导语形式。具有较强的事件性和故事性。2描绘式导语。采用描写的手法对新闻事件所处的环境或人物的音容笑貌进行形象刻画,借以引出全文中心内容的导语形式。使环境或人物形象在受众心中形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吸引他们读完全篇。描绘式导语注意:第一,注意使用范围,通常被用来报道动感强烈、色彩鲜明、形象富有特色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第二,描写应简洁明快,用传神的笔勾勒出新闻事件的形象。第三,要巧妙地用好形容词。3评述式导语。采用议论的方法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以引出下文的导语形式。在开篇出便揭示事物的特性或本质,便于受众把握报道的精髓。评述式导语规则:一是注意把握使用范围,不滥用。应该是比较重大的事件或社会现象,或者新闻价值比较大的人物,而非一般性的新闻事实。二是评述要中肯,恰到好处,一语中的,切忌泛泛而谈,隔靴搔痒。三是评述性语言要言简意明,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拖沓冗长。4提问式导语。采用设问的手法,把特写中要阐明的问题鲜明地提出来,然后再予以回答的导语形式。长处是,把报道中最令人关注之处在开头部分提出,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受众阅读下文。提问式导语通常在导语中提问,答案也在导语中出示。少数把答案移到正文部分。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内容是受众关心的或感兴趣的,或者是大家未知、欲知的新事物。注意:首先,在同一则导语中,一般只宜提一二个问题,不提更多的问题,以求使论题集中;其次,提问要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回答问题明确简短,答在关键处。5引导式导语。采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写成的导语。引用被报道对象或相关人物的有特点的、能揭示报道主题的话语来开启全篇,具有传神的效果。经验:第一,引语应具有权威性或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引出主题;第二,引语应简洁洗练,并富有生活气息;第三,引语应真实可信,不能想当然地编造。6归纳式导语。提纲挈领地揭示特写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导语形式。有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优点,便于读者抓住要领。新闻事实本身比较重要或有趣时,采用这种导语形式,让事实本身在特写开端处就与读者见面,以打动读者。注意:一要抓住要害进行归纳,使导语能及时反映报道的实质和中心;二要简洁明快,短小精悍。7对比式导语。把反差较大的两个事物或两个结果在导语中加以揭示,以引出中心新闻事实。把相反的东西或者差异悬殊的事物加以比较,有助于实现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显现新闻事实的意义,是事实的变动感更为鲜明。对比的方法有两种。横向对比是把可以类比的两个事物加以比较,以显示两者的差异;纵向对比则是将同一事物的现时状况与历史状况进行比较,以显现其变化。注意:第一,用来对比的两个事物应该具有可比性。第二,对两个新闻事件的差异要表述明确清楚,准确简练,以便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8结合式导语。几种导语形式结合而成的导语。结合式导语多数由两种导语形式构成,也有少数结合式导语由三种导语形式结合而成。正文正文部分的作用作用:第一,用具体的事实详细阐述导语部分提出的中心事实或观点,使导语内容具体化。第二,交代新闻背景,对导语中涉及的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说明。正文部分的写作要求首先,要紧扣导语中提及的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把事实交代清楚。要求在正文部分的写作中抓住重点,突出与新闻事实联系最紧密的事实性材料,而将其联系不紧的材料省去。其次,要观点突出,材料集中,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正文部分必须观点明确,材料集中。观点明确,是说选用的材料本身应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包含有明确的观点,能直接说明导语中提出的观点。要防止出现观点不明确,倾向不明显,观点与材料脱节的现象。材料集中,是指特写正文部分所选用的材料应围绕着导语中提出的观点来组织和展开,集中地说明观点,切忌过杂过乱,兼收并蓄。在选取材料时,常出现以下弊端:一是凡是与这个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不加选择地统统写来,造成内部庞杂、观点不鲜明、报道篇幅过长;二是选用材料时未加深入分析,将与导语观点不协调,甚至相矛盾的材料也写进正文,削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创意街区发展趋势-洞察分析
- 2024年柳州工程机械集团职工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关于车库安装充电桩的协议书(2篇)
- 专题09 阅读理解(应用文记叙文)【考题猜想】-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沪教版2024)(解析版)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如何支持成本管理》课件
- 2024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风力发电设备运输协议
- 创业指导教练员招聘协议样本
- 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
- 养猪场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 Windows-Server-2012网络服务架构课件(完整版)
-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 形位公差_很详细(基础教育)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600MW机组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
- 史上最全的涉税风险
-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ppt
- 北京兴昌达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整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