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5’*8判断3’*10简答10’*3一、经济学常识1.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最优决策的社会科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目前涉及的两大主题:1,如何利用有限资源2,如何使已经加以利用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2.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人们在市场这种特殊的社会机制中的理性行为及其相互联系。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联系。3.经济学的内容:①企事业单位的一般经营管理经验及方法研究②专题研究③数量方法研究④历史性研究⑤基础理论研究4.经济思想的发展:Aristotle=>AdamSmith1776年创立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JohnKeynse1934年创立宏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学5.中国经济体制变革:计划经济=>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978年)=>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1983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1986年)=>市场经济(1992年)6.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方法:经济变量与经济模型最优问题与均衡问题边际分析与供求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二者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侧重点不同。微观经济学探讨“看不见的手”起作用的情形,即经济个体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源;宏观经济学探讨“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时的情形,即整体经济如何充分地利用稀缺资源。二、微观经济学部分1.市场价格理论:①需求定律与需求的决定因素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法则: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变化总是相反的,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关系。需求的决定因素: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对商品价格变化的预期②供给定律与供给的决定因素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供给定律:供给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供给的决定因素: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条件政府政策③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及其决定因素弹性:指某一经济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变动所做出的反应程度和灵敏程度。交叉弹性:又称需求交叉弹性,指在相关的两种商品中,由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④均衡价格之确定、调整及变动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及影响⑥价格的作用2.消费者行为理论:①效用最大化原理与消费者决策问题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或劳务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级边际替代效用是递减的。前提: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技术系数可变增加的生产要素有同样的效率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③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及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能够购买到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如何获得最大满足,也就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②政府的职能作用三、宏观经济学部分1.引导:①主要概念:GNP、通货膨胀、失业、商业周期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GNP是与所谓的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失业: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没有职业,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不称为失业者。对失业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所不同。在美国,年满16周岁而没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称为失业者。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1)没有工作,即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2)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就是在最近期间采取了具体的寻找工作的步骤,例如到公共的或私人的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到企业求职或刊登求职广告等方式寻找工作。商业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②主要变量之联系:Okun定律、Phillips曲线③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④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和购买力总量。它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总供给:它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⑤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2.国民收入会计:①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③总需求之构成: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④有关国民收入的一些重要恒等式3.总需求与均衡收入:①均衡产出②消费函数与总需求③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④政府开支与税收的影响4.IS-LM理论:①产品市场与IS曲线②资产市场与LM曲线③产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均衡均衡的调整机制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5.主要学派:①货币主义及其政策主张②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政策主张③供给学派及其政策主张6.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①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③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④反通胀之措施相关名词解释市场均衡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出现相互一致或平衡的状态。最低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是正度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儿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如何获得最大满足,也就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固定投入在短期内生产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可变投入一定时期内气投入量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显性成本:指企业财务上已经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租赁房屋合同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保产业供应链合作框架协议
- 抹灰分项工程劳务合同书
- 结婚财产分割协议
- 项目季度工作总结与成果展示报告
- 离婚协议谈话笔录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转移
- 专利权转让协议书
- 个人房屋转让合同协议
- 在线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天津市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仓库礼仪培训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进度支付与违约责任条款范本3篇
-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租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
- 2022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建医院幕墙工程专项方案
- 基于OBE理念的世界现代史教学与学生历史思维培养探究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概述演示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现行)
- 一年级20以内加减及混合口算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