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王朝不断改良粮食加工及储存技术,营建多种类型的储粮设施,形成了一
系列成熟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粮食储备作为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变革的调节器,可以
用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灾年的有效供给,同时将粮食储备以赈贷的形式发放,成
为农民从事农业再生产的储备周转资源。首先,中央层级粮仓是仓原系统的核心,存贮
于官仓的粮食主要用于政权机构及军队的消费。“集中存贮”体现出国家对粮食进行统一
调控、严格管理的需求,也是昭示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存贮于民间仓縻的粮食主要
用于抵御灾害,保证百姓的口粮供应,“分散存放‘‘体现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
再次,以常平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及相关思想,逐渐演化为国家统治的核
心观念之一,为后世提供了积储备荒、调节粮食余亏的典范。可以说,中国古代仓原制
度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之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
安排,对维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功不可没。
汉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两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农耕文明(仓膜制度)发展
的关键阶段,其储粮制度和技术也表现出不少共同的特征。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
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廉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廉、庾、圈、
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各类型储粮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对维系政权稳定、救荒赈济发挥
了重要作用。西汉中期后,京城人口不断增长,边境连年征战,各方对粮食的消耗也在
不断增加。据《汉书•食货志》载:“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仓
原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粮食储存及保障品质安全,仓原管理重点则需解决粮食在受
纳、氽桌等方面的运作,从而进一步优化粮食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并形成管理有效的
运行体系。
在继承先秦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融合吸收外来建筑技艺,汉唐时期中国
传统木构营造技艺日趋成熟与完善,并运用于粮仓建筑。汉代官仓中广泛采用了地面房
式仓的做法,虽然唐代至今未有涉及地面房式仓的考古成果发现,但从宋刻唐太极宫图
残石中对太仓的刻画描绘与留存至今的与唐代基本同期的日本正仓院中正仓的仓储形
式,或能间接显示出唐代应也采用地面房式仓的储粮做法。
汉唐时期的储粮形式中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地上与地下交织并存的演进历程。汉唐
以来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
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皇家仓康因其重要性与规模性,承担了更为广泛的赈济职责;
而民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在官方难以维系时的不足,显示出对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属性。
汉唐时期曾出现的由民间乡社所设的仓康类型以义仓、社仓为代表。这些粮仓中有
些具有“半官方”性质,有些则是以民间“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乡间邻里互助储粮模式,
带有“赈贷”性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间储粮系统承担了为国分忧、纾解民困的
粮食应急保障、储备赈济职能,弥补了官方储粮系统之不足,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维系了古代民间乡社稳定与百姓生活安康。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的粮食仓储制度与储存方式,可以稳定市场价格、有效应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
粮食不足。
B.中国古代仓縻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和制
度安排之一。
C.粮食在汉唐被作为战略物资,多种仓储方式和国有官营的管理保证了粮食受纳、汆
案等方面的运作。
D.处于仓縻制度发展关键时期的汉唐关注粮食的储存、品质,形成了十余种仓储类型
用以储备粮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解说中国古代储粮制度的形成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汉唐时期储粮方面的共同
之处。
B.在讨论中国古代储粮制度时,文章从三个层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粮仓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目的是论证仓康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国家粮食储存
问题。
D.文章列举了汉唐以来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粮仓,论证了汉唐时期储粮形式的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粮食集中存贮在官仓是昭示国力的重要方面,保证了政权机构、军队消费和百姓口
粮的充足供应。
B.虽然考古还没有发现唐代地面房式仓,但从多种旁证能证明汉唐时都广泛采用了地
面房式仓来贮粮。
C.义仓、社仓由民间设置,都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能有效地弥补官方储粮系
统的不足。
D.汉唐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国家与民间粮食储备将国家收储、粮食赈贷、民间储存、乡
邻互助等结合起来。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平时吃的粮食、蔬果和肉类,都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是被广泛使
用的食品添加剂。作为肉制品的护色剂,它可以改善肉的色泽和风味,还可以起到防腐
作用,防止肉毒杆菌的产生,并延长保质期。
通常情况下,人体一次性摄入0.3克以上的亚硝酸盐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按照《食
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5
克/千克。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毫克/千克,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远小于中毒量和
致死量。人体本身有完善的代谢系统,通过食物摄入的亚硝酸盐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并随
尿排出。
很多研究显示,亚硝酸盐对人体也有保护作用,它可以很好地抑制口腔内有害细菌
的生长。亚硝酸盐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释放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既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又
可以杀灭许多胃肠道有害菌。此外,亚硝酸盐可以保护皮肤,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繁殖。
此外,亚硝酸盐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在降低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婿《日常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安全吗》)
材料二:
腌制的泡菜中已经形成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PH值在4以下时会不
断分解。酸度越强,分解越快,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越来越低。同时,乳酸菌本身含有
亚硝酸还原酶,也会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最后,会降低到一个完全无害健康的安全水
平上。通常放到14天左右就安全了,在冬季,为保险起见可以等到20天。总之,只要
泡菜够酸,只要里面有乳酸菌一统天下,就无需担心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制作酸泡菜时添加维生素C、蒜、葱、姜、鲜辣椒等配料,或加入类
黄酮之类的抗氧化物质,都能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摘编自范志红《酸泡菜这样吃才健康》)
材料三: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
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日常食用亚硝酸盐并不会中毒,但是当摄入量达到一
定剂量时则会引起中毒,甚至可能会致命。
亚硝酸盐的“前世”是硝酸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人体的作用可是千差万别。
人体摄入硝酸盐后,将缓慢分解合成为一氧化氤,它能扩张血管,缓解高血压,还能辅
助保护心脏和肾脏。
常温20七贮藏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S(
⅛OS.35
E30
)S25
Λ20
⅛0.15
如06.10
相05
褂0.
冷
演
123456789
般藏,时间/天
T-山药♦胡萝卜T-莲弼
低温4℃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123456789
上藏时间/天
山药胡萝I-----莲萩
亚硝酸盐的“来世”是亚硝胺。当亚硝酸盐进入胃内,遇到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时,胃
中的酸性环境会促使两者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亚硝酸盐转世再生,就变成了可怕的亚硝
胺类致癌物,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
因此,亚硝胺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健康杀手。但是,亚硝酸盐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
转化为亚硝胺。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在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
内又缺乏抑制亚硝胺合成功能的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摘编自韩倩茜、王笑《亚硝酸盐的前世今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列数字比较了亚硝酸盐导致急性中毒的量和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的
使用量,得出亚硝酸盐是安全的结论。
B.酸性条件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会不断分解,并且酸度越强分解速度越快,加上乳
酸菌的帮助,最终可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C.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山药、胡萝卜和莲藕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贮藏4天后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体上呈下降趋势。
D.亚硝酸盐进入胃中后,酸性环境会促使其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
亚硝胺,亚硝胺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致癌物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硝酸盐在合理范围内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既可以起到防腐作用延长保质期,同时
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B.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所以日常食用亚硝酸
盐不会中毒,但要关注转变为亚硝胺后对人体的危害。
C.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分解合成一氧化氮,既可以保护肠道黏膜、杀灭肠道中的一些
有害菌,也能扩张血管、缓解高血压,辅助保护心脏、肾脏。
D.如果亚硝酸盐不处在酸碱度、微生物、温度等特定条件下很难转化为亚硝胺,人体
中的维生素C也能抑制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的合成功能。
6.日常饮食中,如何减少亚硝酸盐对身体的危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路
[美]尤多拉•韦尔蒂
这是十二月里一个晴朗而又寒冽的清晨。在僻远的乡下,有一位头上包着红布的黑
人老太太,正在横穿松林的小路上走着。她的名字叫菲尼克斯•杰克逊。她身体矮小,
老态龙钟,像祖父时代的旧钟的钟摆一样,左右摇晃着,不紧不慢地缓缓穿过阴幽的树
影。她拿着一支伞柄做的细小的手杖,不停地敲打着前边封冻的土地,在宁静的空气中
发出持续的沉抑的响声,就像孤寂的小鸟的啼嚷,情思冥邈。
密林中不时掠过一阵颤动。她向前走着。松林浓密而静谧。风摇动着树梢,松针在
阳光照耀下闪闪夺目。松果像羽毛一般轻飘飘地落下来。深谷中野鸽在凄声哀鸣——对
它来说,时间还不算太晚。
路伸延到一座小山上。”走到这会儿,腿上就像拖着铁镣,“她用老人们在自言自语
时惯用的争辩口吻说,“不知什么东西总想把我拴在这山上,求我停下来。”
等她爬上山顶后,她转过身来,严厉地将她走过的路仔细打量了一番,半晌才说:
“上山穿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
她睁圆了双眼,开始小心翼翼她向下走。可是,没等到山脚,裙子就被一丛荆棘勾
住了。最后,她终于摆脱了荆棘,浑身哆嗦着,站了一会儿之后,才敢俯身去拾手杖。
“太阳已经这么高了!”她叫道,向后仰身望着天空,厚厚一层泪水涌进眼眶,“时
间都白白耗在这儿了。”
山脚有一条小溪,溪流上横着一根木头。
“这下麻烦来了。“菲尼克斯说。
她迈出右脚,踏在木头上,闭上眼睛。她提着裙子,猛地朝前平举起手杖,便开始
过桥了,就像节日游行中的一个角色似的。待她睁开双眼时,已安然到达了小溪对岸。
“看来我还不像自己想的那么老。她说。
不过她还是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她得穿过带刺的铁丝网栅栏。她得像婴儿学爬那样,四肢并用,连滚带爬。她大声
地对自己说:时辰已经这么迟了,她可不能再让衣服撕破了;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挂
在这儿动弹不得,只好截胳膊锯腿的话,她可捞不到什么好处。
不过,她到底还是平平安安钻过了铁丝网。她站起身,来到一片空地上。一株株死
去的大树像独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秆中。一只鹦鹰站在地里。
“你在瞧谁呀?”
菲尼克斯沿着垄沟朝前走去。
她在田垄上踢踢脚,嘴往下撇着,很神气地摇了摇头。她又向前走去,在沙沙响的
玉米地里用手杖拨开一条路。最后她走到了地头,踏上一条马车路。“美美地走吧。''她
说,“这是个舒服的地方,这是段舒服的路程。”
她向前走着。橡树的阴影像帘子一样垂到路面上。她闻到了木头的烟味儿、河水的
气息,看到了教堂的尖顶和立在陡峭台阶上的小木房。她左摇右晃地慢慢挪着脚步,走
进了一幢大楼。她走进一扇门,只见墙上钉着一张盖着金印、镶着金框的文告,和萦绕
在她心头的梦想完全相符。
“我来了。''她说,仿佛在履行某种固定的仪礼似的,身子僵直起来。
“是免费就诊吧,我猜。”一位坐在她对面桌旁的服务员说。老菲尼克斯只是面孔微
微抽搐了一下,好像有苍蝇在打扰她似的。
“你聋了吗?”服务员喊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位护士走了进来。“哦,是老菲尼克斯大婶呀,“她说,“她不是自己
来看病的——她有个小孙子。她每隔一段时间来一越,像钟表一样有规律。她住在纳齐
兹古道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俯下身来。“菲尼克斯大婶,你干吗不坐下来?你走了
那么远的路,我们不想老让你站着啦。'’她用手指了指。
老太太在椅上坐下来,身子直挺挺的,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好像是穿了铠甲。“你
可不能这么耽误我们的功夫,菲尼克斯大婶,”护士说,"快把你孙子的情况告诉我们,
把事办完。”
终于,一丝理解的神情闪烁了一下,接着它像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开口了,
“对,我的孙子。刚才,我的记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儿,忘了自己干嘛大老远的上这儿
o
“嗓子没见好,是吗?“护士用肯定的口气对老菲尼克斯大声说。这时,她手里拿了
张卡片,上面写了些东西,一个小表格。“唔,喝了碱液。什么时候?-------月——两
三年前一一“
这会儿菲尼克斯开始主动说话了。“每过一阵子他的嗓子就又堵住了,咽不下东西。
出不来气儿。没法吃喝。瞅着时候又到了,我就又动身来这里取药,让他能好过些。”
“好吧。医生说过只要你来拿药就给你,”护士说,“不过,这病可是个顽症。”
“我的小孙子,就剩下我们俩相依为命了。他在遭罪,但这好像一点不碍他的事。
现在我记得一清二楚。我再不会忘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
“好了。”现在护士想制止她说话了。她递给老太太一瓶药,”免费救济。''她说着,
在本子上登了记。
老菲尼克斯把药瓶举到眼前看了看,随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兜里。
“谢谢。”她说。
然后她用手杖敲了敲地板。
“我现在要做的事是,“她说,“我要上商店去给我孙子买一只他们卖的那种小纸风
车。他准不敢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东西。我要用这只手正直举起小风车,一路走回家去,
他在那等着我呢。''
她举起空着的那只手,轻轻点了点头,转过身走出医生办公室。接着,楼梯上响起
了她缓缓下楼的脚步声。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老人的身体状况、走路姿态等,为后文老人的一些做法做铺垫,使后
文涉及老人的某些情节不显突兀。
B.面对服务员和护士,老人的态度不同,体现了老人对服务员打扰她的厌恶和对护士
熟知自己的喜爱。
C.老人所走的“熟路”,有着自然界的危险,也有来自老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但老人最
终为孙子拿到了需要的药品。
D.小说细致描写了老人为孙子取药的经历,揭示了老人在生存中遭遇的困境,体现了
作者对老人悲凉命运的同情。
8.菲尼克斯・杰克逊的独白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评论家认为尤多拉•韦尔蒂的创作风格是“平淡与深刻并存,幽默优美、情深意切”,
请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①?''孔子不应。白公目:“若以石投水中,何如?”
日:“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蓄、漫之水合,
易牙②学而知之。‘'白公日:“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
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久故《老子》目:“言
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说之,以示
翟煎,目:“善。’'惠王日:”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日:“善而不可行,何
也?”翟煎对日:“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④、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
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故《老子》目:“法
令滋彰,盗贼多有。''此之谓也。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日:“寡人所有,齐国也。道术难以除患,愿闻国之政。”
田骄对日:“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
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此
老聃之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者也。若王之所问者,齐也;田骈所挣者,材也。
材不及林,林不及雨,雨不及阴阳,阴阳不及和,和不及道。”
啮缺问道于被衣⑤•被衣曰:“正女形,壹女视,天和将至。摄⑥女知,正女度,神将
来舍。蠢乎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缚以仇夷久被衣行歌而去,EJ:
“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直实不知,以故自持。”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①微言:密谋。白公欲发动叛乱,又怕事情败露,故有此问。②易牙:此人
善调味辨味。③浴室:又作“法室”,地名。白公事败自缢于此。④邪许:号子声。相当
于今天的“哟和”或“呀哈”。⑤啮缺、被衣:都是庄子虚拟的人物,“被”同“披”。⑥摄:
收敛。⑦仇夷:原注作“熟视不言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害天地
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B.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害/天地
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C.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己/虽无除其患害/天地
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D.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己/虽无除其患/害天地
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牙尝而知之”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
B.“先生皆善之”和“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田骈所称者”和“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出师表》)两句中的“称”字含义相
同。
D.“啮缺继以仇夷”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六国论》)两句中的“继''字含
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公问孔子人是否可以密谋时,孔子认为人不需要密谋,因为能明白你说话意思的,
即使你不说话他也能够明白。
B.翟煎认为不能颁布施行惠子为惠王制定的法令,并用《老子》中的观点“法令越详明,
盗贼就越多”来加以佐证。
C.田骈用道术游说齐宣王,齐宣王认为自己拥有齐国,而田骈说的道术难以消除齐国
祸患,自己想听治政高见。
D.被衣认为端正形体、集中视力,天然的和气就会降临,收敛智慧、端正思想,神明
就会留在心中,由此人会变得淳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2)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曲
陆游
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
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
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
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
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廛尾®事儿嬉。
【注】①唾壶廛(Zhti)尾:《世说新语》载,东晋王敦,曾于酒后一边高诵曹操诗
句,一边用如意敲唾壶打拍子,把唾壶打了个缺口;王衍有盛世美貌,喜清谈,时常手
拿玉柄廛尾。陵电: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婵尘的一种工具,后古人清谈时必执廛尾,
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将士身披铠甲、手执兵刃,跃然马上,动地而来,阳光下的铁甲闪耀的光辉白
如银山。
B.用猎虎祁连山、射雁鸭绿江等场景刻画壮士们决荡边地、勇往直前、捐躯报国的英
雄形象。
C.将士们在回程时想停下来饮酒休息,但野牛冲进帐篷、撞倒酒杯,为诗歌增加了喜
剧色彩。
D.诗歌用雄浑奔放的写作风格、明白流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等,呈现出浪漫主
义色彩。
15.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中的钉头闪耀,比粮仓的
粮食还要多。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是作者用二人能共同享用自然界的无
穷宝物劝慰朋友。
(3)为了使诗文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等,古代诗文中常常会借“木”说理,比如:“,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泊湖,给你的感觉足够阔达、足够诗意,让你久待的灵魂与理想的生活方式不期
而遇。目光随独流减河逶迤东去,直奔大海。站在团泊大桥上,—①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独流减河、团泊湖,两大水域—②让人享受到自然的美妙:蓝天、云
朵,飘逸于梦幻,呈一派幽雅之韵,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湖畔傍晚,一轮残阳,将要浸入远远的西半天,含情脉脉她收敛了—③—的万道
金芒。落日余晖在天地间快乐地撒播红色;染红了烟云,染红了团泊湖的水,染红了大
拽上各种物象。几只被霞光染红的野鸭,扇动着双翅向太阳的方向飞去,渐渐融入彩霞
之中,“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竟然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撷取团泊湖中的一朵浪花,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律动;();()。而循着绿色的召唤,
环湖穿行或荡游湖中,你更恰似置于绿色林海之中,这里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把泥土、
每一片芦苇,乃至每一块湿地、每一处园林,都散发着独特的风韵与神奇。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在括号中另写两个句子,与画横线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从修辞角度看,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席镇一般用金属钵造,体积不大,为避免牵羁衣物,席镇往往被制作成扁圆形,
就算席镇制作的原型有支棱出来的细节,也会被工匠刻意隐去,或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
来。这一时期,—①—,常见的有虎、豹、羊、鹿、龟、蛇等,这是因为汉代人认为
它们具有驱除灾难、带来吉祥的神奇能力,正所谓“羊者祥也,鹿者禄也
从先秦时期开始,—②—。《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大人占之,维熊维黑,
男子之祥”。此外,在神话传说中,也有关于熊是吉兆的记载。为了取熊的吉祥之意,
工匠们也常常将席镇塑造成,熊形,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那对鎏金熊形青铜镇。
既然汉代工匠又非常擅于制作熊形器物,那么按照常理来说,—③—;但是目前
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熊镇却并不多,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家具样式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的坐具,上面的席得到
了比较紧密的保护,因席镇失去实际用途而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朝宰相韩混曾担任三吴长官,对于任用的幕僚都能根据才干安排适当的职务。有
一次,他在家中接待一个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人看上去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还
有些古怪。一旁的介绍人感到非常尴尬,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会被看中。不料,韩混却留
下了这个年轻人。因为韩混从这个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
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后,果然不出其所料,恪尽职守,
库亏之事极少发生。冯梦龙在《智囊》中点评:“用人如韩混,天下无弃才,无废事矣。”
以上内容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C3.D
【解析】I.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多种仓储方式和国有官营的管理保证了粮食受纳、汆象等方面的运作”错误。第三段有“以
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仓縻管理重点则需解决粮食在受纳、汆果
等方面的运作”等,选项杂揉了信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目的是论证仓膜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国家粮食储存问题”错误。原文有“西汉中期后,
京城人口不断增长,边境连年征战,各方对粮食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据《汉书•食货志》
载……”,引用的内容主要表明西汉时期粮食消耗不断增加。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存贮在官仓……保证了……百姓口粮的充足供应”错误。第一段有“中央层级粮仓少…主
要用于政权机构及军队的消费”“存贮于民间仓縻的粮食……保证百姓的口粮供应
B.”从多种旁证能证明汉唐时都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来贮粮”错误。原文有“或能间接显示
出唐代应也采用地面房式仓的储粮做法”,有可能但不完全确定,同时即便使用地面房式仓,
但未必是“广泛”。
C.“都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错误。原文有“这些粮仓中有些具有‘半官方'性质,有些则
是以民间'自组织’的方式
故选D。
4.A5.B6.①避免亚硝酸盐的摄入过量。少吃类似泡菜等腌制食品等。②要吃新
鲜蔬菜,泡菜要放到一定的时间再吃。③摄入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
C等的食物。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比较了……得出亚硝酸盐是安全的结论”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介绍了导致急性中毒的亚
硝酸盐的量和按照国家标准在肉类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得出的结论是“以亚硝酸钠计,残
留量≤30毫克/千克,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远小于中毒量和致死量。人体本身有完善的代谢系统,
通过食物摄入的亚硝酸盐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并随尿排出”,不能得出选项的结论。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所以……”强加因果。材料三第一段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亚硝酸盐在自然界比较
普遍,二是在一定剂量下食用亚硝酸盐不会中毒。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B0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通常情况下,人体一次性摄入0.3克以上的亚硝酸盐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按照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5
克/千克”,材料二“腌制的泡菜中已经形成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PH值在4以
下时会不断分解”,材料三"日常食用亚硝酸盐并不会中毒,但是当摄入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则
会引起中毒,甚至可能会致命''可得出:避免亚硝酸盐的摄入过量。少吃类似泡菜等腌制食
品等。
由材料二“通常放到14天左右就安全了,在冬季,为保险起见可以等到20天”可得出:要吃
新鲜蔬菜,泡菜要放到一定的时间再吃。
由材料三“在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内又缺乏抑制亚硝胺合成功能的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
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得出:摄入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等的食物。
7.B8.①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老人的独白,刻画了一位不怕困难、性格坚定、幽默风
趣、关爱孙子的老人形象。②推动叙事进程。场景的转换大多用老人的独白,比如“上山穿
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这是段舒服的路程''等都转换了叙述的场景,推动了
叙述进程。③深化小说主题。通过老人独白,表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赞美,对关爱家人的赞
美等。9.①故事平淡却思想深刻。小说叙述了年迈的菲尼克斯给小孙子拿药的故事,
情节平淡、简洁;但平淡的故事下展现了老人不怕艰难、信念坚定的思想。②语言优美、幽
默。小说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环境等;就老人而言,小说使用幽默的话语来描写她,如走不动
路时,老人认为是有东西拴住了她的脚;走过小溪后,她说自己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老等。
③关爱家人,感情真挚。老人长途跋涉为孙子求药,体现了老人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充满人
性的光辉。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体现了老人对服务员打扰她的厌恶和对护士熟知自己的喜爱”错误。根据原文“终于,一
丝理解的神情闪烁了一下,接着它像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开口了,‘对,我的孙子。
刚才,我的记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儿,忘了自己干嘛大老远的上这儿来。’”可知老人到医院
后,没有说话,不是对服务员的厌恶,而是一时没想起来自己要做什么。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在人物形象上,老人“走到这会儿,腿上就像拖着铁镣”“不知什么东西总想把我拴在这山上,
求我停下来"美美地走吧。‘她说,‘这是个舒服的地方,这是段舒服的路程。等独白充分
展现了她不怕困难、性格坚定的形象特征,“看来我还不像自己想的那么老”以及她面对鹤鹰
时说的“你在瞧谁呀?''等独白充分展现了她幽默风趣的形象特征。而“我的小孙子,就剩下
我们俩相依为命了。他在遭罪,但这好像一点不碍他的事。现在我记得一清二楚。我再不会
忘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我要上商店去给我孙子买一只他们卖的那种小纸风车。
他准不敢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东西。我要用这只手正直举起小风车,一路走回家去,他在那等
着我呢”则展现了她对孙子的关爱。由此可知,通过老人的独白,刻画了一位不怕困难、性
格坚定、幽默风趣、关爱孙子的老人形象。
在推动叙事进程上,原文中,随着老人路程和所处地点的变换,她也会有相应的独白,如“走
到这会儿,腿上就像拖着铁镣”“上山穿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这下麻烦来
了”“这是个舒服的地方,这是段舒服的路程”“我来了由此可知,场景的转换大多用老人
的独白,比如“上山穿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这是段舒服的路程”等都转换了
叙述的场景,推动了叙述进程。
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直接进行抒情或议论,而是将情感寄托于老人的独白中,如“我再不会
忘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等。因此,文章通过老人独白,表现了对生命的尊崇
和赞美,对关爱家人的赞美等,深化了小说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从文章的整体内容来看,看似描写的只是一件老人步行为孙子拿药这一件平凡的小事,整体
故事情节也很平淡、简洁。但是,作者用了整整一半的篇幅,详细刻画了老人远行的艰难,
如“最后,她终于摆脱了荆棘,浑身哆嗦着,站了一会儿之后,才敢俯身去拾手杖’““太阳已
经这么高了!’她叫道,向后仰身望着天空,厚厚一层泪水涌进眼眶”“她得像婴儿学爬那样,
四肢并用,连滚带爬……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挂在这儿动弹不得,只好截胳膊锯腿的话,
她可捞不到什么好处从中,可以看出她不怕艰难、信念坚定的思想.由此可见,尤多拉・韦
尔蒂在这篇文章中的创作风格是故事平淡却思想深刻。
文中,“松林浓密而静谧。风摇动着树梢,松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夺目。松果像羽毛一般轻
飘飘地落下来”“一株株死去的大树像独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秆中。一只鹤鹰
站在地里''等是对老人前行路途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大多语言优美。而“看来我还不
像自己想的那么老”以及她面对鹤鹰时说的“你在瞧谁呀?”等语句中,作者则运用独白充分
展现其幽默风趣的形象特征。从中可见作品的语言优美、幽默。
原文中,老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医院为孙子取药,是其情感的实践体现,“我再不会忘
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等独白是老人爱孙之情的直接抒发。从这些描写中,我
们都能看到老人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充满人性的光辉。这份关爱家人,感情真挚的特点符合
“情深意切”的评价。
10.CH.C12.A13.(1)所以,最高境界的言语是丢掉言语,最高境界的作
为是无所作为,那些才智短浅的人所争论的,是细微末节罢了。
(2)但是不使用它,是不如这个更合适。治理国家在于礼法,而不在于法令文辞修饰得漂
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就好比说树林里没有成材的树木,但它可以培育出好的树木(供人们使用)。所以
希望大王能仔细考察我说的话的意旨,自然会从中领悟出些能治理齐国政事的道理来。虽然
我说的道术中没有关于消除齐国祸患的内容,但是天地之间、六合之内,都可以用‘道'来陶
冶变化,那齐国的政事哪里值得询问呢?
“无材”是“林木”的谓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其所谓''作"察''的宾语,其间不能分开,排除D。
故选Co
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正确。第一个“尝”意为“品尝”;第二个“尝”意为“曾经”。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句意:
易牙能尝辨出来/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B.正确。第一个“善”意为“称赞,认为......好”;第二个,善”意为“与……友善、友好”。两句
中的''善"字含义不同。句意:儒生们都称赞法令制定得好/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C.错误。第一个"称''意为”称述,称道“;第二个"称”意为”称赞、赞扬两句中的"称'’字含
义不同。句意:田骈所称道的/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
D∙正确。两个“继”都意为“接着”。句意:啮缺还是接着像先前那样显得目光呆滞不言不语/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接着五国灭亡了。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孔子认为人不需要密谋”错误。原文有“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意思是为什么不可
以呢,但需要与能明白你说话的人密谋。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去”,丢掉;"至为“,最高境界的作为;‘‘无为",无所作为;“争”,争论;“末”,细微
—4-∙-44-
木下。
(2)“不若”,不如;“宜”,合适;“礼”,礼法;“文辩”,法令文辞修饰。
参考译文:
白公问孔子:“人可以密谋吗?”孔子不回答。白公又问:假若把石头扔到水里,怎么
样?”孔子说:“吴、越地区善于潜水的人可以把它捞起来。”白公又说:“假若把水泼入
水中,怎么样?”孔子说:“蓄水和濯水汇合一起,但辨味专家易牙能尝辨出来。”白公于
是说:“这么说来,人根本就不能和他们密谋了?”孔子说:“怎么说不可以啊?那些能明
白你说话意思的人才可以和他密谋呀!那些能明白你说话意思的人,你不去和他说,他也会
明白。争夺鱼的人没有不湿衣服的,追逐野兽的人没有跑得慢的,他们并不是乐意这样做(而
是利欲之心驱动他们这样做)。所以,最高境界的言语是丢掉言语,最高境界的作为是无所
作为,那些才智短浅的人所争论的,是细微末节罢了。"白公就是不懂这其中的道理,所以
导致最后因事败走投无路而自缢于法室,所以《老子》中说:“言论有宗旨,行事有根据。
因为人们无知,所以也不理解我说的道理。”
惠子为惠王制定国家法令,制定出来后拿给德高望重的年长儒生征求意见,儒生们都称
赞法令制定得好。惠子于是将法令上呈给惠王,惠王十分高兴,拿去给翟煎看,翟煎说:“很
好。”惠王说:“既然法令制定得好,那么就颁布实行了吧?"翟煎说:“不行。”惠王说:
“好却不能颁布实行,这是为什么?"翟煎说:“如今那些扛大木头的人,前面的呼喊'呀
哈',后面的也同声应和。这是人们在扛举重物时为鼓劲而唱喊的歌声。难道没有郑国、卫
国那样激越凄楚的乐曲?但是不使用它是不如这个更合适。治理国家在于礼法而不在于法令
文辞修饰得漂亮。”所以《老子》说:“法令越详明,盗贼就越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田骈用道术游说齐宣王,齐宣王回答说:“我所拥有的是齐国。你向我说的道术难以消
除当前齐国的祸患,所以我倒希望听到一些好的治政高见。”田骈回答说:“我说的道术尽
管不直接涉及政事,但可以运用到政事。这就好比说树林里没有成材的树木,但它可以培育
出好的树木(供人们使用)。所以希望大王能仔细考察我说的话的意旨,自然会从中领悟出
些能治理齐国政事的道理来。虽然我说的道术中没有关于消除齐国祸患的内容,但是天地之
间、穴合之内,都可以用'道'来陶冶变化,那齐国的政事哪里值得询问呢?这就是老子说
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像大王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齐国,而我所说的也不过是树木的
培育而已。而实际上树木比不上树林,树林生长比不上雨水,雨水比不上阴阳变化,阴阳变
化比不上中和之气,而中和之气比不上'道‘。"
啮缺向披衣问“道”,披衣说:“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你的视觉,这样天然和气将降临。
敛藏你的智慧,端正你的思虑,神明就会留宿在你心中。你将纯朴得像新生的牛犊,不探求
所有事物的缘由。”披衣的话还没说完,啮缺还是像先前那样显得目光呆滞不言不语。披衣
唱着歌而离去,说:“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真实地知道了天道,不以智巧故作矜持。”
14.C15.①诗歌描绘了壮士们边地的壮举,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赞美。②抒发了诗人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③对朝中清谈误国的士大夫们表达了强烈的鄙薄和愤慨。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将士们在回程时想停下来饮酒休息,但野牛冲进帐篷、撞倒酒杯,为诗歌增加了喜剧色
彩”错误。“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两句写壮士们凯旋途中,在水清草茂之处稍
作息止,野外帐幕之内,他们食牛肉,喝美酒,庆功畅饮,痛快淋漓,豪情盖世。着重描写
了村野乡民争先恐后用牛酒慰劳将士的热闹场面,并以此反映了乡民们对宋军的欢迎、热爱
和拥护,说明宋军抗击金兵是正义之师,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牛酒”指的是牛和酒,
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并非“野牛冲进帐篷、撞倒酒杯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描绘出塞的壮士们气吞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拔刀刺山,山为之开;壮士大吼一声,城墙为之而摧毁。采用夸张的笔法,又妙用典故,写
壮士的英勇气概,其挺拔英姿,丰伟神采,尽现眼前。据此看出,诗歌描绘了壮士们边地的
壮举,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②“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四句描写想象
中的射猎情景。实际上是明写射猎,暗指抗击金兵。这里运用借喻的手法,将“祁连山''喻为
宋金边界的关山,即抗金的前沿阵地,"鸭绿江”喻为金国的大后方、大本营,“虎”和“雁”喻
为金兵。在“祁连北''将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接着又挥师东进,以锐不挡之势,挺进“鸭绿江”,
直捣“黄龙府这两幅想象中的“逐虎”、"射雁'’的画图,是陆游渴望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
生动体现。
据此看出,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③“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JI尾事儿嬉”,诗人借东晋士大夫王敦、王衍善清谈的典故,抒
发感慨,收束全诗。据《世说新语》载,王敦善清谈,常常边唱边用如意敲唾壶打拍子,竟
把唾壶打破了.王衍常常挥动玉柄JS尾高谈阔论。作者从宋军出塞远征抗敌的壮举,联想到
朝廷中那些象王敦、王衍一样的王公大臣、贵胄之弟,颇为感慨,不无忧患地指出:这些人
结游享乐,不思报国,大宋江山是要葬送在他们手中的。
据此看出,对朝中清谈误国的士大夫们表达了强烈的鄙薄和愤慨。
16.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磷”“庾”“粟”“锲”等。
17.①极目远眺②相映成趣③璀璨夺目18.示例:捞起团泊湖中的一把泥土,你
能够体会到生命的流转;握着团泊湖中的一棵芦苇,你足以领略四季的愉悦019.①比
拟的手法。把“落日余晖”比拟为"快乐地撒播红色”的人,表达出对落日余晖下景色的喜爱之
情。②排比的手法。写出“落日余晖''下从天到地的多种景色,涉及事物多、节奏感强,生动
地描摹出落日余晖极强的染色能力。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
①根据前文”站在团泊大桥上”和后文“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知,这是站在团泊大桥上远望
才能看到的景色,故可填“极目远眺”。极目远眺:尽目力远望。
②原文说的是独流减河、团泊湖这两大水域的交融与互相映衬的美,故可填“相映成趣”。相
映成趣:互相映衬、对照着,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味。
③此处用来修饰“万道金光”,可填“璀璨夺目璀璨夺目:色彩鲜艳夺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男式圆领T恤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 2024年电机壳氩弧点焊专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体能大循环方案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执行流程
- 2024年度冲压厂生产能力扩张合同
- 2024年塑料玩具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车棚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4年度玻璃门窗企业员工培训与技术交流合同
- 2024年中国空调挤管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综合复习课件
- 2024年中级司泵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精练500题)
- GB/T 19963.2-2024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第2部分:海上风电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蒂升技能等级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4新信息科技四年级《第二单元 用编码描绘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DBT29-305-2024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119”的警示》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平均数》课件
- 劳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