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江水体生态治理项目投入设备及实施方案_第1页
某江水体生态治理项目投入设备及实施方案_第2页
某江水体生态治理项目投入设备及实施方案_第3页
某江水体生态治理项目投入设备及实施方案_第4页
某江水体生态治理项目投入设备及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设计思路 14.2、技术路线 24.3、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 34.4、菌种培育技术 134.5、沉水植物配置工程 154.6、水生动物配置设计 194.7、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 234.8、施工过程对河流开放性及当前水质提升管理工作的影响性分析 244.9、验收方案 284.8、拟投入本项目设备设施 844.9、人员配备计划 854.10、施工方式 854.1、设计思路本工程总体思路采用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水生生态系统构建相结合的技术,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投放原生水生动物、构建高效生态浮床、改造硬质河床等措施,促进河道形成健康完善的沉水植物群落、水生动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提高生态处理功能。通过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提高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促进生态处理能力,最终实现水质稳定达标,并保障河道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4.2、技术路线项目现状项目现状问题分析污染源分析现状水质分析周边环境分析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沉水植物水质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多样性构建技术预处理措施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沉水植物水质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多样性技术水生态系统构建水生态系统调节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图4.1技术路线图4.3、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4.3.1、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简介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是由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治水经验总结的一套高效的、利用自然水生态进行水体净化、提升水质的技术。实质上,本技术并不直接治水,而是始终在调节、增强水体生态链的底层微生物循环,进而促进水体生态的健康稳定运行,并使水体水质得以净化提升。水体底层微生物循环,是水体生态链的心脏和发动机,它的健康和强大,才是整个生态链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也是水质保持和提升的源动力。微生物个体微小,却是数量与种类庞大,广泛存在于水、空气及生物中,处于整个生态链的最基层,也是生态循环的动力起点,是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微生物体积很小,表面积却很大,这赋予其快速代谢的基础特性;同时,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以及在合适的环境中,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微生物以其强大的特性及能力,持久、平稳的推动着生态循环及演化;影响微生物正常发挥作用的因素,以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为主。4.3.2、技术核心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的核心,是创造条件,即:生态絮凝吸附,降低生物负荷;提高太阳光能吸收效率;培育和驯化适合原有环境的微生物种群,借以推动水生态链的衍生及水生态的循环演进。1、生态絮凝吸附降低生物负荷水生态系统结构具有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功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同种生物种群间、异种生物种群间在数量上的调控,保持着一种协调关系。在生物群落与生境之间是一种物质、能量的供需关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相互间的适应能力。比如水周边的湿地生物群落,需要适应干旱与洪涝两种生境的交替变化,形成了湿地植物既耐旱又耐涝的特征。在大型湖泊和水库中,生物群落与生境的供需关系,体现为以水为载体的牧食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水体自我修复能力也是水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的一种。通过自我修复,在外界干扰条件下,保持水体的洁净。由于具有这种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才使水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即氮磷有机质等超过水体自我消化能力时,使得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尤其是水底会处于厌氧状态,水底层的氮磷有机物质被厌氧分解并逐层向上扩展,严重时能使上层水域都处在厌氧状态这样,由一开始的水生植物大量增殖,到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死亡的水生动植物促进厌氧分解,加速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水体“死亡”。因此当务之急不是让水体恢复自我净化能力,因为水体早已“死亡”,所以首要任务是减少氮磷有机质等污染物的含量,把不堪重负的微生物“解放”出来,只有让原有的生物种群“翻身做主人”,才能在未来进行生物修复。通过往水体中投加专门研发的DPA高分子纳米材料,形成液体膜,高效“抓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图2)。1、以碳氢链为骨架,用多种功能基团,通过多元胶束共聚,形成单一组分的两性高分子液体膜。2、R为嫁接于高分子碳氢链上的功能基团,主要为带有表面活性的非离子基团、阴离子基团、阳离子基团,也包括不带活性但有其他功能的基团,聚合后形成两性高分子液体膜。通过上述过程能将水体的微生物负荷降低到肉眼可见的程度,为后期的生物种群修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2、提高太阳光能吸收效率太阳光能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初能源。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过多,而其它物质少,则会引起微生物营养失衡;易引起水华现象,隔绝光线照射到水底,无法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源;同时水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含氧量不断降低,好氧菌群竞争加剧;以上种种,导致微生物种群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水生态功能丧失,导致水质下降甚至黑臭。通过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瞬间形成大量富营养微生物菌团,快速提升水体透光度,提高微生物吸收太阳光能效率;富营养微生物菌团的缓释作用,可恢复微生物的营养平衡;同时可以使水中藻类微生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含氧量;条件的改善,可使水中微生物快速繁殖,高效代谢及转化污染物,借以恢复、推动水生态的循环演进,恢复生态功能,保证水体自净化能力的稳定、高效和持续性,保持水质稳定向好。3、培育和驯化适合原有环境的微生物种群对于“死亡”状态的水体而言,不代表水体中的有益菌群的灭绝,投入所谓的“优势菌种”以求改善水体生态本就是一个舍近求远的举措,“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水体修复中是不成立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原有菌种的不兼容,即“缺少群众基础”;(2)在驯化适应的过程中不但要适应环境和原有菌种争夺地盘,即出现了“攘外必先安内”错误状态,死亡的菌类反而加剧了厌氧进程。现实情况是即使在极端腐化的情况下仍然存有数量可观的“革命火种”,只是缺少合适的壮大条件,那么在通过前期DPA高分子材料降低微生物负荷的基础下,改善微生物生长壮大的环境便是“星火燎原”的绝对保障。大多数生态修复情况下关注了投入什么类型的菌种却忽略了微生物以什么方式成长,即“筑巢”,好的“巢穴”是有益菌群的根据地,一个优秀的巢穴能使有益菌群进可攻退可守。进可攻就是巢穴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吸附性的滤材,在吸附污染物的同时微生物菌群可以集中性的消解;退可守即在发生重大污染时能承受较大冲击,即使外围微生物菌群死亡,多孔结构的滤材蕴藏着相当多的菌落,只待应急处理后微生物菌群会重新修复原有的水体稳态结构。在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中选用了XX地区生产的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颗粒作为巢穴。就本身矿质而言XX矿区的硅藻土并不是优质土,后因引进日本高端精炼改性技术,使得嵊产硅藻土的品质优于吉林地区的硅藻土。硅藻土作为载体的主要成分是SiO2。例如工业\t"/item/%E7%A1%85%E8%97%BB%E5%9C%9F/_blank"钒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V2O5,\t"/item/%E7%A1%85%E8%97%BB%E5%9C%9F/_blank"助催化剂为碱金属硫酸盐,载体为精制硅藻土。SiO2对活性组分起稳定作用,且随K2O或Na2O含量增加而加强。催化剂的活性还与载体的分散度及孔结构有关。硅藻土经过日本高端精炼改性后,使得氧化物杂质含量大幅度降低,SiO2含量大幅度增高,比表面积和\t"/item/%E7%A1%85%E8%97%BB%E5%9C%9F/_blank"孔容也增大,所以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的载体效果比其他优质硅藻土好,其比表面积约为3000m2/L以上。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得益于优异的比表面积和\t"/item/%E7%A1%85%E8%97%BB%E5%9C%9F/_blank"孔容,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对污水中的COD、BOD、SS、NH3-N、TN、TP等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上生长有大量的多菌群活性生物,由于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颗粒的吸附、混凝、过滤作用和硅藻土上生物膜的生物去除作用,对COD和NH,-N的去除起积极作用,使得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的影响不大。精炼改性多孔硅藻土优势在于固、液接触面积大,能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污染物;而且生物菌群固定在载体上,可耐冲击负荷与毒物负荷。污染负荷较高时,污泥循环再生生物量较小,不会因生物量的累积引起系统阻塞。与常规滤材相比,集吸附、混凝、过滤和生化作用于一体,可以形成一个完整实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单元,从而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减小生物反应池体积,提高处理效率。在底层微生物种群系统中,菌类吸收光能为动力,以水、无机盐、有机物(碳源、氮源等)为营养,进行繁殖并代谢转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盐类等物质供藻类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有机物又可供细菌微生物生长。并且,DPA富营养微生物菌团还有效发挥了藻类对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强大摄取功能及细菌对污染物的强效降解能力。4.3.3、DPA长期应用DPA技术应用于河道水体,是一个长期的水生态动态平衡调整过程,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水体因长期的富营养化,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处于饱和状态,并有很大一部分沉淀、堆积于河底。在我们调整水体微生物循环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气,使溶解氧迅速提升,其中部分氧气会以肉眼可见的气泡密密麻麻附着在河底或水草之上。而由于河底的底泥之上沉积的是大量的富营养物质,这部分物质没有粘性,随着大量的氧气泡附着其上,会不断上浮于水体表面,视觉上为片状、黑色,严重的会浮满整个河面,阻挡阳光照射水体,阻碍水体微生物循环的良性运行。遇此状况,只需及时打捞表面漂浮物,确保阳光可直接照射水体即可。另一方面,当水体中富营养物质下降,水生态循环可正常进行时,河底堆积的富营养物质会不断融出(高浓度向低浓度),这个过程又会推动水体中的微生物藻类大量繁殖,严重时形成水华现象。因此,需在藻类繁殖过快过多,即将形成水华前,及时打捞微生物藻类,重新调整水体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循环的平衡。以上两种情况,需要实时进行监测和使用技术及时进行调整。所以,原则上,每个河道水体,都会有一支专门的服务队伍进行日常维护服务。DPA微生物驯化富氧净水技术,采用原水改善、原位驯化的方法,省去外来菌种从适应驯化到稳定壮大并自我新老代谢这一过程,同时借助光能启动微生物生命活动系统,恢复水生态循环演进,水质快速提升。因其借助自然的力量自我修复,可大大降低复杂治水工程量。在治水实践中,以阳明街道丰山前河为例,我们做了一年的水质提升及维护工作。因该河沿岸居民及企业众多,导致氮磷严重超标,水质黑臭。针对该河特殊情况,我们实施了前期水生态修复,后期高密度定时水生态维护的方案,每次工作,都可以在24小时内使水质清澈,消除黑臭,溶解氧提升到5以上,并在随后几天内使水质达到Ⅳ类水以上,第三方检测均合格,为改善当地环境奠定了稳定的基础。4.4、菌种培育技术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菌种研发中心接种间,工作人员们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在各自的工作台上,认真地利用酒精灯、克氏瓶等实验设备,培育各类水生态原生菌种菌种。菌种培育是水生态治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入驻XX后,依托有关科技优势,联合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和培育生产各类珍稀菌种。“这个是河床液体菌种,它主要是经过前期母种转化到液体里面,再把它培养到我们发酵罐里边,之后把液体菌种接到菌棒里,菌棒培养好之后就可以出合格的菌种。”在打造水生态原生菌种产业全产业链的过程中,XX市积极引导落户实力企业,结合XX的地理气候环境,着力建设水生态原生菌种研发、育种基地,并通过试验种植,鳞选向适宜的品种。同时,XX县还“因菇制宜”,根据不同水生态原生菌种品种的生长习性,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多样化的栽培模式促水生态原生菌种种植提质增效。随着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菌种培育和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强,水生态原生菌种种类的不断增多,形成了以ε-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为主的10多个系列优势菌种。4.5、沉水植物配置工程本项目水生态技术系统方案核心是建立以沉水植物为主的健康水生态系统,提升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保证水质治理目标。(1)沉水植物配置表4-4沉水植物材料配置表序号工程内容特征单位1苦草密度220株/m2,株高:15-20cmm22金鱼藻密度150株/m2,株高:20-40cmm23伊乐藻密度180株/m2,株高:20-40cmm24菹草密度180株/m2,株高:20-40cmm25轮叶黑藻密度120株/m2,株高:20-40cmm2(2)沉水植物简介苦草枯草是一种沉水草本,具匍匐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长20-200厘米,宽0.5-2厘米,绿色或略带紫红色,无叶柄;叶脉5-9条,萼片3片,大小不等,成舟形浮于水上,对氮、磷等污染物具有高效的吸收作用。图4.4.1苦草金鱼藻金鱼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茎长40-150厘米,平滑,具分枝。叶4-12轮生,1-2次二叉状分歧,裂片丝状,或丝状条形,长1.5-2厘米,宽0.1-0.5毫米,先端带白色软骨质,边缘仅一侧有数细齿。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群生于淡水池塘、水沟、稳水小河、温泉流水及水库中。金鱼藻在pH值7.1-9.2的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以pH值7.6-8.8最为适。图4.4.2金鱼藻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与黑藻、苦草同属水鳖科。伊乐藻适应力极强,只要水上无冰即可栽培,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能以营养体越冬,当苦草、轮叶黑藻尚未发芽时,该草已大量生长。图5.8伊乐藻菹草菹草又名虾藻、虾草,属眼子菜科,为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具近圆柱形的根茎。茎稍扁,多分枝,近基部常匍匐地面,于节处生出疏或稍密的须根。生于池溏、沼泽或沟渠中。图5.9菹草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直立细长,长50-80厘米,叶带状披针形,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厘米左右,宽约1.5-2cm。叶缘具小锯齿,叶无柄。广布于池塘、湖泊和水沟中。图5.10轮叶黑藻4.6、水生动物配置设计水生植物种植完毕,系统进入生态优化调整期后,将按比例投放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进行食物链调节,从而真正建立起一个生意盎然的全生态景观水体,以完善生态链,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每种水生动物的投放比例和数量根据该区域水体生态修复需要进行合理调控。水生动物包括鱼类(构建食物网)、底栖动物、虾类及滤食性浮游动物,它们参与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能够显著增强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同时也是构成完整水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全生态系统中放养的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是有特定要求的,要以水质净化为目标,而不是观赏或提高鱼产量。锦鲤、鲤鱼等人们喜爱的观赏鱼类不能随便放养。拟投放的鱼虾螺贝类水生动物有:环棱螺和萝卜螺,河蚌,青虾,鱼类包括肉食性的鳜鱼、黑鱼等鱼类。投放的水生动物简介(1)底栖动物类萝卜螺本种形态变异较大,幼体时期,体螺层不十分膨胀,螺旋部较高,因此外形多不呈耳状,在生长过程中比例逐渐变化。壳高达32毫米,壳宽可达29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极短、尖锐,体螺层膨大,形成贝壳的绝大部分;壳面呈黄褐色或茶褐色,具有明显的生长纹,或者具有“锤击”的凹痕。栖息于沼泽、小水洼、池塘、湖泊、水库到小溪的沿岸带,以及咸水湖、温泉等水域。环棱螺环棱螺是田螺科动物,体大型,身体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个部分。壳高可达70毫米以上,小型种壳高亦可达30毫米。群栖于江河、湖泊、池塘和水田中。以宽大的腹足匍匐于水草上或爬行于水底。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寒,耐氧的能力。雌雄异体。河蚌河蚌外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壳质薄,易碎,有纹理。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背部有后翼,壳顶隆起。河蚌可生长在淡水区亦可生长在咸水区,以滤食藻类和微生物为生。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2)鱼类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黑鱼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3)虾类青虾学名为沼虾,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淡水水域中,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广。青虾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虾类之一,它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快,生命力强,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湖泊中。青虾是杂食性动物,生物。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自然水域中的成虾主要食料是各种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固着藻类、多种丝状藻类、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其最适生长水温为18~30℃,当水温下降到4℃时进入越冬期,当水温升到10℃以上时活力加强,摄食逐步加强,营底栖生活,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缓流处。栖息水深从1~2米到6~7米不等。夏秋季青虾在岸边浅水处寻食和繁殖,冬季则移到较深的水区越冬,很少摄食和活动。图4.5.1水生动物系统表4-5水生动物配置表序号名称数量单位特征1底栖动物萝卜螺50kg300只/1kg2环棱螺50kg300只/1kg3河蚌50kg80~120g/个;4鱼类黑鱼30kg150~200g/尾5虾类青虾20kg2cm/只4.7、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在生态系统初期,某一物种会因为环境的适宜性而大量繁殖,使单个物种生长占优势,从而抑制其他物种的竞争力,使得其他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缺失,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后,需通过全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方式以确保生态系统稳定。4.8、施工过程对河流开放性及当前水质提升管理工作的影响性分析水,作为人类所需的一种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河水的水质对水产养殖、工农业供水、生活饮用水、观光旅游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和利用上的误区,使许多地区进入水环境的污染物质,导致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致使各省市出现全面治理水环境的现象。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是建设现代生态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水利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洪、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系统,从治理中小河道开始着手,完善工业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污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另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结构和水利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都是水利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了严重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河道的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对加强生态河道治理,要不断创新技术思路,加强创新技术的设计,针对治理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和技术瓶颈,采取应对性措施来逐步实现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切实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没有,保障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的成分越来越复杂,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水环境治理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目前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治理的需求,我公司致力于水环境治理10年之久,在XX众多地区完成水体生物修复工程。我公司拥有“阳光24小时全程跟中服务机制360小时监测数据分析汇报流程”理念,具有多套针对不同河流生态治理的技术—生态治理技术,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值得客户放心选择。(1)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敏感点防范措施分析经现场实际调查,XX江两岸居民较多,鉴于工程所影响到的敏感点中均为居民区,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作业噪声,并避免晚上20:00~次日早晨6:00之间作业。本项目计划服务周期相对时间较长,为减少施工过程对敏感点居民的影响,特提出以下建议:●应对施工队伍严格管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延、缓工;●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工作噪声;坚决杜绝人为制噪;●夜间禁止使用或开启高噪声设备。(2)施工过程中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分析打捞船从河道里打捞出来的垃圾,要及时外运,尽可能少占道路,以保证道路的交通运行。(3)施工过程中减少扬尘措施分析施工过程中,大风天气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对弃土定期定时浇水,防止扬尘。严格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装运不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途弃土逸散,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材料撒落应及时清扫。(4)施工噪声控制措施分析运输车辆喇叭声、船发动机声、设备运行等均会产生施工设备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民舍200m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八时至次日早晨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必须施工而影响周围居民休息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周围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5)施工现场废物处理措施分析施工时,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工人提供临时的膳宿,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我公司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得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6)倡导文明施工措施分析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医院及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提倡文明施工,组织施工单位及业主的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问题。4.9、验收方案一、验收准备采购方接到我方通知后,应提前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准备安排好负责质量验收的技术人员或用料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2.资料准备收集项目有关文件,如技术标准、订货合同等。3.器具准备准备好验收用的检验工具。二、实物检验所谓实物检验,就是根据入库单和有关技术资料对实物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1.数量检验数量检验是保证产品数量准确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一般在质量验收之前,由验收人员进行。2.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技术参数检验形式。一般只做外观检验检验,后种检验如果有必要,则由采购方取样,委托专门检验机构检验。三、本项目验收标准及技术要求1、采用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将目前河道内水体治理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并在维护期内保持主要水质指标(CODcr、NH3-N、TP、DO等四大项)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或有提升。要求年总氮平均值比上一年度(即2020年度,年总氮平均值为3.233mg/L)降低2%及以上。2、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总体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以上,主要水质指标为CODcr、NH3-N、TP、DO等四大项;3、水体生态修复是指停止对生态系统人为干扰,依靠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方向发展,向有序化方向演化。生态修复两大任务是(1)消除污染;(2)生态重建。项目方案要求充分考虑河道特征、水文情势、堤防布置,河道景观等因素,结合河流水环境特征形成适宜的河道水流形态和多样性化的生物栖息环境,促进河流水环境整体改善和水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结合逐步截污纳管工作,并最终修复或者重建完整的、功能健全的、良性的水生态系统,解决河道污染问题,达到消除污染水体、美化河水环境、提升水质的效果。4、采用原位治理方法,在所治理河道范围内就地构建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治污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5、修复后的河道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我平衡、没有病症、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在防止生物入侵的前提下,引入本土生物构建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四、验收方式(一)产品验收标准1.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3.质量标准:达到国家现行技术标准;4.验收标准:达到国家现行验收标准。(二)产品验收方法1.成立验收小组(1)采购单位的验收小组可以根据政府采购项目的需要临时组建,也可以成立日常的验收小组。我公司技术人将在各环节中全面配合采购单位验收小组的工作。(2)采购单位应当指定负责验收小组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为建立验收方内部制约机制,我公司技术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将严格遵守其内部制约机制。验收小组由采购单位组织成立,其工作情况代表验收方履行验收工作职责。2.验收前准备验收小组成员应当在实施验收前完全掌握项目验收清单和标准,采购文件对项目的技术规定要求和我公司的响应承诺情况,并完成实施验收所需要的其他准备工作。验收小组应当根据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详细的项目验收工作方案,以便于实施验收。3.验收验收小组应当在我公司履约完成后及时实施验收。每个验收小组成员必须作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要准确、详细记载项目名称、数量、单价、总价、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事项。4.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小组完成验收后,应当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施验收过程基本情况陈述,采购项目验收情况介绍,对我公司履约情况与政府采购合同、采购文件规定要求以及我公司投标文件响应承诺情况进行比较,验收结论性意见。验收小组成员的个人验收记录和个人验收意见作为附件附在验收报告后备查。验收小组成员应在验收报告上签字,对验收报告内容负责。五、水质检验的化验(一)水质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1、PH值检测(1)检测方法: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HJ1147-2020(2)检测设备:PH计FE28-StandardTTE202013892、总氮检测(1)检测方法: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2)检测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uv-1800TTE201639533、氨氮检测(1)检测方法: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666-2013(2)检测设备:流动注射氨氮分析仪BDFIA-8000TTE201911134、总磷检测(1)检测方法: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2)检测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U-1800TTE201639525、高锰酸盐指数检测(1)检测方法: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2)检测设备:连续数字滴定仪Titrette50mlTTE201771866、水质溶解氧检测方法(1)检测方法:电化学探头法(2)检测设备:溶解氧测量仪(二)水质详细检测方法介绍1、水质pH值的测定-电极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pH值的电极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pH值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14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7501pH值测定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方法原理pH值由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而得。该电池通常由参比电极和氢离子指示电极组成。溶液每变化1个pH单位,在同一温度下电位差的改变是常数,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4扰和消除4.1水的颜色、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及还原剂均不干扰测定。4.2在pH值小于1的强酸性溶液中,会产生酸误差:在pH值大于10的强碱性溶液中,会产生钠差。可采用耐酸碱pH电极测定也可以选择与被测溶液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以抵消干扰。4.3测定电解质低的样品时,应采用适用于低离子强度的pH电极测定:测定电解质高(盐度大于5%)的样品时,应采用适用于高离子强度的pH电极测定。4.4测定含高浓度氟的酸性样品时,应采用耐氢氟酸pH电极测定。4.5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水的电离平衡,仪器应具备温度补偿功能,温度补偿范围依据仪器说明书。5试剂和材料5.1实验用水:新制备的去除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将水注入烧杯中,煮沸10min,加盖放置冷却。临用现制。5.2邻苯二甲酸氢钾(CHKO4)于110℃~120℃下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5.3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110℃~120℃下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5.4磷酸二氢钾(KH2PO4)于110℃~120℃下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5.5四硼酸钠(a2bO-10H2O)与饱和溴化钠(或氯化钠加蔗糖)溶液(室温)共同放置于干燥器中48h,使四硼酸钠晶体保持稳定。5.6标准缓冲溶液。5.6.1标准缓冲溶液:c(CH3KO4)=0.05mol/l,pH=4.00(25℃)称取10.12g邻苯二甲酸氢钾(5.2),溶于水(51)中,转移至1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标线。也可购买市售合格标准缓冲溶液,按照说明书使用。5.6.2标准缓冲溶液:c(na2PO4)=0.025moll,c(kh2po4)=0.025mol/,pH=6.86(25℃)分别称取3.53g无水磷酸氢二钠(5.3)和3.39g磷酸二氢钾(5.4),溶于水(5.1)中转移至1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标线。也可购买市售合格标准缓冲溶液,按照说明书使用。5.6.3标准缓冲溶液:c(Na2B4O)=.01mol/L,pH=9.18(25℃)称取3.80g四硼酸钠(5.5),溶于水(5.1)中转移至1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标线,在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也可购买市售合格标准缓冲溶液,按照说明书使用。注1:上述pH标准缓冲溶液于4以下冷藏可保存2~3个月。发现有混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注2:当被测样品pH值过高或过低时,可选用与其pH值相近的其他标准缓冲溶液,具体参见附录A5.7pH广泛试纸。6仪器和设备6.1采样瓶:聚乙烯瓶。6.2酸度计:精度为0.01个pH单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pH值测定范围为0~146.3电极:分体式pH电极或复合pH电极。6.4温度计:0℃~100℃6.5烧杯:聚乙烯或硬质玻璃材质。6.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7样品瓶(6.1)中,样品充满容器立即密封,2h内完成测定。8分析步骤8.1测定前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对电极(6.3)进行活化和维护,确认仪器正常工作。现场测定应了解现场环境条件以及样品的来源和性质,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强酸碱、高电解质、低电解质、高氟化物等干扰,并进行相应的准备。8.2仪器校准8.2.1校准溶液使用pH广泛试纸(5.7)粗测样品的pH值根据样品的pH值大小选择两种合适的校准用标准缓冲溶液(5.6)。两种标准缓冲溶液pH值相差约3个pH单位样品pH值尽量在两种标准缓冲溶液pH值范围之间,若超出范围,样品pH值至少与其中一个标准缓冲溶液pH值之差不超过2个pH单位。8.2.2温度补偿手动温度补偿的仪器,将标准缓冲溶液的温度调节至与样品的实际温度相一致,用温度计(6.4)测量并记录温度。校准时,将酸度计(6.2)的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上。带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的仪器,无须将标准缓冲溶液与样品保持同一温度,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常见的温度补偿方式参见附录B注:现场测定时必须使用带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的仪器。8.2.3校准方法采用两点校准法,按照仪器说明书选择校准模式,先用中性(或弱酸、弱碱)标准缓冲溶液,再用酸性或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不同温度下各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参见附表A.2。a)将电极(6.3)浸入第一个标准缓冲溶液,缓慢水平搅拌,避免产生气泡,待读数稳定后,调节仪器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一致。b)用蒸馏水冲洗电极(6.3)并用滤纸边缘吸去电极表面水分,将电极(6.3)浸入第二个标准缓冲溶液中,缓慢水平搅拌,避免产生气泡,待读数稳定后,调节仪器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一致。c)重复a)操作,待读数稳定后,仪器的示值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之差应≤0.05个pH单位,否则重复步骤a)和b),直至合格。注1:亦可采用多点校准法,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在测定实际样品时,需采用pH值相近(不得大于3个pH单位)的有证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核查注2:酸度计1mim内读数变化小于0.05个pH单位即可视为读数稳定。8.3样品测定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边缘吸去电极表面水分,现场测定时根据使用的仪器取适量样品或直接测定;实验室测定时将样品沿杯壁倒入烧杯(6.5)中,立即将电极浸入样品中,缓慢水平搅拌,避免产生气泡。待读数稳定后记下pH值。具有自动读数功能的仪器可直接读取数据。每个样品测定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9结果表示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并注明样品测定时的温度。当测量结果超出测量范围(0~14)时,以“强酸,超出测量范围”或“强碱,超出测量范围”报出。10精密度和准确度10.1精密度六家实验室对pH值分别为8.2、7.5、8.3、86、2.1和10.2的饮用水源水、景观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两种工业废水的统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极差均为0.1:实验室间极差范围为0.1~0.2。10.2准确度六家实验室对pH值分别为4.13±0.04、7.330.06和9.09±0.07的3种统一有证标准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误差范围分别为0.04~0.02、-0.05~0.04和-0.05~0:误差最终值分别为0.02±0.06、0.03±0.08和-0.04±0.0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1.1每批样品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当样品pH值变化较大或监测场地变化时均应重新校准。11.2每连续测定20个样品或每批次(≤20个样品/批)应分析1个有证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应在保证值范围内,否则应重新校准,重新测定该批次样品。11.3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20个样品/)应分析1个平行样。当pH值在6~9之间时,允许差为±0.1个pH单位;当pH值≤6或pH值≥9时,允许差为±02个pH单位。测定结果取第一次测定值。12废物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分类收集,妥善保管,依法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13注意事项13.1酸度计(6.2)应参照仪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13.2电极(6.3)应参照说明书使用和维护。13.3为减少空气中酸碱性气体的溶入,或样品中相应物质的挥发,测定前不应提前打开采样瓶(6.1)13.4测定pH值大于10的强碱性样品时,应使用聚乙烯烧杯(6.5)13.5使用过的标准缓冲溶液不允许再倒回原瓶中。13.6如有特殊需求时,可根据需要及仪器的精度确定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13.7如选用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需使用更高精度的标准缓冲溶液,标准缓冲溶液配制的精确度应满足仪器的要求,具体参见附录A。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总氮totalnitrogen(tn)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4方法原理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mm和275m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按式(1)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A=A20-2275(1)5干扰和消除5.1当碘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时,对测定产生干扰。5.2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测定产生干扰,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消除。6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氨水(6.1)。6.1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0.10m浓硫酸蒸馏,收集馏出液于具塞玻璃容器中也可使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6.2氢氧化钠(NaOH)含氮量应小于0.0005%,氢氧化钠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6.3过硫酸钾(K2S2O3)含氮量应小于0.0005%,过硫酸钾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6.4硝酸钾(KNO3):基准试剂或优级纯在105~110℃下烘干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6.5浓盐酸:p(HCl)=1.19g/ml6.6浓硫酸:p(h2so4)=1.84g/ml6.7盐酸溶液:1+96.8硫酸溶液:1+356.9氢氧化钠溶液:(NaOH)=200g/L称取20.0g氢氧化钠(6.2)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00ml。6.10氢氧化钠溶液:p(NaO)=20g/L。量取氢氧化钠溶液(6.9)10.0ml.用水稀释至100ml。6.1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0g过硫酸钾(6.3)溶于60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15.0g氢氧化钠(6.2)溶于3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100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6.12硝酸钾标准贮备液:P(N)=100mg/L称取0.7218g硝酸钾(6.4)溶于适量水,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加入1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在0~10℃暗处保存可稳定6个月,也可直接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6.13硝酸钾标准使用液:(N)=10.0mg/L量取10.00ml硝酸钾标准贮备液(6.12)至100m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7仪器和设备7.1紫外分光光度计:具10mm石英比色7.2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20-124℃。7.3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25ml74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8样品8.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参照H/T91和H/T164的相关规定采集样品。将采集好的样品贮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中,用浓硫酸(6.6)调节pH值至1~2,常温下可保存7d.贮存在聚乙烯瓶中,一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8.2试样的制备取适量样品用氢氧化钠溶液(6.10)或硫酸溶液(6.8)调节pH值至59,待测。9分析步骤9.1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0.00、0.20、0.50、1.00、3.00和7.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6.13)于25m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其对应的总氮(以N计)含量分别为0.00、2.00、5.00、10.0、30.0和70.g加水稀释至10.00ml,再加入5.00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6.11),塞紧管塞,用纱布和线绳扎紧管塞,以防弹出。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关阀,继续加热至120℃开始计时,保持温度在120~124℃之间30min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却至室温,按住管塞将比色管中的液体颠倒混匀2~3次。注1:若比色管在消解过程中出现管口或管塞破裂,应重新取样分析。每个比色管分别加入1.0ml盐酸溶液(6.7),用水稀释至25ml标线,盖塞混匀使用10mm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水作参比,分别于波长220mm和275mm处测定吸光度。零浓度的校正吸光度A、其他标准系列的校正吸光度A及其差值A按式(2)、式(3)和式(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