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那些独有的市民文化形象,本文主要围绕老舍笔下《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进行展开,通过分析一个又一个形态各异但又特色鲜明的典型市民形象来剖析老舍笔下这精彩的“市民世界”,从中感悟老舍先生对于家国命运凝聚在小人物身上的深刻思考,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探寻老舍先生所传达的那些潜在的独特的力量,引出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对当代人的影响,了解这些人物形象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关键词:老舍;市民形象;《四世同堂》AbstractFourGenerationsinOneHouse"isarepresentativeworkofLaoShe'snovels,vividlyshowcasingtheuniqueculturalimageofcitizensinaspecificsocialcontext.ThisarticlemainlyfocusesonthecitizenimagesinLaoShe's"FourGenerationsinOneHouse",andanalyzesthewonderful"citizenworld"inLaoShe'sworksbyanalyzingonetypicalcitizenimageafteranotherwithdifferentformsbutdistinctcharacteristics,Fromthis,IcanunderstandMr.LaoShe'sprofoundreflectiononthefateofhisfamilyandcountrycondensedinthesmallfigures,andexplorethepotentialuniqueforcesthatMr.LaoShewantstoconveyinthesesmallfigures.Icanalsodrawinspirationfromtheimpactofthesesmallfigures'destiniesoncontemporarypeople,andunderstandtheculturalconnotationsandpracticalsignificancebehindtheirimages.KeyWords:LaoShe;Citizenimage;FourGenerationsinOneHouse目录TOC\o"1-3"\h\u284071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作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笔下曾经塑造过许多形色各异,又个性鲜明的市民形象。他的笔时常伸向那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市民形像,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有着老舍先生对于人性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见解,这不仅仅为后世的文学研究价值提供参考,同时也影响着当代人的抉择与追求。1.2研究目的和意义老舍先生笔下的“市民世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与众不同的,本文从老舍先生笔下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四世同堂》为例,探寻老舍笔下这些个性鲜明的市民形象,探究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关注先生笔下塑造的那些“小人物”,了解在这些小人物群像下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内涵。剖析、了解这精彩的“市民世界”,并从中感悟老舍先生对于家国命运凝聚在小人物身上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探寻老舍先生所想传达的那些潜在的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这些对于当今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指导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关于探究老舍先生笔下市民形象的影响这一课题,国内外的学者发表的论文等著作主要是围绕先生部分经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进行分析论述的,亦或是就其部分市民形象的典型论断进行阐述研究,研究内容更多集中于文化意义、文化内涵、形象塑造以及其中蕴含的批判思维等方面。1.4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文本细读法,通过对《四世同堂》进行更加详细且深入的研读,归纳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市民形象,并领悟分析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其次则是文献分析法,围绕《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进行相关的材料收集,通过梳理搜集老舍先生笔下市民形象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最后较为综合和全面的探究这市民形象对于当代人的深刻影响。再者为调查研究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年龄层面的学生以及社会人士进行了问卷的调查,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了解在世人眼中真实的“市民形象”以及其产生的综合影响,使文章更具实践性以及真实性,以便更好的开展相关内容的论述和更加深入的研究。2《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四世同堂》这部老舍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那些独有的市民文化形象,在这部巨著中老舍先生展现了其对于艺术个性的极致追求,同时又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如果说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成就是以传神的笔触引起时代的共鸣,向世人展现了现实而又残酷的的社会形态,以唤起更多国人的觉醒,那老舍先生的则更多是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市民形象向世人展示了城市底层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将底层世界这些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小市民形象带入进了艺术的殿堂。通过底层鲜明的市民形象展现了那些在中国黑暗社会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呼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唯有自立自强,冲破固执的枷锁,摒弃糟粕的文化,通过创新、自强才能真正使得中华民族的崛起。2.1老派市民纵观《四世同堂》中的人物,老舍笔下有名有姓的小人物就不下50个。这些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中,较为经典的便是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市民形象,本文接下来将以他为例来论述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的典型老派市民形象。祁老太爷是典型的老派北京市民形象的代表,老舍先生在对于祁老太爷的形象塑造上着重体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下老北京市民身上普遍存在的那种落后的封建性,祁老太爷是西北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位四世同堂的老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善良中夹杂着愚昧,淳朴却又很封建的典型老派市民,他在这个家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无论是家规还是家风,他是这个宗法制家庭最为坚定的维护者,他始终坚守着自己所坚守的人生经验以及所信奉的家规家风,固执而又刻板的谨奉“知足保和”的理念,一成不变[11]。文中曾这样描写“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在书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他甚至还同长孙媳妇说“日本鬼子又闹事哪!哼!闹去吧!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连皇上都跑了,也没把我的脑袋掰了去呀!八国都不行,单是几个日本小鬼还能有什么蹦儿?咱们这是宝地,多大的乱子也过不去三个月!咱们可也别太粗心大胆,起码得有窝头和咸菜吃!”他愚昧的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和咸菜,战争的动荡便被这破缸装满的石头堵住了,然而实际上北平八年的动荡,沦陷的八年又怎能就这样真的消失掉。他忠诚地按照祖宗传下来的的礼教风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哪怕眼看就成为亡国奴了,却也依旧不能忘了自己的生日怎么过,哪怕这天下已经乱成一团了,动荡到无以复加了,也依旧不能忘记了身为北平人的可笑礼节和封建传统。就算再同情邻居钱默吟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却又始终坚信“绝不愿救别人而连累自己,他知道什么叫谨慎”。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市民”深受当时中国落后封建的传统文化的荼毒,老舍先生也通过这一形象侧面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缺陷,祁老太爷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承载着老舍先生对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同现代社会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的思考,同时从祁老太爷的身上也充分体现了老派北京市民那懦弱、拘谨却又在乱世中苟安的典型性格,在他们的身上也映射着乡土中国在现代性的转化中受到西方现代文化巨大冲击的悲剧。2.2新派市民在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和祁瑞全则是两位典型的“新派市民”形象,但在他们的身上有展现出了不同“新派市民”的特点,他们一个是完全的“新派市民”,一个则是半“新派市民”,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那个时代受先进西方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的缩影。他们既是当时旧时代的旧人物的载体,同时也是新文化的追求者。他们处在旧文化沉滓和新文化的浮沉之中,是新旧时代交替的典型代表。祁瑞宣,他接受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渴望以此来冲破封建的束缚,追求新时代的独立,但却在无形之中造就了另一种“受劣质文化侵染而死”的悲剧,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但却又甘愿成为旧时代旧文化的牺牲品,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追求新文化新思想,却又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向封建礼教低头。在祁瑞宣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加固在他身上的义不容辞的家庭责任,祁瑞宣作为家中的长孙,他上有祖父母,下有兄弟妻儿,他是四世同堂中最坚实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但传统封建的家庭观念,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却造就了祁瑞宣这个矛盾的软弱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安分守己、恪守孝道、遵从长辈,却也受封建思想荼毒颇深,他想要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但却又没有行动,他痛恨自己的无能,却不再做进一步的挣扎与尝试,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身为长房长孙的责任使其将维护家庭的和睦,守护这个封建大家族的稳固作为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瑞宣的不彻底的觉醒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等其他因素的无可奈何,那么祁瑞全则是一个完全觉醒的“新派市民”形象,他也同样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但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觉醒知识分子努力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在他的身上家国观念战胜了传统的封建大家庭的观念。他坚信“我要跳到鲜血和炮火里去,把这太阳旗一脚踢开,插上咱青天白日旗,让它迎着风飘扬”。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他告别“旧我”,走向新生,舍小家为大家,在战争的洗礼下成长成了一位心中装着家国和人民的“战士”[5]。他们都是“新派市民”的典型代表,但在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时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瑞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旧思想交汇下,理智与行动相互掣肘的痛苦挣扎的新派市民形象,他既不能舍弃家族情义,又无法实现家国抱负,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他时刻恪守着身为长房长孙应遵循的封建礼教。这一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以矛盾的心理来平衡置身于抗日烽火之外的愧疚与不安。他不甘心成为旧时代的牺牲品,想冲破封建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却又无能为力的懦弱。而在瑞全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在新文化冲击下为救新中国不惜抛弃一切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他与大哥的犹豫不决不同,面对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他誓死选择反抗,坚定地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去,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觉醒以及舍身忘我的民族气节。2.3正派市民老舍先生通过对“新派市民”以及“底层市民”的审视后,在其文章中构建了“正派市民”这一理想形象。他们的身上是有着集侠客与实干家之大成者的特质,老舍先生也以此次形象为出发点着力探寻一条中国文化转型的出路,《四世同堂》中钱默吟和常二爷都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钱默吟就像是一个带着古典和旧时文化于一身的老诗人,在他的身上有着古代文人的雅致,战前他以闭门栽花饮酒,不问世事,独居隐于世,做着不问世事的“隐居式士大夫”,清贫却又不为世俗的“五斗米折腰”。在和平的日子里,他自得其乐,安度余生,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传统文化中隐者的典型形象。但北平的沦陷,中华民族的危亡巨变,敲开了这位老知识分子的大门,面对倭寇他铮铮傲骨,绝不屈服,面对死亡,他亦不惧之,国破,以家殉之!壮烈、凄厉之情,荡气回肠。他不再追求什么田园乐,而是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为民族的复兴,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的事业中去,他从一名“隐士”变成了新中国的“战士”,他断绝过往的一切,成为一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民族英雄,其实钱默吟这一形象也是无数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准则,爱惜自己的节操,决不与混杂的世俗同流合污,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老知识分子告别旧我、走向新岸的代表。常二爷这一形象,则更多的体现出了一个底层人民群众从麻木到觉醒的过程,从常二爷身上我们能看到封建社会下植根于广大民众内心深处的深厚的儒家思想,善良、忠厚、老实是他们人生最为写实的底色。但在书中为数不多的三段笔墨中我们却看到了这个小市民从软弱退缩到自欺欺人再到觉醒反抗的巨变。在这个狭小的胡同中钱老先生以及常二爷身上都迸发出了属于爱国人士的耀眼的光芒。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爆发。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写出了悲壮的爱国诗篇,面对国难,钱默吟曾悲凉的感叹过,“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惧,儿子怎么死,我怎么陪着!”国家丧亡,烈士死节。常二爷也用生命证明了国家、民族、尊严、正义、气节、真理,以及人格。也许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他人无法理解的呆板与傻气,但正是这些仁人志士们的不惧生死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他们的身上累累伤痕,镌刻着惨痛的时代印记。他们在天塌地陷的突变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以盗火者的勇气执着地为受难的祖国寻求出路。这也是老舍先生所想展现的理想的“正派市民形象”。2.4底层市民底层市民形象是老舍先生在创作中刻画最多的一组人物形象,通过塑造底层小人物的艰辛与屈辱来展现家国危难,山河破碎之际国人的艰辛与无奈。底层市民,他们在国泰民安的年代也饱尝时代的艰辛与酸楚,在国破家亡,时局动荡的年代,他们更是受尽时代的痛苦与屈辱,但经过这些苦难的折磨后,他们也是反抗的最彻底、觉醒的最彻底的一批人。但就是这些动荡年代无人庇护,没有殷实的家境可以护自己一时安稳的老百姓身上却有着最为自尊自重,诚实仗义的美德,但人无完人,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立体鲜明,正是因为他也恰如其分的展现了这些底层市民身上忍辱偷生、苟且度日的另一面,其笔下的形象永远不存在完全的正义与美好,也更多的展现了时代无奈下人性中的一些“恶”,但也正是因为时局的动荡,命运的不公等一系列的原因才更加推动了这些底层市民反抗复仇的怒火。但在家国危亡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也绝不丧失身为一个国人的底线。人力拉车夫小崔,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危亡关头,决不与汉奸同流合污,敢于痛斥日本人走狗奴才但最终遇害。剃头匠孙七爱憎分明,誓死不挂白旗,被日军活埋,不失自身气节。相声演员方六,被抓入狱,出狱后仍敢于讽刺日本侵略者。这些底层小市民在国泰民安时,也许只会关注自身的生存,无心那些所谓的家国大事,但真正在这些家国危难的大是大非面前却能迸发出前所未有民族气节。老舍先生通过这些底层市民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和赞扬了他们的善良、豁达以及面对大是大非的义不容辞和奋不顾身,但同时也批判了底层市民身上所带有的人性的劣根性,真实的刻画了鲜活的底层市民形象,他们可悲但可敬,可怜但可爱,以个人命运,家族命运为依托展现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命运,以鲜活的底层市民形象发出独属于对那个时代的抨击与批判。3《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艺术表达3.1鲜明的语言特色老舍先生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的市民形象塑造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京味,在他的作品中有着独属于老舍先生的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但却又在其中隐含了极具尖锐的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幽默诙谐与尖锐讽刺相结合,小说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极具意蕴。老舍先生自小便于北京的胡同中长大,这也奠定了其小说中与生俱来的京味和独特的幽默与诙谐,《四世同堂》刻画展现的便是北京平民的底层生活,这些小市民的语言也是老北京话的代表,而老舍先生也用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的北平胡同,更好的展现市民形象的艺术特色[12]。老舍先生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读者展现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生百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受生活蕴含的深刻内涵。例如,老舍先生在描写钱仲石摔死一车日本人之后,冠晓荷不敢像大赤包说的那样去告密,大赤包就说他“你这个松头日脑的家伙”。“松头日脑”这个词在老北京的土话中表示一个人胆小怕事,呆头呆脑,不够勇敢,这四个字不仅生动的展现了大赤包做官心切的虚荣心理,同时这句北京话也让这个角色有了更加鲜明的京味特色[16]。再比如韵梅说小顺儿“别跟爷爷讪脸”,“讪脸”一词在老北京话中的意思就是小孩子别跟大人嬉皮笑脸,不示尊重,在表达了主旨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语言上的诙谐幽默。这些日常口语化的语言更加生动的展现了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同时对于底层市民的刻画上也有着一定的塑造作用,更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所带来的乐趣。再者小说全书对于儿化音的使用也是如此,如对丁约翰的描写,“约翰从十三岁就入英国府作打杂儿的”中的“打杂儿”,又如对招弟的描写“她把右手扶在门框上,脸儿稍偏着点问”中的“脸儿”等儿化音的运用,使人物更具京味特色,也使其在市民形象的艺术塑造中在语言运用上独具鲜明特色。老舍先生在塑造《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时的小说语言中也有着独特幽默的讽刺意味。在日本人要逮捕祁瑞宣时,老舍先生这样描写到“为捕一个软弱的书生,他们需用十几个人,与许多汽油”,文中的日本人是占据上风的侵略者,但面对他们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抓捕一个文弱的书生甚至需要出动十几个人和许多的汽油,其实从侧面不难看出老舍先生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日本人其实只是想要借此来耀武扬威,展现他们的强悍,就好像如果不出动这些人来进行抓捕就没人害怕他们了一样,这种深度的剖析以及独特的讽刺展现了老舍先生在刻画一些市民形象时其小说语言中的别样色彩。再有作者在文中对于大赤包的讽刺描写“她近来更发了福,连脸上的雀斑都一个个发亮,好像抹上了英国府来的黄油似的。她手指上的戒指被包起来,因而手指好像刚灌好的腊肠。”老舍先生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毫不留情的讽刺了大赤包崇洋媚外的行径,塑造了鲜明的市民形象。老舍先生《四世同堂》在塑造市民形象的语言特色还包含小说语言的简洁明了,老舍先生常常仅仅用极为简单的一句话交代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亦或是他想向读者传达的中心思想,没有过多冗长的赘述。例如“天很热,而全国人的心都凉了,北平陷落”。简单的一句话便交代了七七事变的结果,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惶恐不安,也为后文小羊圈胡同人们的转变做好了铺垫,同时这短短的一句话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七七事变的痛苦。再比如后文的后面“杏花开了,台儿庄大捷”,也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让人从中感受到了胜利的激动心情,以及作者对于这场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的喜悦。3.2独特的叙述视角《四世同堂》的整部故事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来展开叙述的,作者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将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亡的抗战之中这一宏大的主题以平凡的底层小人物视角来进行了独特的叙述,通过描写生活在小胡同里的小市民的日常琐事来刻画在日寇残暴统治下底层小市民从彷徨苦闷到逐渐觉醒的过程再到顽强反抗的全过程,通过刻画这些小人物、小市民的觉醒与反抗,以他们为独特的切入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这一宏大的主题,构建了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史[1]。老舍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对这一宏大的主题进行了细致微观化的处理,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描写来展现抗日战争这一宏大的主题,通过一些细微的描写刻画深刻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比如在小说的开篇在面对日军的侵略时祁老太爷面对日军大肆进军北平仅仅准备了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他简单的认为在北平不论任何灾难都不会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后必定能够结束,再比如在描写“个人、家庭、民族”这三重矛盾之时,老舍先生选择的切入视角是描写祁瑞全投身抗战前线的洪流中,以一个小人物的个人命运的转变来展现这一宏达的时代课题,再比如小说中描写的祁老爷子的封建顽固、蓝东阳告密,钱老先生的反抗,小崔、小文夫妇等人的死,作者通过描写这些“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以及“底层市民”的形象,通过他们生活,展现出抗日战争下中国底层百姓生活最为真实的一面,叙事视角独特但又引人深思。再者便是作者对于战争的背景虚化的描写,通过小人物的一些反映和变化来展现战争的进程,全文从未有过对于战争的正面描写,但每一次的故事推进却又都离不开战争,以隐晦的战争背景线索串起了全文的脉络。七七事变后,中日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说中描写到““可是,芦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如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祁老太爷关心的竟然是要赶紧准备好三个月的粮食,他甚至还发出了日本发动战争只是为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这种愚昧又可笑的论断,通过祁老太爷的形象展现了这些老派市民的愚昧无知和盲目乐观,而这些都由从最开始那段七七事变的战争虚化描写引出的。小说并没有描写过任何一个字关于卢沟桥战争的惨烈,只是在描写小羊圈胡同的人们时穿插了一句“天很热,而全国人的心都凉了,北平陷落”,但却清晰的让读者了解了这场战役的结局,此后的描写中或是描写人们准备白布又或是他们对于日本人的咒骂,以此来反映战争的进程[9]。老舍先生在描写一部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中却选择虚化战争的描写,选择了更为独特的底层市民形象的视角来展现战争的残酷。4《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现实意义及影响4.1市民形象的现实意义老舍先生用其独特的文化眼光剖析了解这精彩的“市民世界”,我们从中感悟到了老舍先生对于家国命运凝聚在小人物身上的深刻思考,而在这些中国近现代的市民阶层身上,我们更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老舍先生通过剖析塑造《四世同堂》中的那些有血有肉的经典市民形象,以小人物的命运为线索来展现了中国的巨大变迁,曾经的中国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下,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老舍先生借这些小人物抨击了那个时代落后的社会现状,他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去反映当时时代的乱象,讽刺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阴暗,揭示了那些蕴含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深刻哲理。老舍先生的笔触在《四世同堂》这本书中伸向了那些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典型市民形象,他们的身上有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故步自封固守封建的刻板,亦或是背负着沉重的封建制度的枷锁,在他们的身上荒诞与现实并存,但在面对家国危难时他们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家国情怀,在这些市民身上我们见识到了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因制度的落后以及西方文明的冲击而遭受的一系列的冲击,而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家国命运以及民族命运的思考,告诫我们唯有自立自强、守正创新,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唯一出路。而今天的中国也正是因为无数这样不计得失的“小人物”,不惧风浪,不计得失,才让我们看到了“嫦娥”奔月,“祝融”问火,看到一代代航天人问鼎苍穹。见证“蛟龙”入海,路上高原,桥跨长河。也正是因为这些关于民族命运和家国命运的思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跨过漫漫征途,走过风云变幻,再一次让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世界再次回响起属于中国的声音,见证属于中国的伟大梦想。4.2市民形象的文学影响老舍先生塑造的这些市民形象不仅有着极强的现实影响,同时也有着极深的文学影响。在先生《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关于市民形象的塑造上中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幽默的描写手法,但细读后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幽默不是只为引起读者捧腹大笑式的浮夸与俗媚,而是一种笑中带谑、悲喜交加的文学力量,展现了其文学作品更高的视角和更深的底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品读出雅与俗的天然融合,在无数大家们苦苦追求先锋文化思想和世俗文化之时,难于现代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矛盾之时,老舍先生则另辟蹊径,开创了新文学的又一新路径,通过大家熟知的底层市民形象以及通俗的语言表达传递着现代主义人文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同时其朴素、简练但又不失幽默的表述方法,以及从市井生活里人们所熟知的典型市民形象为出发点,使其在塑造市民形象时总是给人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从口语中提炼的白话,朴素、平易、简洁,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15]。老舍先生关于市民形象的独特塑造方式也使新文学小说突破了“曲高和寡”的贵族化处境,让小说文学更加贴近百姓,更加深入人民。同时在刻画这些市民形象时也展现出来北京特有的文化风俗以及社会心理等,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京味小说形式与京味文学语言,影响所及,在后世更是形成了京味文学一派。结论作为文化型作家,老舍先生在塑造《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时从文化观照的角度,以北平文化为背景于家族文化中透视其蕴含的国民性,对其中传统封建文化对人性带来的消极文化进行理性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文中描写的市民形象以及其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哪怕时至今日也对当代人有着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在《四世同堂》这部巨著,作者以市民群像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这些市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记录了他们从惶恐不安、苟且偷生,再到面临国破家亡后的觉醒,老舍先生笔下所描述的市民世界从文化的角度去透视国民的劣根性。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这些市民形象,以悲愤的笔调描绘出了那些沉积于中国底层人民身上被精神奴役的创伤,同时展现了在民族危亡,家国蒙难的背景下一幅封闭、守旧、软弱、妥协的陈腐的封建旧社会景象,老舍先生文中对于这些市民的形象塑造中渴望、鼓励他们能够挣脱千百年来封建礼教的束缚,打碎宗法社会所特有的精神枷锁,寻求新社会的解放与独立,同时也通过塑造这些冲破封建制度的“正派市民”形象以及矛盾的“新派市民”形象、还有那些守旧的“老派市民”形象鼓励后人解放思想,冲破桎梏,敢于蔑视封建制度的枷锁,同时面对家国危亡之时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更要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也衍生了我们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中国梦的伟大思考。
参考文献[1]贾妍.《四世同堂》小人物与大时代出路的探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1(03):112-115..[2]骆名霞.从四世同堂谈老舍笔下的国人形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26+128.[3]闫潇晗.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J].汉字文化,2019,No.240(20):87-88+100.[4]李金玲.《四世同堂》与《家》——大时代脉搏的跳动[J].读书文摘,2019(02):38-40.[5][6]陈璞.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的写作风格.[J]才智.09(2019):175.[7]刘由仪.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J].企业导报,2014(10).[8]孙义博.《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2016(16):98.[9]黎荔.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10]张耀武,王定成.从《四世同堂》谈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3):90-92.[11]张子燕.老舍《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浅析[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人民交通出版社(ChinaCommunicationsPress),2004:2.[12]张一帆.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及其文化内涵[J].今古文创,2020,No.7(07):21-22.DOI:10.[13]李广宽.论《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J].牡丹,2021(16):44-46.[14][15]林唯.《四世同堂》人物形象以及老舍的小说美学[J].作家天地,2019(04):39-42.[16]闫潇晗.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J].汉字文化,2019(20):87-88+100.DOI:10.
附录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作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笔下曾经塑造过许多形色各异,又个性鲜明的市民形象。他的笔时常伸向那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市民形像,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有着老舍先生对于人性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见解,这不仅仅为后世的文学研究价值提供参考,同时也影响着当代人的抉择与追求。二、调查目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市民世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与众不同的,本文从老舍先生笔下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四世同堂》为例,探寻老舍笔下这些个性鲜明的市民形象,探究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关注先生笔下塑造的那些“小人物”,了解在这些小人物群像下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内涵。剖析、了解这精彩的“市民世界”,并从中感悟老舍先生对于家国命运凝聚在小人物身上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探寻老舍先生所想传达的那些潜在的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这些对于当今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指导意义。三、调查方式、内容及调研对象针对老舍笔下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这一研究的课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影响实际,制定了一份详实有序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现将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论述如下:1、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问卷即以书面形式对调查者进行信息搜集。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具有客观性和广泛性。访谈即以采访的形式细致了解被调查者对调研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丰富调研内容。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共包括15个选题,其中单选题8个,多选题4个,简答题3个,对老舍笔下市民形象对当代人的影响作出较为全面的调查。3、调研对象为使调研结果更加真实,反馈数据更加有效,本次调研对象涵盖年龄层从12-70岁,包含工人、农民、个体商人、知识分子、管理人员、军人等各行各业。四、调研结果分析此次调研收录有效问卷共80份,首先针对被调研者的性别、以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方面进行调查,其次对被调研者关于老舍笔下的作品尤其《四世同堂》进行了解,然后针对被调研者对市民形象认知进行调查,最后了解当代人对于市民形象看法。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总结了如下的分析结果:1.您的性别(单选题)A.男B.女被调研者中女性共43人,占比53.75%,男性37人,占比46.25%,在被调查者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2.您的年龄(单选题)A.12—18岁B.19—35岁C.35—48岁D.48岁以上在被调研的调查对象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9-48岁之间,占比高达70%,18岁以下以及48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占比较少,仅为30%左右,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中青年,老年及少年占比较小。3.请选择城市(填空题)本次被调查者主要分布于辽宁、上海、黑龙江、广州、北京、吉林等城市,其中辽宁占比较高,高达73.4%,调查范围涵盖较高,但主要集中于辽宁地区。4.您的文化程度A.初中毕业或在读B.高中毕业或在读C.大学毕业或在读D.研究生毕业或在读E.博士毕业或在读本次被调查者主要集中于大学在读或毕业,占比83.07%,研究生及博士在读或毕业占比较少仅为4.7%,涵盖层面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5.您的职业(单选题)A.学生B.农民C.工人D.个体商人E.知识分子F.军人G管理人员H.其他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者职业覆盖学生、农民、工人、军人、管理人员、个体商人、知识分子等各个领域,其中学生占比50%以上,其次为管理人员和商人,占比高达30%,农民以及其他占比较小,但综合来看,本次调查多覆盖的行业人群较为全面,反馈到的数据较为详实准确。6.您阅读过哪些老舍的作品(多选题)A.《骆驼祥子》B.《茶馆》C.《四世同堂》D.《龙须沟》E.《猫城记》在关于老舍作品的阅读上超过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四世同堂》、其次则为《茶馆》、《骆驼祥子》等其占比也在70%左右,但综合来看《四世同堂》的国民阅读量较高。7.您是否阅读过老舍的《四世同堂》(单选题)A.是B.否在关于是否阅读过《四世同堂》这道选题时,超过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由此可见《四世同堂》在当代人中的传阅度。8.您对《四世同堂》中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了解多少(单选题)A.十分了解B.比较了解C.了解不多D.不了解在关于对《四世同堂》中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了解时,有百分之70%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了解,仅有少数被调查者选择了解不对或不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人对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程度的。9.您认为老舍笔下所塑造的市民形象对当代人是否有影响(单选题)A.是B.否在本次的调查中有超过9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认为老舍笔下塑造的市民形象对当代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仅有少数人认为市民形象对当代人影响不大。10.您认识下列《四世同堂》中的那个人物(多选题)A.祈老太爷B.祈瑞全C.钱默吟D.常二爷E.白巡长关于四世同堂中老舍笔下的这些人物,大家更为熟知的是祈老太爷和钱默吟,他们的占比都高到80%以上,而对于白巡长还有常二爷这两个人物大家的记忆程度便远低于其他人,他们的占比仅在50%。11.您所知道的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有哪些(多选题)A.老派市民B.新派市民 C.正派市民D.底层市民在关于老舍笔下市民形象的塑造上其中正派市民以及新派市民的国民熟知度较高,占比高达83.07%和76.45%,底层市民和老派市民占比相对低一些,分别是56.7%和43.5%。12.在阅读《四世同堂》时您认为什么最吸引您(多选题)A.诙谐幽默的语言B.独特犀利的视角C.极具讽刺的批判D.生动详实的内容E.丰富多样的人物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阅读《四世同堂》时其中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丰富多样的人物更加吸引人,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新车型包月租赁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专用真石漆涂料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北京车牌出租协议电子版版B版
- 2024年债务与债权三方转让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工程分包合同范本详述
- 2024年婚前协议书:关于个人爱好和兴趣的保障
- 2024年企业协议管理软件定制方案一
- 2024年女方放弃财产分割离婚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住宅区物业管理规范合同版
- 2024年国际学校借读生借读协议指南
- 绿色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新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策略研究与实践
- 《兽医学概论》课件-禽流感
- 不动产权属约定协议书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试题
- 老年科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预防接种理论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考试试题
- 肺功能进修总结汇报
-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