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
目录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开头..........................................2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结尾..........................................7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照应.........................................11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过渡.........................................16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线索.........................................22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层次.........................................27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细节.........................................32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叙事.........................................37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议论.........................................42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描写.........................................47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抒情.........................................51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虚实结合.....................................56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开头
知识点透视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开头,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也可以
是一个层次。好的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被称为"凤头”。它要求文章的开头要像“凤
头”一样摇曳多姿,写得生动、传神、漂亮,让人爱看、想看。一般来说,从内容上讲,开
头可以介绍人物,渲染气氛,说明背景,抒发深情,概括主题,呈现矛盾冲突,设置悬念;
从语言上讲,开头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不要让人不知所云;从结构上讲,开头要和文
章的主体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合有度。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先声夺
人,既是一篇文章开头起笔不俗的重要体现,又是我们写好开头的秘诀。
名家美文
蚂蚁•刘亮程
我们家屋子里有两窝蚂蚁。一窝是小黑蚂蚁,住在厨房锅头旁的地下;一窝大黄蚂蚁住
在靠炕沿的东墙根。蚂蚁怕冷,所以把洞筑在暖和处,紧挨着土炕和炉子,我们做饭烧炕时,
顺便把蚂蚁窝也煨热了。
小黑蚂蚁不咬人,偶尔爬到人身上,好一阵才觉出一点点痒。大黄蚂蚁也不咬人,但我
不太喜欢,它们到处乱跑,且跑得飞快,让人不放心;不像小黑蚂蚁,出来排着整整齐齐的
队,要到哪儿就径直到哪儿。大黄蚂蚁也排队,但队形乱糟糟,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
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年春天,我想把这窝黄蚂蚁赶走。我想了一个绝好的办法。那时蚂蚁已经把屋内的
洞口封住,打开墙外的洞口,在外面活动了。我端了半盆数(fu)皮,从我们家东墙根的蚂
蚁洞口处,一点一点往前撒,撒在地上的秋皮像一根细细的黄线绕过林带、柴垛,穿过一片
长着矮草的平地,再翻过一个坑(李家盖房子时挖的),一直伸到李家西墙根。我把撒剩的
小半盆裁皮全倒在李家墙根,上面撒一把土盖住。然后一趟子跑回来,观察蚂蚁的动静。
先是一只在洞口处闲游的蚂蚁发现了秋皮,咬住一块啃了一下,扔下又咬另一块。当它
发现有好多萩皮后,突然转身朝洞口跑去。我发现它在洞口处停顿了一下,好像探头朝洞口
里喊了一声,里面好像没听见,它一头钻进去。不到两秒钟,大批蚂蚁像一股黄黑泉水涌了
出来。
蚂蚁出洞后,一部分忙着往洞里搬近处的效皮,一部分顺着我撒的线往前跑。有一个先
头兵,速度非常快,跑一截子,对一粒获皮咬一口,扔下再往前跑,好像给后面的蚂蚁做记
号。我一直跟着这只蚂蚁绕过林带、柴垛,穿过那片长草的平地,再翻过那个坑,到了李家
西墙根。蚂蚁发现墙根的一大堆数皮后,几乎疯狂。它抬起两个前肢,高举着跳了几个蹦子,
肯定还喊出了什么,但我听不见。跑了那么远的路,似乎一点不累,它飞快地绕熬皮堆转了
一圈,又爬到堆顶上。往上爬时还踩翻一块戴皮,栽了一跟头,但它很快翻过身来。它向这
边跑几步,又朝那边跑几步,看样子像是在伸长脖子量这堆款皮到底有多大体积。
做完这一切,它连滚带爬从秋皮堆上下来,沿来路飞快地往回跑。没跑多远,碰到两只
随后赶来的蚂蚁,见面一碰头,一只立马转头往回跑,另一只朝熬皮堆的方向跑去。往回跑
的刚绕过柴垛,大批蚂蚁已沿这条线源源不断赶来了,仍看见有往回飞跑的。只是我已经分
不清刚才发现款皮堆的那只这会儿跑到哪儿去了。我返回到蚂蚁洞口时,看见一股更粗的黄
黑泉水正从洞口涌出来,沿我撒的那一溜黄色孰皮浩浩荡荡地朝李家墙根奔流而去。
我转身进屋拿了把铁锹。当我觉得洞里的蚂蚁已出来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蚂蚁己经绕过
柴垛快走到李家墙根了,我便果断地动手,在蚂蚁的来路上挖了一个1米多长、20厘米宽
的深槽子。我刚挖好,一大群嘴里衔着熬皮的蚂蚁已翻过那个大坑涌到眼前,看见断了路都
慌乱起来。有几个,像试探着要跳过来,结果掉进沟里,摔得好一阵子才爬起来,叼起熟皮
又要沿沟壁爬上来,那是不可能的,我挖的沟槽下边宽上边窄,蚂蚁爬不了多高就会掉下去。
而在另一边,迟缓赶来的小部分蚂蚁也赶到沟沿上,两伙蚂蚁隔着沟相互挥手,跳蹦子。
怎么啦?
怎么回事?
我好像听见它们喊叫。
我知道蚂蚁是聪明的昆虫,慌乱一阵后就会自动安静下来,处理好遇到的麻烦事。以它
们的聪明,肯定会想到在这堆款皮下面重打一个洞,筑一个新窝,窝里造一个能盛下这堆款
皮的大粮仓。因为回去的路已经断了,况且家又那么远,回家的时间足够建一个新家了。就
像我们村有几户人,在野地打了粮食,懒得拉回来,就盖一间房子,住下来就地吃掉。李家
墙根的地不太硬,打起洞来也不费劲。
蚂蚁如果这样做我就成功了。
我已经看见了一部分蚂蚁叼着秋皮回到李家墙根,好像商量着按我的思路行动了。
这时天不知不觉黑了。我才发现自己跟这窝蚂蚁耗了大半天了。我已经看不清地上的蚂
蚁。况且,李家老二早就开始怀疑我,不住地朝这边望。他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他知道我
不会干好事。我咳嗽了两声,装得啥事没有,踢着地上的草,绕过柴垛回到院子。第二天,
一大早我跑出来,发现那堆熬皮不见了,一粒也没有了。从李家墙根开始,一条细细的、踩
得光光的蚂蚁路,穿过大土坑,通到我挖的沟槽边,沿沟边向北伸了1米多,到没沟的地方,
又从对面折回来,再穿过草滩、绕过柴垛和林带,一直通到我们家墙根的蚂蚁洞口。
一只蚂蚁都没看见。
【阅读手记】
”他,刘亮程,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
具的纯真和瑰丽。”《蚂蚁》充分展示了刘亮程文笔的魅力。文章写作对象令人耳目一新,
充满好奇,整个开头简洁明快,敞亮利索,而又预示着将要发生的故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是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
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
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
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
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整
整齐齐的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
来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
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腔是很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
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每一字,我们甚至想,
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
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
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文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
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
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
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掏出手巾拭泪,听到的人不知有许多也泪下
沾巾了!又听到他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
中张口大笑。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
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
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演讲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
笔而记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落笔即点出主人公梁启超先生,借与其他人的对比,突出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不凡
之处。开头(前两自然段)主次分明,梁任公是主,其他演讲者是次;冷热分明,对梁任公
是热,对其他人是冷,而对梁任公又热而不火,张扬有度,为下文的高潮做一铺垫,留空间。
写梁任公的手稿好,千呼万唤,梁任公还是没有正式露面,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进一步激
发了阅读的愿望,而梁任公超凡脱俗、高人一等的总体印象也植入了读者的脑海里。
学问大家一梁实秋,写叱咤风云的大家一梁任公,文章真是看点很多。在文章开头之外,
还有两个开头,一个是写梁任公演讲之前的正式出场,另一个是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刻画
传神,活灵活现,光彩照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是精彩之极。
佳作示例
拥抱挫折•济南一考生
人生的旅途不会永远充盈着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命的征程不会永远
洒满七彩的阳光,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活的道路不会永远布满璀璨的星辰,因为我们会
经历挫折……
你是否因为挫折带给你痛苦,带给你失败,带给你孤寂,带给你寒冷而深深地怨恨它?
你是否因为挫折让你的旅途布满荆棘,让你的道路极其坎坷而深深地畏惧它?
如果你毫不迟疑地告诉我:"是。"我会为你担心,为你忧虑。挫折会成为你强大的敌人,
会是你挥之不去的梦魇,你将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永远看不到光亮!如果你坚定不移
地对我说:"不是。''我该有多么欢欣,多么佩服你。也许未来仍然会有无数的挫折等待着你,
但这都丝毫不能威胁你,你比它更加强大!
挫折,就像我手中的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任何事情也都一样,哪有我们想
象的这般可怕?千万别畏惧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勇敢冲吧!此时不冲,何时冲?
所以拥抱挫折吧!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处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用心灵谱写人生唯美的
乐章;像张海迪一样,即使不能飞驰在生活的跑道上,依然用手去挥写人生豪迈的誓言;像
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道路。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只有拼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生活中并不缺少遇到挫折的人,而是缺少敢于向前拥抱挫折的人。
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
【评析】
拥抱挫折,是一种难得的勇气,是一种成熟的风度.拥抱挫折,是久经磨炼后的从容、
洒脱。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以排比开篇,落笔虎虎生风,行文气势如虹,浩浩荡荡,激越酣
畅。
"我你"的对话形式,直接把读者拉入文章之中,以一种亲切的交流实现了阅读的亲
近、真诚。句式的变换灵活自如,陈述一马平川,疑问跌宕起伏,读起来错落有致。
“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陡然起笔,境界为之大开。”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
作文结尾,余音绕梁,意味深长,令人不得不三思。
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屡易其稿,难得一个好开头,竟至于几乎搁笔,忽得"匹夫
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遂势如破竹,一挥而就,连朱熹也称赞"东坡作《韩文
公庙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而只如此扫去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初稿写"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而不能自安,改为''环滁皆山也
”,然后一口气拈出21个"也",势若轻舟急流而下,写成千古妙文。
一杨义。《中国叙事学》
角落里的尘埃•孙鹏飞
他,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个子不高的他没有同桌,只有角落
里的扫帚和最后面窗台上的灰尘终II与他为伴。不善言辞的他在校的大多时间都静静地坐在
那个角落里,目光呆滞地盯着从未被人打扫过的窗台……
一天下午,数学课上。
冬日的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教室后面的窗户,射到角落里,也射到了他的身上。数学
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速地写了道"五星级"的难题让大家做。他没有放弃思考,习惯性地
将头靠在臂弯里,任凭手里的笔机械地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一个个紧锁的
眉头和转动的笔尖上跳过去。教室里静极了。
奇迹终于出现了!不知何方神灵暗中相助,他竟然找到了解题的捷径。他环顾四周,本
班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欧阳嘉伟眉头依然紧皱,笔尖依然转动。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
接连数次的检查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他:你真棒!他抬起头,渴望老师用惊喜的眼神将他从
角落里发现。但老师的眼睛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总是直直地盯着那几位佼佼者。长时间的
沉寂过后,老师似乎对她的''得意门生”们有点儿不耐烦了,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
开。实在不敢举起很少举起的手,他用焦急的目光期待着老师的提问。但他所在的那个角落
又是那么遥远,那么偏僻……
他,再次放开了紧攥的拳头,悻悻地低下头,再次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自己的答案。他发
现自己的答案远比黑板上的方法简单得多。他又有点如坐针毡了,企盼的眼神再次盯住了老
师,他在期待着机会的来临。这次他非常幸运,因为老师正微笑地望着那在窗台上不停浮动
的灰尘。老师的眼睛往他身上一瞥,一怔。
“你,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那道题……”
”噢,那道题没听懂啊,没关系,请坐吧!"
他茫然地坐在了那里,像角落里一粒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的尘埃……
(作者系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王树芳)
【评析】
文章以描写人物开头,一上来就给文章的主人公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抓住了人物的特
征,交待清楚了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和心情。开头,很〃静",静得如同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
静得有些凉透了心。这一人物,令人读来心痛,读者的心被抓住了,想尽快看下去,了解他
的学习,他的故事,他的命运。
心灵在撞击下刻录:学生,期待老师的关注和掌声。只要老师给他一缕阳光,他就能发
出璀璨光芒。
张中行先生谈作文的开头
开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所以要用心写,使之真有吸引力。
从正面谈要求是一,写法是二。一是一项,即让读者看了感觉到,门面之内一定有好货。
二是两类,即表示一定有好货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明说,一种是暗说。明说,有好处,尤其
是内容比较繁而深的议论文,先总括、明快地说一下,等于店门口招牌上写明“专售祖传狗
皮膏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
暗说,情况自然更是千变万化,分作两类:一类是与内容沾边,一类是与内容不沾边。
沾边,是多少能看出一点,店内大概卖的是哪一类(不是"哪一宗")货。沾边的开头,有如
车技演员在台上表演,任意驰骋而并不冲到场外。不沾边的开头就不然,有如在野地骑马,
几乎可以随意乱跑。随意乱跑,自然也有规律拘束着,如自己的意向、野地的范围等,但规
律不显著,因而究竟会跑到哪里就实在难说。暗说的作用不像明说,告诉读者以下将是什么
内容,但常常会有更大的吸引力量,因为它有点像侦探片的先晃一下疑难,欲知后事如
何,你就非看下去不可。当然,想有这样的力量,那就要写得明快、新颖、灵活、含蓄,
甚至沉重、惊险,总之要有吸引力。
(节选自中华书局《作文杂谈》一书,有删改)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结尾
知识点透视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围棋对弈中棋局终了前的收官阶段,一招不慎,可能
导致全局的失利。古人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足见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的力度和重要性。
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
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
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
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L水到渠成,自然而然。2.照应开头,浑然一体。3.卒
章显志,画龙点睛。4.抒发感情,动人心弦。5.含蓄委婉,余味无穷。6.展望未来,寄
意深远。要想写好文章的结尾,应树立整体观念,根据文章思想内容灵活巧妙地选用适当的
方法,尽可能在写作过程中使结尾既符合文意,又能创新并显现出个性特色。
名家美文
母亲架设的桥•[日]水上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藤(cheng)
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
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
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被
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那天,擅
长修建寺庙和神灶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
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
了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
白色缺口。而且,桥再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采了来,给
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母亲在她的一生中不知
修过多少回。峡谷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了十来回吧。不论哪回架的,这座
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
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
我9岁离开母亲,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
心中浮现。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也定然会浮现。在日本这样的国
土上,不知怎的,特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
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须有小桥。
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
画,上面画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
【思考】
1.想一想,本文的倒数第三段能否作为文章的结尾?为什么?
2.结尾处,作者“不由得潸然泪下〃的原因是什么?以此作结有什么好处?
【阅读手记】
本文用抒情的方式收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感激和怀念,自然激起读者情感
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罢本文,让人不由想到刘桂瑶《母亲桥》的结尾“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
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
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对母亲强烈的情感在文末突
出体现,与《母亲架设的桥》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类文章结尾用富于感情的语言吐露衷肠,其优点是情感浓烈,动人心弦。
需要注意的是:抒情式结尾,要有感而发,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合拍。不能矫揉造作,无
病呻吟。
我的老师•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
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
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
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
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螺(qin)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
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
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
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
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
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
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
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
“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
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
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
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
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
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
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
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
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
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
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
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
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
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
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
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
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后来,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
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
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阅读手记】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作者对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进而交
代在"我”学习最困难的时候,老师”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一个"飘〃字充满诗意,可谓出场
不凡。从“蟒首蛾眉,齿如编贝〃的美丽可爱,到为‘'我''补习算术的温柔慈爱,由表及里逐步
展示出人物的美好形象。文章不惜笔墨写"我''与老师交往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又处处紧扣老
师对‘'我''的影响:老师在"我''前行的路上如指路灯引领帮助‘'我",如及时雨关心安慰〃我”,
使”我〃不再迷惘失落0孩子纯真的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老师光彩照人的形象。结尾处,”
我"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后,流下了"母亲死后第一次'’的眼泪,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反映出“
我''内心巨大的震动,照应开头对老师的永远难忘,突出体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佳作示例
立春•山西一考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
一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
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
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
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的课上,我们从来不回
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
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
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大学遗址到崇善寺,
从老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
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优
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
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
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
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析】
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作者用流
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
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
一份暧暖的诗意,如漂满落花的清溪潺潺流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此结尾总结全文,概述
心路历程,点明文章主旨,行文自然流畅。
倾心一爱•山西一考生
琳总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我却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味道,是洗衣粉的香味吗?
还是……
放学回家,推开那扇铁锈门,便看到了奶奶熟悉的身影。夕阳照在奶奶身上,映红了那
两鬓的白发。伴随着悦耳的流水声,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搓揉着。盆里的水不时地溢出来,
有些肥皂泡就满怀欣喜地飞上天空;有的呆呆地撞在盆沿上;有的则笑着飘向大地……深呼
吸,闻到满院的暗香弥散,这时,想起了琳说的话。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奶奶身上的味道
呢?或者,是两个都有?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看着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不断地揉搓着,仿佛在向衣服中注入什么
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淡淡的香味就是奶奶的爱!在揉搓的过程中,奶奶将她对我的爱
也注入了衣服中,在衣服中留下了那特殊的香味……
奶奶注意到了身后的我,便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的那件白睡衣我已经洗好晒干了,你
快回屋里把睡衣换上……”
我跑回了屋里,拿起沙发上的白睡衣。在夕阳的照射下,睡衣摇摆着,像在微笑像在招
手像要将那暗香飘散……我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从此,我便倾心于这种淡淡的香味,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第二天,我悄悄对琳说:“你身上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琳疑惑:”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妈妈的味道呢……”
【评析】
本文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奶奶平时为自己洗衣的画面,向我们展现出奶奶对"我”无微不
至的爱。
文章以疑问开头,又以疑问收尾,首尾遥相呼应,引人入胜。开头的疑问引出了奶奶给
自己洗衣服的细节,在含蓄中让我们品味着爱的芬芳;结尾的疑问把一个家庭的爱拓展到了
另一个家庭,暗示着所有的家庭里都蕴蓄着一样芬芳的爱,在看似不经意间深化了中心,突
出了主题。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诗"与"画'’常常并提,不少诗人也喜欢以景结情,留下一个
生动的画面,供人作无尽的回味.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舟远人静之时,
一腔深情熔铸为一幅可以久久凝视品味的画图,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横亘千年的巨大张力。
古诗中,使音乐完成无形到有形折转的例子,很多是借助以景结情而成佳品的,钱起”曲终
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空灵的景物描写竟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的神奇似乎转瞬即
至,文字的妙意在此呼之欲出。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创造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赔偿丢失的所借项链,饱经十年苦工才还清巨债。作品至此完全可以
结尾了,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宕开一笔,写女主人公意外发现她当年所借项链原来是潢品,
于是刚从还债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女主人公,再次陷入更深刻更猛烈的精神将欲崩溃的危机
中。文章戛然而止,而又悬念环生。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照应
知识点透视
俗语说前后呼应波澜生,写文章也要注意照应。照应就?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
观照、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
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
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
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题文照应。这是指文章或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
作品之窗。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
进行叙写、辨析、抒情。题目与正文照应,犹如日月合璧。
2.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
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开难起,结难收。”一篇文章的
精妙之处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
3.前后照应。它是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有了前后照应,前后内容
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名家美文
小橘灯•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
上。……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
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
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
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
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
说:"我要XX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
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
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
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
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噎、噎、噎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
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
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
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
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瓢一瓢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
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
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
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王春林家来。”
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
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阅读手记】
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
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
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
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己经回来了;第9段
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3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佳作示例
铲煤•杜运
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天,车间领导交给我们一项任务一铲煤.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雨,阵
阵冷风直向人们脸上扑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就拿起铁铲愉快地走了,而我仍呆呆地站在
那里,心想雨下得这么大,怎么还叫我们到露天去铲煤呢?
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事,便亲切地问我:”小杜,下雨了炉子要不要烧?要烧。
“我不假思索地说。"烧炉子要不要煤?""那……"我被问住了。老师傅严肃地说:"如果我们
不把煤及时送上,炉火就会熄灭,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是呀,下南也要干,不能影响生
产,我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铁铲准备去劳动。老师傅又喊住了我,把他的雨衣朝我身上一披,
同我一起走了出去。
风卷着雨点直向脸上扑来,"吱”的一滑,要不是老师傅扶住了我,我定会摔一跤。我走
到煤堆边,用力铲起来,但那煤被水一淋,结成了一块块的,铲起来很吃力。干了没几下,
我感到臂酸腿软,心里又犯愁了:雨下得这么大,煤又这么重,路又这么滑,真没劲。''嚓、
嚓”,随着急促的铲煤声,我往旁边一看,只见老师傅不顾风雨,在起劲地铲着。虽然天气
较冷,但是老师傅头上却冒出了阵阵热气,雨水和汗水淌满了脸颊。这时,老师傅的话又在
我耳边响起:如果不把煤及时送上,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于是,我
就又用力地挥起铁铲,干了起来……
当我和同学们完成任务,拿起铁铲向车间走去的时候,一阵风雨又向我们袭来,我身上
感到有些寒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记叙文写作训练》一书)
【评析】
从照应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比较成功的,它既注意了首尾呼应、行文中的呼应,也注
意了主题和材料的内在呼应。"雨”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贯穿始终,借雨写人、扣题。‘‘我"
在工人师傅的教育下,由畏难退缩到亲身体验劳动的欢乐这种细微的思想转变的辩证过程,
在“寒风冷雨''的烘托下,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的主题也在这"风雨”中得到拓宽、
升华,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前后呼应波澜生
1.宋朝的王安石,他的儿子叫王元泽,小时候就挺聪明。在七岁那年,有人用一只大
笼子装了一头獐和一头鹿送给王安石。王安石想考考儿子的思维能力。就问儿子:"你看,
这笼子里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小元泽是第一次看到这两种动物,当然不认识,但他
眨巴眨巴眼睛后,大声告诉父亲:“獐旁边那头是鹿,鹿旁边那头是獐,对吗?”王安石听了
心里暗暗高兴,儿子的确是很机智。
王元泽的回答之所以巧妙,正在于他的两厢照应,做到了天衣无缝。
2.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否则,"一节
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李渔讲的是编戏,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
幽幽橄榄情•王泉
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橄榄。我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起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
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
角边...
从小,我就觉得奶奶并不爱我,我的感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记得妈
妈说过,我学走路时,奶奶眼睁睁地看着我一次次跌倒,听着我的一声声啼哭而不扶我。到
我三四岁时,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怪规矩"一每次吃饭,必须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的所谓
的"配菜”吃完。再后来,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更严的规矩,让我每天早上风雨不误地去晨跑。
多少次在凛冽的寒风中退缩的我,又被奶奶拽住,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跑……总而言之,奶
奶对我太严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
我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童年的往事连同青橄榄的涩味儿一起抛开。可猛然,我发现嘴里
的涩味儿已荡然无存,却化作了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噢,对了,我分明记得,每次在我
跌倒自己又爬起来后,奶奶总心疼地抚着我的小膝盖,直问我:"还疼吗?”分明记得,在我
那碗"配菜"的碗底,常还藏着一个鸡蛋,或是几块排骨。分明记得……哦!我懂了,就在我
尝到青橄榄幽香的同时,我懂了,自己为什么对这幽香有这种独特的、温馨的、似曾相识的
感觉。我也真正懂了,这涩味儿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
青橄榄淡淡的幽香还回味在嘴角边,萦绕在心头上。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我的那份深沉
的关怀,也领悟了那缕缕幽香所蕴涵的浓浓的爱。我若有所思地转过身,轻轻地对奶奶说:
“奶奶,我还想吃青青的橄榄。〃
(选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评改作文》一书)评析】
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
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
写"我”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我"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
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
【写作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注意文章前后的照应,600字左
右。
【思路点拨】
该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
如卖报、到餐厅打工、当小记者采访、搞社会调查等;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如做饭、洗衣、
帮助邻居等;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如演讲、做广播员、组织演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内容去写。这一训练的要点是三种形式的照应兼顾,前
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结
构完整。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
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
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
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
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
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
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
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
就让他走";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原来棕红的脸色,
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第
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
破洞",”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
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
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
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
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里提到的"三拳”照应了前文打
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
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
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你一定
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一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
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
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
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道:"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
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
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过渡
知识点透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气势恢弘的诗句讴歌了“桥”的作用,使"天
堑”变得畅通无阻。文章亦如此,也需要架设''桥梁",通过"桥梁”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
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个桥梁就是"过渡
过渡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它可以承上启下一承接上文,开启下文。例如臧
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前一段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风范,后一
段自然过渡下文重点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内容。作者一线穿珠,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过渡贯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也可以运用过渡句来衔接上下文。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有多处插叙,而读
者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得益于过渡句的运用。还可以使用表示过渡的词语。比如表示意思转
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尤其是文章的记叙顺序采用倒叙、插叙、补叙时,为了
不使读者因为内容的转换而产生杂乱的感觉,这些词语显得尤为关键。
名家美文
年感•梁衡
钟声一响,已入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
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
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当小学生时,苦等
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
年代,整个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
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一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的心里被
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
便再也没有什么。
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
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攒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
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
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个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
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
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吩夜长,最好长得没底。而当我一个人伏案
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日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
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
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个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
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厚礼。这
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画下了一笔。
想来孔夫子把40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
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
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它生命的第23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
力”,而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
不可留,但能换得做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再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
钱的,不,赔了生命的交易啊。假使把过去那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
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寒夜的苦寂变为积极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
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义;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
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枝蜡烛,每时都要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
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
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
的胜利。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
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一书)
【阅读手记】
年是喜庆的。在鞭炮齐鸣、张灯结彩之时,人们常常陶醉于人为制造的气氛之中,但当
这一切沉寂下来之时,很多人对旧年的逝去、新年的到来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感触。《年感》
就是这样一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文章。
作家梁衡在不惑之年诅咒年'这个怪东西”,但是当他用“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
样的印记呢”这个设问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时,对年的叩问亦即对生命的叩问便随之而展开:
“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一蜻蜓点水,便荡起层层涟漪。随之
作者笔锋一转:”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自然过渡到下文,作者思
绪如夺闸而出的江水,一泻千里,浮想联翩。最后当作者自己清楚“真的不惑了”便重新审视
生命的价值,便有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疑问:”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
发出怎样的价值?“真是令人心旌摇荡,回味无穷……
在那颗星子下
一记我的中学生时代
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
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生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
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那年,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通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
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
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
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行业集体合同执行标准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品牌二批经销商信息共享合同3篇
- 2025年度酒店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间承包与售后服务合同2篇
- 2024门店手机维修摊位租赁及客户满意度提升合同2篇
- 2024砂石资源开采与环保设施投资购销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海上旅游设施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出租车车辆保险代理合同3篇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