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1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2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3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4页
2021新高考政治选择性B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封建主义文化形态,是根植于“天人合一”信念之上的自然主义和偏重人伦实践的伦理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移风易俗、改造剔除②吸收借鉴、洋为中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题干中强调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④正确。对落后文化应该是改造剔除,①不符合题意。吸收借鉴、洋为中用指的是对待外来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19·贵州37校联考)敬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后汉书》)。老人还可以走皇帝专属的“驰道”等。今天,老人凭老年卡,在诸多领域享有优惠。习近平在表彰会为八十、九十高龄的老人“找座”。材料表明()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②儒学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不变属性③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从古至今,敬老的传统没有改变,说明了传统文化保留基本特征,①正确;敬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④正确;“恒久不变属性”的表述错误,②排除;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③排除。3.(2020·福建泉州南安一中月考)千百年来,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好的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体现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是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家书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是因为它()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中华民族的血缘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③具有传承性,一直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好的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体现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是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说明家书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纽带,是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一直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①③正确;民族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②错误;家书文化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4.(2020·安徽三校联考)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礼仪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这说明孝文化()①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具有传承性,既一脉相承,其内涵又因时而变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④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信息可以判断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④说法错误,错在了“促进”。故答案选A。5.(2019·江苏四市调研)“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①传统文化需要被“扬弃”②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③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④文化在变革基础上继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古人和现代人对“孝”的理解说明传统文化需要被“扬弃”,需要与时俱进,①②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③错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错误。6.(2020·吉林实验中学期中)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分别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它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①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③传统文化是推动本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④传统文化应因时而变,不断注入时代内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具有反作用,①②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本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③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不体现传统文化应因时而变,不断注入时代内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7.(2020·四川射洪中学月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我与中华文化”征文比赛,法国小伙子奥立维在他的征文《我和中华文化的爱情故事》中,把中华文化比作女神,还谈到了儒家孝道思想帮助他改善了长久以来疏远的父子关系。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中功不可没②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趋同性③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在文化交流中得到认同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在文化交流中产生了现实价值,得到认同,③④正确;材料不体现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①排除;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共性的一面,但共性不等于趋同性,②错误。8.(2019·山东潍坊一模)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展现的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①发挥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②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③立足实践,发展国内外观众认同的大众文化④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因为《流浪地球》中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做强做大文化产业,①排除;立足实践,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而非国内外观众认同的大众文化,③错误。选D。9.(2019·河南郑州三模)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声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请为这则报道确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A.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B.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C.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D.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要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动”起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也没有体现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2019年2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5G网络建设。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需求,旅客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同传等业务。由此可见()①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②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和方式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通过5G技术满足大量人群高速上网的需求,表明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①正确;通过5G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得到改进完善,说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和方式,③正确;现代网络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②错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并不是基础作用,④错误。11.(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运用3D模型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形式,让人们通过电脑或沉浸式、漫游式自主体验参观详细了解展览内容信息,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这告诉我们()①现代科技比传统文化更能感染人②现代科技可以创新文化的呈现方式③现代科技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④现代科技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现代科技比传统文化更能感染人”说法错误,①排除;展馆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运用3D模型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形式,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说明现代科技可以创新文化的呈现方式,现代科技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的传承,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0·福建泉州南安一中月考)百年前,中国积贫积弱,先贤们开始探索救国教民的道路,有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有的提出“祖宗之制不可变”,在对“中学”“西学”的论争中,先贤们在文化冲突中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的重担,最终选择了“德先生”“赛先生”,引领国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这说明()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②文化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③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认同中西各种文化④要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来同化一切西方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在对“中学”“西学”的论争中,先贤们在文化冲突中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的重担,最终选择了“德先生”“赛先生”,引领国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这说明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①②正确;我们应该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中华文化不能同化其他西方文化,④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天津红桥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到清明,父辈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带家人上坟祭扫,这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进入21世纪,清明祭扫传统在不断变化。变化一:从家庭传承走向校园传承。近年来,一些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高校清明文化联盟,致力于推动校园清明文化传承,经常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变化二:从家庭祭扫扩大到先烈纪念。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演讲红色故事……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变化三:互联网时代,远离故乡,即便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也能通过直播的方式体验家乡的祭扫活动、参与中华先贤祭祀大典,共享清明节日文化。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答案特点: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即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认识:这种变化,借助教育和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解析本题第一小问,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知,传统习俗中的清明扫墓在当代依然被传承,但是又出现了几大变化,说明了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即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第二小问是在探讨对此种变化的认识,首先,清明扫墓的变化是借助教育和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由此得出答案。14.(2019·山东日照联考)阅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