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一修辞手法总结及练习
一、比喻
L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
点,便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喻词(表比
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比喻的四大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
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搭配。典型形式:甲
像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为”“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甲是乙。
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无喻词。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方一个本体。
3.比喻的作用
⑴化平淡为生动。
⑵化深奥为浅显。
第1页共18页
⑶化抽象为具体。
4.答题模版:
比喻:把……比成……,本体……,喻体……,生动形象地写下了+
目标+特性,表现了(谁,什么样的)(什么)情感(写景、咏物文)。
二、比拟
1.概念: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拟
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种类:
①拟人。
②拟物。
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所表达的事物给人留下
鲜明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4.答题模板: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生动
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
神态、语言等。)
三、排比
L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
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
感。
第2页共18页
2.种类:
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②单句排比。
③复句排比。
3.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条分缕析,叙事透辟;
③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4.答题模板: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
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效果:加强语言的气势,丰富
内容,句式整齐,突出情感,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
力。强调了……。
四、借代
1.概念: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
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
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同时,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
同时出现。
2.种类:
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②用具体代抽象。
第3页共18页
③用特称代通称。
④用形象代本体。
⑤用部分代整体。
⑥用结果代事件本身。
⑦用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
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五、夸张
1.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的
夸张形式。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
夸张形式。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3.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
以创造意境;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
4.答题模板:
夸张:突出事物XX的特征,夸大和缩小,烘托XX气氛,突出
了(内容),表达了(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第4页共18页
增加了表现力。
六、反复
L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
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连续反复。
②间隔反复。
3.作用:
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②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4.答题模板:
反复:连用几个……,强调了……(某种情感或者意思)。(反复强
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
词语。)
七、对偶
L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
表达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
形式上:
①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
第5页共18页
②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
内容上:
①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或互补的。
②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
个方面。
3.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③凝练概括,抒情酣畅。
4.答题模板:
对偶:字数相等;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词性相对,节奏感强,
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八、反问
L概念: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
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②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3.作用:
①加强语气,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②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
第6页共18页
4.答题模板: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
九、设问
L概念: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自问自答。
②问而不答。
3.作用:
①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
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
4.答题模板:
设问:自问自答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
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
步深入,脉络清晰。
十、对比
1.概念: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
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2.种类: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1)反面对比;(2)
反物对比。
第7页共18页
3.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十一、引用
L概念: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
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2.种类: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
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
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
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
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
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
的作用。
3.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
据,增强说服力。
十二、通感
L概念: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
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
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
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第8页共18页
2.种类: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3.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
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选择题题型训练
1、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
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
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
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
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I).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
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
车。
2、下面选项中最适合作“用妙计七擒孟获诸葛亮攻心为上”一
句下联的是
A、出奇兵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如神
第9页共18页
B、有韬略六出祁山汉丞相忠心可表
C、保阿斗三进三出赵子龙勇猛强悍
D、有奇谋三进山城老太婆双枪无敌
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下面作出的四种分析,最
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的意图和表达方法的一项是
A、作者用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暮秋霜晨
的自然景色。
B、作者用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泪眼看世
界的情态。
C、作者用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暮秋霜晨
的自然景色。
D、作者用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莺莺送别时泪眼看世
界的情态。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2)笑吟吟一
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
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用典(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比喻(4)对偶
C、(1)用典(2)对偶(3)比喻(4)夸张
D、(1)比拟(2)对偶(3)借代(4)夸张
第10页共18页
5、6.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取经女儿国》)
B.月亮挂在嘉兴南湖上,湖上多少眼睛在仰望(《南湖望月》)
C.清晨我站在静静地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天路》)
D.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一剪梅》)
6、下面四组诗句不是描写春天景物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诗歌通常会含蓄地抒情、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特
点的一项是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C.旧地烟霞在,多时草木深。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读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
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
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一一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
手法,说明掐丝是一种极其精细的工作。
B.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第11页共18页
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一一作者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主要突出了封建统治者
为了个人口腹之好劳民伤财。
C.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
一渔父用“水清”和“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再次表达
了“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处世哲学。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
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
全年的就有她。一一这里作者用“毅然”一词表现了刘和珍在经
济生活困难中依然订阅杂志的好学精神。
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壳如红缗,膜如紫绡,瓢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10、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座上珠巩昭日月;堂前神献焕烟霞B.今年欢笑复明年;
第12页共18页
秋月春风等闲度
C.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D.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1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
崭新的日历吗?(排比)
B.如果说进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
了.(比喻)
C.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
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比拟)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13、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14、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旖。B.又恐春风归去绿
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5、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的脆弱吗?
第13页共18页
C.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
当的自我批评之后提出来的问题。
D.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16、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D.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17、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
个市镇,都有那裹的“诸葛亮”。
B.大家知道,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
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C.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惬意的事,
然而遭殃的是嫩苗一一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D.这个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出万道红
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18、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
第14页共18页
19、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
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
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
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
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
摇衍镜中酣。
20、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
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B.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
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C.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进你。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
不出话。
21、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飞阁排云入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新雨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第15页共18页
I).上联:花开阴影浓下联:花谢白玉落
2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杏花枝头
笑……
B.烈日当空,砖铺的院地像火炉那样散发着热,叫人焦躁难忍。
C.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扶着鬓角,吹去一
切烦恼。
D.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
花鞋。
23、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
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
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
却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
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买卖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中交一公局采购合同样本
- 修改供用电合同样本
- 土石方工程安全责任书
- 代建房屋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 部编三下数学-第2课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案
- 企业自如合作合同样本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 202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Triz版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
-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练习与答案解析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8.5发布)
- 排水沟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CAD教程CAD基础教程自学入门教程课件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课件
- 停水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电商部运营助理月度绩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