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
10《古诗十九首》
【教材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
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
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
终老。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ɪ.D
2.(I)直接描写思妇涉江、采芙蓉、采兰花,实写;
(2)想象游子还顾望乡,忧心如焚,虚写:
(3)符合古代对写的方式,即虚实结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错误,根据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可知,丈
夫身在远方,也同样思念着家乡,并非“远离而不知”,这首诗表达的是妻子和丈夫互相思念。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如果把女人作为主角,那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就是描写女主人公的实际行动,即涉江、采芙蓉、
采兰花,这些都是实写。
既然女人是实写的一方,那么“还顾望旧乡''的游子,就不可能是女子眼前所见之人,而是“所思在远道”的
女主人公因思念而想象的景象,因为思念远方的游子,故而想象远方的游子也在望故乡而思念自己,为无
法归乡而忧伤不已,这是虚写。
这种手法是对写法,也叫对面落笔,即实写一方,想象另一方也怀有同样的思念之情,从而让情感抒发更
加缱绻深厚。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
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
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既有景物描写,也有情感抒发,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写景自然清新,抒情真挚委婉,言有尽而意
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
了诗歌的韵律美。
2.《涉江采芙蓉》的最后两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试分析这两句与《迢迢牵牛星》的最后两句
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怀?
【答案】1.B
2.《涉江采芙蓉》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相爱相思又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迢迢牵牛星》寓情
于景(或间接抒情),抒发了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慨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错误,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织女”,表达的应是织女对
牛郎的缠绵情意。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说"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
乡”,是集中展现出生活状态,属于直抒胸臆,“同心而离居''表现她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
能相聚,表达内心的哀伤与悲愁的情怀。
“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表现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交谈的凄凉。属于寓情于景,借助景色,抒发出近
在咫尺不能相见的T周怅和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
与孤独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
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
远,无法送到亲人手中。
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
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4.我们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
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3.D
4.《涉江采芙蓉》
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采花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J'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
痛苦心情。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错,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
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要求比较两首诗内容上的相同之处,答题的关键是要能回忆起《涉江采芙蓉》的内容: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然后在和
本首诗比较。
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两首诗都是借助采花相赠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本诗是“攀条折其荣”,《涉江采芙蓉》是
“采之欲遗谁“;要表达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本诗是'‘将以遗所思”,《涉江采芙蓉》是“所思在远
道”;结果都是因为路远而无法将鲜花送出,一个是“路远莫致之”,一个是"长路漫浩浩”,考生可以从这三
个方面作答。即两首诗都是通过采花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
达的痛苦心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重在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
B.“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
回走动。
C.“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的"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D.这首诗歌所吟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那激越悲哀动人的乐曲之声,引起了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
对知音稀少的感慨。
6.“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但
,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
【答案】5.B
6.我们可以从那跌宕回环的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看见”(暗含)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
代佳人”(女子)的身影。(意思对即可)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B2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错误,“徘徊”指的是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故选Bo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张庚评价语的意思。
张庚的评价意思是:这四句诗,不只是描写声音,还描写了弹琴者。
然后理解四句诗的意思。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意思是: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
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接着分析这四句诗是如何在描写声音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
该有多么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接着是铿然“--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
高高的楼窗传出。这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琴声,表现了弹琴者的悲伤和彷徨,根据那琴韵和“叹”息声推
测,楼中当是一位蹙眉不语、抚琴∣≡泪的“绝代佳人”。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为什么如此忧愁,忧愁的是什么,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读
者。
B.第四句中,“揽衣”"起”“徘徊”这一连串动作描写,表明诗句的主人公忧愁之深切。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游子的内心独白,点出游子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忧愁无眠的原因。
D.诗中的主人公因愁思太浓,在室内“揽衣起徘徊”也无法排遣,因此只好走出室外,室外皎洁的月光消
解了其忧愁。
8.诗中的“明月”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意象。
【答案】7.D
8.借明月寄相思。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诗歌中的主人公看见一轮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
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室外皎洁的月光消解了其忧愁”分析错误。从诗歌结尾来看,“愁思当告谁”“泪下沾裳衣”由此可知,明
月引发了诗中主人公的忧愁。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便是借明月寄相思;
其次,正是在夜深人静,明月皎洁之时,作者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
上,主人公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这时的明月便成了诱发物,引出主人公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千里
与共的明月,最易勾起羁旅人的思绪,这明月不仅照着自己,同时也照着远方的亲人,因夜不能寐,便
“出户彷徨”,伸颈远望,而又回房落泪,“泪下沾裳衣”,这“泪”是在看到千里与共的明月而引起的相思之
“泪”,同时说明「相思之深之苦。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
奄忽③随物化④,荣名⑤以为宝。
注:①回车驾言迈:"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②考:老也。寿考:犹言老寿。③奄
忽:忽然,很快。④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⑤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纽带,既是对前四句叙事写景发出来的联想和感慨,又
是开启后六句议论感慨的由头所在。
B.“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这两句是说,人生、草木等事物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苦恼的是
自己没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C.“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这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说人生不能像金石那样坚固而永恒,突出了生命
短暂易逝。
D.此诗富含哲理,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
10.本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相关词句,谈谈“悠悠”“摇”两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9.C
10.①•'悠悠",既有“遥远”之意,又有“忧愁思虑”之感;与“涉”“长道”连用,不仅展现了一个旷远悠长的
跋涉背景,更浮现出了一位忧愁思虑的跋涉者形象,给人一种苍凉旷远之感。②"摇”,用来描写东风吹动
百草之态,让人顿感茂盛的百草飘摇衰萎如秋;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神思摇曳之态,年华易逝之
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
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这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法错误。不是夸张的手法,是对比。
故选Co
10.本题考查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是~道炼字题。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儿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
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
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四是炼表达效果,即
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五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题,题干“本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相关词句,谈谈'悠悠''摇’两词的表达效果①”回
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意思是: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悠悠”,远而
未至之貌,既有“遥远”之意,乂有“忧愁思虑”之感;与“涉”“长道”连用,不仅展现了一个旷远悠长的跋涉
背景,更浮现出了一位忧愁思虑的跋涉者形象,给人一种苍凉旷远之感。②"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意思是:抬头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的青草。“摇”,用来描写东风吹动百草之
态,让人顿感茂盛的白草飘摇衰萎如秋:“悠悠”“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
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
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
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共使用了六个叠音词,其中“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娇艳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自然景物色彩的天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1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这是王昌龄的《闺怨》。请
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
【答案】II.A
12.(示例)(1)构思不同。《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
怨》先让人物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的情。
(2)人物心情不同。《青青河畔草:》中女主人公的心情始终没有变化,"悲’'贯穿始终;《闺怨》中女主人公
的心情由无忧无虑,到看见“杨柳色”而产生“悔”。
【解析】
1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
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
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误,"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意思是“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
盛的柳树郁郁葱葱”,“青青”“郁郁”是形容植物浓密茂盛,并非形容人的姿容。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形象、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闺中少妇
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这是王昌龄的《闺怨》。请将此诗与《青
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这比较阅读,然后要分别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把
握形象、构思、手法、情感,找到二者的比较点,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者的不同。本题的设题角度很
宽,从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等任一角度把两首诗进行比较即可。
先看内容构思,本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是写景,"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人物出场,“娥娥红
粉妆,纤纤出素手”是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是对女子身份的较少,“荡子行
不归,空床难独守”是对女子处境以及心境的介绍;《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人物
先出场,“忽见陌头杨柳色'’是女子眼中所见之景,“悔教夫婿觅封候”是女子由所见之景而引发的心中之
情,由此可知,两首诗歌的内容构思不同。
再看人物心情,本诗中,女主人公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
人,她娥娥红妆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
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
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由此可知,本诗的女主人公
从头至尾笼罩在“悲''中。再看《闺怨》,女主人公一开始是“不知愁”的,且是“凝妆上翠楼”,可见心情应是
无忧无虑的,后来是因为看到“杨柳色”才引发内心的“悔”之情,所以二者的心情是不同的。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结发为夫妻①
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嫌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
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嫌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
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坐"远路⑤液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
参(She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3.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
14.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各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请简要分
析。
【答案】13.C
14.两首诗都表现了夫妻恩爱和对爱情的忠贞。
本诗中“恩爱两不疑”一句为全诗的诗眼,直抒胸臆,表现J'诗中夫妻的恩爱和对爱情的坚守;《孔雀东南飞
并序》主要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的对话描写和行为描写,表现两人的恩爱和对爱情的忠贞。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C.“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错误,两句异曲同工,都显示了主人公离别时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
情景。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比较鉴赏的题目。解答本题应结合两首诗所描写的内容,通过相关的诗句分析其在表现主题方面
的相同点。
两首诗都是爱情诗,都表现了夫妻恩爱和对爱情的忠贞。《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塑造人
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尤其能
展现人物形象,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焦仲卿数次在焦母面前请求挽留兰芝以及双双殉情的情节也能体现他对爱情的忠贞。
《结发为夫妻》中开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照应题目,直抒胸臆。“恩爱两不疑”一句为全诗的诗
眼,“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表现夫妻
的恩爱和对爱情的坚守。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双白鹊
《玉台新咏》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①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吴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峙止②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③
【注】①卒:同"猝”,突然。②峙止:同“跑踊”,徘徊不前。③“今日”两句:是乐府中的套
语,是配乐演唱时所加,与原诗内容没有联系。其大意是“今日相聚快乐无比,希望能这样天长地久万万
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通过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
关系,而是有一定暗示的。
C.“十十将五五”一句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其中一只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D.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应了封建社会夫妻别离的悲剧。
16.此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表达的主题有相同之处,但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
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5.A
16.相同点: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不同点:《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主要通
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本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的方法,通过两
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委婉地表达主题。
【解析】
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乂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
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本诗描写的是两只白鹄生离死别的场景,叙述描写的主体是“白鹄”,所以不存在用“白鹄”起兴的艺
术手法。
故选Ao
16.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鉴赏的题目.解答时精读诗句,在整体了解两首诗
的基础上比较异同,注意从诗歌的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两个角度做分析,分析”表现主题的方法''时,应
结合诗歌的体裁特点,着眼整体,分析两首诗歌在塑造形象描述场景等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作答时先
写出两首诗的相同点,(如:都是爱情悲剧),然后再分析不同点。《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通
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这里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其中个性化的语言
尤其能展现人物形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
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表现「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双白鹄》写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托物言志,以白鹄
离别象征夫妻离别。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生年不满百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②?
愚者爱惜费③,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注】①《古诗十九首》之一,收入《昭明文选》。现在一般认为,这十九首五言诗都是东汉时候的
作品。②来兹,就是''来年③费,费用,指钱财。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以“百年”“千岁”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惜费”者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
千岁忧的可笑情态。
B.三、四句忽发奇想:既然冬天昼短夜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放情行乐之
思,表述得赤裸而大胆。
C.前四句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一愚蠢可笑,一潇洒放达,褒
贬自在其中。
D.五、六句体现了诗人对“苦尽甘来”的人生哲学的断然否定,运用了反问句,既增强语气,又发人深
思。
E.最后四句嘲讽辞气尖刻,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浇了一桶冷水:悭吝积财者也许会成为后代子孙的笑
柄;想要成神成仙,更是一场空梦。
18.怎样评价诗中表达的及时行乐的思想?请联系背景和诗句进行探究。
【答案】17.AB
18.①这种行乐是一种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人生不满目,要通达世事,活在当下,没必要用有限的生命
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②这种行乐是一种看透世情的谆谆劝诫。吝啬聚财很可笑,修行成仙更
渺茫,还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更有质量。③这种行乐也是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宣泄,自我麻醉。东汉末年,
社会动荡,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不必想那么远。“何能待来兹”中包含着人生的许多痛苦体验。
④这种行乐目的是“唤醒”人们的人生迷梦,但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
名,,“子孙,,“成仙,,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因为他们不可能过上“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
活。(要围绕“评价”作答,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亦可)
【解析】
1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选项涉及了内容、情感、语言、技巧、形象等多方面。做题时对每一个选
项力求仔细分析、深入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
法。
A项,一、二句不是全诗的主旨句,主旨句在尾联,表达及时行乐的旷达思想。
B项,“三、四句忽发奇想:既然冬天昼短夜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11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放情行乐之
思、,表述得赤裸而大胆”错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
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这里昼短夜长并非指冬天。可见选项主
观臆断曲解文意了。
故选AB.
18.本题考查探究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类题的特点一般是指观点态度具有多向性理解,或者不同人有
不同的理解。既然如此给答案时尽量全面一些,有多少种理解就给出多少个答案示例。“怎样评价诗中表
达的及时行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等无机化学》课件
- 2024年跨学科教学:《逃家小兔》语文与绘画融合课件
- 2024年智能工厂环境下EMC电磁兼容问题深度解析培训
- 2024届山西省昔阳县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春季教材更新:20以内加减法课件全新解读
- 数控编程零件加工理论题
- 2024年教育技术新篇章:《童心是小鸟》课件的崛起
- 2023年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整改5s通知单空白模板
- 2020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各章节考点:流水施工方法的应用-68
- XX医院康复科建设方案
- 出差申请表(模板)
- 中药材技术创新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机合成化学(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 商标法题库1(答案)
- TMF自智网络白皮书4.0
- 电视剧《国家孩子》观影分享会PPT三千孤儿入内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PPT课件(带内容)
- 所水力除焦设备介绍
- 改革开放英语介绍-课件
- pet考试历届真题和答案
-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