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_第1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_第2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_第3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_第4页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4、5:2、7=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16;4:32;16:2;32:4;16:32;2:4;32:16;4:2。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学生先把2:16=4: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4︰6比例2︰3=4︰63.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6∶9和9∶12总结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4.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出示研究方案: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6、全班交流。(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2)还有其他发现吗?(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7、验证发现,共享成功。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8、利用一个比例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9、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10、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8∶5方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二)自主练习,拓展提升1、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1/3∶1/4=12∶916∶2=32∶47∶4≠5∶380∶2=200∶52、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3、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4、自主练习第10题:2:1=4:()1.4:2=():31/2:1/3=3()12:()=():5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2、3、4和6因为2x6=3x4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2:3=4:66:4=3:24:2=6:33:6=2:42:4=3:66:3=4:24:6=2:33:2=6:4练习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沟通。(三)回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比例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本班学生对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又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群。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计算、交流探索新知。教学重难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比例中的内、外项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出判断方法。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根据学生的判断说出组成比例的方法。3、通过师生能否组成比例的比赛诱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有什么方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设计意图: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①提问:我们每个人都名字,那我们的比例有没有名称呢?②自学课本,全部齐读。(培养阅读文本的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文本理解。)③出示各种不同的比例,让学生说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学生行为:大部分都能说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但个别的还是存在问题。)(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给予及时纠正)2、比例的基本性质①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方法,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②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③汇报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总结。④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4∕5:0.5=1.2:3∕4→4∕5×3∕4=0.5×1.22.4∕1.6=60∕40→2.4×40=1.6×60学生行为:学生认真观察、计算,并能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设计意图:这环节的学习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计算中找到规律,并与他人分享,培养合作意识。三、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全部齐读明确和牢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四、巩固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3=():412:()=():51、做一做: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2、课堂小结。3、完成课文练习4—6题。学生行为:独立完成练习设计意图:巩固和检验学习的成果板书设计80:2=200:5↓↓↓↓外项内项内项外项4∕5:0.5=1.2:3∕4→4∕5×3∕4=0.5×1.22.4∕1.6=60∕40→2.4×40=1.6×60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价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2、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助,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评价中对自己充满信心,是评价成他们发展的动力。教学反思这节课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4、5:2、7=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16;4:32;16:2;32:4;16:32;2:4;32:16;4:2。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学生先把2:16=4: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4︰6比例2︰3=4︰63.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6∶9和9∶12总结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4.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出示研究方案: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6、全班交流。(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2)还有其他发现吗?(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7、验证发现,共享成功。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8、利用一个比例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9、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10、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8∶5方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二)自主练习,拓展提升1、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1/3∶1/4=12∶916∶2=32∶47∶4≠5∶380∶2=200∶52、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3、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4、自主练习第10题:2:1=4:()1.4:2=():31/2:1/3=3()12:()=():5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2、3、4和6因为2×6=3×4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2:3=4:66:4=3:24:2=6:33:6=2:42:4=3:66:3=4:24:6=2:33:2=6:4练习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沟通。(三)回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近段时间学了些什么知识?那么就请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来判断(课件出示判断题)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2)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3)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当速度一定)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学习怎样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2、学习例1.(课件出示例题)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先读题,想想:这种题型我们以前学过没有,属于哪类应用题?该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在草稿上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2)引导学生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提问:这道题能不能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呢?(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路程、时间和速度)2、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3、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指名说说思考过程)(课件出示思考的过程,并齐读)(3)提问: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怎样的比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解这个比例。(教师板书解答过程)(5)怎样检验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求出的未知数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相等)(6)写出答语。(7)练习: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把例1的条件和问题改成下面的题,该怎样解答?(课件出示练习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8)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和例1的解法有什么相同?(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系没有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变,只是所设的'未知数为小时数)。(9)教师说明:例1和练习题都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3、学习例2:(课件出示例题)(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1合作交流,小组讨论:题中有哪几种量?这几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比例的知识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2、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方程并提问:这个方程是比例吗?为什么?3、师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书)4、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驶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到达?(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与例2的异同: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系没变,解答方法也没变,只是所设未知数为小时数。)4、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相同的是都是用比例解答的,不同的是例1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的比例式,例2是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的等式。但它们都是方程。)你能从例1、例2的解答中找出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吗?5、教师小结。(课件出示)通过例1、例2的解答,让同学们归纳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先正确地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三、知识应用:(出示课件做一做)1、食堂买来三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2、某种型号的钢滚球,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球,共重945克,一共有多少个?四、作业:练习中的1~4题。五、课堂小结:结束语:比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要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或是一根旗杆的高度,都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决。我们以后再去探讨好不好?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教学过程活动一1、出示例1,让学生解答。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猜想: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验证: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②根据比值验证。③教师小结: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指板书)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④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0除外呢?活动二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样的用途?比的基本性质主要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2、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3、请同学们解答的例1(1),这两个比是最简比吗?让学生试着化简比。让学生试做后,总结方法。4、出示例1(2)①1/6:2/9②0.75:2学生先讨论方法,再试做。5、小结方法: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化简;是小数先转化为整数;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6、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7、质疑活动三1、做一做46页化简比。2、48页第4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六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概括。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铺垫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二、导入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1)3:524:40(2):7.5:3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1:2○3:60.5:0.2○5:21.5:3○15:3:2○:1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3.教学例1。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一米范文§当的数。3:6=5:()0.8:()=1: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强调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学生回答:为什么填这个数?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三、巩固练习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2.完成“练一练”。指名4人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判断的?3.做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4.做练习六第2题。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5.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四、全课小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第4、5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七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从而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本质内涵。】(二)自学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三)汇报分享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1)15:2.4=10:1.6(2)60:15=40:10(3)…(4)…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计算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从中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生:…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出示“比例的意义”概念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等活动,充分感知比例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生:…师:根据你的理解,请看主题图,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找到了设计国旗的奥秘了吗?生:…【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后,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通过收集学生写出的比例,不难发现,任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之比,宽与长之比,长于长之比,宽与宽之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国旗的尺寸中就隐含着这个秘密】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1)3:7和9:21(2)15∶3和60∶12五、当堂训练: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5)72:8=3X3(6)3.6:6=0.6比:()比例:()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判断:(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3、有两种蜂蜜水:第一种,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调配制而成;第二种,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调配制而成。那种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出来吗?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七、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课堂作业第43页第2、3题。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30:5和48:812:0.4和3:5十、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篇八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3:518:30⑵0.4:0.21.8:0.9⑶5/8:1/47.5:3⑷2:89:27[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二)练习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一次第二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元)1.22买的本数35(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课件出示:3:5前项后项(2)课件出示:3:5=18:30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课件出示:3/5=18/30[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3:5=6:103:6=5:105:3=10:66:3=10:53、引导发现规律(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四、综合练习完成练习纸2、3、4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14:21和6:91.4:2和5:10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①5:4②20:1③1:20④5:1/4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5:3=():4=12:()=():5[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五、全课总结(略)《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九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2.4:1.6和60:40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60:40内项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填一填。(1)=()×()=()×()(2)0.8:1.2=4:6()×()=()×()(3)4×5=2×104:()=():()=4.做一做。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5.课堂小结(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三、作业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课后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十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师问: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师板书)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师问: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师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回答)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问题: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2、比例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4、5∶2、7=10∶6240/160=144/96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观察:2、4∶1、6=60∶40思考: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相互讨论)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6∶10=9∶158∶2=20∶5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回答)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